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872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中考语文 第五讲 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

天津市中考语文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

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

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

适用学科

初中语文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写人叙事散文文体知识

写人叙事散文概括、赏析类题型

教学目标

1.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的情感表现手法

3.熟悉写人叙事类散文概括、赏析类题型的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

人物塑造的手法特点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赏析类题型

教学难点

赏析类题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初中三年学过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作品。

这两部作品都是写人叙事类散文的经典之作,在我们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进行了集中讲解。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解读写人叙事类的散文。

二、复习预习

辨文体:

写人叙事的散文有写人和叙事之分,即一类侧重于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并以此突现主题。

另一类是侧重于记事,并从中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这就是主题。

写人叙事的散文,一般都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不是脱离生活,虚构的人和事。

常考题型:

1、层次概况

2、赏析语句

3、理解词语、句子、题目的含义

4、某句话或者某段话的作用

5、人物形象

6、主题、情感把握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

1、文章主要人物是谁?

2、写了哪些事情?

3、文章线索是什么?

4、人物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考点/易错点

1、文章出现多个人物,主要人物混淆

2、具体时间遗漏

4、人物有性格特点分析不够全面

5、情感主旨理解较为肤浅

 

四、例题精析

考点1

层次概括

1、概括主要内容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

结果如何?

”,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着文章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考点/易错点

A、概括类题型的语言标志:

“哪些”“哪里”“怎样”“为什么”(原因)“分条概括”“具体说明”

B、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①、根据题干确定答题范围

②、分层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相同内容段落合并

③、依据分值确定答题点

④、尽量用原文回答问题

考点2

赏析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赏析语句:

表现力丰富的语句、情感丰富的句子

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修辞的作用+写出……+表现/表达了……

②、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写出了……+表现/表达了……

答题模式:

运用了某某修辞/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写出了……+表现/表达了……

揣摩人物心理:

重点的词语、描写

①、确定主体和对象

②、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心情

考点/易错点

1、修辞、描写寻找不够精准

2、答题时遗漏语句的具体内容

3、表达或者表现的情感,表述不够细化

考点3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性格特点

①、文中对该人物的各种描写(直接描写: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侧面描写:

通过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行为进行对比……)

②、文中该人物所做的具体事情

人物形象常考题型:

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对文中人物进行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考点/易错点

1、人物形象分析不够全面

2、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不够细化

 

【例题1】

珍珠项链

(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

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

母亲生日

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

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

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

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

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

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

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

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

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

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

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

台面上下都没有。

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

”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

我的小女

儿送给我的礼物。

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

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

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

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

因为今天是我生日。

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

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

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

”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

“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

”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

”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

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

“您看,是这条吗?

(15)母亲接过来:

“就是它。

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16)女孩

连忙说:

“不用,真不用。

”停了一下,她又说:

“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

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

“那女孩,真不错。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

您应该去叫保安。

”我和姐姐叫道。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

【题干】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限在25字以内)

 

【答案】母亲的珍珠项链失而复得。

【解析】(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

/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题干】2.这篇叙事散文以为线索。

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把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

受赠珍珠项链→感叹珍珠项链→→

 

【答案】珍珠项链丢失珍珠项链复得珍珠项链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题目涉及到对行文线索,以及文章围绕着线索发生了哪些事情。

在确定答题范围后,依据已有的情节提示,完成了题目。

【题干】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闪光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

【答案】爱护年轻人,宽容他们,机智而有情。

(扣住要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题目涉及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章中母亲的各种描写以及她所做的事情得出“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例题2】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

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

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

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

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

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

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

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

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

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

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

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

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

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

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

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

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

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

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

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

因为:

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

“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

”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

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

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

②惆怅:

伤感,失意。

③踅(xué):

中途

折回。

④雄自酿:

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题干】1.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答案】①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

②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本题需要考生揣摩人物的心情,在确定主体和对象后,结合上下文得出本题的答案。

【题干】2.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

 

【答案】“父亲”形象:

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

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谈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

“我”的情感:

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本题的人物形象需结合整个文章分析,所以,重点要放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人物所做的具体事情,作者的情感要结合文章主旨以及重点表情达意的语句来揣摩。

五、课堂运用

【基础】

韭菜饺子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

“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

“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

“好,好。

”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

母亲又说:

“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

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

脸。

⑿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

“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

”“是呀,先吃,先吃。

”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⒁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⒂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

请简要概括。

3、赏析下列句子。

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

“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

”“是呀,先吃,先吃。

”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答案】1、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包饺子一夜未眠。

2、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

3、运用了语言描写,细腻地描绘出了父母劝孩子吃饺子的场景以及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表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解析】层次概括、人物形象分析、语句赏析。

【巩固】

母亲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

我小时候,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

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

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

令人陶醉。

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

面容与身姿。

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

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

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

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

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

“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

”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

“妈妈做的菜最好吃。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

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

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

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

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如果她真睡着了,是

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

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

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

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

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

后来才知道:

每次我离

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

这哪里是催眠药,

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

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

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

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

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

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

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

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

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

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

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

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

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

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

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

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

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①                          

②                         

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④                          

2、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陶醉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③心痛(痛苦)④自责(懊悔)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作者意识到:

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

【解析】概括、赏析语句。

【拔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

“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

“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

“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

“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

“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

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

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2、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3、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答案】1、“狂”主要表现在:

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