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573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9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docx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综合测试题3套带详细答案优质资料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污秽(huì) 愧怍  深恶痛绝(è)  锋芒必露

B.屏障(pínɡ)字贴悲天悯人(mǐnɡ)千钧重负

C.迸溅(bènɡ)缠饶鲜为人知(xiān)颠沛流离

D.遗憾(hàn)凛冽锲而不舍(qiè)心有灵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D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

A项“深恶痛绝”中的“恶”应读wù,“必”应为“毕”。

B项“贴”应为“帖”,“悲天悯人”中的“悯”应读mǐn。

C项“饶”应为“绕”,“鲜为人知”中的“鲜”应读xiǎn。

2.下列句中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期末考试前,老师念念有词地嘱咐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

B.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战线捷报频传,许多贪官被查,人们不约而同鼓掌叫好。

C.他能入选最有价值球员,是当之无愧的。

D.养老制度全面改革的消息虽说姗姗来迟,但还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答案】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我县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

B.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C.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四年多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大约1000万以上。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将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诗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B项没有语病。

其他各项语病如下:

A项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引发的”。

C项“大约”与“以上”矛盾,删去“大约”。

D项语序不当,“研究”与“了解”位置互换。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同梁实秋先生想吃后面的八宝饭,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

②或者当你今天晚上坚持要看两小时电视的时候,则应该一放学就专心用功,而且看完电视立刻收心。

③也像美国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进修的主动性;日本工人要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得有恪尽职守的忠诚。

④“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些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

⑤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读的书读好、该做的功课做完。

A.④②③①⑤B.④①③⑤②C.①④②⑤③D.①⑤②④③

【答案】B

5.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现代——《朝花夕拾》

B.《孙权劝学》——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C.《伟大的悲剧》——茨威格——瑞典——《夺取南极的斗争》

D.《河中石兽》——纪昀——清代——《阅微草堂笔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C项表述不正确,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6.名著阅读。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

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

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

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

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1)文中的“他”是小说______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是_____。

(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骆驼祥子》

(2).老舍(3).

(2)前:

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

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等。

原因:

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

【解析】

6.试题分析:

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

7.试题分析: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8.试题分析:

要从社会原因的角度来解释性格变化。

造成这种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的黑暗。

是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

这要联系到原著的主题。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4)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会当凌绝顶

(2).不畏浮云遮望眼(3).凭君传语报平安(4).青草池塘处处蛙(5).雄兔脚扑朔,(6).雌兔眼迷离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遮,雌。

8.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论。

(不超过15个字)

材料一 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材料二 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深受中学生喜爱。

学校计划开展“中华经典阅读”大赛,比赛前记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采访,如果记者问你对此次活动的态度,并阐明理由,你会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电视观众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意思对即可)

(2).示例:

我支持这次比赛。

因为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表达能力,还能引导我们认识经典作品,形成读书之风。

【解析】

(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可概括为:

电视观众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自己对开展“中华经典阅读”大赛的看法和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10.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9.示例: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指,走向天涯(故乡)。

(符合诗意即可)

10.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意对即可)

【解析】

9.试题分析:

首先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全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所示诗句中的每一字,想像情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注意,本题不要求一字字的翻译,只要求描述诗句所表达的情境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试题分析:

赏析诗句,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

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

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释】①杜处士:

姓杜的读书人。

②戴嵩:

唐代画家,韩滉弟子。

③拊:

拍。

④搐(chù):

收缩,此指“夹”。

⑤掉:

摆动。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答案】11.

(1).经过,经历

(2).晒

12.

(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13.

(1).讲学家笑找石兽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

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

14.【甲】文示例:

(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沙轻石重,不知水有反冲击力),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我们要多向富有生活经验的人学习),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践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乙】文示例:

(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遭牧童嘲笑)。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

(3)要注意细节。

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解析】甲文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

纪昀年代:

乙文选自:

《东坡题跋》作者:

苏轼年代:

北宋

甲文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文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要用百来计算。

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

“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

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角斗,画错了啊!

”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

“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阅:

经过,经历。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啮:

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讲学家笑找石兽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

1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

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甲文启示:

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乙文启示:

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想起那年读书时(青岛中考)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哪里认识人家呀?

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

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5.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至少写两件事)

16.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17.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8.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答案】15.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

16.示例:

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17.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

18.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解析】本文通过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

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

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①去邻居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⑤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2)试题分析:

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

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1)比喻:

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注意比喻拟人一定要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点(3)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通过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