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458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x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

 

绪言

一、什么是化学?

1、定义:

化学式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规律的科学。

2、

研究对象:

宏观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

物质微观组成:

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

简称:

微粒

3、化学作用:

书p2绪言

4、研究化学意义:

学以致用

二、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化学:

①火的化学和利用

②古代劳动人民的贡献

2、近代化学:

①道尔顿—原子论

②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

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破裂变成原子。

物质的微观构成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而重新组成新

分子。

③门捷列夫:

发现元素周期律、制定元素周期表。

3、现代科学(合成新分子)

利用纳米技术制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产品。

4、“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

特点:

①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提高分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原料的原子都转换为产物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特征: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变化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

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伴有发光、放热、颜色发生

变化(物质本身不变)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区别:

变化后是否有生成气体物质(化有物无)

实例:

水蒸发、结冰、玻璃破燃烧、火药、炸弹爆炸、钢铁

碎矿石粉碎、蜡烛溶化生锈、铜器表面生成铜绿、食

、酒精挥发、(汽油)、品的腐败、变质、发酵、缓慢

点灯发光放热、轮胎电氧化、白磷的自燃、食品的消

炉爆炸、过滤、蒸发、化、腐蚀、中毒、化合、分解、

蒸馏、溶解、挥发、吸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附、升华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

“其他物质”指的是与原物质的在组成、结构、性质方面不同的新物质。

2、核变化:

也叫核反应

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变化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三、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

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本表现出来的性质。

身固有的性质)。

性质的获取:

感官仪器测知必须通过化学变化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可燃性、助燃性(氧气)、

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

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性、酸性、碱性、腐蚀性、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毒性等。

四、区分变化和性质

1、联系:

性质决定(反映)变化。

2、描述性质是常用:

“能”“不能”“可以”“不可以”“难”“易”等词语。

描述变化时则不用。

酒精挥发—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物理性质

酒精燃烧—化学变化酒精易燃烧—化学性质

文字表达式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

碳酸钙+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生成)

补充:

现实生活中,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酒精)可以作燃料,石墨可以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对物质的性质以及探究方法的学习,一定会使你对身边的世界有更新的认识。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现象结论

点燃前:

圆柱状的白色固体略有气石蜡质地软,硬度小,

味,小刀可以切下石蜡,浮液体的密度大,难溶于

在水面,难溶于水。

水。

燃烧时:

①石蜡的熔化产生黄色火焰蜡烛燃烧生成水

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蜡烛燃烧还生成二氧化

②干燥的烧杯内壁生成水雾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

壁生成一层白膜)。

熄灭时:

烛芯冒出一缕白烟,白烟接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

触到燃着的火柴时,蜡烛重后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新燃烧(氧化)。

具有可燃性。

反应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点燃)

注意:

①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质的名称。

②烟: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烟。

雾:

液体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雾。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①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中。

将饮料管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中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同样方法收集另一瓶呼出的气体。

②其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③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发现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④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现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另一个集气瓶木条正常燃烧。

⑤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吹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情况,与另一块做对比。

结论: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气体组分发生了变化: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组分变大、氧气变小(或没有)。

两种气体中成分含量的比较:

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空气:

高低高

呼出气体:

低高高

五、气体的检验

1、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初中阶段唯一检验方法同下)

2、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

1、取用规则:

“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

不能,不要,不得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广口瓶)

①块状药品、金属颗粒:

一横、二竖、三慢竖。

②固体粉末:

一斜、二送、三直立。

3、液体药品的取用:

(细口瓶)

(1)取较多的液体:

瓶塞取下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倾倒液体→倒完后立即盖紧瓶塞,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朝外。

①防止药品腐蚀桌面或污染药品

②防止药品腐蚀标签,防止药品损失

③防止药品挥发或变质。

(2)取少量液体:

胶头滴管必须垂直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体,不要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内壁。

(3)定量取液:

量筒、胶头滴管

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注意:

①选择量筒时,量筒量程要与量取得液体体积接近

②错误读数

仰视读数,读数偏小(读数<液体实际体积)

俯视读数,读数偏大(读数>液体实际体积)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1)检查灯芯、酒精体积(不少于容积的1/4,不超过2/3)

(2)注意事项

2、失火处理:

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3、给物质加热

(1)直接加热:

试管、蒸发皿、坩锅、燃烧匙

间接加热:

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

集气瓶、量筒、漏斗

(2)加热固体: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流回试管内部而使试管炸裂)

(3)加热液体:

试管口要与桌面成45°角

(4)加热试管后,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

①试管外壁有水②试管没有先预热

③试管内部接触到灯芯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⑤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三、连接仪器装置

1、组装顺序:

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拆除时顺序相反)

2、玻璃导管连接:

①用水润湿②用力转动

3、检查装置气密性:

①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

②用手握住试管外壁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后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即装置气密性良好)

四、洗涤仪器

1、洗涤仪器:

①倒净导管废液②倒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③再注入水,振荡、倒掉。

④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洗,刷洗时需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用力过猛,会损坏试管,洗涤的玻璃仪器需要倒立(晾干)

2、难溶的物质的洗涤:

①油污油脂:

用洗涤剂或热的纯碱溶液清洗②难溶性的氧化物和盐用稀盐酸洗。

五、常见仪器

1、分类:

①反应仪器:

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

②存放仪器: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2、计算仪器

①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测液体体积)

3、加热仪器:

酒精灯、酒精喷灯。

4、分离仪器:

漏斗(固液分离)分液漏斗(液液分离)

5、取用仪器:

药匙、镊子、胶头滴管

6、夹持仪器:

铁架台(带铁圈、铁夹)试管夹、坩埚钳

7、其他常见仪器:

长颈漏斗、玻璃棒、石棉网、水槽、表面

皿、试管架

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称量前天平必须调节平衡

②称量时,左物右码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③称量时,精确到0.1g(错误测量:

左物右码)

④称量时,天平左右托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或质量相同的烧杯、干燥药品放在纸片上易潮解或有腐蚀性药品(氢氧化钠)放在烧杯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反应表达式

汞+氧气→氧化钠(HgO)

氯化汞→汞+氧气(“→”加热)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反应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气瓶内空气的氧气使气瓶内压强比原来减小装置冷却后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等于反应消耗的氧气体积。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₂O₅)

(2)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装置冷却后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结论:

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的1/5,说明空气中氧气被消耗了,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药品的选择:

①药品能在空中燃烧,而且只消耗不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如果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气体)

②生成物是固体或液态,不能是气体。

(4)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红磷要过量(确保完全消耗瓶内氧气)②装置不能漏气③装置必须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④导管要溢满水

(5)结果小于1/5的原因:

(进入的水偏少)

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装置还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④导管没有溢满水

(6)结果大于1/5的原因:

(进入的水偏多)

①伸入燃烧匙速度太慢②弹簧夹没有夹紧

(7)该实验同时验证氧气具有难溶于水(物理性质)和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

 

您的满意就是我的期待,我会持续更新。

请关注XX@赖维康QQ:

642523642

E-mail:

6425236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