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688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docx

全国联考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解析版

2018高考仿真卷·语文

(一)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我们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

在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先人创造、建构了庞大的文化体系,为今人积累了丰美而深厚的文化资源。

其中既有严谨朴实、情理交融的日常生活信条,意境高远、笔触深沉的文艺作品;也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巨著,深邃广阔、精义入神的哲学理论;更有存在于佛道、中医、武术、气功之中的生命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在近现代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忠勇无畏、团结奋战的革命精神。

这些不同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将对未来人类文明做出具有华夏色彩的卓越贡献。

我们的文化底气与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有关,当然这些财富仅是必要条件。

没有今人的转化创造,这些财富也只能是被封存的资源而已。

我们拥有有利的文化创造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当今社会文化创造提供了最为基本的保障机制,提供了激发文化活力和推动文化发展的制度基础。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世界文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为文化创造提供了相较于历史任何一个时期更为优越的条件。

当下,我们触手可及人类文明所创造的各种资源,我们亦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开展文化整合创造活动。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虚拟性和生活真实性的高度融合极为适宜文化创造实践,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人不可想象的新颖社会环境。

但是一些陈旧体制的障碍,仍然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我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创造活动。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今天,中华民族正在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文化创造活动。

从哲学历史到文艺影视再到科学技术,我国文化发展规模始终位于世界前列。

同样,经过三十余年的积累发展,我国文艺影视在国际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中国的文化实力逐渐得到世界认可,但这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巨大的文化发展成就值得期待。

由此,文化自信的底气不是墨守成规、虚夸自负,而是来自文化创新,来自新时代条件下激发的巨大的文化创造能力及成果,来自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础上构筑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文化创造提供了保障机制和制度基础,让世界文明成为整体。

B.丰厚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拥有这些资源,我们就有了文化底气。

C.文化创新及新时代条件下激发的巨大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成果是产生文化自信底气的重要条件。

D.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和正在进行的文化创造活动,让我国文化发展始终位于世界前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文化创造条件论证充分,既提到先进社会制度,也提到世界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B.文章论述客观,在论证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注意改进的方面。

C.文章首段列举先人积累的文化资源,从丰厚的文化资源方面论证了文化自信底气的来源。

D.文章从文化资源、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创造活动等方面论证,回答了标题提出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如果不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那么就不能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

B.中国会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因为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C.要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就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为文化创造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

D.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的丰厚文化资源,有的可能成为被永久封存的资源。

【答案】1.C2.D3.B

【解析】

1.试题分析:

A项,“让世界文明成为整体”的前提是“全球化的日益发展”;B项,“拥有这些资源,我们就有了文化底气”错,还需“今人的转化创造”;D项,“我国的文化发展始终位于世界前列”理解有误,文中强调的是“文化发展规模”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因果关系”错误,“中国会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几男子(节选)

余秋雨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

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其中一个,就是唐诗。

这种说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认同。

不少朋友会说:

“到了国外仍然可以读唐诗啊,而且,别的国家也有很多好诗!

因此,我必须对这件事情多说几句。

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

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浔阳秋瑟中。

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

心中的意象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潜藏下来的。

也许是父母吟诵,也许是老师领读,反正是前辈教言中最美丽的一种。

父母和老师只要以唐诗相授,也会自然地消除辈分界限,神情超逸地与晚辈一起走进天性天籁。

于是,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

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而且,这种唤醒全然不是出于抽象概念,而是出于感性形象,出于具体细节。

这种形象和细节经过时间的筛选,已成为一个庞大民族的集体敏感、通用话语。

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和诗境,却不存在。

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

失落了什么?

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

当然,无可替代并不等于美。

但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回头一想,这种清醇、高迈本来就属于自己,或属于祖先秘传,只不过平时被大量琐事掩埋着。

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嗡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

这个自己,看似稀松平常,居然也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

这个自己,看似俗务缠身,居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

这个自己,看似学历不高,居然也能跟上那么优雅的节奏,那么铿锵的音韵,那么华贵的文辞。

这样一个自己,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是稀有的,但由于唐诗,在中国却成了非常普及的常态存在。

正是这个原因,我才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产生唐诗的土地,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对国际的文化信息并不陌生,当然知道处处有诗意,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坑。

但是正因为看得多了,我也有理由作出一个公平的判断:

就像中国人在宗教音乐和现代舞蹈上远远比不上世界上有些民族一样,而唐诗,则是人类在古典诗歌领域的巍峨巅峰,很难找到可以与它比肩的对象。

4.下面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开篇即以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反衬自己对唐诗的喜爱,最终得出投生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是产生唐诗的土地的结论。

B.在作者看来,唐诗已经不仅仅是文学,它与看到的山山水水、父母老师的相授等已经结为一个整体,读唐诗能够唤醒记忆中的细节和形象。

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认为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这是因为中国的景色更容易唤起人的思乡之情。

D.作者立足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信息,经过比较得出唐诗是全人类的,它是古典诗歌的巅峰,很难有对象和它相媲美的结论。

5.结合全文,说明唐诗对中国人产生的意义。

6.余秋雨散文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技巧。

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4.C5.①作为一种整体存在,它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可以全方位地唤醒内心,唤醒山河,

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②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6.①巧引诗句说唐诗。

羌笛孤城、黄河白云、空山新雨、浔阳秋瑟、月落乌啼、独钓寒江等诗句的灵活引用,有画面感而不显得堆砌。

②“这个自己”三段排比,铺陈凡夫俗子读唐诗的体验和提升,内容厚实,饱含激情。

【解析】

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赏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认为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这是因为更容易唤起人的思乡之情”说法错误,本文并无对比手法,且在异国他乡看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产生失落的主要原因是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诗境不存在了,失去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

故选C。

5.试题分析:

本题题目是“结合全文,说明唐诗对中国人产生的意义”,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能力。

通读文章,可根据文章中“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唐诗对中国人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

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和诗境,却不存在”“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翁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等信息,从作为一种整体存在,它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两个方面分析说明唐诗对中国人产生的意义。

6.试题分析:

本题题目是“余秋雨散文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技巧。

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达技巧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指出运用了那种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通读文章,可知文章在说唐诗时巧妙引用了诗句,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等表达技巧。

答题时先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然后结合文中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比如作者在说唐诗时巧妙引了“独钓寒江”“黄河白云间”“空山新雨后”“浔阳秋瑟”“月落乌啼”“羌笛孤城”等诗句,把唐诗说的既有画面感,而又不显得堆砌,同时还增加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文章巧妙设喻,把唐诗比作“玉杵叩扉”,有形有声;把在异乡看到美景比作“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形象生动地表现那种惊喜之后的失落。

文章十到十二段的段首运用“这个自己”构成排比,铺陈凡夫俗子读唐诗的体验和提升,内容厚实,饱含激情。

点睛:

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答题时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出文章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具体例句分析文章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三大无桩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小蓝单车已停止运营,成为这一快速发展行业第一个倒下的主要共享单车创业公司。

许多分析师警告称,共享单车行业很快将迎来“清算”。

在小蓝单车倒闭之前,已有多家中国小型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在过去6个月内倒闭,包括悟空单车、3vbike和町町单车。

许多分析师预计,共享单车行业将迎来血腥的整合期,只有一家或两家公司能够存活下来。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大巨头摩拜单车、ofo被普遍视为行业的最终赢家,他们分别获得了腾讯控股、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已各自完成逾10亿美元融资。

小蓝单车管理疏松的问题早已清晰显现。

但是,在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即便是管理出众的公司也面临困难。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共享单车泡沫化的问题已经很明显:

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太多创业公司获得了资本支持,但争夺的市场却很有限,利润也十分微薄。

洗牌在所难免。

(摘编自《财富:

小蓝单车倒闭,中国共享单车泡沫开始破裂》,2017年11月20日凤凰科技网)

材料二

早在今年8月交通部等十部门就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需要对共享单车用户的押金、预付金建立专用账户。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都没有提过“专用账户”这四个字,而是用其他相似的词语代替。

共享单车企业和各商业银行为什么不建立新规中要求的“专用账户”呢?

记者查询了我国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发现:

专用账户,也就是专用存款账户,除了社保基金、住房基金等常用的15项资金性质外,要想设立,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文件。

专家表示,目前各地都没有共享单车资金监管的细则,所以即使现在共享单车企业想要注册专用存款账户,也注册不了。

共享单车只能注册一个一般存款账户,再和商业银行签署一定的存管办法。

(摘编自《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每人赔一辆车?

》,2017年12月17日央视财经)

材料三

共享单车企业在竞争,用户个人素质也在引发争议:

损坏率居高不下、私自占有现象屡禁不止,近日有人还在成都琉璃立交附近发现了约100辆被焚烧损坏的共享单车……这不禁让人怀疑“共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可能。

这方“共享单车”尚自顾不暇,那方“共享手机”也已上台唱戏。

共享手机平台“享换机”宣布完成1.1亿人民币天使轮和A轮融资。

而在这之前,京东、支付宝、国美等公司已经介入“共享手机”领域,让“信用租赁”成为一种新的“共享模式”。

但是“共享手机”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涉及信息安全及隐私问题,该如何安全“共享”仍无定论。

(摘编自《一批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共享”模式还能走多远?

》,2017年12月4日红网)

材料四

2016—2019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预测

(摘编自智研咨询《2017—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大巨头,获得了两大集团的投资,共完成了10亿多美元的融资。

B.共享单车泡沫化是因为大量的资本涌入有限的市场,争夺微薄的利润。

C.尽管面临诸多问题,共享单车行业未来两年的市场,仍然有巨量的增长空间。

D.“享换机”以“信用租赁”模式进军共享手机领域,宣布完成一亿多人民币的融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小蓝单车面临的并不只是自身管理的问题,而是“信用租赁”模式下的共享本身还很不成熟。

B.即使小蓝单车等其他创业公司都能获得雄厚的资本支持,共享单车行业“洗牌”也在所难免。

C.针对共享单车企业不能注册专用存款账户的情况,交通部等十部门做出明文规定,以保障用户押金和预付金的安全。

D.调查中,共享单车企业都不提“专用账户”,因为他们只能选择一般存款账户,而无法注册专用账户。

E.解决了共享单车行业发展中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保障“共享手机”这个行业的顺利发展。

9.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怎么做才能有效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答案】7.A8.BD

9.①共享单车企业加强自身管理;②共享单车企业有序竞争;③政府有关部门要提供法律法规等政策支持;④共享单车用户素质要提高;⑤控制增速和规模,避免严重过剩和无序竞争。

【解析】

7.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错误,原文是“他们分别获得了腾讯控股、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已各自完成逾10亿美元融资”,“各自完成逾10亿美元”而不是“总共10亿多美元”。

8.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关键词“正确的两项”,答题时注意不要漏选。

答题首先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

“信用租赁”是材料三“共享手机”领域出现的新的“共享模式”;C项,《指导意见》只是“明确规定需要对共享单车用户的押金、预付金建立专用账户”,并未涉及共享单车企业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文件而无法注册专用账户的问题;E项,论断绝对化,比如材料三提到的“信息安全及隐私问题”都需要面对和解决;B、D两项正确。

9.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注意找准答题区位,根据文中材料一,“中国第三大无桩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小蓝单车已停止运营,,成为这一快速发展行业第一个倒下的主要共享单车创业公司”,概括出答案一、二点;根据材料二中,“早在今年8月交通部等十部门就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需要对共享单车用户的押金、预付金建立专用账户”,概括答案第三点;根据材料三中,用户素质低下的问题,概括答案第四点;根据材料四,图表反映情况,概括答案第五点。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

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

质少好鹰犬,善蒲博意钱之戏。

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

母忧去职。

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

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

既败,质投盱眙。

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

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①哉!

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

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

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持节如故。

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

会义宣有憾于世祖。

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

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

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

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

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

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

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

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

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注①桑乾:

桑乾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B.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C.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D.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是改元的第一年。

B.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

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

义宣对世祖有所不满,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

C.臧质因击败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2)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

【答案】10.C11.C12.A

13.

(1)此时世祖独揽大权,但臧质却把他当小皇帝看待,凡事独断专行,贪得无厌。

(2)因为义宣能力平庸,容易挟制,(臧质)打算表面上对他推崇尊奉,用来实现自己的欲望。

【解析】

10.试题分析:

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

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该句的意思是,臧质回信说:

我奉天命,预定在白登剿灭你们,可是出军行走不远,你自己已经赶来送死,怎么能容许你活下去,再回到桑乾去享用你的祭奠呢!

句中,“曰”后必须要断开。

“师行”“尔”是各自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都要断开。

“岂”是疑问代词,放在句首,前面为断开。

“飨有桑乾哉”前面省略的主语是“你”,前面也要断开。

因此选C项。

点睛:

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

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

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11.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C项,“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错,“寡人”不是皇帝自称的专有名词,唐朝以前古代王侯也可自谦为“寡人”。

12.试题分析: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将老虎射死的人,不是臧质,而是他的父亲臧熹。

13.试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