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545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docx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

西科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文)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

1.爱因斯坦说:

“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

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

”这句话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

④选项与题意无关。

题目中的这句话表明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故①③选项入选。

选B。

点睛:

易错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此观点错误。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

2.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下列观点与之相对立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吾心便是宇宙

C.天地为万物之本

D.存在就是被感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物是观念的集合,吾心便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B、D与休谟的观点一致,不符合题意;天地为万物之本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休谟的观点相对立,C符合题意。

考点: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观点,“举一纲而万目张”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①不选;“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的对立;③④正确,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选D。

4.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

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

上了考场,乙秀才文思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两个秀才回来后都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

甲说:

“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考不好了。

”乙则说:

“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二者的话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②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③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④二者的话都坚持了唯物主义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甲和乙二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观点,都属于是唯心主义观点,但是对于黑漆漆的棺材,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而一举高中,体现了意识的具有能动性,即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选A;②错误,乙的观点也是错误的;④错误,二人的话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考点定位】意识的特征、唯心主义观点

【观点辨析】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基本形态

区别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联系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①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阳明: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⑤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

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①朱熹: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黑格尔:

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③孔子: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迄今己培育出6位美国总统、29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7名普利策奖得主。

哈佛大学首推为美国最好的大学,赢来了举世公认的学术口碑和崇高的国际声誉。

据此回答:

5.哈佛大学的校训是: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

短短的一句话里面却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

这些著名的大学都把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高高举起,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正是基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这所盛产影响美国乃至是世界发展的重要人物的园地,还培养出了大量的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

由此可见(  )  

①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②与哲学为友是科学探索的智慧明灯     

③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      

④哲学对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5.A6.B

【解析】④选项中“它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表述错误,排除。

题目中,这些著名的大学都把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高高举起,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故①②③选项入选。

选A。

点睛:

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主要是指哲学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故①③选项入选。

②选项中“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的表述错误,排除。

④选项中“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选C。

点睛: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3)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8.哲人说:

“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特点。

④选项表述错误,此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题目表明了真正的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启示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故②③入选。

选C。

9.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

题干中“世间万物,变动不居”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①符合题意。

题干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明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体现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符合题意。

③说法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1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④适合题意;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物质是先于意识而存在的,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区别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

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决定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题目中,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故②③选项入选。

①④选项错误,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

选C。

点睛:

全面理解意识反作用的表现

(2)从性质上看: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12.“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诗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D

【解析】该诗句通过鱼不能生活在天空,鸟不能生活在海洋的比喻意在表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D正确;该诗句并没有体现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也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更没有体现认识的无限性,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始了月球之旅。

26日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制,卫星成功进入了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试验轨道,27日开始对月球虹湾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

完成下面小题。

13.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

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

“嫦娥奔月”的美好神话()

A.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B.它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

C.它来源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

D.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14.“月有阳晴圆缺,人在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答案】13.A14.A

【解析】本题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始了月球之旅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3.题目中,“嫦娥奔月”的美好神话属于意识的内容,故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故A选项入选。

B选项表述错误,内容是客观存在的。

C选项错误,来源于人们的实践。

D选项错在“如实”。

点睛:

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错误之分。

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正确意识,歪曲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错误意识。

14.根据题目的表述,“月有阳晴圆缺,人在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故A选项入选。

B选项“遵循同样的规律”的表述错误,排除。

C选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错误。

D选项否认了发展的上升性。

15.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卫星奔月跨越近六个世纪。

“人类探索月球的步子越走越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能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

B.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C.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无限的

【答案】B

【解析】题目中,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卫星奔月跨越近六个世纪。

“人类探索月球的步子越走越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体现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故B选项入选。

A选项错误,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

C、D选项没有体现。

16.嫦娥二号卫星对月球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月球表面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表明()

①仪器设备能延伸人的某些功能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人类的认识总是有限

④认识不具有反复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③④选项表述错误。

排除。

题目中,嫦娥二号卫星对月球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月球表面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表明仪器设备能延伸人的某些功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故①②选项入选。

选A。

17.真理和谬误的共同点是()

A.都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B.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C.都属于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D.都经过实践检验并证明是正确的

【答案】B

...........................

18.下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中图画“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获得的认识不相同;也说明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由此可见,C项说法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不能入选;人B项中的说法夸大了认识主体的作用,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认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它本身不能改造客观世界,故D项说法错误,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

本题考查意识的特征。

19.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把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目中,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这种用兵的方法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把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故①③选项入选。

②选项错误,出发点一定是客观实际。

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选B。

20.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答案】D

【解析】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形谢神灭”属于唯物主义,“理生万物”属于唯心主义。

“沧海桑田”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断章取义”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故②④选项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

选D。

2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这一调整体现了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④认识不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A

【解析】在坚持基本国策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生育政策,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也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①④项与题意相符;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说明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②项错误;实践的不断变化决定着认识的不断深化,③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追求真理永不停息。

22.为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新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选项没有体现。

题目中,新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故①④选项入选。

选D。

23.近年来,逢雨必涝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而重庆两江新区改变“以排为主”的防涝模式,试点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④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题目中,“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故②③选项入选。

选C。

24.2015年初,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其重大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狼图腾》与穹顶之下》的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②说法错误;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不是不可协调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世界的物质性。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首先要对选项支进行正误判断,然后提取、归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语句和关键词,并据此对接课本原理和选项支,排除无关的选项。

25.下面漫画反映了(  )

①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②意识能够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意识活动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决定客观事物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人不是火柴,不能一擦就冒火”,告诉人们要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④观点正确并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障,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决定物质,故①③观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

考点:

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二、问答题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