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313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9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docx

1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0页

第八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

1.(2015•益阳•14)下列图象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

ABCD)

2(2015•株洲•10)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酸、碱在水溶液中都可解离出带电的粒子

 

C.

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干燥某些气体

 

D).

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纯碱溶液

3.(2015•广东•8)下面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pH范围,其中显弱碱性的是

A.小苏打B.杨梅C).栗子D.菠萝

4.(2015

•河池•7)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

汞水银Hg

B.

氢氧化钠纯碱NaOH

 

C.

酒精甲醇C2H5OH

D.

碳酸氢钠苏打NaHCO3

5..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液体肥皂

B.菠萝汁

C.柠檬汁

D.酱油

6.(2015•长春•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e、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

CaO、NaOH固体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作干燥剂

 

C.

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D.)

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NH3

7.(2015•长春•10)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

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

制备Fe(OH)3:

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一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D.)

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

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

8.(2015•河池•5)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

甲:

NaHCO3、稀盐酸乙:

NaOH溶液

 

B.)

甲:

Mg、稀硫酸乙:

Ba(NO3)2溶液

 

C.

甲:

MgO、稀盐酸乙:

AgNO3溶液

 

D.

甲:

Cu、稀硫酸乙:

BaCl2

9.(2015•武汉•6)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

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10.(2015•株洲•9)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

 

B.

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C.

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

 

D.

图示黑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11.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2015•株洲•30)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

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  .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

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

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  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  ,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为:

Ⅰ、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结论与反思】

(1)1;

(2)CaO+H2O=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CaCO3+2HCl=CaCl2+H2O+CO2↑;

(4)乙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

(1)称量;

(2)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3)CaCO3

CaO+CO2↑.

2.(2015•邵阳•34)某班同学用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  ,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凝,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

只有NaCl

猜想二:

NaCl和HCl

猜想三:

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C.带出实验室.

解:

(1)红,搅拌,NaOH+HCl=NaCl+H2O;

(2)【实验探究】猜想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气泡产生

【反思交流】B.

3.(2015•长春•17)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变酸性土壤的固体是  ;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3)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  .

答案为:

(1)氢氧化钙;

(2)都含有氢氧根离子;(3)碳酸钠.

4.(2015•长春•21)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

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1)根据溶液颜色即可确定CuSO4溶液.取少量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  ;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至此,五瓶溶液已全部鉴别出来;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  .

A.酚酞溶液B.MgC.CuOD.Ba(OH)2溶液E.AgNO3溶液.

解:

(1)产生蓝色沉淀;

(2)H2SO4+BaCl2═BaSO4↓+2HCl;(3)BC.

5.(2015•怀化•28)A、C、D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A是天然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将A高温分解得到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B和一种氧化物C,将C溶于水得到一种常见的碱D.根据你的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D俗称  ;

(2)袋装食品中常放入小袋装(透气)C,其作用是  ;

(3)写出B与D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产生的现象是  ;

解:

(1)D是氢氧化钙,俗称为:

熟石灰或消石灰;故填:

熟石灰或消石灰;

(2)吸水干燥;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故填:

CO2+Ca(OH)2═CaCO3↓+H2O;有白色沉淀产生.

6.(2015•河池•29)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猜想假设】小红认为:

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

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你认为:

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  .

【实验验证】

他们取白色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标记为溶液A,以备实验使用.

(1)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然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

(2)小红经过思考后,再做实验:

取适量溶液A,滴加少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理由是  .

(3)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也取适量的溶液A,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自己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1)废液处理:

实验结束后,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发现溶液呈红色,于是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

(2)杂质去除:

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选择的试剂可以是  溶液

答:

【猜想假设】碳酸钠.

【实验验证】

(1)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气泡.

【反思拓展】

(1)CaCl2、NaCl.

(2)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7(2015•成都•17)用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酚酞溶液.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溶液A是  ,仪器C的名称是  .

(2)实验中滴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3)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  ,当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  

(5)实验步骤②和③两次使用了滴管,用完后需要洗涤的是  (填②或③)

解:

(1)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

(2)证明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3)NaOH+HCl═NaCl+H2O;(4)停止加热,靠余热烘干;(5)③.

8.(2015•孝感•15)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  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猜想

(2)成立

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  色

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

(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

(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  .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

(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

  (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  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作出猜想】

(2)硫酸;

【实验验证】红;

【总结反思】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知识拓展】

(1)不能;

(2)氢氧化钠,2Al+2NaOH+2H2O═2NaAlO2+3H2↑

9.(2015•益阳•2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

(1):

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

(2):

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

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

(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

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第2组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则猜想

(1)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

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

(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

(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

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

解:

第1组: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第2组:

Na2CO3+CaCl2═2NaCl+CaCO3↓;

第3组:

,故填:

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拓展延伸:

(1)CO2+2NaOH═Na2CO3+H2O;

(2)Zn.

10(2015•黔西南州•13)“五一”节后,小红返回了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由此便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程度如何呢?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

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不同猜想:

  .

【收集资料】小红知道,NaOH敞口放置会变质的原因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小红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红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第一步:

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①  

NaOH溶液

部分变质

第二步:

向上述试管中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②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现象是③  ;

④  .

【实验反思】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

解:

【猜想与假设】NaOH溶液全部变质;【收集资料】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①产生白色沉淀;②酚酞试液变红;

③产生白色沉淀;④酚酞试

液不变色,无明显现象;【实验反思】密封保存.

11.(2015•绥化•28)测定人体内体液的pH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状况.如图是明明同学体检报告单截图,看图后回答问题.

项目

检测值

正常pH范围

血浆

7.41

7.35~7.45

胃液

0.8↓

0.9~1.5

胆汁

7.21

7.1~7.3

胰液

7.8

7.5~8.0

(1)该同学哪项指标出现异常  .

(2)医生让明明服用一种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的药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明明服用的药物,可用厨房中的一种物质代替,这种物质是  .

解:

(1)胃液pH偏小.

(2):

Al(OH)3+3HCl=AlCl3+3H2O.(3)小苏打(或碳酸氢钠).

12.(2015•江西•21)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①图1中存放紫薯汁的仪器名称;

②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该汁液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

草木灰水pH>7,属于(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填“>”、”<”或”=”)7。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所测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答案:

(1)①滴瓶②红色能

(2)碱性<(3)BC

13.(2015•重庆•2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人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l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墓本类型是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

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实验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不再

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

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溶液换成溶液。

【答案】

(1)红

(2)2NaOH+CuSO4==Na2SO4+Cu(OH)2↓复分解

(3)Ca(OH)2+CO2==CaCO3↓+H2O

反思与评价:

2氢氧化钙氯化钙

14.(2015•长春)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变酸性土壤的固体是      ;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3)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选用的试剂是      .

答:

(1)氢氧化钙;

(2)都含有氢氧根离子;(3)碳酸钠.

三、计算题

1(2015•娄底•21)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1.1

2.2

m

4.4

4.4

试求:

(1)m的值为  g.

(2)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  g.

(3)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解:

(1)根据记录数据可发现,20g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1.1g,第4次实验中加入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是4.4g,说明了第三次实验中盐酸完全反应,可推出m的值为3.3g;

(2)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11144

xy4.4g

解得:

x=10gy=11.1g

(3)完全反应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

≈10.5%

故答为:

(1)3.3;

(2)10;(3)10.5%

 

2(2015•怀化•32)硅钢是制变压器、充电器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分是Fe和Si.某同学用硅钢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取6.60g硅钢样品,将60.0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其中稀硫酸与硅及其它杂质不反应).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表:

稀硫酸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1次加入10.00gWg

第2次加入10.00g4.36g

第3次加入10.00g3.24g

第4次加入10.00g2.12g

第5次加入10.00g1.00g

第6次加入10.00g1.00g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稀硫酸加入到第  次,铁恰好反应完全.

(2)表中W=  g

(3)计算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5

(2)5.48;

(3)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19.6%.

3.(娄底)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1.1

2.2

m

4.4

4.4

试求:

(1)m的值为;

(2)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

(3)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解答】

(1)

(1)根据记录数据可发现,20g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1.1g,第4次实验中加入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是4.4g,说明了第三次实验中盐酸完全反应,可推出m的值为3.3g;

(2)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11144

xy4.4g

解得:

x=10gy=11.1g

(3)完全反应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

≈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