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80923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及答案.doc

2003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

初中自然科学试卷

应考教师须知:

1.本卷分三个部分,共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和所申报的职称。

3.答题要做到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4.初中自然科学教师在作答本卷时,第一部分试题各专业教师都需要回答,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试题,只需回答本专业的试题即可。

第二部分题中加*号的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必做。

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30分)

1、(15分)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请指出科学素养包含哪几个方面。

(2)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请简述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15分)《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1)简述本课程内容“整合”的特点和途径是什么。

(2)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它们反映了自然界内在的统一性,请你简述在《科学》课程中这些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有哪些?

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概念或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各方面的体现作一简单阐述。

第二部分(30分)

(一)化学部分

3、“分子运动论”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理论请你针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

4、某工厂在装备一件设备时,不小心把一个用镁合金制造的精密空心小球掉到一个很深、很小的坚固水泥地缝中了,用各种工具都取不出来,有人提出往地缝中倒入某种溶液使小球浮起的方法。

现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溶解

度/克

温度

/℃

物质

20

40

60

80

100

硝酸铜

125.1

159.8

178.8

207.8

239.6

硝酸钾

31.6

64.0

110.0

169.0

246.0

氯化钾

34.0

40.0

45.0

51.1

56.7

注:

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溶质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在保证不损环小球的前提下,理论上可以用上表中▲物质配制成溶液,倒入地缝使小球浮起。

该溶液的最低温度应保持在▲℃以上。

(已知该零件的密度为1.64克∕厘米3),在以上计算所得的最低温度时,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若地缝的容积为4000毫升,要配制4000毫升该溶液理论上至少需溶质▲克。

请回答:

1、该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哪些能力?

2、你认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做该题时的主要错误可能会有哪些?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针对该题的知识点和解题涉及的能力,请简述,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教学措施较好?

*5、请举例简述两种在自然科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和原则(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5、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有多种方法,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都有一些要共同注意的问题和原则,请简述这些要共同注意的问题和原则。

(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二)物理部分

3、“功”是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请你针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

4、“小孔成象”是常见的光学现象,请你设计一个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小孔成象原理的案例。

要求简要说出科学探究的各过程的具体内容。

*5、试从初中《自然科学》的教学实践,说明自然科学(物理内容)演示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的基本要求,谈一谈你的体会。

(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三)生物部分

3、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背景下,设计“认识显微镜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教学流程。

4、生态系统概念的教学目标属于掌握层次,你认为在教学中应怎样落实教学目标?

*5、你认为生物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并举例简单说明。

(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第三部分(40分)

(一)化学部分

6、已知:

少量的C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为:

CO2+2NaOH=Na2CO3+H2O;

     过量的C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为:

CO2+NaOH = NaHCO3

  现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m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低温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3份质量不同的该固体A分别与50g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与固体A的质量关系如下:

组别

1

2

3

M(盐酸)g

50

50

50

M(A)g

3.80

6.20

7.20

M(气体)g

1.76

2.64

2.64

(1)上表中第组数据表明加入的50g盐酸反应后有剩余;

(2)请通过计算,判断固体A是什么物质?

其成分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可用计算器)

7、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在有时水却是引火的。

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

但如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KO2)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

(1)从这一事实可作出的对该反应推理是a:

、b:

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推理。

①用以证明推理a的实验方法是:

KO2

②用以证明推理b的实验方法是:

8、欲制无水氯化铝并保存备用。

现有仪器如下图所示,并有浓盐酸、水、固体烧碱、铝粉、二氧化锰、浓硫酸等六种试剂。

设计的制取过程是:

制氯气→净化和干燥氯气→制氯化铝,已知

(1)通过蒸发氯化铝溶液不可能制取无水氯化铝。

(2)二氧化锰在制氯气时作为氧化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列仪器中选取必须的几种,连接成一个制无水氯化铝的连续装置,按连接前后顺序填写仪器的编号(不一定填满),并在括号中写出相应仪器里放入的试剂的化学式。

仪器编号:

、()()、

()、、()()。

(2)写出实验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10分)分析并回答下列实验的问题

某同学为了验证唾液淀粉酶的特性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试管号

加入的物质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ml)

2

2

2

2

2%蔗糖溶液(ml)

2

2

稀释的唾液(ml)

A

1

1

1

蒸馏水(ml)

1

1

1

稀盐酸(ml)

1

恒温处理(15分钟)

37℃

37℃

37℃

37℃

37℃

37℃

斐林试剂(ml)

2

2

2

2

2

2

沸水浴加热(分钟)

1

1

1

1

1

1

现象

无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有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有砖红色沉淀

(注:

①在溶液中滴加斐林试剂如出现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证明有还原性糖存在,②淀粉水解能产生麦芽糖,蔗糖水解能产生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具有还原性,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

)问:

①若1号与3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则A处的处理措施是,实验

结果证明了。

②若要证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溶液PH的影响,则最好选择哪两号试管作对照?

③本实验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吗?

为什么?

(二)物理部分

6、试用规范的书写求解下题:

学校环保小组为了测定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的平均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他们共采集了40分米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千克,已知干燥的泥沙密度是2.4×103千克/米3,试求洪水的平均含沙量是多少?

 

 

7、下面是2003年杭州市高中招生考试自然科学试题第34题,请回答本题,分析学生可能发生的典型错误,并提出在教学中如何防止这种错误的方法。

题目:

“塔吊”是现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起重设备,用“塔吊”可将重物方便地安放到工作区内,如图甲所示。

现有一“塔吊”,它有一水平臂AD,水平臂AD可分为AB和BD两部分,AB叫平衡臂,BD叫吊臂。

A端装有配重体,它的质量m=5吨。

C处装有可在水平臂BD上移动的滑轮组,C移动的范围是从B点到D点。

已知:

AB=10米,BD=50米。

若“塔”身的宽度和铁架、滑轮组的重力均不计,请计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A

B

C

D

图乙

图甲

(1)当C移动到D点时,计算该“塔吊”能吊起的最大重物的质量;

(2)今想用此“塔吊”起吊质量为2吨的物体。

那么,为安全起吊,C最远可以移动到离B点多远的地方;

(3)C处是一只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该动滑轮部分的放大图如图乙所示,滑轮上的钢绳最后绕在电动卷扬机的轴上。

现起吊质量为2吨的物体,当物体以0.5米/秒的速度上升时,滑轮上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多大?

如电动卷扬机的效率是0.8,那么,配套电动机的功率至少多大?

8、一辆太阳能汽车。

车上太阳能电池的接收板的面积是8米2,它正对太阳时电池能够产生120伏的电压,并对车上电动机提供10安电流。

电动机的直流电阻是4欧,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0×103瓦/米2。

(1)该车上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是多少?

电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2)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3.9×1026瓦,且太阳光在穿过太空及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的途中有28%的能量损耗,还知道半径为R的球面面积为。

请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9、液体压强和压力大小”的讨论和计算问题是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下面给出了一个具体问题。

请:

(1)回答这个问题;

(2)设在本题的教学中,你是用什么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的,说出你的教学方法。

题目:

如图所示的封闭容器中装有水,放在水平桌面上,这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

若把该容器倒置后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

请你对p1与p2、F1与F2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

(三)生物部分

6、(14分)下表是学校科技活动小组进行人工孵化青蛙卵的试验记录。

组别

水源

水量

(ml)

水温

(℃)

水深

(cm)

卵粒

孵化天数

蝌蚪数

A

池塘水

2000

25

5

250

8

240

B

自来水

2000

10

20

250

8

155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A组孵化出来的蝌蚪,再提供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少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蝌蚪饲料和池水。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7、(6分)简述克隆羊“多莉”培育的大致过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2分)将一株金鱼藻放在水中,如图所示,通过调节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及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度。

结果统计如下:

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气泡数(个/分)

16

15

13

10

7

5

3

2

1

1

回答下列问题:

(共8分)

(1)用坐标图来表示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与气泡数的关系

(2)从图表中你得出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为50cm时,向水中加入适量的NaHCO3,对实验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措施来加快气泡产生的速度: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分)实验材料的合理选择,往往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过程中:

(1)你所采用的实验材料及最佳观察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还可以选择哪些实验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该实验在选材上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

初中自然科学试卷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30分),

1、(15分)

(1)①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②科学知识和技能

③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①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②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

③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④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1)小题8分,答错其中的一点扣2分;第

(2)小题7分,每小点2分,根据回答的完整程度酌情给分。

2、(15分)

(1)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有两点:

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3分)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分)

对科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则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途径进行。

(3分)

(2)如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平衡、守恒等(3分)

如“平衡”这个概念在生物学方面有“生态平衡”、人体中的“水份平衡”、“酸碱平衡”等,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化学中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等(3分)举其它概念或原理只要言之有理参照给分)

根据回答的完整程度酌情给分。

第二部分(30分)

注意:

第二部分各题的评分,申报高级职称者每小题俱为10分,申报中级职称者3、4两小题均为15分。

(一)化学部分

3、(15分)

1)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分子始终在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分子运动快慢和温度的关系。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了解物体气态、液态、固态转化时分子之间间隔的变化。

(4)、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了解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念。

2)教学内容

(1)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不偏易、偏难、多余、缺漏)

(2)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突出。

(3)教学内容是否有科学性错误

3)教学步骤

(1)是否有层次的呈现教学内容。

(2)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有创意

4)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是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该内容以采用讨论和探究教学法为宜)

教学目标3分、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4分,根据设计酌情给分,其它设计若符合题意也酌情给分。

4、1)该题考察的知识点有:

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及计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液体的密度计算、物体沉浮的条件;考察的能力有:

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计算能力。

(5分,答错1点扣1分,不给负分)

2)产生的主要错误可能有:

(1)选择硝酸铜配制溶液,错误的原因是只考虑了小球浮起对溶液的密度要求,没有考虑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选择氯化钾配制溶液,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不知溶液的密度如何计算,也有可能是不知物体沉浮的条件是什么。

(3)溶液应保持的最低温度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不知物体沉浮的条件是什么。

(4)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题中没有提供具体的溶液质量数据,学生不会根据溶解度的数据来计算。

(5)需要溶质的质量计算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不知道选择哪种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来进行计算。

总的错误原因可能是学生缺乏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缺乏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和解这类题的思维方法。

(每小点1分酌情给分)

3)虽然该题的解答涉及较多的知识点,但如将题目分解为单因素的问题,或将题目改成常规题型,相信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学生都会解答。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和要解答的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给学生将综合性问题先分解为单因素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综合的方法,对初步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含有多因素的教学情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

也可以布置联系实际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的科学方法,克服对该类题型的畏惧心心理(5分,酌情给分)

5、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有多种如:

通过实验(增加、改进、产生出乎意料的现象等);

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日常观念和科学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景;

设置开放性问题(条件、过程、结果开放)创设问题情景等

问题情景中的问题要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适度性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性原则(诱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冲突)探究性原则(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可操作的探究和衍生出新的问题)

评分标准:

举例答出一种方法且符合问题的几个原则的给5分,根据教师的回答酌情给分。

(二)物理部分

3、(15分)(评分说明:

应说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视内容给分)

4、(15分)(评分说明:

应说出科学探究的六个过程:

1)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和预测;3)收集事实证据;4)得出结论和解释;5)评价;6)报告与交流。

并有相应的具体内容。

内容完整,并有具体说明的给15分;内容完整,但内容比较抽象的给11—14分;内容不完整的,视内容给6—10分;只写出科学探究的六个过程而没有具体内容的,给5分)

5、(10分)(评分说明:

应说出演示实验在设计和教学方面的三条基本要求:

1、确保成功;2、简易方便;3、现象清楚。

并能结合自然科学的教学具体说明。

内容完整,并有具体说明的给15分;内容完整,但内容比较抽象的给11—14分;内容不完整的,视内容给6—10分)

(三)生物部分

3、(满分15分)参考答案:

(略)

评分办法: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与“练习使用显微镜”各占5分,每个部分能够体现合作学习,给1-2分;能够体现探究学习,给1-3分。

4、(满分15分)参考答案:

(略)

评分办法:

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能达到的教学层次酌情给分。

了解层次:

概念内涵外延(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划分)(3分)

理解层次:

各组成成分的功能、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破坏等(3分)

掌握层次:

通过“生态系统成分分析”的实习,目标分步达成(4分)

5、(满分10分)参考答案:

(略)

评分办法:

科学性原则、普及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兴趣性原则。

写出一条原则得1分;并举例解释,得1分。

以此类推

第三部分(40分)

(一)化学部分

6、(10分)

(1)1组(1分)

(2)第一组盐酸过量,说明固体全部反应完。

用第一组数据可求出固体A的成分和相应的质量比。

 设固体A全部由碳酸钠组成,根据碳原子守恒得:

(1分)

×106=4.24(g)>3.80g,(1分)

1.76

44

 说明固体A不全部是由碳酸钠组成(1分)

设固体A全部由碳酸氢钠组成,根据碳原子守恒得:

(1分)

 ×84=3.36(g)<3.80g,(1分);

1.76

44

说明固体A不全部是由碳酸氢钠组成(1分)

从上可知该固体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组成。

(1分)

设3.80g固体中含有Na2CO3Xg,碳酸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