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076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docx

最新中医眼科学复习重点中医眼科学复习概要考试用资料

●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

《外台秘要》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

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

●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

元末明初,倪维德著《原机启微》。

明末傅仁宇撰成《审视瑶函》。

清代,黄庭镜著《目经大成》。

清代还有顾锡著《银海指南》。

●眼球大小:

成年时约为24mm

●眼球壁:

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外层为纤维膜:

角膜,巩膜,角巩膜缘。

●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

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

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

无再生能力,为瘢痕组织代替.(4)后弹力层:

损伤后能再生。

(5)内皮细胞层:

不能再生。

角膜生理特点:

1.透明,无血管2.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中层为葡萄膜:

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具有丰富的血管及色素,故分别称之为血管膜和色素膜,由于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所以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

睫状体扁平部,是针拨白内障及晶状体,玻璃体等手术的理想部位。

●虹膜:

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大小2.5-4mm.

●睫状体:

睫状突分泌产生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

●脉络膜:

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作用为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营养,

眼部温度调节的作用,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的作用.

●内层为视网膜:

从外向内分为10层。

视细胞层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视锥细胞为感光系统,

在黄斑区集中.视杆细胞在黄斑周边部.黄斑中心凹是视锥细胞最集中的地方。

●视盘:

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走行.视盘中央呈漏斗状凹陷,称生理凹陷或视杯.

●瞳孔:

是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

瞳孔可缩小,开大,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

瞳孔周围有呈环形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瞳孔缩小;

还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具有扩大瞳孔的作用。

●视网膜上的重要组织有黄斑,视网膜的血管及视盘等。

视网膜的血管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中央竞买,分为颞上支,颞下支,鼻上支和鼻下支。

●眼球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分前房,后房和房水。

●房水的主要功能:

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调节眼内压。

●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后,由后房经过瞳孔进入前房,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再进入眼的静脉系统.

●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等五部分。

●晶状体:

晶状体囊,晶状体悬韧带,睫状体核,睫状体皮质.具有独特的屈光通透和折射功能,且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是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通过睫状体的收缩,松弛来共同完成眼的调节功能.

●视路:

视路有六对.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眼眶:

由7块骨头组成(额骨,蝶骨,筛骨,额骨,上颚骨,颧骨).

视神经孔为位于眶尖部的圆孔,有视神经管经过.

●眼睑:

由外向内分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睑结膜5层.

●结膜:

是一层薄而光滑透明的黏膜。

有眼结膜,球结膜,穹隆部结膜,三部分组成.

睑结膜:

覆盖在睑板上面的结膜。

球结膜:

疏松地覆盖在眼球前部的巩膜表面上,终于角巩膜缘。

穹隆结膜:

即睑结膜与球结膜之间成水平皱褶的结膜!

是结膜组织最松弛的部分,以便于眼球自由运动。

●泪器:

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

●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

每眼有4条直肌,2条斜肌。

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

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神经支配:

第二颅神经-视神经;第三颅神经-动眼神经,支配睫状肌,瞳孔括约肌,提上睑肌.除外直肌,上斜肌以外的眼外肌;第四颅神经-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第五颅神经-三叉神经,眼部感觉;第六颅神经-展神经,支配外直肌;第七颅神经-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

●名称对照表:

眼珠-眼球;白睛-球结膜,球筋膜,前部巩膜;黑睛-角膜;黄仁-虹膜;神水-房水;

瞳神-瞳孔;晶珠-晶状体;神膏-玻璃体;视衣-视网膜;睑弦-睑缘;胞睑-眼睑;

●五轮学说源于<灵枢经.大惑论>

<灵枢经.大惑论>: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二为之精.精之窼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

精为络,其窼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一.肉轮:

胞睑(含睑结膜),内应于脾.

二.血轮:

两眦(含泪器,眦部结膜血管),内应于心三.气轮:

白睛(含前部巩膜与球结膜),内应于肺.

四.风轮:

黑睛(角膜),内应于肝五.水轮:

瞳神(含瞳孔及眼内组织),内应于肾

黑睛:

又名黑眼,乌睛,乌轮,乌珠,青睛,黑珠。

在五轮中称风轮。

西医学中的角膜。

白睛:

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等。

在五轮中称气轮。

西医学中结膜,球筋膜和巩膜组织。

黄仁:

又名眼帘,虹彩等。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虹膜。

神水:

现代中医多认为深水相当于西医学的房水。

实际早期所言之神水还包括了泪液。

瞳神:

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等。

在五轮中称水轮。

其含义有二,其一仅指黄仁中央圆孔,相当于西医学的瞳孔;其二泛指瞳神及瞳神内各部组织,即包括晶珠,神膏,视衣,神光,目系,真血等有形无形之物。

晶珠:

又名黄精,睛珠。

相当于西医学的晶状体。

神膏:

又名护精水。

相当于西医学的玻璃体。

视衣:

早期的医著中并无视衣一名。

只是近代中医眼科著作中应用此名。

泛指西医学的脉络膜及视网膜。

目系:

又名眼系,目本。

胞睑:

又名目胞,眼胞。

在较多的医籍中仅粗略地将胞睑分为上胞,下胞,并将其中的组织部分别命名,如睑弦,睫毛等。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眼睑。

两眦:

又名目眦,眦,眦头,分内眦和外眦。

与西医学的解剖名称相同。

泪泉:

此名来自于《眼科临症笔记》,主要功能是分泌泪液。

相当于西医学的泪腺。

泪窍:

又名泪堂,在《银海精微·充风泪出》说:

“大眦有窍,名曰泪堂”。

同时也指出了泪窍的解剖位置之所在。

眼带:

是从病名中见到这一解剖名词。

即《太平圣惠方·坠睛》中说坠睛是风寒之邪“攻于眼带。

”相当于西医学的眼外肌!

眼眶:

见于《证治要诀》,又名目眶。

与西医学的眼眶同名。

眼与肝的关系:

1、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2、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3、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4、肝主泪液,润泽目珠。

眼与心的关系:

1、心主血液,血养目珠2、心合血脉,诸脉属目3、心舍神明,目为心使。

眼与脾的关系:

1、脾主运化,输精于目2、脾升清阳,通至目窍3、脾气统血,循行目络

眼与肺的关系:

1、肺为气本,气和目明2、肺主宣降,眼络通畅

眼与肾的关系:

1、肾主藏精,精充目明2、肾生脑髓,目系属脑3、肾主津液,润养目珠4、肾寓阴阳,涵养瞳神。

●病因:

六淫,疠气,情志异常,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其他.

风邪的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性善行数变,易与他邪相合,眼部症状:

目痒,目涩,羞明,流泪,上胞下垂,黑睛生翳,目偏视,口眼歪斜等。

火邪的致病特点:

火性炎上,火热生哆。

易伤津液,易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眼部症状:

眼干,肿痛难忍,红赤掀痛,灼热刺痒,碜涩羞明,哆多黄稠,热泪频流,生疮溃脓,血脉怒张甚则紫赤,出血,黄液上冲,血灌瞳神等。

寒邪的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寒性凝滞,寒性受引。

眼部症状:

头目疼痛,眼部目昏冷泪,胞睑紫暗硬胀,紧涩不舒,血脉紫滞或淡红等。

暑邪的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暑多夹湿。

眼部症状:

目赤视昏,哆泪,肿胀。

湿邪的致病特点:

湿邪重浊粘滞;内外湿邪,相互影响;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

眼部症状:

胞睑湿烂,哆泪胶粘,白睛黄浊,黑睛生翳,灰白浑浊,眼部组织水肿,渗出等。

燥邪的致病特点:

燥胜则干。

眼部症状:

皮肤干燥,白睛红赤失泽,干涩不适,眼哆干结等。

疬气伤目的特点:

疬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邪气。

又称疬疫,时气,天行。

戻气等。

疬气致病,来势急猛,临床症状与风火所致的眼症相似,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夏季天气候炎热时为多,如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等。

问诊:

问眼部症状:

视觉,眼痛,眼痒,目涩,羞明,眼哆,眼泪。

●视盘检查:

正常视盘略呈竖椭圆形,淡红色,边界清楚,中央有一生理凹陷,称为视杯.正常杯/盘≦0.3

检查时应注意视盘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界是否清楚,盘面有无新生血管,生理凹陷有无加深,扩大,以及杯盘比值的改变。

有无出血,水肿,渗出,充血。

视盘上动脉有无搏动及血管是否呈屈膝状等。

●视网膜血管检查:

动脉与静脉管径比为2:

3.

应注意血管的粗细,比例,行径,弯曲度,管壁反光,分之角度及动静脉有无压迫或拱桥现象。

血管有无阻塞,血管壁有无白鞘及有无新生血管形成等。

●视力检查:

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距离(m)/5MX0.1

●近视力检查:

降标准近视力表置于受检者眼前30cm处.

黄斑部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中心凹反光是否存在,视网膜有无水肿,出血,渗出,色素紊乱及黄斑变性或裂孔等。

视网膜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水肿,出血,渗出及色素沉着,有无机化物,新生血管及肿瘤,有无裂孔及脱离等。

●眼科内治法:

祛风法,清热法,祛湿法,(滋阴降火法),理血法,疏肝理气法,补益法,软坚散结法,退翳明目法.

●外障病位:

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病。

病因:

多因六淫之邪外袭或外伤所致,亦可由痰湿内阻,肺火炽盛,肝火上炎,脾虚气弱,阴虚火炎等引起。

特点:

一般外显症候较为明显,如红赤,肿胀,湿烂,多哆,流泪,痂皮,结节,上胞下垂,胬肉,翳膜等。

多有眼痛,痒涩,羞明,眼睑难睁等自觉症状。

内障病位:

指发生在瞳神,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的眼病。

病因:

多因内伤七情,脏腑内损,气血两亏,阴虚火炎,气滞血瘀及外邪入里,眼外伤等因素引起。

特点:

一般眼外观端好,多有视觉变化,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易色,视灯光犹如彩虹,眼前黑花飞舞,萤星满目及夜盲等症。

也可见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瞳神散大或缩小,变形或变色,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

五轮辨证:

运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所显现的症状,去推断啊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是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

●五论学说:

在我国现存医籍中以《太平圣惠方》记载为最早。

●五轮:

指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

●肉轮:

指胞睑,包括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

眼睑分上,下两部分,司眼之开合,有保护眼珠的作用。

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

●血轮:

指内,外两眦,包括内,外两眦的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眦的泪埠,半月皱襞和上下泪点。

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

●气轮:

指白睛。

包括球结膜,球筋膜和前部巩膜。

为眼珠的外壁。

其表层无色,薄而透明;里层色白,质地坚韧,具有保护眼珠内部组织的作用。

白睛在脏属肺,肺主气,故称气轮。

●风轮:

指黑睛,即角膜。

位于眼珠前部的正中央,质地坚韧而清澈透明,是光线进入眼内的必经之路。

●水轮:

指瞳神,包括其后的黄仁,神水,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

水轮是眼能明视万物的主要部分,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

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病变常与肾,膀胱有关。

但由于瞳神包括多种不同组织,且结构复杂,故除与肾和膀胱有关外,与其他脏腑也密切相关。

一.针眼:

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似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相等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又称麦粒肿。

●自觉症状:

早期以微痛微痒为主,中期肿痛明显,脓成溃破后诸症减轻,红肿渐消.

●眼部检查:

胞睑局部肿胀,微红,按压疼痛,扪及形似麦粒的硬结,随之溃破.见患侧白睛红赤.

●外治法:

若脓头在眼睑皮肤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平行,脓头位于睑内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垂直.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热外袭证

祛风散热,消肿散结

银翘散加减

热毒壅盛证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仙方活命饮加减(仙方金银花粉草乳没芷,当陈吃少,防贝皂角;仙方金银花粉炒如墨汁,当晨吃少,防备造假)作用:

活命四种挥剑活动(活命4肿溃坚活痛.4-清热解毒)

脾虚夹实证

健脾益气,扶正祛邪

四君子汤加减

*热毒壅盛证:

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

二.胞生痰核:

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核状硬结,逐渐长大,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睑板腺囊肿.又称霞粒肿.

●自觉症状:

硬核较大者,胞睑可有重坠感,如硬核从睑内溃破,可有摩擦感.

●眼部检查:

胞睑肤色正常,可见硬核凸起,按之不痛,与皮肤无粘连.睑内面呈局限性紫红或灰蓝色隆起.

●外治法:

翻转眼睑,在睑内面做与睑缘相垂直的切口,切开睑结膜及囊肿内壁,刮出内容物.

证型

治法

方药

痰湿阻滞证

化痰散结

化坚二陈丸加减(陈皮,半夏,茯苓,僵蚕,川黄连,甘草;

二陈半夏橘苓草加僵黄连)功用:

化痰散结

痰热蕴结证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温胆汤或清胃汤加减

*痰湿阻滞证:

胞睑内生硬核,皮色如常,按之不痛,无粘连,如硬核较大,可有重坠感.胞睑内呈灰蓝色隆起,舌苔薄白,脉缓.

三.风赤疮痍:

是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起水疱或脓疱,甚至局部溃烂并伴有灼热疼痛的眼病。

类似于西医学的接触性睑皮炎,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病机:

脾经蕴热,外感风邪。

外感风热邪毒引动内火,脾胃湿热中阻,复感风邪。

●自我症状:

发病数日前患者可有额,颞,腮等部灼痛感,继之眼睑皮肤瘙痒,灼热,肿痛及生水泡。

●眼部检查:

眼睑皮肤红赤,微肿,并见水疱及粘液渗出,结痂.在患侧眼睑,额部皮肤及头皮出现成簇的水疱.

证型

治法

方药

脾经湿热证

清脾热,除风邪

除风清脾饮加减

风火上攻证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普济消毒饮加减

风湿热毒证

祛风除湿,泻火解毒

除湿汤加减(掌握)

肝脾毒热证

清热除湿,散邪退翳

龙胆泻肝汤加减

*风湿热毒证:

胞睑红赤疼痛,水疱,脓疱簇生,极痒,甚或溃破流水,糜烂;伴胸闷纳呆,口中粘腻,饮不解渴,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除湿汤:

方解:

黄芩,黄连,连翘,枳壳,陈皮,滑石,川木通,车前子,荆芥,防风,甘草.

功效: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四.睑弦赤烂:

是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又名风弦赤眼,沿眶赤烂,风沿烂眼,

迎风烂赤等。

病变发生在眦部者,称眦睢赤烂。

又名眦赤烂;婴幼儿患此病者,称胎风赤烂。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睑缘炎。

可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病因病机:

脾胃蕴热,复受风邪。

脾胃湿热,外感风邪。

心火内盛,风邪犯眦。

●自觉症状:

患者睑弦或眦部灼热疼痛,刺痒难忍,可伴干涩羞明。

●眼部检查:

如可见睑缘潮红,睫毛根部及睫毛间附有细小糠皮样鳞屑,除去鳞屑后可见睑缘红赤,

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或见睑缘红赤糜烂,结痂,除去痂皮后可见睫毛根处出脓,出血,睫毛胶粘成束,

乱生或脱落,睫毛脱落后不能再生,日久则睫毛稀疏或成秃睫,或红赤糜烂等症状表现在两眦部。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热偏生证

祛风止痒,凉血清热

银翘散加减

湿热偏盛证

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除湿汤加减

心火上炎证

清心泻火,佐以祛风

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湿热偏盛证:

患眼痛痒并作,睑弦红赤糜烂,出脓出血,眵泪胶粘,睫毛稀疏,或倒睫,或秃睫.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六.上胞下垂:

上胞下垂是指上胞升举乏力,或不能提举,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物的

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上睑下垂。

●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心脾阳虚,胞睑不能升举。

2、脾阳虚,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3、脾虚聚湿生痰,风邪客睑。

●自觉症状:

属于先天性者,患者自幼即双眼上胞下垂.属后天性者,慢性者晨起或休息后减轻,午后或劳累后

加重,重者可伴有重影.急骤者,多伴有眼珠歪斜.

●眼部检查:

上胞遮盖眼睛2mm,甚至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患者常仰头视物.皮下或肌肉注射甲基硫酸

新斯的明0.5mg,15-30分钟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者,多为重症肌无力眼睑型.

证型

治法

方药

先天不足证

温肾健脾

右归饮加减

脾虚气弱证

益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风痰阻络证

祛风化痰,舒经通络

正容汤加减

*脾虚气弱证:

双眼或单眼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周身可见倦怠乏力,

吞咽困难,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八.椒疮:

椒疮是指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的眼病。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

生活条件等有关。

多双眼发病,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年,具有传染性。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沙眼。

●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邪毒,内有脾胃积热,内外邪毒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与邪毒淤积而成。

●自觉症状:

初期自觉眼部不适,或微有痒涩感,眵少而粘,或无明显异常感觉.

病重者,睑内刺痒灼热,沙涩畏光,眵泪胶粘,视物模糊.

●眼部检查:

(1)椒疮主症:

初起可见上睑内面两眦处红赤,脉络模糊,有少量细小色红而坚的颗粒,或间有色黄而软如粟米样颗粒;重者上睑内红赤尤甚,颗粒满布,白睛红赤,赤脉下垂,黑睛星点翳膜,日久颗粒溃破,在睑内面形成灰白色条状,网状瘢痕,或睑内面完全形成灰白瘢痕,此时常出现并发症与后遗症。

(2)椒疮并发症与后遗症:

1、睑弦内翻及倒卷睫毛:

胞睑内颗粒破溃后在睑内结瘢,瘢痕收缩致皮松肉紧,内急外弛,睑弦内翻,睫毛触刺眼珠。

相当于西医学睑内翻倒睫。

2、赤膜下垂:

椒疮较轻者,白睛赤脉从上方下垂于黑睛,呈垂帘状;严重者,白睛赤脉从黑睛四周侵入,包裹黑睛,称为血翳包睛。

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角膜血管翳。

3、黑睛星翳:

多在赤脉尽头出现星点云翳。

4、睥肉黏轮:

胞睑内面与白睛表层粘着,重者眼珠转动不灵,相当于西医学的睑球粘连。

5、流泪症与漏睛:

可见不时泪下,迎风尤甚;或见大眦头常有黏液或脓汁自泪窍外溢。

6、眼珠干燥:

目珠干涩不适。

相当于西医学结角膜干燥症。

7、上胞下垂:

胞睑肿硬变厚而致上胞重坠下垂。

●诊断依据:

1.睑内红赤,脉络纹理模糊,有小颗粒。

2.黑睛上方赤膜下垂,赤脉末端生星点翳膜.

3.见睑内瘢痕形成.

●外治法:

滴眼药水:

可选用0.5%熊胆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磺胺类的眼药水滴眼。

涂眼药膏:

常于晚上睡前涂0.5%金霉素眼膏或四环素,磺胺类的眼药膏等。

椒疮颗粒累累者,

可用海螵蛸棒摩擦法。

栗状颗粒者,可行滤泡压榨术。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热客睑证

疏风清热

银翘散加减

热毒壅盛证

清脾泻热,除风散邪

除风清脾饮加减

血热瘀滞证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归芍红花散加减

*归芍红花散:

当归,赤芍,红花,山栀子,黄芩,连翘,大黄,生地黄,防风,白芷,甘草功效:

清热化瘀.

*血热瘀滞证:

胞睑后硬,睑内颗粒累累,疙瘩不平,红赤显著,眼内刺痛灼热,沙涩畏光,生眵流泪,黑睛赤膜下

垂,星翳点点,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数。

●沙眼的病因:

由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所致。

诊断依据:

1.上睑结膜及上穹隆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

2裂隙灯下可检查到角膜血管翳,特别在角膜缘上同时见有因滤泡生长后消退而遗留下来的瘢痕小凹。

3上穹隆和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斑痕。

4结膜刮片发现包涵体,或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等方法检测发现沙眼衣原体抗原。

第一项兼其他三项任一项,均可诊断。

两眦疾病

一.流泪症:

流泪症是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的眼病,有热泪与冷泪之分.

流泪症与西医学的泪点位置异常、泪道狭窄或阻塞及泪道排泄功能不全引起的泪溢症相类似。

●病因病机:

肝血不足,泪窍不密,风邪外袭而致泪出。

气血不足,或肝肾两虚,不能约束其液而流泪。

●临床症状:

患眼无红赤肿痛,仅有流泪或迎风流泪更甚,或在冬季,初春寒风刺激时流泪加重。

眼部检查可见泪液不时溢出睑弦,且内眦下方皮肤潮湿,或可见泪窍外翻现象,按压睛明穴下方,无黏液等溢出。

●诊断依据:

冲洗泪道通畅,或通而不畅,或不通,无分泌物溢出.

●外治:

滴眼药水:

可应用含硫酸锌的眼药水点眼。

证型

治法

方药

肝血不足,外感风邪证

补阳肝血,祛风散邪

止泪补肝汤加减

气血不足,收摄失司证

益气养血,收摄止泪

八珍汤加减

肝肾两虚,约束无权证

补益肝肾,固摄止泪

左归饮加减

*肝血不足,外感风邪证:

患眼无红赤肿痛,溢泪,迎风更甚,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

*止泪补肝汤:

当归,白芍,蒺藜,川芎,熟地黄,木贼,防风

二.漏睛:

漏睛是指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溢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之慢性泪囊炎。

多为鼻泪管狭窄或阻塞。

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病机:

1、外感风热,停留泪窍,泪道不畅,泪液受灼,使变稠浊,满溢而出。

2、心经伏火,脾蕴湿热,流注经络,上攻泪窍,热伏日久,积聚成脓。

●自觉症状:

不时流泪,内眦常有粘液或脓液溢出.

●眼部检查:

眼常有濡湿状,眼内眦部皮肤潮红,糜烂,可有湿疹,白睛混赤.以手指压迫睛明穴下方,有黏液

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窍溢出.如冲洗泪道不通,并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反流.

●鉴别诊断:

当与流泪症鉴别,按压睛明穴下方或冲洗泪道时是否有黏液或脓液溢出.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热停留证

疏风清热

白薇丸加减(专用方)

心脾湿热证

清心利湿

竹叶泻经汤加减

*风热停留证:

内眦部皮色如常,按之不痛,有少量黏浊泪液自泪窍溢出.自觉隐涩不适,或时觉有涎水粘睛.

*白薇丸:

防风,白蒺藜,白薇,石榴皮功效:

祛风清热.

●外治

(1)滴眼药水

(2)用黄连水或抗生素类药液冲洗泪道,每日一次,以清热排脓。

经泪道冲洗和药物治疗,脓性分泌物已消失一段时间后,可试行泪道探通术,探通时必须小心,力戒粗暴,以防损伤泪窍,形成假道,若探通数次无效者,即不必继续。

(3)泪道探通术:

若为婴儿患者,一般先行按摩,日久无效者,6个月后行泪道探通术,术后用抗生素滴眼。

(4)漏睛久不治者可考虑手术,根据情况选用泪囊摘除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或。

泪道激光成形术

●[预防调摄]

1、对椒疮、鼻部疾病,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漏睛。

2、在点外用药前,先必须按压内眦部,将浊液排净后用药效果方好。

3/3、忌食辛辣炙赙等食物,以防脾胃积热,突发漏睛疮。

三.漏睛疮:

漏睛疮是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

又名大眦漏。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泪囊炎,为泪囊周围的蜂窝织炎.

●病因病机:

心经蕴热,或素有漏睛,热毒内蕴,复感风邪,风热搏结所致。

过嗜辛辣炙搏,心脾热毒壅盛,

致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结聚成疮,热盛肉腐成脓而溃。

●自觉症状:

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疼痛,蔓延到上下眼睑或颜面部,每被误认为丹毒,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