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300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docx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毕业设计(论文)

作者:

学号:

系部:

专业: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题目:

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指导者:

评阅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步成为家庭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

我国汽车制造业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到目前为止,汽车制造业基本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多品种车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研发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国产汽车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

但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落后,还无法与世界汽车强国竞争。

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产量、企业分布、技术以及零部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技术水平低、出口秩序混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并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向新能源、小排量汽车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问题措施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Chinaautomobileindustrydevelopmentquestionandmeasure

Abstract:

Thecontinuousdeepeningofreformandopeningup,continualimprovementinpeople'slivingstandards,thecargraduallybecomethemainmeansoffamilytravel.DevelopmentofChina'sautoindustryaftermorethan60years,hasformedaconsiderablescale.Todate,automanufacturingbasetoproduceavarietyofmodelsthatmeetmarketneeds.AfterChina'saccessionto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continuetointroduceadvancedproductiontechnology,advancedresearchanddevelopmentpersonnel,andmanagementexperience,domesticcarstepbystepoutofthecountrytotheworld.AlthoughWTOChinaautomarketafteranunprecedentedactivity,leapingdevelopmentoftheautomobileindustryhasbeenunprecedented.However,duetoalatestartofautomobilemanufacturingindustryinChina,backward,unabletocompetewithworldautomobilepower.ThisarticleonChina'sautomobilemanufacturingindustryoutput,distribution,technology,aswellaspartsofpresentsituationanalysis,findlowlevel,exportorder,policysupportarangeofissuessuchasinadequate,somemeasuresforimprovementagainsttheproblem.Chineseautomobilemanufacturingtonewenergy,andmadeabriefanalysisofthedevelopmenttrendofsmallcars.

Keywords

automobileindustry;question;measure

目录

1引言……………………………………………………………………………1

2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2

2.150年代中国轿车的诞生………………………………………………………2

2.260—70年代光荣与遗憾………………………………………………………2

2.3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2

2.421世纪初高速发展时期……………………………………………………3

3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3

3.1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3

3.2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技术水平得到提高……………………………………4

3.3汽车零部件工业有较大发展…………………………………………………4

4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5

4.1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不足…………………………………………………5

4.2零部件技术含量低……………………………………………………………5

4.3出口秩序混乱,打着低价牌…………………………………………………6

4.4国家对汽车制造业的政策引导不够…………………………………………6

5我国汽车制造业问题的解决方法……………………………………………6

5.1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6

5.2规范管理模式,提高零部件生产技术………………………………………7

5.3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整顿出口秩序…………………………………………8

5.4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8

6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8

6.1开发新能源轿车……………………………………………………………9

6.2普及小排量轿车……………………………………………………………9

6.3完善技术………………………………………………………………9

结论…………………………………………………………………………………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1引言

从50年代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0多家整车生产厂,33家轿车生产厂;从第一辆汽车下线到现如今年产量达到1800多万辆。

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显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厂纷纷来华投资与国内汽车制造业合资办厂,合资企业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汽车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汽车4S店的出现,标志着全新的销售模式的诞生,为汽车提供终身的,更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汽车业进一步发展。

但由于我国汽车起步晚,因此我国汽车整体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汽车强国,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不景气。

产品研发水平低和缺乏先进技术、管理人才是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高汽车生产水平,现已有显著成效。

随着国际对环境、资源问题的重视,节能减排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2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2.150年代中国轿车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于长春破土动工,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对于当时工业技术水平落后的我国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及技术上的解放。

1959年10月1日10辆崭新红旗轿车在首都国庆庆典上亮相,引得国外媒体争相报道。

但我们仍在技术上缺乏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而红旗轿车也因耗油大、成本高、产量低停产。

2.260—70年代光荣与遗憾

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红旗填补了我国轿车工业的空白,让国我可以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和文化大革命,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与世界汽车强国交流提高的机会,从而使本来就落后的汽车工业被世界汽车工业远远的抛在后面。

此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以载货车为主导,缺乏对轿车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低端落后的状态。

2.3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落后的轿车工业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段时期,外国轿车滔天巨浪般涌入我国。

为迅速增强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例上海汽车工业自1978年以来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快发展,建成上海支柱产业,也是中国重要的轿车工业基地之一。

大部分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

虽然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局限于轿车车身,而且技术不成熟,也不具有整车的研发能力。

我国轿车企业在新品研发中主要承担车型的国产化,升级改进一些力所能及的部分。

因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研发能力所有没有知识产权。

2.421世纪初高速发展时期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汽车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销售模式。

在这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产值、产品出口额增长近10倍,汽车产销从200万辆增长到1800万辆。

同时轿车产销中自主品牌所占比重从不到2%增长到25%以上,车型更是从数十款发展至今天的200余款,中国汽车行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飞速发展,现在以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的同时,国产汽车品牌也开始走出国门,在一轮轮国际并购中脫隐而出。

吉利用18亿100%股份收购沃尔沃,吉利欲通过获取沃尔沃的相关技术改变消费者对国产汽车“技术含量不高,不够安全”的印象,从而提升品牌价值。

北汽集团以2亿美元收购瑞典萨博核心技术资产,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自主品牌收购欧洲知识产权交割的第一案。

我国汽车逐步与世界汽车工业接轨,由汽车大国逐步走向汽车强国。

3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

一直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稚嫩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比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1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

3.1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很快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1841.89万辆,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我国汽车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图一2002年到2011年我国汽车销量统计图

2011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430.75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84.95万辆,出口金额109.51亿美元,同比增长56.74%。

出口数量和金额均超过2008年,创历史新高。

3.2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在国家政策的实施与市场竞争推动下,汽车企业逐渐重视产品研发和资金投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了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水平。

现在已从过去单纯引进生产技术,转变成同时引进人才和研发技术,并开始与国外联手开发新产品,“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正逐步趋于合理化。

3.3汽车零部件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汽车零配件业随着汽车工业成长发展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从五十年代初,长春第一汽车厂兴建在全国范围内择优选点安排了86个汽车配件生产厂点进行同步技术改造或新建。

利用汽车配件和汽车附近配件厂的基础进行技术改造,自力更生改建成为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4个汽车制造厂,同时建立了一批汽车零部件厂。

到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几百家发展到数万家;汽车配件销售企业就更是数不胜数。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有广阔的空间,零部件工业利润稳步上升。

在国际贸易方面,配件出口金额521.93亿美元。

2001-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30%左右;零部件在汽车产品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

进口配件金额为3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9.14%;增幅与上年相比,回落27.51个百分点。

说明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强,国内零部件产品的国有化率提高。

再者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因此,这方面的竞争我国占据一定的优势,所以近年来我国零部件有较大发展。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巨大、有着长远的潜在市场需求,有丰富的资源利用,有能力招聘全球范围的高端专业人才,有培育高端专业人才的需要。

因此,汽车零配件行业一定有美好的前景。

4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4.1技术水平低,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我国汽车产品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所有轿车厂家都不具备开发国际90年代水平整车的能力。

我国的微型车、中型货车、以及部分轻型货车、轻型客车和部分零部件在国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质量性能与国外相差较大。

  开发能力薄弱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已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有经验的、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

(2)基础研究不够,资料、经验积累不够;(3)开发、试验设备少,种类不全。

  总之,开发能力不足是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是全行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开发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经验的、掌握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制造人才。

4.2零部件生产技术低

除极少数合资企业产品外,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品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比整车落后,直接导致整车产品质量提高缓慢。

其原因有四:

(1)缺乏专业的、掌握先进技术的零部件开发制造人才;

(2)从我国汽车工业的总体到生产线等各层次均未达到各自的规模经济水平;(3)各企业分头引进不同国家的同类车型,汽车整车未达到规模经济要求,而且零部件还没有实现国际上通行的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4)零部件配套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严重影响了零部件经济规模的形成。

4.3出口秩序混乱,打着低价牌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进入国外市场,但由于缺乏适当的引导以及一个固定的出口规范,因此在国外市场出现了一个很稀奇的现象,我国汽车在海外市场居然经常进行内战,彼此之间互相压价。

这是我国汽车出口价格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这对我国汽车进口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为这会使我国的汽车在进口方面两败俱伤。

为此,迫切需要我们制定一套治理方法来避免我国各汽车公司进行内讧。

自主品牌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出口最大的奇瑞第二是吉利,第三是夏利。

2010年上半年我国交车出口达3.45万辆。

汽车企业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引发无序竞争,品牌危机汲渠道劣势,低价出口已陷入知识产权纷争。

4.4国家对汽车制造业的政策引导不够

很多国家的政府都会是某种行业发展的障碍,通过核发执照、原材料管制等方式为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

在汽车方面,我国的国家管制更加明显,国内的政策对于本国民间资本向来带有歧视色彩,这一点反倒是在对待外资上更宽松一点。

5我国汽车制造业问题的解决方法

5.1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

我国汽车已经经历有60多年的发展,但汽车产品然陈旧,品种不齐,水平不高,质量较差,这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汽车产品多种需求很不适应。

因此,迅速提高国产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的主要任务。

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是增强自力更生.逐步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对汽车工业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开发产品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降低成本,改进质量,争取高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入整车厂原配套的国外企业,但引进外资不是壮大本国汽车产业的根本出路。

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应通过合资、合作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不断壮大本国自主研发力量,以促进本国汽车产业的升级。

5.2规范管理模式,提高零部件生产技术

汽车制造企业应提拔了年富力强的领导,对集团内部的机构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得机构和人员大大减少。

同时,对企业内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组。

例如一汽集团在1998年成立了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其最终目的是仿效美国通用公司将一部分零部件企业从一汽集团独立出去,让其独立面对市场。

汽车零部件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因此这方面的竞争我国还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所以我国汽车零部件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汽车零部件出口居前列的零部件品种为:

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悬架减振器、车轮和车身附件。

但同时也要加强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改进,首先应加大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科研投入,提高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在要害汽车零部件领域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同时保持传统零部件领域的产品优势,积极与IT行业、整车行业开展跨领域合作,大力建设自主品牌,打造“成本、品质、高新”的市场品牌。

其次是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在稳定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全球零部件采购竞标,围绕国外汽车生产企业做大配套市场。

再次是加强行业自律,整顿出口秩序。

鼓励出口高附加值产品,避免低端产品大量、重复出口造成企业之间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行为。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杜绝假冒零部件流入市场,维护国产汽车零部件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5.3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整顿出口秩序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在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减员增效等方面多下功夫,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内部整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在科研开发上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扩大自身的销售网络,强化服务手段。

要从策略上充分利用自己对国情的了解,避免同国外厂商的产品直接对抗,在车型选择方面,要针对广大市场,发展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性车型,如发展车型小、附加功能少,价廉的“准轿车”等。

在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中,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出口秩序混乱的问题。

我们应该借助政府的力量,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规定,从2007年3月1日起,对汽车整车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治理,对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也实行出口资质治理,对汽车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治理。

5.4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汽车制造业经过60多年的成长,2011年产销量已列全球第一,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大国。

但因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至今并未成为汽车工业强国。

产业政策引导力不足和支持不够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采取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但该政策已不适应今天汽车产业发展的形势,但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

鼓励性的政策支持不完善,措施不配套。

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获得的具体政策支持少,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没有形成系统竞争能力。

政策缺乏协调和延续性,影响企业技术发展方向。

政策出台前,没有对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准确的评估,特别是在整车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够和零部件企业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致使企业把满足政策规定和达到政策要求的希望寄托于跨国公司,依靠不断的合资、引进或直接购买国外相关的零部件来确保其市场地位。

自主创新是新的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词汇。

作为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对整个工业的带动作用巨大的。

国家应抓紧研究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6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不在是特殊地位人的象征,越练越多的家庭已拥有汽车.我国能源相对紧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能源供给压力剧增,环境空气质量恶化日趋严重,以及近年来世界油价不断上涨,使很多家庭买的汽车但开不起车,节能减排和发展小排量汽车是将是我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的主题。

6.1开发新能源轿车

我国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或直辖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并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生物柴油。

因此目前我国最有希望大规模应用代替燃料是乙醇生物柴油和已经形成规模的天然气。

20世纪,汽车以传统的石油产品为原料,21世纪,汽车燃料将由石油转化向天然气,动力系统将由传统的内燃机向混合动力汽车过渡,最终走向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及排放洁净化。

6.2普及小排量轿车

小排量轿车车体轻,油耗自然少,对环境污染也会降低.经济型轿车每公里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为134克,中档和高档车分别为148克和161克,而高档豪华车则为198克。

小排量车首屈一指的优点是省油,在高油价时代,省油既是对消费者的现实诱惑,也是对降低能源消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贡献。

从对道路资源的消耗来看,小排量车体型小巧,无论行驶还是停放占用的道路资源都更少,有助于缓解日趋严重的交通压力。

对消费者来说,小排量车价格低廉,使用成本低,既能让普通消费者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汽车文明,也是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的体现。

6.3完善技术

汽车节能减排应该是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和燃油技术三者联动。

汽车减排最初是从发动机燃烧技术的改进入手,但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更能实现目标,例如汽油车都必须安装三效催化装置转换器,这项技术使汽车尾气中主要有害成分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同时减少90%以上,为保证他的正常使用,汽车也应使用无铅汽油.在发动机和后置处理两方面国内外已经挖尽潜力,但燃油技术并未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应该重点开发燃油技术。

 

结论

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已经有60多年,已经有完整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一套完整的流程。

但在流程中每一步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面对国外先进汽车工业的压迫,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在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并创造出适合我国的汽车生产管理模式。

使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总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参考文献

1荣惠康《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2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

3薛富顺《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7月

4于风琴《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

5刘凯缪《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小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