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119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docx

高二语文期末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第1讲文言实词

目标复习导航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义项。

2.能根据语境对义项进行准确选择和推断。

备考攻略典例引领

重点问题诊断

1.对部分文言实词的义项熟悉程度不够。

2.未能熟练运用推断词义的方法。

高效突破对策

对策一:

进一步积累实词,特别是一词多义与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

同学们不能仅满足于考纲中的120个实词,那些我们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在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也要加强识记。

一方面,我们有回归课本的必要,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试题练习中学会积累陌生的实词,增加记忆中的古汉语的“单词量”。

 (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

“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

”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

“丰名乃被于吴越邪?

”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

“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

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

”或指向丰。

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

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1、解释文中的加点实、虚词。

对策二:

熟练运用推断词义的几种方法

推断实词词义常见的方法有六种:

①凭上下文推断词义;②利用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推断词义;③根据造字法进行推断;④根据语法(句子结构)分析推断;⑤成语联想推断;⑥课文迁移推断等。

一轮复习不少学生已经掌握,现在是要强化。

特别是语境分析推断,是最重要的。

 (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魏略》曰:

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

“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

“是何言与!

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

“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

”备曰:

“不及。

”亮又曰:

“将军自度何如也?

”备曰:

“亦不如。

”曰: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备曰:

“我亦愁之,当若之何?

”亮曰: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解释文中加点实、虚词。

【答案】 

随堂训练&即时验收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薛万均,本墩煌人,后徙京兆咸阳。

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

万均曰:

“众寡不敌,宜以计胜。

”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

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

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

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乱,乘之,俘杀相藉。

突厥走,遂围师都。

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

“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俄从李靖讨吐谷浑。

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

还语诸将曰:

“贼易与。

”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

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

“虏且来!

”乃勒兵。

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

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

魏徵曰:

“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

”诏勿治。

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

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

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

“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

”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节选自《新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缘:

向上爬,攀援

B.乘之,俘杀相藉藉:

抚慰

C.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卒:

通“猝”,猝然,突然

D.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冀:

希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②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墨妙亭记

苏 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

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

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

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

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

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

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

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

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

此之谓知命。

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

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   登:

登上,到达

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

抚恤

C.使者旁午旁午:

交错频繁

D.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

先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

②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

③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

“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

“阿③弥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

“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

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

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

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噫!

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

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

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

②欻(xū):

忽然。

③阿:

母亲。

④勃勃:

烟气向上的样子。

⑤嘒管:

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

详细

B.过亦不复省省:

察看

C.长吉竟死竟:

竟然

D.帝独重之重:

重视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②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杨尚希,弘农人也。

尚希龆龀而孤。

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

范阳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

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

尚希出谓左右曰:

“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

吾不去,将及于难。

”遂夜遁。

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

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

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领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

寻授司会中大夫。

文帝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

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

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

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

”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

后历位瀛州刺史,兵部、礼部二尚书。

尚希性惇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

“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

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

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

”上欢然曰:

“公爱我者。

”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

“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临之。

”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

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人赖其利。

卒官,谥曰平。

(选自《隋书·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阳卢辩见而异之      异:

奇异

B.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视:

眼神

C.帝览而嘉之嘉:

赞美

D.尚希素有足疾素:

向来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

②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

③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

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苏廷评①行状②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曰:

“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

“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

“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

“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

“吾儿当忧其不学耶?

”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

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

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

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

②行状:

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逸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操兵乘城       乘:

B.会皇考病没没:

通“殁”,去世

C.而公独治丧执礼执礼:

遵奉礼制

D.所以劝导成就者所以:

……的原因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  )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

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予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

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地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

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②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③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第2讲文言信息筛选

复习目标导航

1.进一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要领,准确梳理文脉。

2.分辨文章的细微之处,作出正确判断。

备考攻略&典例引领

重点问题诊断

1.不善于借助文段中的人、地、时、事、情、言等主要信息作准确地判断。

2.粗略排除,未作精细分析。

高效突破对策

对策一:

整体感知与局部解读相结合

文言文阅读与一般的文章阅读一样,也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阅读文言文也要整体感知与局部解读相结合。

不少考生虽然知道整体阅读的重要,但往往对局部的人事关系等分析不到位,以致失分。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马文升传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选自《明史》)

1.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虚词。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2013·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杜慧度,交趾人也。

本属京兆。

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

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

除龙骧将军。

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

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

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

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

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

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

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

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

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

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

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

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

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

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

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

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1.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虚词。

2.下列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随堂训练即时验收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①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②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③火色④,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

“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⑤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家窭(jù):

家贫。

②敷:

陈述。

③鸢肩:

两肩上耸。

④火色:

面有火色。

⑤消渴:

消渴病。

下列句子中,不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新建云霄石矾塔碑记

[清]薛凝度

云霄故郡治,扶舆①磅礴,名山环映,独缺东南一面。

漳江自西林至佳洲,合南北港过石关,逶迤弥漫,由是入海。

内有南北涂塞其口,外有南北岐束其腰,出两岐山,始潴而成巨浸。

有小岛突起,其中,巉岩秀削,适当其缺,高数丈如笋尖,旧名石矾。

形家谓之华表②捍门,足以钟灵毓秀,故此地前明科甲极盛。

国朝海氛时,为巨寇系船曳倒,震撼粉碎,云霄文物③由是就衰。

康熙时,邑绅陈公天达,于岛石上,募建石塔以补其缺,高不盈丈,低小不称。

乾隆戊戌、己亥间,少尹李公维瀛,相视地形,复与诸生议增其制,以经费维艰中止。

倾颓缺陷,客过是间,辄流连叹息,盖越百余年于兹矣!

岁甲戌夏五,诸生集书院会议,照移建文祠捐金例,捐造石塔。

询谋佥同,呈请前任王兰题序,劝捐得集金四千七百有奇,鸠工伐石。

经始于初秋月吉日,阅四月相轮④完具,而塔告成。

扩其址周七丈二尺,增其高计八丈二尺七寸,空其中分为七层,方其外熨为八面,上各辟四门,玲珑洞彻。

其正门颜曰:

“斯文永昌”,与将军山对峙,具天乙、太乙两峰,拱护胜概,以壮云霄舆图。

云之士庶,买舟往视者日以百计,咸称巨观云。

又以余金砌石蛇尾渡头⑤,石磴十余丈,乌坵渡头⑥津亭一椽,以利济者。

夫是议之兴也,百年废坠,创兴一朝,宜有难焉者矣!

乃陈公募建而规模未称,李公议增而经费难筹,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