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226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docx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

《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探索》结题报告

一.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我校语文教研组曾对六年级1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及结果如下表:

喜欢语文的程度

人数

百分比

非常喜欢

30

18.5%

比较喜欢

42

25.9%

不喜欢

90

55.6%

接着,我们又对90名不喜欢语文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75名学生害怕写作文,也就是说,在这90名学生当中,有83.3%的学生因为怕作文而不喜欢语文。

走进学生的作文世界,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缺少语言积累,语言表达平淡无味,学生作文说假话、说空话,不少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内容不具体。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

1.传统作文教学,经常是教师命题,学生无话可说、可写,因此东拼西凑,“作文,作文就是作出来的文章。

2.学生写作文只写不改,教师评改作文不及时、不得法,许多老师习惯于在下个单元写作前才把作文发给学生。

作文中有什么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修改,学生一无所知。

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处于被动状态,为写作而写作,没什么兴趣可言。

3.学生说假话,说空话,课外阅读少,语言积累非常有限,想表达表达不出来,真可谓:

作文难,难作文。

4.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生活单调而乏味。

学生没有走进生活、了解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又怎么会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呢?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教学的成败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也是语文实践。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

”因此,我们决定尝试“学生自编作文选”,尝试把课堂教学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让学生从活动中学会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有西方学者提出:

“当学生在原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在自编作文选中,学生自主收集材料、自主写作、自主评改、自主编辑成册,在活动中体验、尝试、改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编作文选中,他们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小学生尤其喜欢把自己的成绩和才华展现在众人面前,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丁有宽老师在《丁有宽与读写导练》一书中说,“要消除学生的习作心理障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儿童从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自编作文选中,我们为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提供了各种平台,让学生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同学们愿意写、热爱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成为作文的主人。

3.引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热情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写,读是写的前提。

没有一定量的阅读,没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写起文章就难以表达。

在自编作文选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小故事到精美短文,从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到搜集趣味语文、美文欣赏等,多方面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激起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4.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一书中讲到:

“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创造力的潜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

在学生自编作文选中,学生十分投入地收集整理、修改自己的文章,精心地设计花边、插画;巧妙地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从课外书收集来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等,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因为“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

5.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

校本学习有利于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本课题组成员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理论,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用科研指导实践。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长,教师的成长又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具体做法

(一)对比尝试,初显成效

首先,我们以六

(1)班、六

(2)班为实验班,进行学生自编作文选的实验。

(1)班的老师首先展示学生自编的迎国庆小报、环保手抄报等,激起学生自编作文选的强烈欲望;然后充分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选出得力的小组长,引导小组成员制订编辑计划;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或走向书店,或打开电脑,或采访家长、亲人、朋友,从各渠道获取编辑作文选的信息。

(2)班的老师首先找来几本作文选,让同学们参考,并告诉他们编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选应设计封面、封底、目录,可以把自己的习作按日期、按校内、校外等形式分类。

刚开始时,学生兴致比较高,后来,他们的热情消减了。

最后,老师及时改变了做法,在学生自编作文选中选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师生共同编辑了班级作文选——《愿望树》。

在学年期末自查测验中,老师们发现两个实验班学生的作文得分率远远高于非实验班,实验班学生作文语句优美,内容丰富,成绩优秀。

下面是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作文成绩对比图:

(二)分析总结,再显成效

此次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选前,课题组的教师首先分析、总结上一年实验班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成功与不足,通过分析、总结,我们发现,要成功地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选,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1.教师应从“引导者”“组织者”的角度出发,在开展活动之前做到心中有计划,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珍视学生自编作文选的价值。

2.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全情参与,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合作能力。

3.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养成自编作文选的良好习惯。

我们也发现这次自编作文选的不足之处:

1.没能更好地多角度地让学生体验到自编作文选的成功与乐趣,没能利用多种评价让学生多方面体会自编作文选的乐趣。

2.在语文资源开发方面做得还不够,没能引导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生活,更好地利用自编作文选让学生品味中华的文化气息,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根据分析、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课题组老师决定此次编辑继续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按目录版块的不同或个人爱好的不同进行分组。

由小组长带领组员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各类儿童读物,在丰富内容、评价方面下功夫。

在编辑中,我们结合十一、二册语文课本中的积累运用,引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体会语文学习无穷的魅力。

开展“趣联妙对”“漫游诗词王国”“歇后语擂台赛”“成语大观园”“名言名句伴我行”等活动,激发学生收集与积累的欲望,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文字融进自编作文选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每篇作文后面的空白处或每一类作文后面设计“诗词欣赏”,“趣联巧对”“春联集锦”“美文欣赏”“脑力冲浪”“我问你答”“开心一刻”等栏目,丰富学生自编作文选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语言,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我们还多次开展语文口语交际活动,评议学生自编作文选。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选多向互动的交际情境中总结出编辑作文选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评议,大家认识到一本优秀作文选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作文选的名字新颖;2.封面设计独特;3.目录(分类)明确;4.内容丰富;5.书写认真或打印排版优美;6.文本中的插画、花边的设计优美。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辑习惯,我们开设了“好朋友的话”这个栏目,让学生自己邀请一位或多位好朋友为他的习作进行点评,互相夸夸好朋友。

每两周展示一次学生编辑成果,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把每次评出来的优秀作文选摆放在图书角,供大家学习。

我们还请同学们设计了“自我评价”“好朋友的评价”“家长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多方面让他们体会编作文选的苦和乐,并展示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成果。

在这次编辑活动中,我们老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自编作文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了协作、创新的班级氛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供平台,展示成果

2006年上半年,我们除了在六年级开展学生自编作文选的试验之外,还在学校写作兴趣小组进行实验。

这一次实验的重点是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在各种场合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无限的乐趣。

1.                                     开展小组比赛

写作兴趣小组同学分年级成立小组,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展示自编作文选中的某一页,如:

封面、封底、编者的话、目录、内容等。

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比一比,谁的书写最工整;比一比,谁的文章最有意思;比一比,谁修改文章最细心。

在每一小项的比赛中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多角度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比赛中学会取长补短,更进一步完善自编作文选。

2.开展班级比赛

我们每个教室外面都有一个展示栏,用于随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我们举办同年级之间的班级比赛,各班挑选出最优秀的自编作文选张贴于展示栏,由师生共同打分,评出最有创意的班级。

3.开展校级比赛

从各个班级中挑选出最优秀的自编作文选,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后张贴于学校流动黑板,把优秀的作品上传到中心小学网站。

让同学们更好地体验成功与收获的快乐。

4.激起投稿热潮

随着校报——《心之韵》、学生作文选——《梦想作文选》的出版及红领巾广播站的征稿,随着中心小学校园网站的开通,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的欲望越来越强了。

他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发表于校报、学校作文选、校网站,听到自己的作文被广播室广播,那份喜悦洋溢于脸上,写在心上。

我们还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校级、镇级、市级比赛,同学们踊跃参加,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手捧着各类证书,他们感受到写作原来有这么多的乐趣。

其他的同学看着身边的同学取得的成功,他们也跃跃欲试了。

自编作文选带活了校园,学生的作文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态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2006年感恩节来临之际,我校召开了家长会,我们让同学们剪了许多心形的粉红纸,写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贴在自己的课桌上。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课室外的展示栏展示学生感恩书信及感恩卡。

利用学校流动黑板向家长们展示了学生自编作文选,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编辑的作文选,赞不绝口。

三.创新表现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

我们在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选中从“组织者”和“引导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尝试、创造,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1.自主收集材料

在自编作文选之前,同学们多渠道地收集有关材料,由于有了目的性,同学们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

在自编作文选的过程中,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作文选内容更丰富,又学会了收集诗词名句、对联、歇后语等,在收集中,同学们的语文知识更丰富了。

2.自主写作

学生自编作文选中的作文都来源于自己的习作,他们或者修改自己以前写得比较满意的文章,或者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再创作。

学生在写作中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由于“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

”因此在学生习作中,我们主张对作文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有的同学喜欢写诗,我们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儿童诗;有的同学爱写童话,我们就引导他们阅读世界著名的童话,自己再进行创作;有的同学喜欢观察,我们就为他们创造机会,经常让他们到校园内外去观察……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自编作文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越写越爱写。

3.自主评点修改

新课改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在自编作文选之前,同学们经常自己进行修改,再在小组之间互相评改,最后请老师评改,学生乐于修改,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

4.自主编辑成册

学生自编作文选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学生在修改习作之后,自主编辑成册,在编辑中虽然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获得生活体验之后的快乐。

(二)改变了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变为小组合作学习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需要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自编作文选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如:

在自编作文选之前,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或走向书店,或打开电脑,或采访家长、亲人、朋友,从各渠道获取编辑作文选的信息;在编辑过程中,同学们按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朋友,有目的地收集资料,丰富作文选的内容;在评选优秀作文时,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发现优秀作文选的特点及自己作文选的优缺点,学会取长补短。

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自编作文选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合作。

(三)改变评价方式,由单向评价变为多向评价

在自编作文选中,我们改变以前老师说了算,一个分数定高低的评价方法,重视了对学生的评价,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样,既确立了学生在新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又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三级评价的评价体系。

在学生自编作文选的过程中,我们重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等,而不只注重结果。

(四)改变学习领域,由单一转变为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自编作文选的活动,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沟通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电脑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现代技术。

四.课题研究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传统教育的特点在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参与。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心就烦”成为学生的口头禅,自编作文选的活动改变了学生的被动状态,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2004-2007年学生喜欢习作程度对照表:

人数

 

从2004-2007学年度学生对习作喜欢程度的对比图表,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

仅2006—2007学年度,我们就举行了16次校级作文比赛,参赛率达到85%以上;其中,有80篇文章被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有103篇优秀学生作文被编辑在《梦想》学生作文选,有200多篇优秀学生作文上传到中心小学网站。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2次镇现场作文比赛、5次镇级征文比赛、4次市级征文比赛。

可以说,自编作文选激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学校创造了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自编作文选成为班级最受欢迎的读物,为校本作文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为兄弟学校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交流平台。

2.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随着自编作文选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2005-2007年,学生的习作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态势。

(1)在大朗镇首届读书节现场作文竞赛中,我校有20名学生参赛,其中黄俏怡等8名同学获一等奖,叶淑敏等10名同学获二等奖,叶焕灵等4名同学获三等奖。

(2)2005年,在广东省感恩书信创作中,我校少先队开展了全校性书信创作活动,并推选部分作品参加镇书信创作比赛,其中李冬蕾、温镇城2名学生获得一等奖,杨洁等6名学生获得二等奖,黄俏怡等2名学生获得三等奖;柯洁玮、陈怡舟同学创作的书信获东莞市商业银行“我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书信比赛一等奖;杨洁获二等奖,卢韵彤、卢晓君获三等奖;2006年,江珊的书信作品代表大朗镇参赛,获东莞市中小学书信活动优秀奖。

(3)在东莞市举行的环保电影观后感中,我校的陈玉清等18位同学获二等奖,李考欣等10名同学获三等奖。

(4)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我和玩具的故事”征文比赛活动中,我校的柯洁玮等4名学生获二等奖,刘素珩获三等奖,17名学生获优秀奖,76人获纪念奖。

(5)在东莞市首届“玉兰杯”少年儿童双语故事大王比赛中,我校的陈雅婷同学荣获小学普通话B组第二名。

(6)在东莞市第七届电脑制作活动中,我校的梁裕国、叶颖青同学所创作的电子报刊《红领巾广播站》荣获二等奖。

(7)在《慧光杯》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校的叶嘉雯同学的作文荣获“优秀”奖。

(8)2005年,柯洁玮写的小诗——《如果》在《东莞日报》发表,2007,她写的小诗——《问香港》在《中国少年报》发表。

(9)周健炜写的作文《饿极生乐》在《中国少年报》发表。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丁有宽老师在《丁有宽与读写导练》中说:

“科研实验是锻炼、培养教师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教改实验与研究活动,摆脱‘事务型’,跳出‘经验型’,跨向‘科研型’。

”事实证明,课题组的教师在参与“学生自编作文选”的实验过程中,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作文指导水平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课题组成员率先开设“作文三个一”试验课,受到镇科教办领导、兄弟学校同行的高度赞赏。

此外,韦幼愿、叶柳梅、黄顺华老师还参加了镇口语交际“三个一”校本教研课,荣获一等奖,我校成为镇校本教研的窗口。

本课题组的成员成长为学校、镇的骨干教师,韦幼愿、黄映凤老师于2007年7月被评为“大朗镇语文学科带头人”。

课题组老师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获奖甚多。

韦幼愿老师撰写的论文《从学生自编作文选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分别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论文评比二等奖、东莞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东莞市小学语文教研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她的《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分别获广东教育学会学术论文讨论会三等奖、东莞市小学语文教研会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在《与时俱进的教育创新》一书发表;她的《发现美感悟美升华美(评议学生自编作文选)》《从“草船借箭”引开去》的教学设计均获东莞市小语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我最满意的一份教案”征文比赛三等奖;黄映凤老师撰写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探索》分别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论文评比优秀青年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论文大赛二等奖;叶雪茹老师撰写的论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2005年广东省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叶柳梅老师撰写的论文《把课外书引进课堂》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术论文讨论会优秀奖。

本课题组还有9篇论文获国家奖、7篇获省级奖、11篇获市级奖,30篇论文、教学设计获镇级奖励。

4.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反响

(1)引起同行的认可

在镇级公开课中,我们开展了“作文教学三个一”(即说课、上课、评课)校本教研课,并展示了学生自编作文选,镇科教办领导、各中小学老师看到我们学生自编的作文选,都认为学生自编作文选很有意义,他们认为这样的实践应该继续得到推广。

2007年9月,科教办领导决定在全镇举行小学生自编作文选的比赛。

(2)引起家长的重视

开展自编作文选之后,家长反映自己的子女越来越爱写作了。

学生自觉地把自己写过的优美文章收集起来,编辑成册,家长乐于参与评价,在参与中分享孩子的快乐。

《心之韵》校报、《梦想》学生作文选走进千家万户,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引起媒体的关注

2007年4月份,中国少年报社联合香港旅游发展局在全国以内挑选100名1997年出生的小记者到香港进行为期5天的免费采访活动,有4万多名学生参加海选,由于我校的柯洁玮、张铭津作文水平较高,综合素质好,被当选为小灵通记者,并于7月份参加了10岁小记者看香港活动。

中国少年报东莞地方记者工作站的大记者亲自到我校采访了两个小记者,对柯洁玮同学自编的作文选——《童心作文选》,啧啧称赞。

我们打算继续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从自编作文选推广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其它方面,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作文、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我们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五.推广价值

实验证明,这个课题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适应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及校本教研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