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883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docx

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语文试题十解析版

考生姓名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最后十套】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语文(十)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湖北武汉市2019届高三调研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

但无论“仁”“和”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

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

“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

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

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

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

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

《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

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

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

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

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

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

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

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

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

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

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

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答案有“仁”“和”“中庸”等看法,但其合理内核应是“责任”。

B.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儒家认为,刑法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不如礼的约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别强调礼的教化作用。

D.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资料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个前提,探讨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文章指出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并就两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C.文章运用了例证法,以“尧舜”“大禹”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本质的全新见解。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儒家的“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C.文中用一个字“家”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

D.无论是个人修身,还是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史学家吕思勉先生

陈吉龙

六岁,他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

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点读了《通鉴辑览》,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

与此同时,他还跟母亲学习了《说文解字》。

他就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先生十岁,已开始读报,关心时事。

1898年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心目中的楷模。

他读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文章,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

他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或抄录或点读,极其认真,且阅读速度惊人,能日读十四卷,每读书必从头至尾看完。

十六七岁间,其父按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要他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读一遍,以便在做学问之初,可知整个学问的概况及分类,知道天下学问有哪几种,每种源流派别如何,对学术史做一鸟瞰。

他读得很认真,花了两年多时间,将经、史、子三部全部读完,只是集部读了一半。

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

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工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

1904年,他在邑人创设的“读书阅报社”听了元史专家屠寄先生的一次讲座,深受影响,开始研读辽金元史,从此爱好民族问题的研究。

他二十多岁,便读遍了“二十四史”。

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

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

如此五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

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上海圣约翰大学爱国师生为悼念被杀害工人举行罢课,并在校内下半旗志哀,以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

美籍校长卜芳济竟蛮横地将当时的国旗拉下,踩在地上。

于是全校师生愤而离校,并谋创光华大学。

张寿镛先生任校长,知名学者如钱基博、胡适等激于爱国热忱,纷纷执教光华。

当时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先生,看到光华初创,便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

从此,几与光华终身相伴。

他进光华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

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

他的课极富魅力,很多受业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

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以刚劲挺拔的书法板书一两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辞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

先生虽自称是个专门读书的人,但他历来反对死读书。

他认为读书不能脱离实际,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同年11月29日常州沦陷。

当时他对女儿说:

“我已年过半百,决不向日本人低头!

”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

那时候常州,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岗哨,行人经过时要脱帽,他“遂不帽,誓言吾必光复后戴帽”。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光华大学复校,翌年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顶六合帽戴上,扬眉吐气,昂然归故乡。

(有删改)

相关链接:

(1)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他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又极富获取新知的热情。

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

(摘编自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

(2)先生不喜走访知名人士,自述见名人辄自远,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

没有学历学位,无党无派,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授业,小学、中学、大专、大学都教过。

1926年进入光华大学,不久即受聘为新办的史学系系主任,遂自托为终身归宿,重要的学术创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前后凡30余年。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吕思勉父亲依照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指导吕思勉通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便他在做学问之初对整个学问概况及分类有了解。

B.吕思勉六岁开始读经书,八岁接触史学,十六七岁开始阅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十岁开始研读辽金元史,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启蒙和指导下进行的。

C.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对中国通史和多项专史以及文字学都颇有研究,他在光华大学曾开设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

D.吕思勉关注国事,爱国忧民,光华大学初创之际,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他毅然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吕思勉十几岁时就结识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阅读他们的文章、著作,受他们的思想影响,把他们奉为心目中的楷模。

B.吕思勉读书认真且速度惊人,每读一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四史”读了几遍,奠定了他成为史学家的坚实基础。

C.吕思勉学识渊博,国学根底深厚,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设十余门课程,他讲课引经据典,深受学生喜爱。

D.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居沦陷区常州的吕思勉,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发誓光复后才戴帽子。

6.作为优秀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治学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质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绝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

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

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

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

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

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

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

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

“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

”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

“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

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

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

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

“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

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

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

你娘快死啦!

你享福?

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

小二、小三!

站着干嘛!

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

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

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

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

“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

“砸!

”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

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

“明儿见面再说!

”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

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

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

到家门口一看,懵了。

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

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

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

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

“我哪还有爹呀!

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

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

”大爷一惊。

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

“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

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

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

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

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三个“绝盗”打着维护道德、惩罚逆子的旗号,利用人们的道德良知,行盗劫之事的狡诈凶悍,胆大妄为。

B.小说题目精妙,一个“绝”字突出了盗贼的特点:

假扮父子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的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

C.小说情节平中见奇。

开篇平实叙述;中间用大量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为真相的揭开蓄势;结尾的议论看似就事论事,实则发人深思。

D.“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极富有讽刺意味,突出了主人公老头子周密策划制造此盗案手段之“损”,方法之“绝”。

8.小说开头一段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9.冯骥才的小说语言形象风趣,简洁传神,贴近生活。

本文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

二、(河北保定市2019届高三期末考)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

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

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

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

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

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

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

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

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

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

以故陈和尚系狱。

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奏上,久不能决。

未几,斜烈卒。

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

“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

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

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

”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

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

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

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

六年,有卫州之胜。

八年,有倒回谷之胜。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

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

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

“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

”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

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

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

【注】①北兵:

蒙古兵。

②宣宗:

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

1234年金朝灭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C.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D.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B.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C.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

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读书人。

D.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

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

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

B.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

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

C.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

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

D.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

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最终壮烈殉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黄庭坚

落日塞垣①路,风劲戛②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③。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塞垣:

边防城池。

②戛(jiá):

敲击。

③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14.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B.诗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雕弓白羽”和“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C.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诗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

D.上片主要是实写,凸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15.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分)

(1)在韩愈《马说》的第一段中,常常引起怀才不遇之人共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来描写大鹏拍击水面达三千里后飞腾升空的状态,用“___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

(3)白居易《琵琶行》的开头用“___________”点出秋天的背景,“___________”以月亮来衬托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第Ⅱ卷表达题

三、(安徽省合肥六校2019届高三联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美丽中国”愿景是“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国城市建设几十年来取得瞩目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遗憾,某些扩建的城市新区,缺乏个性和特色。

从美学角度深入探究这一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改善提升城市建设,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好目标。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

从南到北1.8万多千米海岸线,海岸城市从南部的海口、三亚到中部的上海、厦门,再到北部的青岛、大连;从东到西,从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起伏的山岭到崎岖的高原,各具特色;长江、黄河、松花江、伊犁河,以及青海湖、洞庭湖等各类水系,,神州大地,。

然而,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

其审美效果是,如果只看建筑风貌,人们不知道身处哪一座城市,也不知道城市所在地域,城市就与自然割裂开来。

让城市美丽起来,不仅需要建筑师、规划者、开发者进一步提升美学境界,更需要反思以前建立在西方古典宇宙观基础上的城市美学误区。

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劈山填海丰富多彩各有千秋众彩纷呈

B.夷为平地众彩纷呈各有千秋五光十色

C.劈山填海五光十色平分秋色丰富多彩

D.夷为平地丰富多彩平分秋色五光十色

18.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是很难的

B.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很难让人们直观感受到

C.人们很难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D.都很难让人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B.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

C.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

D.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运用、有所建树。

20.用所给材料一概括出一个5字短语,然后跟材料二所给短语一起组合出下联,完成一副对联。

要求内容贴切,符合对联格式。

(6分)

材料一:

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5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珠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

材料二:

三千里振国威波涛正涌跨海长虹

上联:

四十年改革犹酣,仰观日月星,望天巨眼施神力

下联:

21.2018年,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中日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功能”的调查,根据下面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5分)

中日两国高中生使用电脑情况(数据为百分比)

(1)与日本高中生相比,我国高中生电脑使用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

(不得出现具体数字)(3分)

(2)根据上表情况,请对我国高中生的网络学习提出一条建议。

(2分)

四、(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期末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有些乞丐和拾荒者也来到馆中,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有些读者无法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