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437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

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

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

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

(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

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

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

(打一动物)谜底:

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puxuewang.]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

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

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

(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

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

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

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

(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

古往今来,人们常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

(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

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

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

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

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

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质疑激趣,启发想象:

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

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

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

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

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

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

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

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

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

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

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

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

(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

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

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

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