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235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2012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9

A.1840年鸦片战争B.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C.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D.1919年五四运动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1

A.《中英北京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16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对近代中国情况表述正确的是()12

A.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B.完全丧失了主权

C.由殖民主义者直接统治D.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5.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认识中国近代革命问题最基本依据是()11

A.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大国B.中国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C.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分检社会

6.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18

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 D.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  )12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D.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近代的工业国

2.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的新阶级有()14-15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买办阶级D.资产阶级

3.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工人阶级表述正确的是()15

A.受剥削最深B.革命性最强C.新生产力的代表 D.最早出现在外国在华企业中

4.下列关于中国资产阶级表述正确的是()15-16

A.分官僚买办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B.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C.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 D.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三、简答题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四、论述题

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6-17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20

A.经济掠夺B.军事侵略

C.文化渗透D.政治控制

2.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21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 )22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近代通过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和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分别是()21

A.英国和法国B.俄国和日本C.俄国和英国D.美国和日本

5.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在()达到高潮33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入侵时

6.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38

A.洪秀全  B.林则徐  C.魏源  D.严复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35

A.社会制度腐败B.官兵贪生怕死C.军事思想落后D.经济技术落后

2.帝国主义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是( )34

A.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B.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D.清政府的积极反抗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的侵略方式除了勒索战争赔款,主要还有()25-27

A.控制通商口岸B.剥夺关税自主权C.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三、简答题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关系是什么?

35-37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45

A.太平天国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

2.洋务运动兴起于()46

A.19世纪60年代初B.19世纪70年代初C.19世纪80年代初D.19世纪90年代初

3.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的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是( )45

A.利用宗教形式B.与封建政权长期对峙C.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

D.实施了《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平均分配土地的改革方案

4.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47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5.洋务派所标榜的洋务运动的目标是( )48

A.“自强”、“求富”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6.维新派早期创办的团体是( )50

A.强学会   B.保国会C.光复会   D.华兴会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45

A.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B.天京变乱、石达开出走大伤元气

C.洪秀全缺乏才能          D.领导集团内部的腐败  

2.洋务派在教育文化方面举办的洋务事业有()48

A.开办新式学堂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C.派出最早的官派留学生D.翻译西方书籍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54

A.爱国救亡运动B.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D.反帝反封建民主运动

三、简答题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54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通过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起轮船招商局,规定该局平时运输官粮客货,战时装载援兵军火,在经营方面,除官款取息7厘、向朝廷报效之外,盈亏全归商认。

该局很快受到英、美轮船公司巨大压力,最后于1893年和英国在华两大轮船公司订立齐价合同,规定彼此停止竞争,共同垄断沿海和长江航运。

中法战争中,该局船只悬挂美国旗帜以避险。

材料二:

英国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1反映出洋务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2.材料2中的“解体”是指什么?

你如理解?

答题要点参考:

1.洋务派所办企业具有封建性、垄断性和严重的对外依赖性。

2.解体是指中国封建社会解体。

列强使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客观上打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条件。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58

A.1905年B.1906年C.1907年D.1908年

2.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60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7.掀起辛亥革命高潮的是(  )65

A.同盟会的成立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的建立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66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4.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65

A.1911年10月10日B.1912年1月1日C.1912年2月12日D.1912年3月10日

5.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坚持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1914年7月在日本组织了()71

A.中国同盟会B.国民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

6.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的标志是()72

A.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B.二次革命失败 C.护国运动失败 D.护法运动失败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中,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有()60

A.章炳麟   B.陈天华   C.邹容     D.蔡元培

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59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民族工商业人士D.民间会党人士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62-63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改变原来的政治制度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实行社会革命

4.旧民主主义时期革命党人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有()71-72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北伐战争D.护法运动

三、简答题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7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67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是()79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五四运动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59

A.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3.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中国构成主要威胁的是()80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4.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87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  C.资本主义私有制D.官僚资本

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上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是(  )90

A.农民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93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社会主义D.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84-87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表述正确的是(  )90-91

A.带有两重性 B.政治上有很大重要性 C.民主革命的力量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阶级基础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是( )91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4.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原因在于()93

A.帝国主义不容忍   B.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D.反动统治者不对资产阶级的要求让步

四、论述题

试述近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的基本主张及其结果。

91-94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97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2.推动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是()101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国民革命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105

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党的成立

4.首次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116

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杭州会议D.党的三大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118

A.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B.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

C.中共三大通过的国共合作决定D.国民党一大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政纲

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范围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119

A.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B.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

C.1925年5月五卅运动D.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当前阶段的纲领包括()116

A.打倒军阀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D.走向社会主义

2.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革命政策是()118

A.联俄B.联共C.除军阀D.打倒列强E.扶助农工

3.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119

A.奉系张作霖B.直系曹锟C.直系吴佩孚D.直系孙传芳

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121

A.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错误路线放弃了领导权B.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经验

C.推行左倾教条主义D.共产国际作了一些错误指示

三、简答题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是什么?

10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政府代表()123

A.地主阶级利益B.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C.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D.资产阶级利益

2.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126

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八七会议后,中国革命进入了()127

A.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130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五四指示》

5.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领导地位的是()136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

6.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问题是( )136

A.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B.政治问题和路线问题C.战略问题和策略问题D.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的武装起义有()127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2.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著作有()129

A.《井冈山的斗争》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129

A.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D.农村根据地建设

4.参加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部队是(  )137

A.(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三、简答题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三个“左”倾错误?

134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端称( )141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被称为十年内战向抗日战争转换枢纽的是()147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西安事变

3.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是( )148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D.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是()149

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  )160

A.洛川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六届七中全会   D.七大

6.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是(   )164

A.8月15日   B.9月2日 C. 9月3日   D.10月25日

二、多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155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瓦解中间势力D.孤立顽固势力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  )156

A.大资产阶级占三分之一 B.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C.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D.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容有( )159-163

A.实行“三三制”B.开展整风运动C.减租减息D.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   )161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5.1942年,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是(  )162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官僚主义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四、论述题

联系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论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题思路要点:

(提示:

根据151-154总结。

这几点只是答题思路,还要再加上有关历史事实)

(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组织者和鼓舞着。

(2)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及战略、战术,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消灭和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五、材料分析

材料一:

党的策略路线,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二: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三:

根据于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的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以此方针,调节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

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变化。

2.方针政策变化的根据。

3.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解答参考:

1.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对蒋介石的方针策略,开始是“反蒋抗日”,1936年9月改为“逼蒋抗日”,年底又改为“联蒋抗日”。

2.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严重威胁到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的利益,因而,蒋介石有参加抗日的可能,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在实际中,国民党蒋介石也开始调整政策,向着抗日救国方向变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十年内战局面结束,中华民族达到空前团结,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并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理论。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最后签定()171

A.《国内和平协定》B.《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C.《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D.《和平建国纲领》

2.决定将党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是( )176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B.五四指示 C.中国土地法大纲D.兴国土地法

3.解放战争时期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是()177

A.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工人运动B.解放区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

C.国民党统治区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D.国民党爱国将领起义

4.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文献是( )185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B.《对时局的意见》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论人民民主专政》

5.在中国,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是()177

A.辛亥革命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土地制度改革D.社会主义改造

6.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4

A.解放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至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进行的努力包括()

A.停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B.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D.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2.1947年6月底,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175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C.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皖D.陈谢兵团挺进豫西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有()191-192

A.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线D.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两个联盟,它们是( )193

A.劳动者的联盟B.工人、农民的联盟C.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D.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三、简答题

1.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根据193-194整理

四、论述题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迅速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胜利的原因。

要点参考:

(注意这只是提供答题思路要点,还应进一步联系历史事实,进一步具体分析)

(1)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两种基本选择。

(2)国民党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统治基础极其狭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拒绝人民和平、民主、自由的愿望,顽固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外部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内部贪污腐化,众叛亲离,迅速走向灭亡。

(3)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顺应人民的愿望,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使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雄厚的群众基础;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制定了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依靠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自身建设这三大法宝,组织起强大的革命力量,迅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任务基本完成的标志是()200

A.抗日战争胜利B.全国大陆解放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203

A.1949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的主要矛盾是( )204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中国和帝国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