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562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docx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

中考九年级上册化学易错知识点集锦

1.关于纯净物和混合物:

(1)与水有关的常见纯净物:

蒸馏水、纯水、水、冰水混合物.;

(2)身边的水和水溶液一般为混合物:

如江河水、海水、井水、自来水、矿泉水、过氧化氢溶液、硫酸铜溶液等等。

(3)酒精是乙醇的俗称,所以也是纯净物。

但医用酒精、白酒就是混合物了。

(4)高锰酸钾分解后剩余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混合物。

2.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液氮与液氧的沸点不同,先把液氮蒸发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2)煤的干馏有焦炭、煤焦油、煤气生成,是化学变化;石油的蒸馏(分馏)也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蒸发出来,属于物理变化。

3.关于常见物质用途中体现的性质:

(1)氮气(或稀有气体)可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学性质);

(2)O2用于可燃物的燃烧——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所以O2不可做燃料)(化学性质)

(3)用墨书写字画和重要文件——碳常温下的稳定性(化学性质);

(4)活性炭除去水中色素、气味——吸附性(物理性质);

(5)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生化吸热(物理性质)

(6)CO2灭火——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

(7)CO2制碳酸饮料——能溶于水(物理性质),能与水反应(化学性质)

4.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单质(如O2)或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后物质),绝不可能是化合物。

5.关于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不能说成分子大小或体积发生改变.

(2)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或氧气,不能说是氧元素,氧原子。

(因为鱼儿呼吸需要的是氧气,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3)H2O2中只含过氧化氢分子,不能说成H2O2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因为一种纯净物的分子中是不可能含有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如水(H2O)中不可能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它只是可以经过化学变化的原子重组生成H2和O2)

6.关于量筒和天平:

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大于实际;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小于实际(记得一定要画图)

7.几个先:

(1)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收集不到气体)

(2)加热药品前——先预热(防止加热时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3)点燃气体前——先要验纯(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

(4)加热高锰酸钾,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水倒吸回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5)CO(或H2)还原氧化铜——先通CO(或H2),再加热(防止通入CO与装置内空气混合后,加热产生爆炸)

8、几个数字:

(1)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约1/3处);

(2)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超过2/3,不少于1/4;

9、几个不同:

(1)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CO、CO2(或H2O、H2O2以及O2和O3等)性质不同的原因:

分子的构成不同;

(3)Na(钠原子)和Na+(钠离子)性质不同的原因: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0、关于本质区别: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讲: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分子生成。

(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本质区别:

是否只含一种物质;从微观上讲:

纯净物只含一种分子(或原子),混合物则含有不同种分子。

(3)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所含质子数决定,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裂,原子不可分裂。

(必须要以在化学变化中为前提)

11、几个相等:

(1)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必然相等;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几个不一定:

(1)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就没有中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为8(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4)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原子核等。

1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前后:

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所以:

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差量法)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

一定变化的是:

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或分子的结构)。

可能变化的是:

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14、化学中的“三大”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2)三大有害气体:

CO、SO2、NO2(注意空气污染物中没有CO2,但还有O3)

(3)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

(4)三种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C(固体单质)、H2(气体单质)、CO(气体化合物)

(5)三大可燃性气体: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均产生蓝色火焰(H2淡蓝色))

(6)燃烧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

(7)灭火的三种原理——移出可燃物、与氧气隔离、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5、关于俗称

(1)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2)天然气俗称沼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H4;

(3)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CaO;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

16、关于相互转化:

(1)CaCO3→CaO:

CaCO3==CaO+CO2↑

CaO→Ca(OH)2:

CaO+H2O==Ca(OH)2

Ca(OH)2→CaCO3:

CO2+Ca(OH)2==CaCO3↓+H2O

应用:

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其成分是CaCO3,形成的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

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除去它的最好方法是用稀盐酸洗涤。

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2)CO→CO2:

2CO+O2==CO2或CO+CuO==Cu+CO2

CO2→CO:

CO2+C==2CO

17、关于水的问题:

(1)净化水的方法由低到高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活性炭吸附、过滤、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含较多Ca2+、Mg2+),用肥皂水区别,现象:

产生浮渣多,泡沫少。

(也可用蒸发后看是否有残留固体的方法鉴别)

(3)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过滤,能除去水中色素和气味的方法是用活性炭吸附。

(4)硬水软化的方法:

生活中用煮沸;实验室用蒸馏。

18、实验中水的作用:

(1)铁丝燃烧,集气瓶底部铺一层水(或细沙):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硫磺燃烧,集气瓶底装少量水(或者NaOH溶液):

吸收生成的SO2,防止SO2污染空气。

(3)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到液面以下: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19、关于二氧化碳:

(1)动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

(3)除去CO2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既能检验又能除去CO2的是足量澄清石灰水。

(4)除去CO2中的CO,切不可用点燃的方法,因为CO2中的CO无法被点燃。

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的方法。

(5)CO2收集方法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的原因: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20、关于化学之最: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2)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氢气(H2);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H2);

(3)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CH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CH4)

(4)最常用的溶剂是水(H2O);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H2O)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氢气(H2)

(7)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硅(Si)、铝、铁(Fe);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21、按要求填写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看清楚题目要求)

(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造成人中毒的原因是CO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2)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活性炭(C),因其具有吸附性

(3)用于急救人的气体是氧气(O2),空气中较活泼的气体是氧气

(4)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CO2),还有甲烷(CH4)

(5)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CO2)可用作灭火剂的是二氧化碳(CO2)

(6)可填充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红光)的是氖气(Ne)

(7)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

(8)在冶金工业中,常用作还原剂的气体是一氧化碳(CO)

22、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

①磷(P)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能说白雾);木炭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②硫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铁丝(Fe)在氧气(O2)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四氧化三铁,但不能说出名称,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uO),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表面产生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3、关于玻璃棒的作用

(1)在溶解中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在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

(3)在蒸发结晶中的作用是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4、关于物质的颜色:

最常见的黑色固体:

氧化铜(CuO)、炭粉(C)

还有较常见的黑色固体:

铁粉(Fe)、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最常见的红色固体:

铜(Cu)、氧化铁(Fe2O3),较常见的:

红磷(P)

暗紫色固体:

高锰酸钾(KMnO4)

常见白色固体:

氯酸钾、氯化钾、石灰石(碳酸钙)、五氧化二磷、氧化镁、氧化铝等等。

浅绿色溶液:

含Fe2+的溶液,如FeCl2、FeSO4溶液;

蓝色溶液:

含Cu2+的溶液,如Cu(NO3)2、CuSO4溶液;

25、其他:

(1)能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是注射器或分液漏斗。

(2)食品袋里的双吸剂是铁粉,所吸收的物质是02和H2O。

(3)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

(相对分子质量亦如此)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SO4和FeCl3,技术人员逐渐加入NaOH溶液调节废水的pH,先后分离出两种沉淀,并通过系列处理得到有价值的产品。

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固体A与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操作②时,当__________即可停止加热。

(2)固体B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Mg(OH)2+H2SO4=MgSO4+2H2O少量水(或析出大量晶体)H2ONaCl、Na2SO4

【解析】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分离等。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工业废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A中加入某酸后得到硫酸镁,则加入的酸是硫酸,固体A是氢氧化镁;固体B加热得到的是氧化铁,则B是氢氧化铁,溶液a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硫酸钠。

因此:

(1)固体A与某酸反应是氢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H2SO4=MgSO4+2H2O;操作②是蒸发操作,当还有少量水(或析出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2)固体B是氢氧化铁,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一种是氧化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氧化物是水,化学式是H2O;

(3)溶液a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化学式分别是NaCl、Na2SO4。

 

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观察有无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C段时碳酸钡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随着稀硝酸的加入,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

(2)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

(4)因为目前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可通过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固体产生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4.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F是单质。

将A高温煅烧,得到B与D,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C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有(写出一条)_____;

(3)D+F→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此反应的类型为_____;

(4)正是因为大气中有D等气体的存在所引起的_____,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的15℃。

【答案】CaO改良酸性土壤CO2+C

2CO化合反应温室效应。

【解析】

【分析】

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B为氧化物,所以B是氧化钙,将碳酸钙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钙与D,所以D是二氧化碳,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F是单质,所以F是碳,E是一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B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

(2)氢氧化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

(3)D+F→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正是因为大气中有D等气体的存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的15℃。

 

5.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

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

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写出连线③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

【答案】二氧化碳除铁锈H2SO4+Ca(OH)2=CaSO4+2H2O置换

【解析】

【分析】

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钙,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详解】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故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钙,则A是铁或氢氧化钙,B和A能反应,则B是硫酸,故B位置“队员”所代表物质的一种用途是除铁锈。

(3)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钙,则A是铁或氢氧化钙,B和A能反应,则B是硫酸,D是二氧化碳,则C是氢氧化钙,连线③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是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故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点睛】

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D是二氧化碳,C和D反应,C是氢氧化钙,B和C反应,B是硫酸,A是铁。

 

6.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E常温下均是气体,E、F都能用于灭火,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B、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B→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作导线H2CO2CO2+H2O=H2CO3

【解析】

【详解】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紫红色金属,所以A是铜;B、E常温下均是气体,E、F都能用于灭火,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灭火剂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水;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C是盐酸;盐酸会转化成B、D,B、D都会转化成铜,所以B是氢气,D是氯化铜。

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A是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铜的一种用途是:

作导线(合理的答案都可以);

(2)因为B能转化为铜,所以B是氢气;而E能灭火,所以E是二氧化碳。

B、E的化学式分别为:

H2、CO2;

(3)E﹣F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4)B→A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本题提供的重要信息是:

A是紫红色金属,B、E常温下均是气体,E、F都能用于灭火,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首先根据A是紫红色金属,推出A是铜,然后根据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推出C是盐酸,再根据,E、F都能用于灭火,且还能相互反应,推出E、F。

 

7.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A为常见化肥,E常作食品干燥剂,M只含3种元素。

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

(1)化学式:

A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反应①提醒在施用A时要注意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中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即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HCO3或(NH4)2CO3Ca(OH)2避免气温高的时候施用

22∶172CaO+2SO2+O2=2CaSO4

【解析】

【详解】

A为常见化肥,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三种物质,说明A为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氨气;氨气和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尿素和水,所以B为水,E常作食品干燥剂,E为氧化钙;水和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C为二氧化碳,D为氨气;F是氢氧化钙,;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二氧化硫和氧化钙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钙。

(1)化学式:

A为NH4HCO3,F为Ca(OH)2;

(2)碳酸氢铵在施用A时要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不能在烈日或高温下施用;(3)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的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NH3+CO2==CO(NH2)2+H2O,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比为22∶17;(5)反应④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即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2CaO+2SO2+O2=2CaSO4。

 

8.图中A、B、C、D、E、F分别是铁、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为单质,C和E的物质类别相同。

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

”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E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C___,E___。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F→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

(3)写出A与C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

【答案】HClH2SO4Fe+2AgNO3═Fe(NO3)2+2AgCaO+H2O═Ca(OH)2化合反应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最终得到浅绿色溶液

【解析】

【分析】

根据A是单质,所以A是铁,C和E的物质类别相同,故C和E是盐酸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铁能与B反应,故B表示硝酸银;硝酸银能与C反应,E能转化为C,故C是盐酸,E是硫酸;硫酸能转化为F,F能转化为D,故F是水,D是氢氧化钙,然后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