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47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docx

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

第十三节施工垂直运输管理方案

施工电梯安装方案

1.1施工电梯的选择

1.1.1施工电梯选择原则

充分考虑现场平面布置情况,电梯的安装位置宜靠近建筑材料堆放场地,以减少人工运距。

考虑施工电梯安装位置受塔吊安装位置的影响,二者不宜过近。

充分考虑日作业最高峰的作业人数,所选电梯的额定载重量需满足高峰期运载能力要求。

根据建筑物高度决定施工电梯安装高度。

1.1.2主楼施工电梯的选择

施工电梯的布置主要是为施工人员提供上下交通及散体材料的垂直运输。

本工程塔楼需要使用施工电梯为主要材料运输工具。

在装饰插入施工后,装饰施工人员及装饰材料的垂直运输量增加,高峰值人员约2500人左右。

因此T4N塔楼核心筒电梯井内布置2台SC200G定制单笼高速施工电梯,外围框架布置2台SC200/200G双笼高速施工电梯和1台SC200/20TD双笼普通施工电梯(主要负责中、低、高区材料及人员运输);T4S外围框架布置2台SCD200/200G双笼高速施工电梯和1台SC200/20TD双笼普通施工电梯(主要负责高、低区材料及人员运输);T5外围框架布置2台SCD200/200G双笼高速施工电梯和1台SC200/20TD双笼普通施工电梯(主要负责高、低区材料及人员运输);T6外围框架布置2台SCD200/200G双笼高速施工电梯和1台SC200/20TD双笼普通施工电梯(主要负责高、低区材料及人员运输)。

T4N塔楼结构最大高度为351.22米,屋顶为钢结构,施工电梯最大达到高度为71层,高度为334.70米。

本工程计划为核心筒采用爬模系统先行,为了尽快将施工人员运送到施工楼层,塔楼核心筒内配备2台电梯SC200G定制单笼施工电梯,与核心筒爬模架衔接,以便施工人员进入爬模架体进行核心筒施工;塔楼外围配备3台施工电梯,根据施工进度分批安装,以便材料运输。

T4S塔楼结构最大高度为234.05米,施工电梯最大达到高度为44层。

塔楼外围布置2台SCD200/200G双笼高速施工电梯和1台SC200/20TD双笼普通施工电梯,根据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材料堆场设置在地下室施工道路周围,以便材料运输。

T5塔楼结构最大高度为225.725米,施工电梯最大达到高度为48层。

塔楼外围布置2台SCD200/200G双笼高速施工电梯和1台SC200/20TD双笼普通施工电梯,根据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材料堆场设置在地下室施工道路周围,以便材料运输。

T6塔楼结构最大高度为219.983米,施工电梯最大达到高度为48层。

塔楼外围布置2台SCD200/200G双笼高速施工电梯和1台SC200/20TD双笼普通施工电梯,根据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材料堆场设置在地下室施工道路周围,以便材料运输。

裙楼总共布置11台SC200/200TD双笼普通施工电梯,根据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材料堆场设置在地下室施工道路周围,以便材料运输。

SC200G、SC200/200G、SC200/200TD型施工电梯不仅能满足本工程的运输高度,而且具有较大的运输空间和超重的载重量(2t),以及提升速度(0-96m/min、0-96m/min),能迅速将施工人员送达目的楼层。

1.1.3施工电梯平面布置位置如下图:

T4N塔楼施工电梯平面布置图

T4S塔楼施工电梯平面布置图

T5塔楼施工电梯平面布置图

T6塔楼施工电梯平面布置图

1.1.4各栋塔楼电梯型号及位置统计表

部位

T4N塔楼

电梯编号

S1、S2#

S3#

S4#

S5#

安装楼层

S6

S6

L1

L1

到达楼层

核心筒爬模

S6-27安装进度同楼层施工

28-43安装进度同楼层施工

44-72安装进度同楼层施工

安装时间

核心筒施工至2层

外框施工至2层

外框施工至27层

外框施工至43层

拆除时间

结构封顶后

低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中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高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运输功能

结构施工阶段,运送施工人员至爬模

结构施工阶段,运送施工人员至外框筒压型钢板施工楼层处;运送砌体、装修、机电的材料、设备、小型机具等至相关楼层.

结构施工阶段,运送施工人员至楼板结构完成最高处;装修和机电工程插入施工后,运送施工人员及材料至相关楼层。

结构施工阶段,运送施工人员至外框筒压型钢板施工楼层处;运送砌体、装修、机电的材料、设备、小型机具等至相关楼层

部位

T4S塔楼

电梯编号

S6#

S7#

S8#

安装楼层

S6

L1

L1

到达楼层

S6-24层

25-44安装进度同楼层施工

1-44安装进度同楼层施工

安装时间

结构施工至2层

结构施工至12层

结构施工至24层

拆除时间

低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高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高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运输功能

结构施工阶段,运送施工人员至楼板结构完成最高处;

装修和机电工程插入施工后,运送施工人员及材料至相关楼层。

部位

T5塔楼

电梯编号

S9#

S10#

S11#

安装楼层

S6

L1

L1

到达楼层

S6-24层

25-48安装进度同楼层施工

1-48安装进度同楼层施工

安装时间

结构施工至2层

结构施工至12层

结构施工至24层

拆除时间

低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高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高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运输功能

结构施工阶段,运送施工人员至楼板结构完成最高处;

装修和机电工程插入施工后,运送施工人员及材料至相关楼层。

部位

T6塔楼

电梯编号

S12#

S13#

S14#

安装楼层

S6

L1

L1

到达楼层

S6-24层

25-48安装进度同楼层施工

1-48安装进度同楼层施工

安装时间

结构施工至2层

结构施工至12层

结构施工至24层

拆除时间

低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高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高区电梯投入使用后

运输功能

结构施工阶段,运送施工人员至楼板结构完成最高处;

装修和机电工程插入施工后,运送施工人员及材料至相关楼层。

T4N塔楼S1#~S5#电梯选型及主要性能参数

电梯编号

S1#

S2#

S3#

S4、S5#

电梯型号

SC200G

SC200/200TD

SC200/200G

功能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额定载重量(kg)

2000

2000

2000

笼体数量

单笼

双笼

双笼

起升高度(m)

372

372

140

350

起升速度(m/min)

0~96

0~36

0~96

电机功率(KW)

3×18.5

2×3×11

2×3×18.5

附墙架间距(m)

9

3-10.5

3-10.5

附墙架型号

Ⅱ型(2900-3600)

Ⅱ型(2900-3600)

Ⅱ型(2900-3600)

最大悬臂高度(m)

7.5

7.5

7.5

吊笼净尺寸(m)

(长×宽×高)

3.2×1.5×2.5

3.2×1.5×2.5

3.2×1.5×2.5

吊笼重量(含传动机构重量)(kg)

2400

2×2400

2×2400

外笼重量(kg)

980

1480

1480

标准节截面(m)

(长×宽×高)

0.65×0.65×1.508

0.65×0.65×1.508

0.65×0.65×1.508

标准节重量(kg)

125(δ4.5)145(δ6.3)165(δ8)

150kg(δ4.5mm)

150kg(δ4.5mm)

安装楼层

S6

S6

S6

L1

到达楼层

71层

71层

28层

43、71层

T4S塔楼S6#~S8#电梯选型及主要性能参数

电梯编号

S6#

S7#

S8#

电梯型号

SC200/200TD

SC200/200G

SC200/200G

功能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额定载重量(kg)

2000

2000

2000

笼体数量

双笼

双笼

双笼

起升高度(m)

140

350

350

起升速度(m/min)

0~36

0~96

0~96

电机功率(KW)

2×3×11

2×3×18.5

2×3×18.5

附墙架间距(m)

3-10.5

3-10.5

3-10.5

附墙架型号

Ⅱ型(2900-3600)

Ⅱ型(2900-3600)

Ⅱ型(2900-3600)

最大悬臂高度(m)

7.5

7.5

7.5

吊笼净尺寸(m)

(长×宽×高)

3.2×1.5×2.5

3.2×1.5×2.5

3.2×1.5×2.5

吊笼重量(含传动机构重量)(kg)

2×2400

2×2400

2×2400

外笼重量(kg)

1480

1480

1480

标准节截面(m)

(长×宽×高)

0.65×0.65×1.508

0.65×0.65×1.508

0.65×0.65×1.508

标准节重量(kg)

150kg(δ4.5mm)

150kg(δ4.5mm)

150kg(δ4.5mm)

安装楼层

S6

L1

L1

到达楼层

24层

44层

44层

T5塔楼S9#~S11#电梯选型及主要性能参数

电梯编号

S9#

S10#

S11#

电梯型号

SC200/200TD

SC200/200G

SC200/200G

功能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额定载重量(kg)

2000

2000

2000

笼体数量

双笼

双笼

双笼

起升高度(m)

140

350

350

起升速度(m/min)

0~36

0~96

0~96

电机功率(KW)

2×3×11

2×3×18.5

2×3×18.5

附墙架间距(m)

3-10.5

3-10.5

3-10.5

附墙架型号

Ⅱ型(2900-3600)

Ⅱ型(2900-3600)

Ⅱ型(2900-3600)

最大悬臂高度(m)

7.5

7.5

7.5

吊笼净尺寸(m)

(长×宽×高)

3.2×1.5×2.5

3.2×1.5×2.5

3.2×1.5×2.5

吊笼重量(含传动机构重量)(kg)

2×2400

2×2400

2×2400

外笼重量(kg)

1480

1480

1480

标准节截面(m)

0.65×0.65×1.508

0.65×0.65×1.508

0.65×0.65×1.508

标准节重量(kg)

150kg(δ4.5mm)

150kg(δ4.5mm)

150kg(δ4.5mm)

安装楼层

S6

L1

L1

到达楼层

24层

48层

48层

T6塔楼S12#~S14#电梯选型及主要性能参数

电梯编号

S12#

S13#

S14#

电梯型号

SC200/200TD

SC200/200G

SC200/200G

功能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人员、材料、设备运输

额定载重量(kg)

2000

2000

2000

笼体数量

双笼

双笼

双笼

起升高度(m)

140

350

350

起升速度(m/min)

0~36

0~96

0~96

电机功率(KW)

2×3×11

2×3×18.5

2×3×18.5

附墙架间距(m)

3-10.5

3-10.5

3-10.5

附墙架型号

Ⅱ型(2900-3600)

Ⅱ型(2900-3600)

Ⅱ型(2900-3600)

最大悬臂高度(m)

7.5

7.5

7.5

吊笼净尺寸(m)

3.2×1.5×2.5

3.2×1.5×2.5

3.2×1.5×2.5

吊笼重量(含传动机构重量)(kg)

2×2400

2×2400

2×2400

外笼重量(kg)

1480

1480

1480

标准节截面(m)

(长×宽×高)

0.65×0.65×1.508

0.65×0.65×1.508

0.65×0.65×1.508

标准节重量(kg)

150kg(δ4.5mm)

150kg(δ4.5mm)

150kg(δ4.5mm)

安装楼层

S6

L1

L1

到达楼层

24层

48层

48层

裙楼总共布置13台SC200/200TD双笼施工电梯(S15#、S16#、S17#、S18#、S19#、S20#、S21#、S22#、S23#、S24#、S25#、S26#、S27#),在裙楼装修施工开始前安装电梯,安装在S6层。

1.2.SC型施工升降机的安装

1.2.1安装流程

安装过程可利用已装的塔吊配合安装。

1.2.2安装前的准备(基础制作)

根据SC型施工升降机吊笼规格及II型附墙安装要求,按“使用说明书”并结合工地实际情况,选择升降机的安装位置,并根据相应技术要求设计制作升降机基础,要求基础平台能承受总自重2陪以上的静压力,并应有排水设施。

升降机的基础应满足《GJJ安装方案》中的各项要求。

此外,还必须符合当地的安全法规。

基础所承受的载荷不得小于P。

基础周围必须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总自重G计算:

G=吊笼重量+外笼重量+导轨架总重量+对重重量+载重重量(Kg)

基础承载P计算:

(考虑动载、自重误差及风载对基础的影响,取系数n=2)

P=G×n(Kg)

∵1Kg=0.0098kN

∴P=G×2×0.0098

=G×0.02kN

例:

S5#施工升降机SC200/200G,高度为350m,

型附墙架

(下面重量参见“施工升降机主要技术参数汇总表)

吊笼重(双笼):

2×3000kg

外笼重:

1780kg

导轨架总重(标准节每节重97节170kg(δ4.5mm);83节190kg(δ6.3mm);53节210kg(δ8.0mm);其他配件忽略):

97×170kg+83×190kg+53×210kg

载重重:

2×2000kg

注:

吊笼重已包括传动机构重量。

总重量G=2×3000+1780+97×170+83×190+53×210+2×2000=55170kg

基础承载等于P=G×0.02Kn=55170×0.02kN=1100kN

按能承受最大压力Pmax=1100kN而制作的基础,则符合该升降机的使用要求。

基础下部地面能承受的压力不得小于0.15Mpa

确定基础中心点与附着墙面的距离为2.1米。

如下图所示:

型号

吊笼规格

L

A

B

SC200/200G

5000×1500×1500

2100

4400

3800

基础的技术要求

1)基础承受的载荷能力应大于P。

2)P=(吊笼重+外笼重+导轨架总重+载重)×0.02kN。

3)混凝土基础板下面的承载力应大于0.15Mpa。

4)双层钢筋网:

钢筋直径12㎜,间距200㎜。

5)L距离根据所选择的附架型号而定。

6)基础座或基础预埋件应全部埋入混凝土基础板内。

7)基础周围须考虑排水措施。

1.2.3安装场地的清理

(1)清理足够大的专用安装场地。

(2)安装场地应清理干净,并用标志杆围起来,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3)防止安装地点上方掉落物体,必要时加安全网。

1.3.SC型施工升降机的安装步骤

1.3.1底盘、护栏的安装

(1)首先将底盘安装到位,将地脚螺栓穿过底盘孔,与基础预留孔联接,并用标准节底节对接管口的水平度,并塞实底盘下空隙,拧紧地脚螺栓(注意此连接螺栓的防锈处理,如加入黄油)。

(2)将侧围栏与底盘相连接,依次连接好后围栏、边围栏,然后装好电源柜门框,并且拧紧安全围栏螺栓。

(3)用塔吊装外笼门(注意因吊点不正确导致外笼门变形),与塔吊指挥协调好注意事项。

(4)固定所有外笼螺栓,安装好外笼对重滑道,调整整套外笼水平。

(5)把电缆小车分左、右安装于底节内并加2个标准节。

(6)安装好外笼门支撑并调整好适合吊放吊笼尺寸。

(7)安装好缓冲弹簧底座,并加入缓冲弹簧。

1.3.2吊笼及传动小车的安装

(1)准备好塔吊,4人以上配合,注意吊笼吊点平衡锁扣锁好,适合吊装环境,指挥塔吊平缓起吊。

(2)吊塔平缓摆至外笼上部(离基础面约5米高度)平缓下放并缓慢套入标准节内。

吊笼套入标准节时注意吊笼下放过程中各方位位置,使其安全平稳放在缓冲弹簧内。

如此方法

(3)把另一吊笼套入标准节内,同时安装固定好笼顶安全围栏。

(4)准备传动小车连接销及相关工具,检查传动电机末端刹车装置是否放松。

(5)检查传动小车按编号区别左、右笼传动装置对号。

(6)用吊机平稳吊起传动小车(注意锁扣的方向与平衡),并缓慢套入标准节内。

指挥吊机缓慢下放至与吊笼和传动小车相连的销孔,穿入连接销,并将联接销定位,以防从销孔中退出。

用同样方法吊装好另一传动小车装置。

(7)松开传动电机制动装置螺栓并检查是否有效,安装好电机防雨板。

(8)在地上连接标准节4节,用吊机吊装与主机上标准节对节。

1.3.3试车

(1)检查理顺连接线路,并按线号固定好连接螺栓(此时注意线号与线色)。

(2)检查工地进入此设备电源是否正常,用电安全装置是否完善、安全。

(3)在确定符合通电试用条件下打开电源,试用各保护装置是否灵敏有效,同时确定进电源是否错相(根据错相保护器显视),如有错相现场先断开进电源总电源,并派专人看守,把进电源动力线对换一相序。

(4)检查吊笼顶部是否有悬挂物,零部件是否放置平稳,不得露出安全栏外,吊笼启动前再次全面检查,确保升降机运行通道无障碍,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5)吊笼启动试运行必须在笼顶操作。

(6)运行前,首先保证接地装置与升降机金属结构联通,接地电阻≤4Ω。

1.3.4导轨架的安装

(1)施工升降机塔机可以吊装,先在地面将标准节每2节连为一体,然后用塔机吊至连接点对接安装。

(2)在逐节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导轨架的垂直度控制在千分之一范围内,同时可以通过附墙斜撑组合调节并固定。

1.3.5附墙架的安装

(1)根据工地建筑物情况,按所确定中心距与建筑物连接尺寸进行附墙架的安装、连接。

(2)把施工升降机双笼开启到适合安装附墙架位置(10.5m范围内),按“Ⅱ”型附墙架架设要求安装好附墙架。

附墙架作用于建筑物上力F的计算F=(L×60)÷(B×2.05)KN

型号

L

B

2900-3600

1430

例:

B=1430㎜L=3300㎜

F=(3300×60)÷(1430×2.05)=67.5kN

附墙架与塔楼结构的连接采用8.8级的M24穿墙螺栓或焊接。

用穿墙螺栓固定

附墙架连接尺寸(Ⅱ)

吊笼规格

L

L1

L2

3200×1500mm

2200mm

1600mm

1800m

1.3.6缆导向装置的安装

(1)当标准节安装至一定高度(此工地安装至约53、106、153、200米高度时),安装好中间挑线架并固定好螺栓。

(2)在吊笼上安装电缆托架,将动电缆线的一端接入吊笼接线端上并固定,将动电缆的另一端接入外笼电源箱。

(3)安装中间接线盒及静电缆,将静电缆的一端接入中间接线盒并将其固定在标准节上,每6米固定一次。

(4)取下外笼电源箱一端的动电缆,并将此端头与中间接线盒处的静电缆连接,并固定在挑线架上。

(5)将静电缆另一端接入外笼电源箱内。

(6)按每4节标准节安装电缆导向保护架。

1.3.7调试

(1)检查各部连接是否可靠。

(2)传动小齿轮与传动齿间隙是否合符使用标准。

(3)导轮间隙是否合符运行要求。

(4)限速器齿距是否合符运行条件,无异常。

1.3.8安全限位安装及试运行

(1)导轨架、附墙架按规定要求,安全逐节提升至施工楼层所需高度。

(2)在吊笼底部安装好下限位碰铁,使其在操作失效情况下能自动切断电源。

(3)在所需导轨架高度上安装防冲顶装置,防止意外发生,同时必须保证上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同时有效。

(4)安装好各门限位、外笼门及吊笼的机械联锁装置,并确保所有装置工作可靠。

(5)复查升降机的所有性能是否符合试运行要求,并且按使用说明书批示各润滑部位进行润滑。

(6)在吊笼顶部用上操作盒进行试运行,并逐层检查附墙联接是否可靠,电缆装置是否运行正常,上、下限位控制是否可靠,合理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1.3.9防坠试验

(1)将相当于额定重量2吨的重物放进笼内。

(2)从笼内引一电线至笼外,设置控制坠笼安全装置开关。

1.4安装前各作业人员熟记安全技术要求如下:

1.4.1安装前须先熟悉本工程的工作环境。

1.4.2安装过程中必须有专业人员负责统一指挥。

1.4.3升降机运行时,人员的头、手绝不能露出安全栏外。

1.4.4如果有人在导轨架上或附墙架上工作时,绝对不允许开动升降机,当吊笼运行时严禁进入外笼内。

1.4.5吊笼上的零部件必须放置平稳,不得露出安全栏外。

1.4.6利用吊杆进行安装时,不允许超载,吊杆只用来安装和拆卸升降机零部件,不得用于其它用途。

1.4.7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吊笼。

1.4.8安装作业人员应按空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包括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不要穿过于宽松的衣物,应穿工作服,以免被卷入运行部件中,发生安全事故。

1.4.9安装过程中,必须笼顶操作,不允许笼内操作。

1.4.10吊笼启动前应先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升降机运行通道无障碍,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1.4.11安装运行时,绝对不允许超过额定安装载重量。

1.4.12严禁夜间进行安装作业。

1.4.13安装作业时,应防止安装地点上方掉落物体,必要时加安全网,避免高空多层交叉作业。

1.5.安装过程的质量技术要求

1.5.1安装过程

(1)用辅助起重设备将升降机底架安放在砼基础上,调整好位置后将预埋螺栓螺母拧上,在导轨架垂直度未调整好之前不要拧死。

(2)在底架上装三节标准节并装上滑车、缓冲架及缓冲弹簧,(也可待主机部分装完并调正后再装缓冲架),拧紧联接螺栓。

每次接节均需在标准节四个主弦管处涂上黄油以防生锈。

(见下图)

(3)用经纬仪检查并调整一下导轨架的垂直度,将预埋螺栓螺母拧紧;

(4)将两吊笼分别套在导轨架上,并缓缓放置于缓冲弹簧上。

(见下图)

(5)将两个吊笼的驱动架准备好,将各背轮及滚轮调整至最大间隙的位置,以利于安装驱动架。

(6)用起重设备再给升降机基本部分安装一个标准节,拧紧联接螺栓。

用起重设备分别将两套驱动架安装在各自的吊笼上方并穿好联接销轴,将笼顶护栏安装好。

(见下图)

(7)再安装两个标准节。

用经纬仪检查并调整一下导轨架的垂直度,使其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误差符合说明书规定。

(8)给升降机接通电源并试运行,确保各个动作准确无误后(各动作应点动),应首先将下限位碰块和下极限碰块装好,以防止吊笼撞底。

(9)下限位碰块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吊笼满载向下运行时,开关触及下限位碰块后自动切断控制电源而停车后,吊笼底至地面缓冲弹簧的距离为200-250mm,下极限碰块的安装位置应保证极限开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