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888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9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主要内容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国民革命运动

2017江苏单科,8,3分

中国共产党的

民主革命纲领

历史解释

★★☆

2015江苏单科,9,3分

中国共产党成

立的组织基础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国共政权的对峙

(1)南昌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土地革命

(4)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

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2)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2017江苏单科,10,3分

敌后抗日斗争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

2016江苏单科,11,3分

抗战时期国民政

府的经济政策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2015江苏单科,10,3分

全民族抗战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解放战争

(1)内战的爆发

(2)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018江苏单科,10,3分

解放战争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

分析解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阶段,属于中国近代史的后半期,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人民逐步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最终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

这部分内容在江苏高考中所占比重较为稳定,近五年一直在1~2道选择题。

考查角度多样化,既有通过具体细节性内容判断重大史实,甚至进而考查其背景、影响;更有以超越教材观点的评判性论述推论出相应结论。

试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侧重在核心素养立意下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对历史解释能力的要求较高。

在复习本单元过程中,要重视文本阅读;在对众多战争的学习应用上,特别要重视地图的应用和图表的解读,形成较完整、准确的时空概念。

【真题典例】

破考点

【专题概览】

一、时空定位

二、知识线索

  近代中国始于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终于独立、民主、自由、统一的新中国的建立。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一阶段,主要内容包括: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立革命政党,进而推动革命的进程,历经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其间,国共两党屡经分裂、合作,也有严重的民族危机,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又一轮的侵华战争,在全民族艰苦卓绝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之后国共两党再次分裂对抗,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进入到一个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历史时期。

【考点集训】

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10)有学者指出:

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

这种转变表明(  )

                  

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B.社会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

答案 A

2.(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8)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

评论一:

是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评论二:

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答案 B

3.(2017江苏扬州三模,9)《宣言》认为: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答案 B

4.(2017北京文综,16,4分)毛泽东曾说: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 B

考点二 国共政权的对峙

1.(2018北京文综,17,4分)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答案 C

2.(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9)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面前》中记载:

“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了伤,营连指导员也剩得不多了。

……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着‘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的口号,与敌人进行数次白刃格斗。

”以上叙述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中国共产党正处于生死存亡关键时期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

D.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

答案 B

3.(2017江苏无锡高三上学期期末,8)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

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

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C.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

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

答案 C

4.(2017江苏镇江一模,11)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

“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答案 A

考点三 抗日战争

1.(2018课标Ⅱ,30,4分)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 A

2.(2018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0)美国作家斯诺曾这样记述敌后抗日根据地:

“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回老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

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B.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C.抛弃阶级斗争的基本立场D.保障政治权利的绝对平等

答案 A

3.(2018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7)这是一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对敌作战的木刻漫画(图中文字为出击平汉路),下列对其寓意的解读错误的是(  )

A.毒蛇象征着邪恶的侵华日军

B.剪刀喻指出击平汉路的八路军

C.反映正面战场抗战的战术特点

D.鼓舞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

答案 C

4.(2017天津文综,8,4分)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

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5.(2017江苏苏州三模,8)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

……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阐述错误的是(  )

A.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亲密无间,共同抗日

C.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D.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

答案 B

考点四 解放战争

1.(2018课标Ⅰ,30,4分)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

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答案 A

2.(2018江苏南通一模,10)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

这样的战略态势(  )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答案 C

3.(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10)1938年5月,中共中央指示长江局:

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领导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广大地区的工作,以武装民众、准备发动游击战争为中心任务,有计划地建立几个基干游击队和游击区。

这一指示(  )

A.有助于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D.导致华北抗战态势发生扭转

答案 A

4.(2017江苏南京期初,10)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

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

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

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答案 B

5.(2015海南单科,22,2分)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

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偿还大量外债B.贪污腐化成风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答案 C

探史料

探究一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五四风雷

史料呈现

  史料1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

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

……(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①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

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

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多。

——摘编自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史料2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顷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②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史料3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③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

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的规模和影响超越了公车上书

史料2:

“三罢”斗争说明五四运动参加的阶层广泛

史料3:

揭示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九国公约》的实质

史料

解读

时空

定位

根据史料1中的“1919年”、史料2中的“青岛问题”、史料3中的“华盛顿会议”等时间和空间信息可判断出史料背景是五四运动爆发前后

重点

阐释

史料1:

五四运动无论是从波及范围、实际参与者还是影响上都远远超过了公车上书。

①说明五四运动的规模更大,社会基础更广泛,影响更大。

史料2:

五四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引发的,体现了群众性、爱国性。

②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巨大力量。

史料3:

③表明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解决了山东问题,但《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史料

认识

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

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向前

史料应用

1.结合史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主要因素。

答案 电讯、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发展,资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新式教育推广,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2.根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答案 背景:

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

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

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综合上述史料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

答案 革命性:

反帝反封建;群众性:

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

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

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探究二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抗日战争

史料呈现

  史料1 ①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

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②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史料2 ①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②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

……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蒋介石对国共合作实现的评论

史料2: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及其意义

史料

解读

历史

解释

中国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战的胜利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重点

阐释

史料1:

①“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实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全民族抗战的主要体现。

②体现了国民党蒋介石对全民族抗战的态度,强调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地位。

史料2:

①表明在日本全面侵华的危机下,中华民族凝聚一心,共同抗日。

②阐明了抗战的影响,抗战使政治势力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史料

认识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中国人民的民族观念、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并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升华。

国共两党关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内容,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全民族的抗战,正是民族意识增强的完整诠释与充分展现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概括蒋介石“谈话”的要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答案 要点:

肯定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国共合作宣言;促成国共合作,集中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强调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地位。

意义: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使全民族抗战得到实现。

2.据史料2,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

综合上述史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答案 理解:

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素:

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1.(2017江苏单科,8,3分)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 A

2.(2017江苏单科,10,3分)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答案 B

3.(2016江苏单科,11,3分)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

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 A

4.(2015江苏单科,9,3分)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

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答案 B

5.(2015江苏单科,10,3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 D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天津文综,9,4分)“(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D

2.(2018浙江4月选考,11,2分)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

……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

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

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答案 C

3.(2018北京文综,18,4分)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答案 D

4.(2018海南单科,9,2分)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

这个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 A

5.(2017海南单科,11,2分)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

“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  )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答案 C

6.(2017浙江4月选考,13,2分)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

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

……昨日报载,又由日舰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答案 A

7.(2017课标Ⅰ,30,4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 B

8.(2016课标Ⅰ,30,4分)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 D

9.(2016天津文综,9,4分)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