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448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9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docx

一矿采煤方法设计修改件

前言

一、概况

新疆众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煤矿位于铁厂沟露天煤矿东南方向约2km处,西距乌鲁木齐市约36km,距米东区约14km,行政区划属米东区铁厂沟镇管辖。

井田内有沥青公路与乌奇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米东区经济比较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

商贸,餐饮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供销两旺。

米东区历年来就是经济、文化、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为迅猛。

该区人口较为稠密,居民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主要从事农业、采矿业及商业、旅游业等。

该区是米东区主要工业区。

区内一切生产及生活物资主要靠乌鲁木齐市及米东区供给。

新疆众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煤矿为“十五”规划9万t/a保留矿井,目前矿井采用“仓储式”采煤方法,回采率低,安全条件差,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思路,采用较先进的回采工艺,提高矿井回采率,合理开发有限的煤炭资源,完成本矿采煤方法改造设计的编制工作。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本矿是米东地区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十分雄厚的企业之一,为“十五”规划9万t/a保留矿井,今后该地区及周边县市经济将有较大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该地区的煤炭需求量将达到800万吨。

但是该矿由于目前所采用的“仓储式”采煤方法,回采率低,安全条件差,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该矿采煤方法是制约其生产能力扩大的主要矛盾,所以该矿采煤方法改造势在必行。

2、该矿目前采用的“仓储式”采煤方法,回采率低(采区回采率达不到30%),煤炭资源浪费严重,不符合当前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因此该矿进行采煤方法改造对提高资源回收率,增加矿井服务年限,保证本地区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该矿现行采煤方法,采煤空间无支护,顶板难以控制,安全生产条件差,从安全生产角度出发,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改造旧采煤方法也是必要的。

4、由于该矿采用的“仓储式”采煤法,巷道掘进率高,一年的掘进工程仅能满足4~6个月的生产需要,造成矿井生产采掘关系紧张,采掘严重失调,采用多工作面生产才能勉强达产,而且安全状况差,片帮冒顶事故较多,制约着煤矿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采煤方法以及工作面装备水平要求日益严格,对采煤方法的改造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项目实施的保证

1、该矿煤层赋存条件十分优越,煤层倾角在78°~79°之间,全区可采煤层共三层,自上而下编号为42、43、45号煤层,煤层平均总厚95.34m,其中42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局部可采,所以主采煤层为43号、45号煤层。

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技术条件优越,非常适合进行正规化开采,因此具备改造采煤方法的条件。

2、井田范围内储量丰富,矿井+100m水平以上的总资源储量为4205万t。

其中:

(122b)1458万t,(333)储量为2747万t。

矿井限采+400m水平以上的资源储量为2858.12万t。

3、该矿目前为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经济实力雄厚,并且有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和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该公司所有人员上下齐心,有愿望、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该矿的采煤方法改造。

4、该矿所采煤层,煤的工业用途:

45煤层煤质为32号弱粘煤,43号煤层为42号长焰煤,以低灰~特低灰、低硫、高发热量为特征,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民用煤,,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根据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该地区煤炭主要供给米东、乌鲁木齐及周边等地动力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

因此该矿煤炭销售市场前景良好。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将为该矿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编制设计的依据

1、2008年10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新疆准南煤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一矿勘探报告勘探报告》;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下发的《新疆准南煤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一矿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及备案证明;

3、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2006》;

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颁布的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6、《煤矿安全规程2010》;

7、国家其它现行有关煤炭项目建设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政策。

四、设计的指导思想

1、矿井建设与新疆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2、充分认识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和紧迫性。

3、煤矿采用放顶煤开采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68条的规定。

4、加强矿井通风管理,严格落实瓦斯防治措施,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管理,加强防尘管理,采取综合防火措施,切实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

5、依靠科技进步,采用适于该矿井条件的新技术和生产工艺,促使产业升级,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五、设计主要特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井田内共三层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42、43、45号煤层,煤层平均总厚95.34m,其中42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局部可采,所以主采煤层为43号、45号煤层。

煤层平均总厚95.34m,煤层倾角在78°~79°之间,属急倾斜厚煤层。

43号煤层厚度61.23~53.00m,平均厚度59.57m,45号煤层厚度39.11~30.91m,平均厚度34.57m。

本次采煤方法改造在43号煤层+578m一区段回采工作面实施。

矿井主要可采煤层顶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均属半软质岩石,稳定性差,伪顶、伪底为泥岩或含炭泥岩,较松软,强度低,遇水膨胀易碎,发生底鼓,老顶多为粉砂岩,局部有细砂岩,颗粒略粗,抗压强度略高,自然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50.5~28.0Mpa,单向抗拉强度3.3~1.65Mpa,直剪切强度5.7~6.0Mpa,饱和状态下单向拉压强度21.8~5.2Mpa。

井田煤层顶底板属于稳固性较差的类别。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及矿井今后的发展,本次设计推荐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水平分段液压支架综采放顶煤采煤法,该采法符合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具有高产、高效、低耗、安全、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把这一采煤方法运用到该矿,无疑会取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采煤方法改造后,一个工作面能达到矿井现有生产能力,实现了集中生产,矿井现提升、运输、排水、通风、供电系统,部分需进行改造。

本设计运输系统选型先进,使矿井步入正规化矿井的行列。

 

矿井采煤方法改造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

煤层分段高度

10m

2

采放高度

2.8m/9.2m

3

采放比

1:

3

4

煤层倾角

78-79°

5

工作面长度

60m

6

循环进尺

1.2m

7

正规循环率

80%

8

循环产量

720.7t

9

日产量

577t

10

月产量

15856t

11

年产量

190270t

12

月推进度

26.4m

13

年推进度

316.8m

14

工作面全员工效

7.6t/工日

15

采区回采率

75%

第一章井田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交通位置

新疆众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煤矿位于铁厂沟露天煤矿东南方向约2km处,西距乌鲁木齐市约36km,距米东区约14km,行政区划属米东区铁厂沟镇管辖。

井田内有沥青公路与乌奇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新疆众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6500000530942,井田境界拐点坐标如下: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1-1-1 

拐点编号

X(m)

Y(m)

S1

4865512

29562975

S2

4866145

29564130

S3

4865889

29564256

S4

4865257

29563115

开采深度:

+878m~+400m。

井田东西走向长为1.3km,南北宽为0.28km,面积为0.3773km2。

二、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博格达山北麓的山前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海拔高程最高为+914m,最低+846m,最大高差68m。

三、地表水系

井田内东部为铁厂沟河(溪),西临大洪沟上游,地形起伏不大,且有东西向串珠状的采空陷落坑分布,深度都在20m左右,致使矿坑排水及雨雪水排泄不畅。

铁厂沟河发源于博格达山北麓,汇集融雪水、雨水及泉水沿途流经井田地段,井田地段几乎常年有水。

春季融雪及雨季流量显注增大,乃至出现春洪。

春洪流量曾高达230m3/s,由于铁厂沟河斜切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地层,所以河溪水沿含水层侧向补给。

据资料,在井田南铁厂沟三沟汇合处附近出露的泉水流量1.83~17.30l/s。

四、气象及地震

井田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年最高气温为41℃(七月份),最低气温为-29.4℃(元月份);年平均降水量206.0mm,最大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6月,1月份降水量少。

年蒸发量2010.2~2441.7mm,历年平均蒸发量2227.1mm。

相对湿度1~2月份最大,约为77%~88%,7~8月份相对湿度最小,约32%~44%,历年平均湿度约58%,每年11月份开始结冻,翌年3月份解冻,冻土深度1.0~1.2m。

积雪最大厚度380mm。

最大风速18m/s,多在12月,风向以西北、东南方向最多。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五、矿区经济概况

米东区是经济、文化、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为迅猛。

该区人口较为稠密,居民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主要从事农业、采矿业及商业、旅游业等。

该区是米泉市主要工业区。

区内一切生产及生活物资主要靠乌鲁木齐市及米东区供给。

六、矿井开采现状及老窑

该矿始建于1958年,1959年投入生产,至今已有40多年的开采史。

现采矿许可证生产能力为9万t/a。

(一)井田开采范围内的现有生产井

井田内现生产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

采用“仓储式”采煤方法,采区回采率不足30%。

矿井开采范围内有主立井、副立井、风井、安全出口共四个井筒。

主立井:

井筒位于井田南部,布置在43号煤层顶板,井底标高+515m,井筒为圆形,净直径3.6m,混凝土,支护厚度300mm,装备一对4t箕斗,担负煤炭提升任务。

副立井:

井筒位于井田北部,井筒布置在43号煤层顶板,井底标高+540m。

井筒为圆形,净直径4.5m,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300mm,装备1t单罐笼,担负提升人员和材料任务及进风任务。

风井:

位于井田南部,井颈段倾角90°,井颈以下倾角74°,布置在43号煤层顶板,井筒为圆形,净直径4.5m,锚喷支护,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

安全出口:

位于副立井西南方30m处,矩形断面,净断面1.2×1.6m,锚喷支护,倾角30°~78°,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断面无变形。

(二)小窑

该矿井田内除现有生产井外无老窑开采。

(三)邻近矿井

井田东邻志强煤矿,两矿矿界仅有60m距离,西邻神华乌东煤矿。

志强煤矿:

立井开拓,开采43、45号煤层,采用仓储式采煤法,采至+591m水平。

矿井涌水量为60m3/h,井下巷道支护、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情况与本矿基本相同。

神华乌东煤矿: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00万t/a,2013年生产原煤500万t。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现开采水平为+535m水平,平均采深为310m。

七、现有水源、电源、通讯情况

1、矿井供水水源

铁厂沟河河水是矿井供水水源,铁厂沟河(溪)水:

年平均流量0.059~0.134m3/s,年径流量186~423万m3,矿化度0.56g/l,总硬度293mg/l,pH值7.7,属HCO3·SO4-Na·Ca型淡水,微硬,呈中性。

2、矿井电源

地面设10KV地面变电所一座,两回电源线路分别是铁镇一线,铁镇一线来自铁厂沟镇35KV变电所,距离3Km;化金一线来自工业园区110KV变电所,距离12Km,线路型号均为LGJ-185mm2架空线路,两条供电线路分列运行。

矿地面变电所安装2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Z11—1000/10,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通讯:

该矿地面办公室已安装有国内固定通讯电话,能够满足对外联系的要求。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

(一)区域地层

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地层分区,吉木萨尔地层小区,区内中生界地层分布广泛,新生界第四系也普遍可见。

区内从老到新出露的侏罗系地层有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

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

分布在矿区南部,为湖沼相沉积。

岩性以灰白色、灰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细砂岩为主,夹二至三层中砂岩及菱铁矿结核,呈浅红色、灰绿色。

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含煤8~27层,含煤系数25%。

底部为一层中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本组厚度760m。

2.三工河组(J1s)

为河湖相沉积,系一套灰绿色砂岩,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及煤线。

上部砂岩粒度由西向东逐渐变细,泥岩层数增多;下部砂岩粒度较粗,为中粗粒砂岩,并夹有薄层泥岩、粉砂岩。

底部为交错层发育的厚层状灰黄绿色砂岩,砂砾岩及细砾岩层。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

分布在区域的中部,以泥炭沼泽相沉积为生,伴有河流相沉积,岩性一般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夹不稳定的中砂岩及粗砂岩,在局部范围内可作为对比标志层。

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地层平均厚度765m和上覆头屯河组及下伏三工河组均为整合接触。

4.第四系(Q4)

分布广泛,厚薄不一,覆盖于一切较老地层之上。

本区划分为:

第四系上更新统下段:

Q31为半胶结及未胶结的砾石层夹透镜状粉砂质粘土,成分复杂,多为洪积、冲积的火成岩块及变质岩块,其次为砂岩块,颜色一般为灰色、灰绿色、杂色,分选差,砾石大小不一,粒径一般在5~10㎝之间,大者在0.5~1m,一般厚0~196m,平均厚80m。

上更新统上段:

Q32为土黄色粉砂质粘土及粘土质亚砂,厚一般在0~30m之间,平均厚6~13m。

(二)区域构造

准南煤田位于天山纬向构造体系的二级构造带中,称准南中、新生带沉降带。

矿区地处准南煤田的东南段,为二级构造带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带。

多由短轴向斜、背斜及逆冲性断裂组成。

总的构造方向为北东东向,与天山纬向构造带的展布方向基本一致。

下面就本区的褶皱与断裂构造简述如下:

1.褶皱

(1)七道湾背斜

背斜轴向70°~75°,轴面南倾,倾角76°~88°,背斜长度大于18km,向西倾伏向东翘起。

背斜北翼被F2断层所切形成北单斜。

背斜南翼即是八道湾向斜北翼。

背斜轴部地层为三工河组,两翼为西山窑组,头屯河组。

(2)八道湾向斜

该向斜规模较大,由于第四系覆盖,也只有部分出露,出露部分已长达18km,并继续向西南延伸,西宽东窄,构造轴线方向与七道湾背斜基本平行,东部70~75°,向西渐转为60°~65°,轴面南倾,轴面倾角65°~75°,向斜由西向东缓缓翘起。

依次出露的地层有头屯河组(J2t)、西山窑组(J2x)三工河组(J1s)。

两翼倾角不等,南翼陡70°~80°,北翼缓45°~60°,成轴面南倾的不对称向斜。

两翼地层相同,依次为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

在南翼八道湾组地层从东到西都有出露。

2、断层

碗窑沟断层(F2):

该断层是本区最大的断裂构造,对主要煤层43和45号有一定破坏。

断层走向西部为50°,东部70°,呈向北突出的弧形,顺走向切割七道湾背斜北翼,向东断距渐小,断面倾向北,倾角84°~85°,最小73°北盘上冲。

二、井田地质

(一)井田地层

井田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及第四系堆积,由老而新分述如下:

1.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

西山窑组为一套以湖沼相-泥炭沼泽相沉积,伴有少量河流相的含煤碎屑岩建造,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地层平均厚度765m,根据含煤程度及煤层赋存特点及间距,岩相旋回特征可分为二个含煤段。

各含煤段分述如下:

(1)西山窑组下段(J2x1)

岩性一般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出现。

下部为灰白色中砂岩夹细砂岩及粉砂岩。

中部夹炭质泥岩及煤线。

本段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6层(43号~48号),43号~45号为特厚煤层。

46号以下煤层不稳定,仅局部可采。

底部为一厚层灰白色中砂岩,全区稳定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本段厚240m。

(2)西山窑组上段(J2x2)

岩性由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中部加有薄层中砂岩及薄层菱铁矿层较为稳定,下部夹薄层炭质泥岩及不稳定的中粒砂岩及粗砂岩,底部为一套厚层状的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薄层炭质泥岩。

本段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42层(1号~42号),含煤系数26.07%。

上部煤层在区域上不稳定,下部煤层稳定性较好,本段地层厚度525m。

2.第四系(Q4)

广泛覆盖于较老地层之上。

上更新统(Q3)上段风积层为土黄色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砂(Q32),细而均匀,局部含砾石及粗砂。

主要分布于山坡阶地之上,一般3~10m。

下段洪积层为灰色砾石层(Q31),由各种变质岩、火成岩碎块构成,厚3~5m。

(二)井田构造

井田地处准南煤田的东南段,为天山纬向构造体系二级构造带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带之中。

由于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影响,致使本区褶皱断裂发育。

本区构造应力主要来源于南北向的压应力,因而形成了向西倾伏的八道湾向斜构造。

井田地处八道湾向斜的南翼,总体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为62°~70°,倾向北西,倾角在74°~84°,由于井田范围小,因此未见断层对煤层的破坏。

(三)煤层

井田内出露的煤层总计3层(从上到下依次为:

42号、43号、45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95.34m,平均有益厚度83.23m。

其中42号煤层在本井田范围内局部可采,所以主采煤层为43号、45号煤层,现分层叙述如下:

1、43号煤层

该煤层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为本矿山主采煤层之一,煤层厚61.23~53.00m,平均厚度59.57m,有益厚57.99~42.85m,平均有益厚度52.71m,属巨厚煤层,煤层结构复杂,有泥岩、粉砂岩夹矸6~14层之多,夹矸单层厚0.09~3.53m。

厚度变化大,沿走向呈长透镜出现,煤层稳定,全区可采。

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2、45号煤层

该煤层为井田内最为重要的开采煤层。

煤层厚度39.11~30.91m,平均厚度34.57m,有益厚度29.90~28.50m,平均厚度29.32m,属巨厚煤层。

煤层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结构复杂,含泥岩、粉砂岩夹矸4~9层,夹矸单层厚0.15~2.40m,一般为0.25~0.93m。

夹矸不稳定,变化不大,煤层稳定,全区可采。

顶板:

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四)煤质

根据地质报告,井田内各煤层的物理性及煤岩特征基本相同。

肉眼观察颜色一般为黑色、棕黑色,条痕为棕褐色、黑褐色,煤岩成分以亮煤及半亮型煤为主,暗煤次之,镜煤和丝炭少量。

条带状结构或均一结构,质硬性脆,节理发育。

断口为参差状及阶梯状。

燃烧试验焰长、烟浓。

肉眼观察,煤岩组分以亮煤,,有少量镜煤和丝炭。

宏观煤岩类型为亮型。

有机组成主要有镜质组分(70.8%)、半镜质组分(1.40%)、惰质组分(2%)和壳质组分(0.0%)组成。

有机质组分总含量为74.2%

镜质组分以无结构镜质体为主,还有有机质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

矿物组成主要有粘土矿物(24.4%),碳酸盐矿物(0.14%)。

无机物占总量的(25.80%)。

粘土类矿物呈浸染分布,碳酸盐呈脉状分布于镜质组分的裂隙中。

根据煤岩鉴定显微煤岩类型为暗亮型。

根据镜煤反射率测定:

R°max为0.56其变质阶段为Ⅰ阶段。

各煤层水分含量在1.93%~1.84%之间,平均含量为1.89%。

其中43号煤层为1.93%,45号煤层为1.84%。

井田内煤层灰分产率为14.71%~9.60%,平均为12.16%。

其中43号煤层为14.71%,属低灰煤,45号煤层为9.60%,属特低灰煤。

井田内43、44、45各煤层的挥发分产率在40.77%~34.96%之间,平均为37.87%。

其中43号煤层平均为40.77%、45号煤层平均为34.96%。

煤的工业用途:

45煤层煤质为32号弱粘煤,43号煤层为42号长焰煤,以低灰~特低灰、低硫、高发热量为特征,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五)煤层的风氧化带

地质报告确定风化带为垂深45m,由于本矿区采空区下限已达+590水平,已远远超过风氧化带深度,对开采没有影响。

三、水文地质条件

(一)水文地质概况

井田位于博格达山北麓前山的低山丘陵低山区,北与准噶尔盆地相望。

井田内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海拔高程846~914m,东侧有铁厂沟河(溪),西临大洪沟上游(标高+830m左右,沟中一般无水),且有一条东西向布满串珠状塌陷坑的采空陷落区,致使矿坑排泄不畅。

井田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具有冬夏、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的特点。

区内年降水量141.2~259.7mm,平均206mm,年蒸发量2010~2442mm,平均2227mm;潮湿系数0.06~0.13,平均0.09,隶属微湿度带~湿度过低带。

东距井田80~100m的铁厂沟河(溪)发源于博格达山北麓,赖以融雪水、雨水及泉水沿途补给,流经矿区地段几乎常年有水。

春季融雪及雨季流量显著增大,乃至出现春洪。

月平均流量0.059~0.134m3/s。

1929年春洪流量曾高达230m3/s,河床标高+845~+835m,由于铁厂沟河斜切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地层,所以河溪水沿含水层侧向补给矿床地下水则是必然结果。

(二)井田含水层及隔水层的主要特征

依据井田岩性的组合、结构及其透水性、富水性等特征,将其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和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陆源碎屑岩类两个含(隔)水岩组详加阐述之。

1、第四系现代河谷冲洪积卵砾潜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呈带状沿铁厂沟河谷展布于矿区东侧。

卵砾成份由火山岩、变质岩及少量砂岩岩块夹砂土构成,因有常年河溪水补给,其富水性、透水性均较好。

据前人资料。

在铁厂沟上游的三沟汇合处附近,出露的泉水流量1.83~17.30l/s。

在区北潜水位埋深20~50m左右,潜水层厚度在60~125m以上,区内一般在2.09~11.02m;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516~1.289L/s.m,渗透系数一般在15.15~63.03m/d,潜水径流量在6368m3/d左右。

井田地表广覆黄土层,一般厚度5m左右,其下有孵砾石层、坡积碎石、片石夹土层,均属透水不含水层。

2、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组(段)

分布于井田的煤系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其岩性为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砂岩等,其中含43、45号等煤层,总有益厚83.23m。

煤层顶底板多为粉砂岩,岩层倾角70~85°左右,煤层本身节理发育。

西山窑组为一套泥沼相以细粒为主,粗细相间的旋回式多韵律沉积建造,地层平均总厚765m。

含水层岩性为细砂岩,煤层和薄层中、粗砂岩等,其中含有孔隙裂隙承压水,特别是胶结较差的砂岩,含水性较明显。

含水层厚度约占岩层总厚的5%~20%左右。

本区钻孔单位涌水量0.008~0.021l/s·m,渗透系数0.045m/d,43~45号煤层段含水层总厚约78.00m,现有矿坑排水量34~45m3/h。

综之,西山窑组含水层透水性差,富水性较弱。

矿坑涌水量稍大主要是受东侧铁厂沟河溪影响所致。

(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井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天山纬向构造体系中的准南中、新生代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