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770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docx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2012/12/20]

背景分析

  全国混凝土行业从业人数超过500万人,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预拌混凝土则是混凝土行业的主力军,近年来的特大工程、重点工程、重要结构几乎都采用了预拌混凝土,如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政工程、公路和铁路交通、跨海大桥、核电、军工、港口、冶金等几乎无一例外都使用了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在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政府的政策调控,严重打压了房地产市场和基础建设工程的进度,从而波及商品混凝土产量和企业的生存,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直线下降,需求量忽上忽下,让混凝土企业像坐过山车一样心惊胆战。

  为了给混凝土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整合有利于混凝土行业发展的相关资源,确保发展高质量的绿色混凝土,我们对全国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发展现状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1、预拌混凝土发展很不均衡,南方和东部沿海城市预拌混凝土兴起较早,发展较快,已经普及到了县级市甚至乡镇;北部和西部地区起步较晚,还主要是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

就全国而言,规模小、属地建设的站点占多数,大型的、集团化管理和跨地区分布的较少。

  2、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8月中国预拌混凝土产量为522084625.2立方米,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783126937.8立方米。

各省市产量情况表1.

序号

省市

产品

1-8月产量(M3)

预计全年(M3)

1

北京市

商品混凝土

24646948.2

36970422.3

2

天津市

商品混凝土

8053466.27

12080199.4

3

河北省

商品混凝土

4692970.03

7039455.1

4

山西省

商品混凝土

3307740.27

4961610.4

5

内蒙古

商品混凝土

6838400.53

10257600.8

6

辽宁省

商品混凝土

9644433.3

14466649.9

7

吉林省

商品混凝土

2038586.4

3057879.6

8

黑龙江省

商品混凝土

3570368.4

5355552.6

9

上海市

商品混凝土

17613045.73

26419568.6

10

江苏省

商品混凝土

63962409.46

95943614.2

11

浙江省

商品混凝土

60820448.94

91230673.4

12

安徽省

商品混凝土

34572669.42

51859004.0

13

福建省

商品混凝土

18463391.36

27695087.1

14

江西省

商品混凝土

11560430.95

17340646.4

15

山东省

商品混凝土

35650530.48

53475795.7

16

河南省

商品混凝土

21577831.6

32366747.4

17

湖北省

商品混凝土

14139625.72

21209438.6

18

湖南省

商品混凝土

12652368.8

18978553.2

19

广东省

商品混凝土

19150562.81

28725844.2

20

广西

商品混凝土

24783335.4

37175003.1

21

海南省

商品混凝土

2035003.1

3052504.7

22

重庆市

商品混凝土

29977856.2

44966784.3

23

四川省

商品混凝土

36778901.7

55168352.6

24

贵州省

商品混凝土

4256995.56

6385493.3

25

云南省

商品混凝土

7993351.94

11990027.9

26

西藏

商品混凝土

162037.2

243055.8

27

陕西省

商品混凝土

22951506.91

34427260.4

28

甘肃省

商品混凝土

3721774.38

5582661.6

29

青海省

商品混凝土

566683.5

850025.3

30

宁夏

商品混凝土

2577964.02

3866946.0

31

新疆

商品混凝土

13322986.62

19984479.9

(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预拌混凝土还没有被普遍应用。

发达国家预拌混凝土的用量一般要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80%以上,而我国只有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沈阳、大连、常州等几个少数城市达到60%左右,发展很不均衡,有的地区才刚刚起步,还有的地区预拌混凝土为零,预拌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比率全国平均只有3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混凝土强度等级仍然偏低。

发达国家的混凝土平均强度等级已达到40~50MPa,大量应用了C60、C80混凝土,最高已达到200MPa,而我国混凝土平均强度仍以C30为主,C80~C100的混凝土虽已研制成功,但目前还只在少量的重点工程或重要部位进行应用,距离实际工程的大量应用尚需一段时间。

  3.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量少。

我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较晚,应用范围虽逐步增加,但由于对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和长期性能研究不够,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

  4.相关技术没有同步发展。

如外加剂、掺合料等关键材料的相对落后,制约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5.生产工艺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我国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的搅拌站,除少量引进国外成套产品以外,多数为国内配套或自行组装,自动化程度低,基本上是靠人工控制和组织生产,与国外智能化管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1/5。

  6.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相对落后,全国发展也不均衡。

上海金茂大厦一次泵送高度已达到382.5米,广州电视塔一次泵送达到400多米,而北京的最大泵送高度只有200多米,其他城市也保持在较低水平,今后应重视混凝土泵送技术的研究。

  (三)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的迹象愈加明显,但水泥企业进入的脚步却不断加快

  进军混凝土行业,位于上游的水泥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各种迹象表明,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的脚步正在加快。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大客户部总经理杨晓东指出水泥企业面临着政策管控、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收购困难、人才紧缺等问题。

杨晓东认为,水泥企业发展“商混+干混”机遇空前,也是水泥企业产业链延伸最佳模式。

  据统计,2011年混凝土产量前五名中有3家企业是水泥企业,前十名中水泥企业的混凝土产量占前十名总产量的47.85%。

  进入江苏省进行整合的中央企业正是中国建材集团下属的南方水泥。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表示,2011年,我国混凝土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进行产业链延伸已成为水泥行业的共识。

在水泥行业通过联合重组取得成功后,南方水泥根据国际水泥企业发展惯例,发挥大水泥企业集团的资源和技术管理优势,进行产业链延伸,进军混凝土产业。

南方水泥确立了集群发展,区域领先的混凝土发展战略,在南方水泥销售业务覆盖范围内优先发展混凝土产业,发挥水泥板块产能,实现产业链延伸。

南方水泥计划到2015年,实现30%以上的水泥商混化,混凝土产能超过2亿立方米。

到2012年底,南方水泥产能将超过1.5亿吨,商混产能在7000万立方米以上。

  (四)混凝土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严重溃乏

  随着各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的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发现,混凝土行业不只是块诱人的蛋糕,也潜藏着很多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则从人才和生产关系上提醒水泥企业。

当前混凝土工程的各环节被分割成不同行业,容易形成由不懂混凝土的人提供原材料,加工的拌和物又不得不交给不懂混凝土的人去完成最终产品的怪圈。

因此,水泥企业和混凝土企业之间必须革新生产关系,打破行业间的樊篱,混凝土企业的人才必须通过具有较高针对性的培养,才能让混凝土产品质量快速提升。

  存在问题

  因为混凝土主要是用作建筑结构材料,所以它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居住安全,甚至生命安全,关系到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混凝土的进步与发展。

  由于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多,技术复杂,工艺、材料、管理及控制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能导致混凝土生产质量始终存在着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和隐患,这种风险和隐患超过一定限值就会造成质量事故。

由于混凝土的不可修复性,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样的例子在全国时有发生,教训非常深刻。

  混凝土质量“事前控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质量检查和验收滞后(一般28天),基本上等于是“死后验尸”,往往发现问题时损失已经无法避免。

  预拌混凝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由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演变而成,由于多年来形成的传统行业划分,预拌混凝土始终处于行业边缘,政府对行业的管理缺乏适宜的政策和必要的手段。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行业管理方面

  1.国家、行业、地方的现行标准、规范不配套,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可操作性差,不能很好的指导生产与施工。

  2.多头管理(如住建委、散办、工信局、建材)造成管理系统上下不对应,甚至出现职能空缺。

  3.预拌混凝土不能像其他产品那样先验收后使用,而是靠一批有技能的人事前控制,先使用后验收。

  结构混凝土一旦浇筑完成,就成了最终产品,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控制,人的行为技能对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国家应按特殊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

然而,目前国家缺乏适宜的行业政策和必要的管理手段,导致了一些城市和地区预拌混凝土市场混乱、质量风险加大,甚至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对整个行业提出了警示。

要改变目前的现状,仅仅依靠资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4.“强化验收、淡化过程”的管理模式对混凝土行业不适宜,它忽视了混凝土的不可修复性,过程控制决定最终质量,过程控制在混凝土生产中永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5.“群龙无首”和“条块分割”迫使“地方自治”和“行业自治”,造成行业区域性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有的地方混凝土生产基本上是处于“无政府”状态。

  

(二)新技术研发和转化方面

  1.新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不够,对混凝土的长期性和耐久性研究不够;各类特种混凝土、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制备与施工技术不够完善。

  2.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投入也少,致使一些实用技术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有的地方和企业技术岗位只能采取低能高就的办法仓促上马,或者干脆自己“土灶培养”,技术负责人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不足,造成了处理不完的质量纠纷和质量问题。

  4.全国各地技术水平不均衡,大中城市的差异、东西南北的差异比较明显,有个别企业技术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上。

  5.各行业技术差异比较大,标准不统一,各行其事,影响了整体进步。

如城建、铁路、公路交通、水利、电力、军工、石油化工、核电等。

  6.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慢,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政策支持。

  7.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少,效仿和摸仿的多,甚至盗用、乱用。

  8.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力度不够。

行业内部相互交流和学习形式及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9.先进的制备技术和严格的组织管理缺乏有机的统一,影响了一些尖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10.有的地方还存在不规范操作和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

  未来展望

  1、经济的温和复苏将会为混凝土行业发展带来利好。

  经济学家认为,鉴于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已更为坚实,我国出口增长有望企稳;国内方面,预计近期信贷增速加快会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扩张,进而推动国内投资复苏。

此外,随着总需求企稳回升,企业的去库存压力会逐渐消退。

预计全国经济将从四季度起环比温和复苏。

  从前三季度实现的生产总值来看,有14个地区超过1万亿元。

其中,广东排名第一,为40685.76亿元,江苏排在第二,山东排名第三。

  11省份经济较上半年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27个地区中,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云南等11个地区的经济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升。

其中,云南经济增速提高最快,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2.6%,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安徽、山东、青海三地的增速较上半年持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此前在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

“当经济出现重大转折或者变化的时候,东部地区往往最先感触到变化。

”盛来运所说的这种积极变化在数据中得到了体现,前三季度,广东GDP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浙江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江苏同比增长10.1%,上海同比增长7.4%,增速均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19地居民收入增速超全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0190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同比增长13.0%。

各省(区、市)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8个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最高,为30205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8元,排第二;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26682元,位列第三。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来看,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19个地区超过全国水平。

甘肃增幅最高,达14.69%;天津增幅最小,为10.3%。

  2、水泥企业将成为混凝土行业的主力军

  我国水泥产能经过连续多年快速扩张,已出现全面过剩,延伸水泥产业链,特别是向混凝土产业延伸已成为广大水泥企业战略转型、寻求发展之路的重要方式。

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不仅是水泥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顺应水泥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抉择。

国内的水泥企业,如中联水泥、冀东水泥、金隅水泥等企业均采用大手笔收购方式进入混凝土行业,在江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沈阳等地区已形成规模竞争力,随着对混凝土企业的兼并重组的不断深入,其市场主导性地位将日趋稳定。

  3、地区整合(兼并和收购)将成为主题

  在发达地区,随着商品混凝土需求量的降低,普遍将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那么合理降低产能,地区整合将是发达地区混凝土行业的下个工作重点。

例如,对此,江苏省各地涌现出的一批混凝土强势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采取一企多站式收购、兼并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另外,中央直属的大型水泥集团在江苏收购优良资产混凝土企业正方兴未艾,他们通过资产重组,以及雄厚的资金优势进行扩张,将和地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些产业集群引领行业发展的格局已不可逆转。

  不仅是江苏,据了解北京市召开了“搅拌站治理整合和绿色生产达标”全市工作会议,根据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工作目标,到2012年底,北京市的搅拌站点控制在135个左右,比2008年减少搅拌站点67个。

此外,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对全市有关预拌混凝土生产的企业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检查,发现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扎推”现象比较明显。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将对存在问题企业分类分批进行清理整顿,并研究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处理措施,进一步规范管理预拌混凝土市场,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混凝土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

  4、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将是混凝土行业发展的方向

  未来的混凝土企业将是清洁生产达标的企业,将改变过去的废水乱流、粉尘漫天的“脏、乱、差”形象。

一些发达地区的地方建委已经采取了有效的引导管理措施,制定严格的地方管理规程,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同时越来越多的混凝土企业已经意识到绿色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方向,自发的加入到建设绿色生产搅拌站的行列中,如南京兰叶混凝土、浙江华威混凝土、武汉中建商混、北京的亚东混凝土等预拌混凝土企业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俏,预拌混凝土拌和站点的建设也将从紧凑、经济、环保的角度发展,逐渐成为模式化的绿色标准站。

  5、工程混凝土的发展是商品混凝土新的增长点

  供应铁路、核电、水利、水电、公路等工程的预拌混凝土被称为工程混凝土。

这类混凝土一般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设备自给自供,但是随着专业划分的细化和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提高,混凝土也慢慢作为专业分包单独招标,有能力的混凝土企业也进入到了工程混凝土的竞争市场。

  6、发改委基建项目审批提速,带动混凝土等需求

  今年5月以来,国家发改委项目审批的速度可用“猛烈”来形容,仅5月21日一天就有高达100多个项目获得批复。

  鉴于经济下滑速度远超预期,日前中央反复强调将稳定经济增长放在首位,表示会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还将提前下发与项目相关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一些原定下半年开工的项目已提前到上半年。

  这次国家加速审批投资项目,将极大刺激工程机械的下游需求,从而带动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行情。

尤其是当前旺季不旺的经济形势下,工程机械行业洗牌加剧,就国内企业而言,当前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竞争形势激烈,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各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而此次项目审批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这将加速将直接带动水泥、砂石、混凝土、钢筋等建材的需求,尤其是与之相关密切的设备生产企业也将受益。

  当然,国家基础建设的投资,对商品混凝土行业的需求刺激,可能今年还不是很明显,估计2013年上半年开始才能逐步显现出来。

  7、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非常重视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混凝土行业准入门槛。

目前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是2001年修订的。

10多年来,行业的情况发展了很大变化。

工信部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联合有关部门,一起来修订关于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新的标准,来规范提升行业的准入门槛。

在市场主导、企业自愿的情况下,推动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兼并重组,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加大引导企业的技术研发。

许多人认为混凝土就是相对简单的一种混合,但是混凝土应有其自身附加值的提升。

近年来,功能化混凝土大量出现,以及在预制件方面取得的许多新突破,成绩喜人。

当前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建筑的工业化、规模化要求建材的部品化,对水泥制品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同时也要加大一些相关新产品标准的制定。

水泥制品的行业标准也被列为了工信部今年的重点标准。

技术改造是工信部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优化存量”的最佳途径。

工信部将积极推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

  (3)倡导企业节能环保,发展绿色混凝土,参与资源合理利用。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年底前将向全国混凝土企业发出倡议,在2013年主要开展宣传和推广“发展绿色混凝土、参与资源合理利用”活动,倡导建设绿色预拌混凝土示范工厂,2013年年底将评选出“绿色生产达标企业”和“全国十大优秀企业”。

  为了鼓励和推动混凝土生产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预拌混凝土分会准备接收企业科研立项、项目鉴定申请,并在行业内对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

  8、根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的工作计划,2013年将加大混凝土行业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帮助混凝土企业快速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1)通过成立“中国混凝土大学”,运用规范的教育教学手段,为全国商品混凝土企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并提供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

  

(2)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提升企业负责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努力打造高知识、高水平、高能力的企业CEO团队,以保证商品混凝土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3)积极引导会员企业根据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要求,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全体从业人员,自觉提高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

  (4)今年年底协会将对各混凝土企业的人才状况进行统计,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帮助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2013年年底根据企业参加培训和招录人才的层次及数量,评选出一批重视培训、重用人才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颁发“人才贡献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