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89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4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 文言断句和翻译.docx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专题07文言断句和翻译

高考语文备考提高考前资料

文言断句和翻译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的呼喊。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

3.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3.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5.《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6.《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

,。

【答案】1.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易错成语勤温习

1.以文为是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即使从原义角度,东坡也不以议论见长。

2.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快且毫无修改痕迹。

这里误解为不加标点。

3.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将行骗的人抓获。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与语境完全不符。

4.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表示东西下落不明,用“不翼而飞”。

5.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拉大旗做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

商家此举纯为欺骗,不是吓唬。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

教育与未来

经典素材: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

"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

"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时新素材: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

“给我火,给我火!

”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

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

“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清词丽句背一点

1.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2.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

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

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

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

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3.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4.世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

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了;你若很痛苦,幸福便是天堂。

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不会感受和拥有另一样。

5.作为一个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人更好的生活,作为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人只要拥有爱心,就一字胜千金,因为爱心无价。

☞技能再提高

一、文言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

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

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在高考答题中,由于阅卷时,主要是以得分点来计分,所以上面的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可用“六字法”即“留、删、换、调、补、变”进行具体操作。

步骤如下: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

“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

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

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

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

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补”,就是增补。

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汉语,就要给出。

注意:

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

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

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

☞基础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之元,庐江灊人也。

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

服阕,昂表荐之,因得召见。

解褐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

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丹阳五官掾,总户曹事。

寻除信义令。

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

或问其故,之元曰:

“昔楚人得宠于观起,有马者皆亡。

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

”识者以是称之。

会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

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

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民庶抗表请无行,王以为沮众,囚之元于舰中。

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恭之郡。

俄而江陵陷,刘恭卒,王琳召为记室参军。

梁敬帝册琳为司空,之元除司空府谘议参军,领记室。

王琳之立萧庄也,署为中书侍郎。

会齐文宣帝薨,令之元赴吊,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为扬州别驾,所治即寿春也。

及在军北伐,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召之元。

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太建八年,除中卫府功曹参军事,致仕不得,寻迁谘议参军。

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锐精著述。

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

究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

祯明三年,京城陷,乃移居常州之晋陵县。

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节选自《陈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B.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C.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D.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即为此意,“褐”常用来指贫贱的人。

故后来多以“解褐”比喻入仕做官。

B.服阕,古代官员服丧期满一年脱去丧服。

一般情况,斩衰三年,期服一年,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开皇,隋文帝年号。

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年号。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之元年幼好学,才思敏捷,被司空袁昂赏识,举荐他到朝廷为官。

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但何之元却怕受牵连不愿与他们交往。

B.侯景之乱,何之元因与蜀中人士阻止武陵王率兵东下而被囚禁在军舰中,后来武陵王兵败,他跟随刘恭到江陵。

C.何之元到北齐吊丧,返回途中恰逢王琳兵败,他就担任了齐的扬州别驾。

D.何之元在萧叔陵被杀后,断绝与世人的往来,转而著书立说,著成《梁典》,开皇十三年死于家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

(5分)

(2)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

(5分)

【答案】

(1)C

(2)B

(3)A

(4)

(1)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

(2)(何之元)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垂示后代以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

【解析】

(1)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之元始与朝庭有隙,(与“始”对应,叙述事件,断开)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后面的直接引用,断开),辞约若此(做此句“宾语”,不做下句“主语”),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2)

试题分析:

服阕,服丧期满脱去丧服。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

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服阕,服丧期满脱去丧服。

(3)

试题分析:

“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与文意不符。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A“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与文意不符,事件错误。

(4)

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

“宗人”“相”“顾访”“造”“肇”“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垂”。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宗人”“相”“顾访”“造”“肇”“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垂”等词语的落实。

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何之元,庐江灊人。

之元幼时好学,颇有才思,因居丧过于毁顿,为梁司空袁昂所看重。

服丧结束,袁昂上表举荐他,因而得蒙召见。

初仕为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转为主簿。

及至袁昂为丹陽尹,征辟之元为丹陽五官掾,总领户曹事务。

不久任信义县令。

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

有人问其故,之元说:

“当年楚国观起受宠于令尹,禄位低而有马数十乘,因而遭诛,此后,像观起这样无其禄而有其马的得宠之人便都逃亡了。

德薄而受重用,必然已到了败亡之边缘。

我怕的是未能从中得利而先已招致祸患。

”有识之士因此而称道他。

适逢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何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

侯景之乱发,武陵王以太尉之位而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授之元为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

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百姓均进言请求武陵王不要东下,王认为他败坏军心,囚之于舰中。

及至武陵王兵败,之元随邵陵太守刘恭到郡。

不久江陵陷落,刘恭卒,王琳召何之元为记室参军。

梁敬帝册封王琳为司空,之元授职为司空府谘议参军,兼任记室。

王琳立萧庄时,任之元为中书侍郎。

适逢齐文宣帝薨,令之元前往吊唁。

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之元为扬州别驾,治所即寿春。

及至众军北伐,取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招徕之元。

之元因先前与朝廷有误会,等到书信到,十分惶恐,读信至“孔璋无罪,左车被重用”,之元仰天叹息说:

“词意如此,怎会是欺诳我呢?

”便随柳咸到了湘州。

太建八年(576),任中卫府功曹参军事,之元想辞官不得,不久升任谘议参军。

等到叔陵遭诛,之元便断绝与陈人交往,潜心于著述。

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流传后代以供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

考究其始终,起自齐永元元年(499),终结于王琳被擒(太建五年即公元573年),七十五年大事,起稿为三十卷,命名《梁典》。

祯明三年(589),京城陷,于是移居于常州之晋陵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死在家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

“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

“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

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著《三传异同说》。

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

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

年八十八,

延熹九年卒于家。

遗令薄葬。

论曰:

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

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

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

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

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

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古人有言:

“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5分)

译文: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5分)

译文:

【答案】

(1)C

(2)B

(3)C

(4)

(1)古人有这样的话:

“左手拿着天下的地图,右手割断自己的喉管,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

”这样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宝贵;而当时浅陋的儒生和读书人,都认为可以大兴文德,武力应该废止,于是停止打猎的礼仪,停息作战布阵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盗贼放纵横行,乘朝廷当时没有防备。

【解析】

(1)

很少啊。

本题可据此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内容和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