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3673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docx

最新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

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科学复习提纲(三至六)

1.(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2、观察的基本方法:

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

眼耳鼻舌手,人人身上有,帮我认东西,是我好朋友。

3、观察的基本过程:

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4、指南车诞生于西汉初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总会指向南方。

5、李时珍,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该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6、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7.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8.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9.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

10.证明土壤是否有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土壤放进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来。

11.土壤成分有:

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水等。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

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

(说明了流动的水有力量)

2、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加快溶解的方法:

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3、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如果把地球的总水量平均分成100份,海水大约占97份,在不足3份的淡水中,冰又占去了2份,可利用的淡水还不到1份。

(水)把大自然装扮得更加美丽。

(水)使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

地球可供利用的(淡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作用。

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量筒上的单位是(毫升),用符号(mL)表示,使用量筒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齐平。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有(重量)。

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它的原理和近代燃气轮机是一样的。

2、人体吸入(过量的灰尘)会引起(咳嗽)及(咳痰)等症状,大量吸入(矿物质)粉尘会伤害人的心肺动能,甚至引发尘肺病。

3、我们都离不开(空气),却很少注意他。

因为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所以能被压缩,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不能无休止的被压缩。

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他的应用有(充满气的皮球一拍就能跳起来)。

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

多栽花草树木等。

1、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

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

塑料),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2、(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东汉(蔡伦)发明。

宣纸、新闻纸、牛皮纸吸水性最强的是(宣纸)。

3、我国商周时期,青铜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合金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被广泛地应用在农田耕种,砍伐开采等工作上,大大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20世纪中叶开始,(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电脑-------制造太空船需要各种特殊合金,有的要能耐(高温)而不(熔化),有的要很(坚硬)。

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有限的,我们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

工业革命后,钢铁、(合成纤维)(塑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器、飞机、汽车-----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温度计;用风向标、风速仪来观测风。

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是候风仪,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2、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动物叫做昆虫。

例如:

蜻蜓、苍蝇等。

3、磁铁的吸引力叫做磁力,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

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做南极,用“S”表示。

4、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比如太阳、手电筒等。

光沿直线传播,战国时期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现象,最好的证明是“小孔成像”。

问答

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至少举三例)

答:

⑴冬天水管破裂;⑵冰箱里的啤酒瓶冻爆了;

⑶高压锅喷气;⑷温度计;⑸冷玻璃杯装开水会破裂。

2、写一首关于天气的诗词,再写几句关于天气的谚语。

答: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②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③泥鳅静,天气晴。

④青蛙叫,大雨到。

⑤云下山,地不干。

⑥云绞云,雨淋淋。

⑦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3、蚯蚓和蜈蚣是昆虫吗?

判断后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蚯蚓和蜈蚣都不是昆虫。

因为昆虫的身体分三段:

头、胸、腹,有些有翅膀,6对足,还有一堆触角,而蚯蚓和蜈蚣不具有昆虫的这些基本特征,所以它们不是昆虫。

4、举例说明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至少举三例)

答:

指南针、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电动机、发电机、话筒等。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

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的根属须根。

根系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

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管。

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养料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去描述。

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

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

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在水中生活有关。

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2、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是哺乳动物。

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

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

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突发达等。

3、我国的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有:

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

珍稀动物减少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有:

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匮乏,人为的捕杀等。

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

1、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着,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声音是通过振动的传递而传播的。

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

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

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缩短声源与耳朵间的距离。

噪音指令人心烦的声音。

包括:

过大的声音,杂乱的声音,让人不舒服的声音………噪音给人带来的危害有⑴会使人的听力受损,⑵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⑶影响人的神经系统,⑷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减少噪音的办法有:

⑴从噪音的产生、噪音的传播、噪音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防治,⑵加强宣传,杜绝噪音源,⑶利用法律武器,控制噪音源。

2、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五次信息革命分别是:

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1876年,贝尔获得电话发明的专利权。

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有:

(1)导致了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2)娱乐方式的改变(3)网上购物(4)远程控制(5)方便了查询。

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传输速度快,传播容量大,传播距离远,保密性强,功能多等。

使用互联网时注意:

(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

(2)控制使用范围,(3)提高警惕,(4)不要随意去网吧。

为什么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沸腾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把水加热到100℃时,水里会冒出大量气泡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

其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掉的过程中要吸热。

蒸发是在平常温度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的现象。

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

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加快蒸发的方法:

(1)提高温度

(2)提高风速(3)扩大蒸发面积。

2、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可以变成小水珠,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云,低空的则是雾,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露。

冰是固体状态的水。

它是水遇冷到0℃以下变成的。

水——→冰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冰盐混合的方法来造冰。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而结成的小冰晶。

3、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固态的是冰,液态的是水,气态的是冰。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

江、河、湖、海及地面上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不断聚集,当它们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以雨、雪等方式飘落下来。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水,有的又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有的流入江、河、湖,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

水就这样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1、搜集信息的方法有: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借助电脑、书籍等获取第二手资料。

通过不同方法获取的资料其可信度是有区别的。

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搜集资料时注意:

首先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搜集与我们研究主题有关的资料,并及时记录。

搜集关于恐龙资料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搜集研究——整理记录——展示交流。

重点实验

1、凝结实验

方法:

①取用2个烧杯,在一个烧杯里倒入适量热水,另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

②分别将2个冷玻璃片盖在2个烧杯上,观察玻璃片底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

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结论: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2、造“雾”实验

方法:

往大口杯里倒入大半杯温水,将冰块放入塑料袋,然后伸入杯口,接近水面。

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

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结论: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

3、造冰实验

方法:

①在杯内放入冰块,②在冰上加入食盐,③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现象:

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此时会出现冰。

结论:

利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实现结冰。

 

1、种子里面都有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三个基本条件。

2、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总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就会生锈。

5、花是由雌蕊、雄蕊、花瓣和花萼四部分组成。

6、精子和卵子发展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妈妈的子宫壁上,开始发育,形成胚胎,受精卵到小宝宝出生,大约有38周。

7、19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指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8、生活中常见的力有:

推力、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1、克隆技术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答:

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会阻碍生物多样性的进化,转基因动物会提高疾病传染的风险,还会出现伦理道德问题等。

2、什么叫参照物?

答: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3、简述花的构造。

答:

根据花的构造状况,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在一朵花中,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

1、用手捏住鼻子我们感觉呼吸困难。

我们吸气时氧气依次经过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

普里斯特利发现:

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2、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脉搏:

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

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

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

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3、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答:

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4、心脏的作用:

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具有输送血液的作用。

.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不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100800次,经常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91400次。

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

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5、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

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语言中枢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组成。

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

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6、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

答、剧烈运动时要戴头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1、人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它们之间相互协调,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当某一器官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健康,但长期的睡眠不足却会给人体其它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

我们每天应该保证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1994年4月10日,我国颁布了相关规定,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天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人体平静时,呼吸和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会加剧。

2、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吸烟、酗酒、睡眠不足、营养不良、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1、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只要给它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他就能跳动地球。

其中运动了杠杆的原理。

杠杆:

像这种能够撬动地球的装置。

天平是实验室常用器材,就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做的。

我国在春秋末年已经使用了天平。

2、杠杆子啊什么样情况下省力?

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答、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省力。

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杠杆费力。

3、当支点和阻力点一定时,动力点离支点越近越费力,越远越省力。

杠杆的作用:

省力、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水井压水装置、镊子、钓鱼竿、剪刀、钳子、天平等。

钓鱼竿属于省力但费距离的杠杆。

天平属于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等臂杠杆。

水井压水装置属于省距离但费力的杠杆。

4、轮轴:

像自来水开关这样由轮和轴组成的装置叫轮轴。

辘轳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轮轴了,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辘轳。

轮轴具有省力、省距离的作用。

当轴粗细时,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当轮大小相同时,轴越粗越省力,轴越细越费力。

轴带动轮转动费力,但省距离。

轮带动轴转动省力,但费距离。

轮轴在什么样情况下省力或费力?

答、轴带动轮转动费力,轮带动轴转动省力。

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门把手、拧子、扳手、汽车方向盘、自来水开关、水阀等。

5、定滑轮:

位置被固定,不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作用: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应用在起重机、旗杆顶端等机械上。

动滑轮:

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作用:

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应用在塔吊等机械上。

滑轮兄弟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

作用:

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人们常常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

6、金字塔是利用斜面来搬运大石头的,因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斜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省力答、斜面越光滑、倾角越小、坡度越平缓、斜面越长的情况下越省力。

斜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费力答、斜面越粗糙、倾角越大、坡度越陡、斜面越短的情况下越费力。

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楼梯、斧子、刀刃、汽车挡风玻璃、螺丝钉螺纹。

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为什么要修盘山公路?

盘上公路为什么要修成S形?

答、为了车辆及人在行驶的过程中更省力、安全、平稳。

7、小马达是通过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装置将动力传到玩具小车车轮的。

动力的传动方式有三种:

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皮带传动。

齿轮传动应用在:

钟表、玩具车、机械手表、坦克等上面。

皮带传动应用在:

压面机、传输带、缝纫机、安检机、柴油机等上面。

链条传动应用在:

自行车、摩托车、坦克、起重机等上面。

1、古代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由此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

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地球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

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类是怎样发现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答、古希腊人通过发现进出港船只的现象,提出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2、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传递出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从外向内)。

3、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

为了改变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原退化、天然水域缩小、土地沙化等严重情况,近年来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一系列政策。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

答、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5、数百万年以后,现在的大陆还会在原来的位置吗?

答: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应该不在原来的位置。

1、电池有正极(用+号表示)和负极(用—号表示)。

电池的种类:

干电池、蓄电池、锂电池。

2、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组成。

用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美国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做了1600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最终选中碳丝制成最初的灯丝。

3、导体:

指的是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像塑料、橡胶等)。

绝缘体:

指的是不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铜、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等)。

半导体:

指的是它的导电性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物体。

导体有:

金、银、铜、铝、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等都是导体。

绝缘体有:

塑料、橡胶、泡沫、玻璃、陶瓷、纯净水、蒸馏水等都是绝缘体。

半导体有:

锗、硅、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用半导体制作的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通讯等各个方面。

4、人们利用水力、火力、核动力、风力等使发电机工作产生出强大的电流,再通过输电网将电送到千家万户。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为了用电的安全,人们用橡胶、塑料等绝缘体制作电气设备的外壳。

为了用电安全,人们设计制作了许多提示大家注意的安全标志。

法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依据“电可以产生磁”的事实,做出了磁应该也能产生电的猜想。

5、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电极方向、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6、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

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春天暖,夏天热,秋天凉,冬天冷是四季主要的特征。

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7、所有生物是由细胞构成。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观察与记录。

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活动单元。

细胞一般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8、人体器官生长发育更为成熟和完善的时期是青春期。

青春期可分为:

青春前期、青春成熟期、和青春后期三个阶段。

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意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

9、阿基米德利用水测定出王冠的体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一种遗传现象。

、简答题1、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8分)

答:

因为地球始终不停的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而地球又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始终只能照射到地球二分之一的表面,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发霉,脏衣服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

(7分)

答:

这是因为微生物霉菌的生长条件是温暖、湿润,干衣服不太具备霉菌生长的条件,而脏衣服有利于霉菌的生长,所以脏衣服容易发霉。

3、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

(8分)

答:

子女与父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是遗传想象;科学家进行良种培育就是利用子辈的变异现象。

4、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

(7分)

答:

要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就必须既注意生理健康,又注意心理健康。

即做到合理饮食、充足的睡眠、积极锻炼;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样我们就能顺利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1、我们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化石的研究。

2、曾经称霸地球的英雄家庭消失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螳螂却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让我们明白了自然选择的规律进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人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