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563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docx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XX月

第一部分、BIM建模标准

•模型依据

•设计DWG文件(采用经审核的图纸等设计文件进行建模)

•总进度计划以及需要模拟的分进度计划

•针对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对应单体建筑需细化的施工部位示意图或说明(例如后浇带位置)

•当地规范和标准

•其他特定要求

•模型的标高和坐标

•使用相对标高,±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

•为了标高的一致性,所有专业所使用的标高需统一,如确实需要增加辅助标高时,必须在标高前增加相应专业代号

•为了使模型之间正确工作,必须建立一个参考点(0,0,0),项目(0,0,0)参照原点统一。

原则是把共享坐标原点设置在本项目建筑物的最左下侧位置。

•模型的单位

根据绘图中的需要,设置模型的单位。

•长度

以毫米为单位,考虑到尺寸标注等不需要显示舍入的2个小数位,可在尺寸标注样式处独立设置单位格式。

长度单位设置图

•面积

以平方米为单位。

面积单位设置图

•体积

以立方米为单位。

体积单位设置图

•角度

以度(°)为单位。

角度单位设置图

•坡度

以度(°)为单位。

坡度单位设置图

•模型拆分标准

需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但均应按照区域划分的思路为主,并结合模型大小,制定模型拆分的范围,各专业应相互独立。

拆分原则如下:

1.建筑专业

•按建筑分区

•按单个楼层

•按照施工中的区域划分要求(如遇到施工后浇带,相应构件模型要分开建立)

2.结构专业

•按单个楼层

•按施工缝

•按照施工中的区域划分要求(如遇到施工后浇带,相应构件模型要分开建立)

3.暖通专业、电气专业、给排水专业及其他设备专业

•按单个楼层

•喷淋系统按照防火分区划分

•模型色彩参考

管道名称

RGB

管道名称

RGB

管道名称

RGB

冷、热水供水管

255,153,0

消火栓管

255,0,0

强电桥架

255,0,255

冷、热水回水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55,153,0

弱电桥架

0,255,255

冷冻水供水管

0,255,255

生活给水管

0,255,0

消防桥架

255,0,0

冷冻水回水管

热水给水管

128,0,0

厨房排油烟

153,51,51

冷却水供水管

102,153,255

污水-重力

153,153,0

排烟

128,128,0

冷却水回水管

污水-压力

0,128,128

排风

255,153,0

热水供水管

255,0,255

重力-废水

153,51,51

新风

0,255,0

热水回水管

压力-废水

102,153,255

正压送风

0,0,255

冷凝水管

0,0,255

雨水管

255,255,0

空调回风

255,153,255

冷媒管

102,0,255

通气管

51,0,51

空调送风

102,153,255

空调补水管

0,153,50

窗玻璃冷却水幕

255,124,128

送风/补风

0,153,255

膨胀水管

51,153,153

软化水管

0,128,128

•文件夹结构

1.项目文件夹结构

所有模型文件应依据项目特点及管理工作划分创建数据存储文件夹结构,该文件夹结构以区域为主线,以方便查询、易于管理、避免协同作业时错项漏项为原则,在一个区域里存放所有专业的文件,更容易管理。

文件夹分项目-区域-专业三个层级。

如图

•命名标准

模型依照不同的使用阶段,将模型分为设计模型和施工模型两大类。

设计模型指按照设计图纸和一定的存储方式建立的分区域的模型文件;施工模型指根据一定规则将设计模型整合起来成为结构系统的模型(应用在施工阶段的模型)

1.设计模型文件命名规则

【项目名称】-【区域】-【专业代码】-【子类代码】-【定位楼层】-【版本】

命名细则:

•项目名称:

根据项目情况而定。

•区域:

可用字母与数字组合的方式命名。

•专业代码:

ARCH用A代替,STRU用S代替,MEP还是用MEP;

子类代码:

天花板-C,室内-I,幕墙-CW,坡道-R,体量-V.暖通风管-MD,暖通水管-MP,给排水-P,消防-FE,强电-E,弱电-T,没有则留空;

•定位楼层:

楼层数+F,例如1F,2F,一层,二层,地下部分B1,负一层,BX,夹层此项为必填项

•版本:

A-Z,没有则留空

2.施工模型文件命名规则

【项目名称】-【施工阶段代码】-【版本】

命名细则:

•项目:

项目名称拼音大写缩写;

•整合阶段:

两位字母或数字大写,表示该模型整合后所应用的施工阶段;

•版本:

A-Z,没有则留空

构件命名标准

土建专业

构件命名标准可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要求和情况,采用下面任意一种方式进行。

1、采用对每个构件名称进行详细划分的方式,明确构件信息。

•基础:

【区域】-【类别】-【构件编号】

例如:

A-承台-CT1

•梁:

【区域】-【楼层】-【构件编号】-【材质类型】

例如:

A-B1-KL1-Q345B

•楼板:

【区域】-【楼层】-【构件编号】-【材质类型】

例如:

A-B1-LB1-C35

•结构柱:

【区域】-【楼层】-【构件编号】-【材质类型】

例如:

A-B1-KZ1-C25

•墙体:

【区域】-【楼层】-【位置】-【构件编号】-【材质类型】

例如:

A-B1-核心筒-JLQ1-混凝土

•构造柱:

【区域】-【楼层】-【构件编号】

例如:

A-B1-GZZ1

•后浇带:

【构件编号】-【楼层】

例如:

H1-F2

•楼梯:

【构件编号】-【楼层】

例如:

AT1-F2

•门:

【楼层】-【构件编号】-【尺寸】

例如:

F2-FM1024甲-1200X2400mm

•窗:

【楼层】-【构件编号】-【尺寸】

例如:

F2-C1924-1900X2400mm

•吊顶:

【楼层】-【构件编号】-【尺寸】

例如:

F2-THB-600X600mm

2、采用对每个构件属性进行详细划分的方式,明确构件信息。

所有土建构件名称仅以【构件编号】体现,并在所有土建构件中增加“楼层”、“区域”、“基础类型”和“墙体位置”等属性。

增加属性时,参数分组方式必须为“文字”,而所有新增属性应尽可能填写完整。

例如:

MEP专业

构件命名标准可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要求和情况,采用下面任意一种方式进行。

1、采用对每个构件名称进行详细划分的方式,明确构件信息。

MEP专业中的系统编号可按下表编写,对于特殊系统名称,其编号应根据实际确定。

暖通

给排水

电气

送风系统—SF

给水系统—J

照明系统—L

排风系统—PF

排水系统—P

消防强电—XFE

排烟系统—PY

通气系统—T

消防弱电—XFSE

回风系统—HF

消防系统—X

弱电—E

新风系统—XF

喷淋系统—PL

强电—SE

采暖系统—CN

空调水系统—KT

•构件命名规则为:

【楼层】-【区域】(喷淋)-【系统编号】-【构件名称】-【尺寸】

例如:

F2-A-J-水管-150

F2-A-PF-排烟风机

F2-A-SE-金属桥架

2、采用对每个构件属性进行详细划分的方式,明确构件信息。

所有MEP专业构件名称仅以【构件名称】-【尺寸】体现,并在所有MEP专业构件中增加“楼层”、“区域”和“系统编号”等属性。

增加属性时,参数分组方式必须为“文字”,而所有新增属性应尽可能填写完整。

例如:

其他

1、施工中危险源位置构件

由于平台中对危险源需进行统计,故对于模型中的洞口、临边、电梯井等位置应进行特殊建模处理。

对于洞口和电梯井位置,应建立相应的楼板族;对于临边位置,应建立相应的栏杆族。

危险源构件命名规则如下:

危险源类别分为:

临边—LB;洞口—DK;电梯井—TJ

构件命名规则为:

【危险源类别】-【尺寸】

例如:

DK-1200X1000mm

危险源构件应同时增加“楼层”和“区域”属性。

增加属性时,参数分组方式必须为“文字”,而所有新增属性应尽可能填写完整。

例如:

2、施工工程量统计功能属性

为满足施工中工程量分类统计功能的实现,需在所有专业的模型构件中增加“栋号”、“楼层”、“楼层标高”、“构件类型”、“材料类型”和“专业类型”等属性。

增加属性时,参数分组方式必须为“文字”。

其中“专业类型”为必填,其他所有新增属性应尽可能填写完整。

例如:

•其他规则

•对于模型中标准层的建立,如采用复制构件的方式进行操作,所复制层的标高必须改为当前层的标高,不可参照被复制层标高偏移的操作,并应注意构件命名的不同。

•创建施工模型时,整合模型操作前,应删除一切参照,包括模型、图纸、辅助线等;施工模型整合时,必须采用如下步骤完成整个整合过程:

链接rvt文件—链接rvt文件绑定链接—解组,整个过程中必须保证模型、标高、坐标原点的一致性。

•模型楼层标高定义时,某一楼层标高应从柱或墙底部起,至其上楼板梁顶标部止。

其他楼层标高定义均不正确。

•如建筑中有面积较大的夹层或者平台时,该夹层或平台也应有相应的独立标高系统,且标高命名应标明。

•竖向构件等必须分层建立,严禁“通高柱”、“通高墙”的出现;水平构件等的模型创建细度需注意施工应用时,区域、流水段等的划分需要。

•各楼层的平面视图中,视图深度应按照下图设置。

 

第二部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应用计划书

第一章项目BIM应用计划

1.1概述

像其他新技术一样,如果应用经验不足,或者应用策略和计划不完善,施工团队应用BIM可能带来一些额外的项目风险。

现实中也确实存在项目组没有规划好BIM应用,导致增加建模投入、由于缺失信息而导致工程延误、BIM应用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所以,BIM成功应用的前提条件是详细规划,并要与工程施工业务过程相结合,才能真正辅助施工团队实现BIM应用价值。

一个详细和全面的工程施工BIM应用计划(以下简称。

BIM计划。

),能使参与工程施工的各专业分包团队清楚地认识到各自责任和义务。

一旦计划制定,项目团队就能据此顺利地将BIM整合到施工相关的工作流程中,并正确实施和监控,为工程施工带来效益,如从BIM模型中自动提取工程量,提高成本预算效率通过模型完成多专业协调,减少错碰和工程返工等等。

在工程进入运维阶段后,有价值的BIM模型还可用于物业运维,从建筑全生命期提升可控性和效益。

通过制定BIM计划,施工团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所有的分包团队成员都能清晰地理解BIM应用的战略目标;

相关专业能够理解各自角色和责任;

能够根据各分包团队的业务经验和组织流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计划;

通过计划,描述保证BIM成功应用所需的额外资源、培训等其他条件;

BIM计划为未来加入团队的成员,提供一个描述应用过程的标准;

营销部门可以据此制定合同条款,体现工程项目的増值服务和竞争优势;

在工程施工期内,BIM计划为度量施工进展提供一个基准。

基于工程项目的个性化,并没有一个适用于所有项目的最优方法或计划。

每个施工团队必须根据项目需求,有针对性制定一个BIM计划。

在项目全生命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应用BIM,但必须考虑BIM应用的范围和深度时,特别是当前的BIM支持程度、施工团队自身的技能水平、相对于效益BIM应用的成本等等,这些对BIM应用的影响因素都应该在BIM计划中体现出来。

所以施工团队不应该简单地纠结于是否应用BIM,而应该定义详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

施工团队在规划BIM应用时,应有选择地确定BIM应用领域,并遵循“最大化效益,最小化成本和由此带来的影响"这一基本原则来制定详细计划

BIM计划在施工过程的早期制定,并描述整个施工期间直至竣工的BIM应用整体构想,以及实现细节。

全面的BIM计划包括BIM应用范围和目标(例如建模、深化设计、专业协同等)、BIM应用的详细流程、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BIM应用的实施基础条件等内容。

负责制定计划的团队要有代表性,代表施工团队的主要成员,至少包括项目经理和各专业分包负责人。

此外,业主和设计对BIM应用的支持非常重要,这也是在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延续和体现BIM应用效益,并使之最大化的关键。

因此,如果由业主牵头并得到设计方的支持,为整个工程项目制定了一个全生命期BIM计划,那么施工团队可以据此制定施工BIM计划,并与项目其他方(特别是分包、业主和设计)互相配合。

随着施工团队其他参与人员(各分包)的加入,BIM计划应不断更新、修订。

有了详细的BIM计划,才能确保项目各方都清楚地认识到将BIM整合到项目工作中后的责任。

一旦创建了BIM计划,项目团队可以据此遵循、跟踪BIM应用进展,并使项目从BIM应用中获得更大受益。

1.2BIM计划的制定流程

项目施工各专业分包的主要人员都应积极参与BIM计划的制定过程。

工程项目的条件和目标各异,所以施工总包和分包团队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能力,为项目制定一个BIM计划。

BIM计划的制定可参考以下过程:

·明确BIM应用为项目带来的价值目标,以及将要应用的BIM;

.以BIM应用过程图的形式,表达BIM应用流程;

·定义BIM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交换需求;

·明确BIM应用的基础条件,包括:

合同条款、沟通途径以及技术和质量保障等。

项目BIM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要与工程施工的整体计划相结合。

BIM计划的制定也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独立制定的,而是项目施工各方合作的结果。

BIM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协作的、技术性很强的过程。

在起步阶段,讨论项目的总体目标时,需要各方的通力协作,而在定义文件结构或详细的信息交换时,可以借助BIM专家的参与和指导。

BIM计划的制定执行,要重视事前准备和过程协调。

本指南参考buildingSMART组织"BIMProjectExecutionPlanningGuide".给出BIM计划制定的四步骤流程和主要工作内容(见表2-1)。

项目施工团队可以参考这个流程,通过一个规范的过程,制定出详细的、一致的BIM计划。

BIM计划的制定过程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协作会议完成,一般每一流程步骤对应一个会议,需要召开一个启动会和多个计划制定和协调会。

施工团队可以根据需求,合并或分阶段完成会议组织,并在会议之间注重工作任务的及时落实。

1.3BIM计划主要内容

BIM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BIM计划概述。

阐述BIM计划制定的总体情况,以及BIM的应用效益目标。

(2)项目信息。

阐述项目的关键信息,如:

项目位置、项目描述、关键的时间节点。

(3)关键人员信息。

作为BIM计划制定的参考信息,应包含关键的工程人员信息。

(4)项目目标和BIM应用目标。

详细阐述应用BIM要到达的目标和效益,具体制定步骤和要点可参考2.4节。

(5)各组织角色和人员配备。

项目BIM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定义项目各阶段BIM计划的协调过程和人员责任,尤其是在BIM计划制定和最初的启动阶段。

确定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合适人选,是BIM计划成功的关键。

(6)BIM应用流程设计。

以流程图的形式清晰展示BIM的整个应用过程,具体制定步骤和要点可参考2.5节。

(7)BIM信息交换。

以信息交换需求的形式,详细描述支持BIM应用信息交换过程,模型信息需要达到的细度。

具备制定步骤和要点可参考2.6节。

(8)协作规程。

详细描述项目团队协作的规程,主要包括:

模型管理规程(例如:

命名规则、模型结构、坐标系统、建模标准,以及文件结构和操作权限等),以及关键的协作会议日程和议程。

(9)模型质量控制规程。

详细描述为确保BIM应用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对项目参与者的监控要求。

(10)基础技术条件需求。

描述保证BIM计划实施所需硬件、软件、网络等基础条件。

(11)项目交付需求。

描述对最终项目模型交付的需求。

项目的运作模式(如:

DBB设计-招标·建造、EPC设计-采购·施工、DB设计·建造、EP设计-采购、PC采购·施工、BOT建造-运营"移交、BOOT建造-拥有·运营-移交、TOT转让-运营·移交等)会影响模型交付的策略,所以需要结合项目运作模式描述模型交付需求。

项目BIM计划文档模板可参考本指南附录A。

1.4BIM应用目标

BIM计划制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步骤,就是确定BIM应用的总体目标,以此明确BIM应用为项目带来的潜在价值。

这些目标一般为提升项目施工效益,例如:

缩短施工周期、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施工质量、减少工程变更等。

BIM应用目标也可以是提升项目团队技能,例如:

通过示范项目提升施工各分包之间,以及与设计方之间信息交换的能力。

一旦项目团队确定了可评价的目标,从公司和项目的角度,BIM应用效益就可以评估了。

确定BIM应用目标后,要筛选将要应用的BIM,例如:

深化设计建模、4D进度管理、5D成本管理、专业协调等。

在项目的早期确定将要应用的BIM,具有一定难度。

项目团队要综合考虑项目特点、需求、团队能力、技术应用风险。

附录B给出多项典型BIM供参考。

一项BIM应用是一个独立的任务或流程,通过将它集成进项目,而为项目带来收益。

BIM应用的范围和深度还在不断扩展,未来会有新的BIM出现。

工程团队应该选择适合项目实际情况,并对项目工程效益提升有帮助的BIM。

项目团队可以用优先级(高、中、低)的形式标示每个BIM应用的价值,可以参考模板表2-2,完成BIM筛选。

这个模板表中包括一个供筛选的BIM列表,以及对应的应用价值评估、责任方、对责任方的价值、所需能力和资源、所需额外资源,最后是对是否采用进行判定。

BIM筛选可由各专业负责人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完成,其一般过程如下:

1.罗列备选BIM应用点

项目团队应认真筛选可能BIM应用点,并将其罗列出来,备选BIM应用点可参考附录B。

在罗列BIM应用点时,要注意其与BIM应用目标的关系。

2.确定每项备选BIM应用点的责任方为每项备选BIM应用点至少确定一个责任方,主要负责主体放在第一行。

3.标示每项目BIM应用点各责任方需要具备的条件确定责任方应用BIM所需的条件,一般的条件包括:

人员、软件、软件培训11、硬件、IT支持等。

如果已有条件不足,需要额外补充时,应详细说明,例如:

需要购买软件、硬件等。

确定责任方应用BIM所需的能力水平。

项目团队需要知道BIM应用的细节,及其在特定项目中实施的方法。

如果已有能力不足,需要额外培训时,应详细说明。

确定责任方是否具备应用BIM所需的经验。

团队经验对于BIM应用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如果已有经验不足,需要额外技术支持时,应详细说明。

4.标示每项目BIM应用的额外应用点价值和风险

施工团队在清楚每项BIM应用点价值的同时,也要清楚可能产生的额外项目风险。

这些额外应用价值和风险应该在表格的"备注"中说明。

5.决定是否应用BIM

施工团队应该详细讨论每项目BIM应用的可能性,确定某项目M是否适合项目和团队的特点。

这需要施工团队确定潜在价值或效益的同时,均衡考虑需要投人成本。

施工团队也需要考虑应用或不应用某项目M对应的风险。

例如:

应用一些BIM会显著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然而它们也可能将风险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另一方面,应用BIM可能会增加个别团队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风险。

在考虑所有因素之后,施工团队需要做出是否应用各项备选BIM的决定。

当项目团队决定应用某项目M时,判断是否应用其他BIM就变得很容易,因为施工团队成员可以利用已有的信息。

例如,如果决定完成建筑、结构、机电的BIM建模,那么实现专业协调就变得简单。

在确定将要应用的BIM应用点时,要强调模型信息的全生命期应用,也就是BIM计划从开始就要为信息模型的潜在用户标示出BIM的应用方法。

所以,施工团队应首先考虑什么信息对项目的后期施工(也包括竣工和运维)是有价值的,然后逆向(运维、施工、设计、规划)标示下游所需信息应由哪些上游阶段来支持,如图2-1所示。

通过先识别下游BIM应用点,项目团队可以专注于可重用的信息,以及重要的信息交换过程。

BIM成功应用的关键是项目团队成员要清晰认识和理解他们建立的模型信息用途。

例如,当建筑师在建筑模型里增加了一堵墙时,这堵墙可以附带有关材料信息、结构性能信息和其他数据信息,建筑师应该知道这些信息将来是否会用到,如果用会怎么用。

未来这些信息的使用方式会影响(或决定)当前的建模方法,会影响依赖这些信息的工程任务的工作质量和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BIM应用目标与BIM应用之间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例如:

如某项目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提升项目现场的生产效率、缩短工期,应用BIM多专业协调技术,在施工前解决构件尺寸冲突问题。

有些时候,BIM应用目标与BIM之间关联密切。

例如:

为提升项目效益,采用深化设计建模、4D建模等BIM应用。

表2-3为某项目最终确定的BIM应用目标和技术,并基于项目实际情况给出了优先级。

1.5BIM应用流程

施工团队确定BIM应用目标和技术后,要设计BIM应用流程。

应该从BIM应用的总体流程设计开始,定义BIM应用的总体顺序和信息交换过程全貌,如图2-2所示。

一般的流程图符号参考本指南附录C。

这能使团队的所有成员清晰地了解BIM应用的整体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总体流程确定后,各专业分包团队就可以设计二级(详细)流程了。

例如,总体流程图显示的是深化设计建模、成本估算和4D建模等BIM应用的总体顺序和关联,而细化的BIM应用流程图显示的是某一专业分包团队(或几个专业分包团队)完成某一BIM应用(如深化设计建模)所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的流程图,如图2-3所示。

详细的流程图也要确定每项任务的责任方,引用的信息内容,将创建的模型,以及与其他任务共享的信息。

通过二级流程图制作,项目团队不仅可以快速完成流程设计,也可作为识别其他重要的BIM应用信息,包括:

合同结构、BIM交付需求和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等。

2.5.1流程总图的设计过程

BIM应用流程总图的设计可参考如下过程:

1.将所有应用的BIM加入总图

一旦项目组确认了将要应用的BIM应用点(过程参见2.4节),项目组就应该开始设计BIM应用流程总图,将每项选定的BIM加人总图。

如果某项目M在项目的全生命期多个阶段应用,则每处应用点都要表达。

2.根据项目进度调整BIM应用顺序

项目团队建立了BIM应用总图后,应按照项目实施顺序调整BIM应用顺序。

建立总图的目的之一就是标示项目每个阶段(施工深化、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应用的BIM,使项目团队成员清晰每个阶段BIM应用的重点。

总图上,也应该简单地标示出BIM模型和成果交付的计划。

3.确认各项目M应用任务的责任方

为每项目M应用任务确认一个责任方。

对某些BIM应用,责任方很明确;对某些BIM应用,责任方并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