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83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白鹭》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鹭》教学设计.docx

《《白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鹭》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鹭》教学设计.docx

《白鹭》教学设计

《白鹭》教学设计

《白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

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

(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

(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

)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

(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

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

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

说说你的体会。

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

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

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

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

(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

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

(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

)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

(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白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配合、适宜、恩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4、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初步了解。

  2。

自学生字新词。

  3。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并交流和白鹭相关的知识。

出示PPT。

  看了图片,你对白鹭有什么初步感受呢?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__《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__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

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

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病逝北京。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读词

  3、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四、出示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五、自学提示

(一)

  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__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白鹭的几幅画面。

  六、检查自学结果:

  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

精致、小巧、美妙。

  诗:

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色素美: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评价:

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身段美: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评价:

“身段的大小”很适宜。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附图比较)

  白鹤:

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

大了些,太不寻常。

《白鹭》教学设计3

  1白鹭

  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及“精巧、配合、身段”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5.了解作者通过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

  难点

  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初读。

教师要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嗜”是翘舌音;“嫌”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á”,不要读成“jiá”。

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每一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楚各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会概括6~8自然段描写白鹭生活的三幅画面内容。

品读重点句段,理解作者的喜爱之情。

根据五年级的阅读要求,要联系全篇,充分理解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前后呼应的写法。

  3.表达运用。

  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作者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美、生活画面美,抒发了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效仿学习。

  1.预习提纲

  

(1)搜集与白鹭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自己喜欢的地方标注出来。

  (4)抄写生字并组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赏读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美。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罗丹的名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让学生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吗?

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美了吗?

谁见过白鹭?

指名说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

白鹭,也叫鹭鸶,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

  3.课件出示杜牧的诗句: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预设:

白鹭身穿雪白的衣裳,长着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

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突然,它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青山,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白鹭》。

(齐读课题)

  出示图片让学生在感性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介绍诗文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白鹭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家眼里的白鹭形象,为全文的品读打下基础。

尤其是对杜牧诗句的介绍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气氛,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

本课生字词。

  鹭嫌黛嵌匣嗜

  适宜白鹤嫌弃朱红嵌入玻璃框

  镜匣哨子恩惠韵味

  

(2)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

  预设:

“嫌、韵”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á”,不要读成“jiá”。

  (3)齐读生字词。

  (4)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5)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读好这两个句子。

相机指导学生读书,并通过带读、齐读等方式,读好排比句、反问句。

  这篇__生字词较多,所以认识生字、新词不能轻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三、走近白鹭,感悟“精巧”美。

  过渡:

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近白鹭,看看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1.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打开课本,朗读第1~5自然段,边读边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课件出示: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①引导学生抓住“色素”“配合”“身段”“适宜”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图片,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②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

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2)课件出示: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白鹤朱鹭苍鹭

  ①观察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抓住“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

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②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③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

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较,突出其独特的精巧美和寻常美。

  (3)课件出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结合课文“雪白”“流线型”“铁色”“青色”这几个关键词语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个排比句,说出白鹭的外形美。

  ②在朗读中体会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③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巧夺天工!

  小结:

是呀,难怪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如诗一般的精巧美。

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外形美。

无须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赘述,从课文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白鹭外形的美丽。

着重紧扣第5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白鹭外形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品词析句,在图文结合中,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白鹭美在色彩搭配和谐,美在身段大小适宜。

这样,学生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四、布置作业。

  1.认清生字的字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分,如:

“宜”字下面是“且”,不要多写一横。

  2.描红、临写生字。

注意生字的笔顺规则,

  “嫌”的笔顺是“”;

  “匣”的笔顺是“”,最后一笔是竖折。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通过描红、临写生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起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2.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

古往今来,人们常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并给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分别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认真读一读第6~8自然段,学会概括__内容,巩固高年级的阅读要求,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

  二、朗读课文,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师范读课文第6~8自然段。

(配轻柔的音乐,约1分钟)

  师:

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指名交流:

此刻,你仿佛看到了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觅食、栖息、低飞)

  3.哪个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

用心读一读,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共读共悟。

  示例1: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

是啊,白鹭觅食时恬静安详,如诗一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

多美的一幅画啊,你们能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吗?

(水田觅食)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捉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示例2: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

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质疑激趣,启发想象:

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在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望哨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

的确,作者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

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

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示例3: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生自学交流。

  小结:

当我们再次聚焦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时,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出的诗一般的美!

  三、感受白鹭的整体美。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的三组图片,配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

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

它美中还有哪些不足吗?

  3.指名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小结:

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齐读第11自然段。

让我们和作者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读悟结合,读思结合,图文结合,读中领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

课文第一部分描写白鹭外形的直观美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学生感悟白鹭本身所蕴含的那种无穷无尽的韵味美,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觅食图、栖息图、低飞图。

教学中抓住三幅画面,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遐想,写下自己读中的感受,并根据画面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幅图先逐个展示,再同时展示,先部分,再整体,饱含浓浓的诗意,无穷的意蕴,加上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孕育出美的品味,美的震撼,美的享受,使得学生对“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理解水到渠成!

  四、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1.赏读全文。

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

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感受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写法。

  2.齐读。

(配轻柔舒缓的音乐,约2分钟)

  3.指名说说读完了全文后的感受。

  师总结:

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__主题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要善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全文。

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白鹭》教学设计4

  一、教材简介: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白鹭是借物咏怀,以歌赞白鹭的洁白无瑕、美的动人,赞美自然,批判丑恶。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四、教学理念:

  《白鹭》是郭沫若的散文,__清新简约,读来韵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__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能把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吗?

(出示)——

  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漠漠水田飞(),阴阴夏木啭黄鹂。

  指名补充,齐读诗句。

板书:

白鹭同学们了解白鹭吗?

  ⒉指名介绍白鹭。

出示图片。

  师:

白鹭,这种南方常见的水鸟,一身洁白,高贵优雅,赢得了多少人的喜爱。

看,文人墨客纷纷把它写进诗中来赞美它。

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甚至觉得“白鹭本身就是一首诗”。

板书:

  二、品味。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白鹭这首精巧的诗给我们带来的优美画卷。

  1.仔细听老师朗读6~8自然段,想一想:

你看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

(板书:

钓鱼瞭望低飞)

  2.让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来学习,选择其中的一幅画细细欣赏,欣赏的时候,你可以把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边欣赏边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3.学习6~8自然段(讨论交流,三幅画面可交叉出现)。

  

(1)清水田里,静静钓鱼(“钓鱼”“图画”——静)

  A.赏析“钓鱼”:

清水田里,白鹭伫立,正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他成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

(媒体映示:

清水田里静静钓鱼)你能读一读吗?

  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

画中的主人公是谁?

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

齐读第六自然段。

  

(2)小树绝顶,悠悠瞭望(“悠然”“瞭望”——悠)

  A.赏析“瞭望”:

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