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39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docx

中考语文首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2

2012年中考第一轮复习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咳嗽/漱口名誉/誊写德艺双馨/鸣钟击磬戎马生涯/戍守边疆

B.坑害/吭声行为/为人纪律涣散/容光焕发越俎代庖/炮制中药

C.鉴别/签发眷恋/证券沁人心脾/奴颜婢膝彻骨之恨/雕栏玉砌

D.诞辰/垂涎栽培/装载崇洋媚外/从中作祟沾亲带故/拈轻怕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安装烦躁鞭辟入里墨守成规

B.跌宕偏袒曲指可数痛心疾首

C.倾诉震憾杳无消息旁征博引

D.辐射寒喧漫不经心驰名中外

3.古诗文默写。

(共8分)

⑴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⑵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⑶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富于想象,意境奇美,如《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突破时空局限,憧憬与亲友秉烛欢谈的场景。

杜牧则善用绝句讽咏史事,寄托心志,如《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⑷《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的和乐情景。

4.名著阅读。

(共4分)

⑴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其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两位老师,他们分别是谁?

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向造反道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如鲁智深、林冲、花荣、戴宗等。

请选择其中两位人物,说出他们走上梁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共4分)

(1)下面一段话的句子顺序不合理,请你调整。

(2分)

①可以说,红歌影响了几代人,在许多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②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曾鼓舞多少有志青年投入建设祖国的热潮;③一部《黄河大合唱》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同仇敌忾;④一段《春天的故事》又让多少人回忆起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勃勃生机。

⑤红歌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围绕某个主题创作而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句子序号):

__________

(2)从所给的备选词中,为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

(2分)

(备选词:

①缅怀②怀恋③向往④期望⑤赞美⑥赞扬⑦崇拜⑧崇尚)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时代如何变化,人们心底对真善美的__a__是一致的,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而催人奋发、感人肺腑、激人坚定的红歌所表达的对革命英雄的__b__,对红色历史的__c__,对幸福生活的__d__,正是代表了这样一种主流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应填的词是(只填词的序号):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7分)

材料一:

①走进翟志刚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即使已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但校长徐东升仍能回忆起翟志刚以前刻苦学习的情景。

翟志刚读高三时,班级每天晚上补课,但由于总停电,教室内只能用汽油灯照明。

翟志刚坐在后排,汽油灯光线不足,非常累眼睛,于是他每天口袋里都带着一小截蜡烛头。

材料二:

1984年,空军在运城招考飞行员,当时正读高中的景海鹏报了名。

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落选了。

妹妹景艳芳回忆,当时可能是因为学习时间太长,劳累过度,大哥眼睛里有些血丝,所以没有合格。

这次落选对他无疑是个打击。

②终于有一天,景海鹏收到了梦寐以求、日思夜想的录取通知书。

材料三:

“伯明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要说特别的地方,就是特别能吃苦,”父亲刘志生说:

“高中三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走时天不亮;回家天又黑了,两头不见太阳。

⑴根据材料的中心,完成下面的一句话,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3分)

⑵材料中画直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分)

①走进翟志刚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即使已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但校长徐东升仍能回忆起翟志刚以前刻苦学习的情景。

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有一天,景海鹏收到了梦寐以求、日思夜想的录取通知书。

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材料三中画曲线的句子,有两处标点有误,请改正。

(2分)

第一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共14分)

一碗煎饺

周海亮

市场的尽头有一个鞋摊。

摊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与人说话时,喜欢咧开嘴巴笑,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

附近居民多喜欢将鞋子送给他修,这让他的生意非常好。

每次经过,我都会看到他在忙。

他的手里拿着锉刀、胶刷或者锤子,嘴巴里咬着两枚铁钉,低着头,非常投入和敬业。

他虎背熊腰,长着满脸络腮胡子,即使坐在那里,也像一座黝黑的铁塔。

早晨时我将鞋子送给他修,中午回家时,就顺便去了他的修鞋摊。

男人好像刚要开始吃饭,他将一个铝皮饭盒抱在膝盖上,见了我,问,来取鞋子吗?

还没修,要不我现在就帮你修?

我急忙说您先吃饭吧!

吃完饭再修,不急。

男人冲我笑笑,说,那我就先吃饭,鞋子小毛病,一会儿就能修好。

他打开饭盒,我看到饭盒里面装着一个馒头和一个饺子。

男人拿起馒头,又从旁边拿起暖壶往饭盒里倒水。

他倒了大约半饭盒水,用筷子将水饺捅碎,然后慢慢搅动着饭盒里的热水。

好像他正在冲一碗只有一个水饺的“水饺汤”。

怎么只有一个饺子?

我不解地问他。

早晨贪睡了一会儿,没给自己准备午饭。

男人说,饺子是昨天晚上吃剩下的,拿水泡泡,有点儿咸味就能把这个馒头吃下去。

说完,他喝一口“水饺汤”,咬下一口馒头。

能行吗?

我咧咧嘴。

怎么不行?

男人鼓着腮帮子说,填饱肚子就行,难道还得七个碟子八个碗?

可是就一个饺子……

本来昨天晚上剩下一碗饺子,男人嘿嘿地笑着说,如果都带上,也够我的中午饭了。

可是早晨时我想,还是给孩他娘留着吧。

中午只她一个人在家,总喜欢糊弄饭,有时干脆饿着等我晚上回去一起吃。

你说这怎么行呢?

一碗饺子,她热一热,用不了五分钟。

她做什么?

和我一样,修鞋。

男人说。

怕我不懂,又补充道,她腿脚不灵便,做不了别的,我的生意很好,有些不太急取的鞋子就会留在家里让她修……她是跟我学的修鞋,不过她的手艺好像已经超过了师傅呢!

男人有些自豪地说。

说话间,马路那边跑过来一个男孩,手里捧着一只大瓷碗。

看到男孩我就笑了,如果将男孩放大几倍,脸上再贴上浓密的胡子,就活脱儿成了面前的男人。

果然,男孩管这男人叫“爸爸”。

他把手里的大碗递给男人,说,妈给你煎的饺子。

她煎的饺子?

男人一怔。

妈说你中午爱糊弄饭,就把饺子煎了,让我带给你……

你今天没上学吗?

怎么有时间给我送饭?

下午学校有篮球比赛,放了半天假,所以我回家吃午饭……

你妈中午做饭了吗?

做了。

做的什么?

面条。

男孩说,炸酱面。

男人嘿嘿地笑了。

他怜爱地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顶,说,你想留在这里跟爸爸一起吃还是回家跟妈妈一起吃?

小男孩说,和妈都说好了,回去吃。

男人目送着小男孩一蹦一跳地过了马路,然后埋头吃起煎饺。

他吃得很香、很快、很投入、很豪放。

他吃下十几个煎饺,满足地抹抹嘴巴,抬头,见我盯着他看,又不好意思地嘿嘿笑起来。

(选自2008年10月21日《北京晚报》)

7.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具体表现了什么?

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两处画线短语“喜欢糊弄饭”“爱糊弄饭”分别是两个人说的,但很相似,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揣摩下面的语句,说说其表达效果。

(4分)

⑴他怜爱地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吃得很香、很快、很投入、很豪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故事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本文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2分)

“爱”是一碗煎饺,清贫中见真情;“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共15分)

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人们格外关注。

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的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

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1817年,那个曾野心勃勃欲征服整个世界的拿破仑曾说过:

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

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此话一经说出,便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

拿破仑基于什么做此断语无从得知,或许是因为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的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只有这样的国家具有不怒而威的力量。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

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

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

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

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

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

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

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庞朴认为:

“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

当年梁启超曾说:

“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

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

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

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选自2009年9月4日《人民日报》)

12.文章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敬畏”在文中应如何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的画线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具有怎样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要求填空。

(4分)

⑴第②段用_____论证的方法,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③段用_____论证的方法,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④段中画线句“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并请根据你的认识,说出两条传统文化的优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中梁启超的话给我们提出了“希望”,请联系实际,对他所说四条中的任意一条,简要说明自己的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20题。

(共10分)

(一)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二)

宪宗知权文公甚真①。

后权长孺知盐铁福建院②,赃污盈积,有司以具狱奏③。

上曰:

“必致极法。

”崔相群④救之云:

“是德舆族子。

”上曰:

“德舆必不合有子弟犯赃,若德舆在,自犯赃,朕且不赦,况其宗从⑤也?

(选自唐代赵璘《因话录》)

注:

①宪宗:

唐宪宗。

知:

交好。

权文公:

权德舆,由谏官累升至礼部尚书,后人称文公。

②权长孺:

权德舆本家侄子。

知:

执掌。

③具狱:

用来定罪的全部案卷。

④崔相群:

朝廷命官。

⑤宗从:

同宗的下辈人。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诚宜开张圣听诚:

_____

(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

___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段

(一)分别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两方面劝勉后主,并两次用“_____”与“_____

”词语反复陈说,恳切告诫。

(2分)

20.文段

(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段

(一)中哪一句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1—22题。

(共4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

用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末尾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它为何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任选一题)

(1)题目:

在迎接__________的日子里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合适的短语,如“建国60周年大庆”、“英模报告”、“中招考试”等,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天晚上,爱因斯坦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辛勤地在实验台前工作。

爱因斯坦关心地问:

“这么晚了,你在做什么?

”学生答:

“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做什么了?

”“我也在工作。

”“那么你整天都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

”学生带着谦恭的表情承认了,并期待着这位名学者的赞许。

爱因斯坦稍稍想了一下,随即问道:

“可是,这样一来,我很好奇,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要求:

①根据材料含义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B2.A3.

(1)断肠人在天涯

(2)塞下秋来风景异(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上有添字、少字、错别字,该空无分)4.

(1)寿镜吾、藤野先生前者高而瘦,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后者黑瘦,八字须,穿着不讲究,说话缓慢,声调顿挫,是一个治学严谨、为人正派、富有同情心的人。

(2)示例:

鲁智深:

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与官府矛盾越来越深,被迫落草。

林冲:

被高俅父子多次设计陷害,逼上绝路,走上梁山。

花荣:

受恶吏陷害下狱,被山林好汉救出后上山。

戴宗:

为救宋江,伪造书信,被发现后下狱,获救后走上梁山。

5.

(1)⑤③②④①

(2)a.③b.⑦c.①d.⑤6.

(1)昔日刻苦求学(多字或少字扣1分,不合乎书写要求扣1至2分)

(2)①“即使”改为“虽然”②删去“日思夜想”(3)第一处:

“刘志生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第二处:

“天不亮”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二、

(一)7.讲一个修鞋师傅为了让妻子吃好中午饭,把饺子留下来给妻子,而妻子将饺子煎好让儿子送给丈夫,自己和儿子吃炸酱面的故事。

表现了平凡人家温暖和谐的生活和相互关爱的亲情。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8.因为他们心心相印,相互理解,感情深厚,因此,说话用词也很相似。

9.

(1)细节描写,表现出了“他”对孩子浓浓的亲情。

(2)用几个短语,简洁明快地表现了“他”的幸福和快乐。

(每题2分)10.

(1)憨厚老实:

“喜欢咧开嘴巴笑”;

(2)非常敬业:

“嘴巴里咬着两枚铁钉,低着头”;(3)乐观开朗:

“有些自豪地说”;(4)有责任心:

“目送着男孩一蹦一跳地过了马路”;(5)知足常乐:

“填饱肚子就行……”等等。

(写出任意4点即可)11.如“一种目光,平淡中有深爱”“一个微笑,憨厚中露真诚”(能联系文章内容,语句通顺即可)

(二)12.题目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全文的中心论点。

“敬畏”应理解为“敬重,尊重,慎重,小心”。

13.用了排比和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传统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14.⑴举例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⑵对比我们对传统文化不怎么客气的现象15.指挖掘传统文化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传统文化高贵的精神品质。

如以人为本的思想、舍生取义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爱国主义的情怀等。

16.示例:

梁启超讲的“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非常好。

现在有些人“恶搞”经典,歪曲历史,随意“戏”说,对传统文化没有“尊重爱护”,为一己之利而缺了“诚意”,很不严肃。

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时代,推陈出新”的态度。

(从正面举例也可)

三、17.

(1)确实,实在

(2)治理18.

(1)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

(2)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19.开张圣听赏罚公平宜不宜20.执法谨严,不徇私情的治国道理。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1.写到了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渴望遇到明君得以重用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22.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

这两句意境开阔,高昂乐观,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四、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