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5991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

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

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

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

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件得到开发。

在体验性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都是发展的。

每一个学生又都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学生的体验也是发展的。

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过程意识。

“应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感受,逐步领悟,逐步形成,逐步发展。

几何图形是很抽象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手摸,用眼观察去体验立体图形,循序渐进最后抽象出长方体,并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这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

整个过程,从观察思考,到讨论、操作、探索发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历了探索长方体棱、顶点及特点的全过程。

只有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创造力,迸发创新的火花。

第二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

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3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

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4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难点:

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推理教学准备:

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

提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充分让学生进行操作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是正方体的展开,一个是长文体的展开。

教学过程中,我从正方体的展开引入,为学生创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借助昨天实践活动所制作的棱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体来展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

怎样展开?

有多少种展开的结果?

之后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并要求同学最好能六个面连在一起,不要断掉。

同样的一个正方体,通过不同学生的剪,却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展开图。

我通过巡视收集不一样的展开图,一一贴到黑板上进行了展示,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观察,有几种不同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展开图虽然不同,但他们有没有存在着什么共同点?

2、充分让学生发现规律为了让学生自主的发现这些展开图有没有共同点,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

在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操作、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有学生发现,有的是三个面在一起,有的有四个面在一起。

在得到我的肯定之后,我又提示到,其他的面是怎么分布的?

慢慢的有学生又发现,其实它们都可以看成是四个面在一起,三个面的可以通过移动得到,其他的两个面分别分布在这四个面的左右两边。

就这样,在共同的探究研讨之下,发现这些展开图的共同特点。

我们师生之间都感到非常的有趣和开心。

虽然有了以上的成功体验,可也还存在着不足,如由于让孩子们充分的进行操作和探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练习时就显得有点仓促,没办法把所安排的内容全部上完,因此如何处理好即充分的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学习,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关系上,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

(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

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

(7×5+7×3+5×3)×2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教学反思: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出示一个礼品盒,如果在礼品盒的外部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有多大呢?

你知道怎样求吗?

这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求长方体的六个面的表面积。

这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手中的礼品盒,测量礼品盒的长宽高,并求出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然后求表面积也就是包装纸的面积。

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并不困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归纳下,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知道了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并且还总结出了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宽×2+宽×高×2+长×高×2利用公式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学生们对于谁乘谁能求出哪个面已经相当熟练了,可以说是脱口而出。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漏洞百出,例如:

在长方体的灌桶盒的四周包上一层商标,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在长方体的水泥柱子上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

在长方体的游泳池的底部和四周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等这方面的问题,学生不知是否有考虑,不管说什么,学生们总是求六个面的表面积,和实际相脱节。

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是为什么呢?

第六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求出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运用公式是否正确,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指导。

学生做第2题,本题目计算量比较大,防止学生出现计算错误。

学生做第3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电视机布罩只有5个面。

学生做第4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5个面,学生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室内墙面积。

学生做第6题,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10×4+10×8+8×4)×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7×7×6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总结出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

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又存在着许多不足。

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那么我们学的数学知识不就是要运用于生活中吗?

不正是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而我们的学生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不会举一反三,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实物建筑,让学生们在参观中学习计算获取知识,加强直观教学,这样是否效果更好些呢?

第七课时露在外面的面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摆放方法探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学具:

每人4个正方体学具教具:

课件、正方体、自制货车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

看来,我们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个长方体只有三个面露在外面?

(不可以,这个长方体有六个面露在外面,另外几个面虽然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

)对,我们虽然看不到其他几个面,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个物体有六个面露在外面。

这节课,我们就要发挥空间想象力去解决新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探索露在外面的面(利用课件演示)

(1)师:

把1个棱长是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几个面?

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

猜猜在墙角堆放了几个正方体箱子?

为什么?

(2)师:

那么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几个呢?

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师:

这四个纸箱如果换一种方式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会有变化呢?

同座一起摆一摆,数一数。

然后交流师:

这些都是由四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正方体,摆的方式不一样,露在外面的面个数也不相同,面积也会不同。

2、找规律

(1)师:

刚才,我们是随意摆放,如果是有规律的摆,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规律(3)交流。

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说出理由,并要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4)师:

如果像这样,继续摆20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正方形的个数是多少呢?

你们现在能很快知道答案吗?

3、自主完成下一道题。

然后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书21页第三题,完成后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师:

如果是奇数个的正方体竖着摆放,露在外面的正方形面数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自实践观察,从中发现规律。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我侧重教学的活动化,把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活动中学会质疑、解思,体现了建构数学思想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地发展。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去摆放长方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的观察,知道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这样的设计,学生乐于动手去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再记忆结果的效果好不知多少倍。

这样的训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会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挖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是新课改中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存在原有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教学这种全新的内容时,更需要教师把握好教材,深入研究本节课的精髓所在,才能有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向深处发展。

在让学生探究规律时,不仅仅让学生发现“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等浅层的规律,更注重让学生挖掘规律后面的本质东西:

3n+2、4n+1等。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这节课,如果没有课件,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弄清弄懂。

如:

演示几种摆法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等。

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大屏幕显示,陪以师生的讲解,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

第八课时练习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

多个正方体盒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2题,教师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铁盒有5个面。

学生做第3题,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工具箱有几个面?

学生做第4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动手堆放一下?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练习二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正方体铁盒有五个面,6×6×5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练习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

多个正方体盒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2、学生做第6题,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墙壁,注意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3、学生做第7题,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进行集中订对答案。

4、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用正方体按照课本上的符合,找一找相对的面。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练习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