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2365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4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docx

三年级全册自然常识教案

 

三年级自然常识教案

(第二学期)

 

1.怎样认识事物——实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用实验的方法可以认识事物。

2.初步知道怎样用实验方法认识事物,先发现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做实验,再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初步学会加热、溶解的两种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和勇于探索研究的科学态度。

一、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知道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先发现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做实验,再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教学准备:

1.教具、肥皂、清水、烧杯、投影仪。

2.学具、磁性橡胶块、铁垫圈、铝分币、小木块、铁架台、玻璃杯、剪刀、筷子。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学过程:

1.引人:

用实验方法认识事物。

 

师:

桌上放的一些物体,请同学们

用学过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观察、

比较它们是些什么物体?

 

小结:

我们用回形针进行实验,看

哪个物体能把它吸住,就证明哪

个物体有磁性。

这种方法就是实验。

它和观察、比较一样,都是认识

事物的常用方法。

揭题:

1.怎样认识事物——实验

学生观察:

(1)观察:

桌上放的一些物体。

(2)分类:

这些物体有没有磁性,请

同学们把他们分成两类。

(3)讨论:

哪些物体有磁性?

你是用什

么方法知道这些物体有磁性的?

学生交流:

2.怎样用实

验的方法认识

事物——纸锅

烧水

过渡:

那么我们怎样用实验的

方法认识事物?

首先要明确解决

的是什么问题。

比如:

我们平时

烧水都用铝做的锅子,如果我们

用一个纸锅,能烧水吗?

假说:

能不能说一说你这样认为的

理由?

 

要求:

  学生能应用已学知识和平时经验进行交流。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

究竟哪一种讲法对?

现在就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

来验证。

 

师生共同归纳:

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一

般过程有哪几个步骤?

 (问题——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

(1).组装:

首先将纸锅

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然后将

杯中的水到入纸锅。

(2).加热:

点燃蜡烛,

在纸锅底部加热。

(3).观察:

观察纸锅有

没有烧着?

纸锅里的水变得怎样

了?

(4).讨论:

实验的结果

怎样?

实验说明了什么?

1.怎样用实

验验的方法认

识事物——

使肥皂化得快.

出示:

将盛水的烧杯放在投影仪上,

投入肥皂。

师问:

(1).肥皂放入水里会怎么样?

(2).怎样使肥皂化得快一些?

提示: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

冲一杯糖水,要使糖化得快一些,该怎样做?

如果使肥皂化得快一些,可以怎样做?

还可以怎样做?

 (2).把肥皂放在热水中,可

能化得快些。

把肥皂切得小些,可

能化得快些。

用棒搅拌,可能化得

快些。

实验:

  是不是这样,我们用实验的方

法来比较一下。

结论:

请把肥皂的实验结果告诉大

家,并写在黑板上的实验报告里。

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观察:

    投影仪上的烧杯。

 

学生实验:

是不是这样,我们用实验的

方法来比较一下。

(让学生按所

想的方法分三组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要突出比较的条件,其它

相同。

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要求

     实验结果

1.放在冷水和热水中的肥皂,

哪一块化得快?

冷水中

热水中

2.把一块肥皂切碎,另一块

不切碎,哪一块化得快?

切碎的

未切碎的

3.用棒搅拌肥皂,会化得快

一些吗?

用棒搅拌

未用棒搅拌

小结:

    

我们所做的实验,也是先有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做实验,再分析实验

  结果,得出结论。

   

板书:

   1.怎样认识事物——实验

一、一般实验过程:

问题——实验——结论

二、实验过程:

发现问题——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石块、沙、粘土  

(一)

一、教学目标:

初步知道地球上有很多地方都有石块,由于冷热植物生长、流水等作用都在不断的变化着。

二、重点难点:

由于自然界里的岩石的变化非常缓慢,不易觉察,因而要学生理解冷热,植物流水等自然作用力作用于石块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录像片、酒精灯、镊子、烧杯、花岗石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

1.谁能说说怎样用实验的方法

认识事物?

学生复习反馈:

2.新授:

(1)石块用途

师: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

  么?

生:

是砚台。

师:

那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做的呢?

生:

是石块。

师:

石块还有哪些用处?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认识石块

 

结论:

石块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用

途很广泛。

师:

  如果到山上去游玩,会发现

 脚下有很多小石块,那这些小石

 块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提示:

如这些石块裂痕加深了,会怎样?

结论:

山上的大石块裂痕随时间

的推移会加深,断裂成小石块,滚

下山脚,所以山脚下有许多小石块。

出示:

  两幅山溪投影片

出示:

一块卵石。

师问:

同学们可知道这块石头是

 从什么地方采集来的?

结论:

   不论大石块还是小石块,

 它们终年在溪中被流水冲刷着。

 因而石块周围的边角都给冲刷

 光滑了。

演示实验:

  石头的裂缝是怎样形成的?

1.先取一小块岩石,用镊子

挟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当加

热到一定程度,立即浸入冷水

中,这样反复多次,就出现石

块崩裂。

归纳:

气温的高低变化,使石块发

 生着这种变化,但这个变化在

 自然界里是朝夕存在的反复而

 连贯的。

 

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

 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石块制作

 的。

观察:

   山里的石块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

 

学生观察:

   两幅山溪投影片

 

生交流:

 

学生观察并讨论:

 在自然界里有无相同情景?

板书:

2.石块、沙、粘土

1.石块的用途

2.认识石块

2.石块、沙、粘土

(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沙和粘土在颗粒大小、粘性强弱、滲水快慢等性质上的不同。

2.初步学会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探究沙、粘土的不同性质。

3.培养学生结合做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太度。

二、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做好沙和粘土的三个实验,知道沙和粘土的不同性质。

三、教学准备:

放大镜、盘子、沙、粘土、水杯、搅棒、铁架台、漏斗、沙布、抹布、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揭示课题

 

(三)质疑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回忆第一课时

的内容"沙和粘土是什么变的?

由于天气冷热、植物生长、流

水搬运、冲击的作用,大石块变

成小石块,小石块变成更小的石

块,慢慢地变成了沙和粘土。

揭题:

(2.石块、沙、粘土 二)

虽然沙和粘土都是石块变来

的,但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四)新授:

1.沙和粘土有什

么不同。

(1).用观察的方法探究粘土和

沙的不同大小。

(2).出示沙与粘土实物。

让学

生区分拿一盘是沙,哪一盘是粘

土,为什么?

(3).观察、比较沙和粘土有什

么不同。

组织学生用肉眼看和用手指捻撮。

(4).汇报观察的结果。

(相同

的地方,沙和粘土的形状都是颗

粒状,只是粘土颗粒细小,像粉,沙的颗粒大,不同的在于粘土和沙的

颜色不同。

(5).借助工具验证观察结果,

启发学生.借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比较,验证肉眼观察的结果。

(6).并填写观察表格。

学生观察:

粘土和沙的不同大小。

学生实验:

让学生区分拿一盘是沙,哪一盘是粘土。

 

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

 

验证观察结果:

汇报结果:

颗粒大小

 沙

 大

 粘土

 小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比较沙和粘土的粘性强弱

小结:

通过肉眼观察,手指捻撮比

较及放大镜的帮助,我们找出

了沙和粘土的第一个不同点,即

颗粒大小不同,沙的颗粒大,而

粘土的颗粒小。

过渡:

除了颗粒大小不同外,沙和

粘土有没有其他不同点呢?

面我们来继续研究。

激发兴趣、创景设问:

平时我们用橡皮泥能够做许

多物体,这是为什么?

想一想,

如果我们改用沙和粘土做,能

不能做成呢?

实验:

(1).出示实验器具,

(2).实验器具、

一盘沙、一盘粘土、两

杯同样多的水、搅棒。

注意点:

(粘土球容易做成,沙球不

易做成,容易散开。

想一想:

出现这两种情况说明了什

么?

(沙的粘性比粘土的粘性

弱。

填写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

1.师生议论设计实验方法。

2.将两小杯同样量的水,

倒入沙和粘土中,然后用搅

棒各自搅拌沙和粘土,直至

盘中的沙和粘土全部湿润后,分别做成沙球和一只粘土球。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名称

 颗粒大小

 粘性强弱

  沙

  大

  弱

  粘土

  小

  强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比较沙和粘土渗水性

过渡: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沙和

粘土第二个不同之处,即沙的粘

性弱,粘土的粘性强。

那么你们有

没有注意到,在往沙和粘土中倒

水的过程中,有什么其他的现象

发生?

学生预想:

1.沙渗水快,粘土渗水慢.

2.沙渗水慢,粘土渗水快.

3.两者一样快.)

师:

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设计的

基础上,提出可取的方法。

 

填写实验表格:

 

学生预想:

 

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证实预想。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名称

颗粒大小

粘性强弱

渗水快慢

 沙

 大

 弱

 快

 粘土

 小

 强

 慢

 

巩固练习、扩散思维、

小结:

我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研

究出了沙渗水快,粘土渗水慢,

这个不同点。

想一想:

(1).为什么沙不易堆高,粘土

容易堆高。

(2).为什么沙不易结块,粘土

容易结块。

总结:

沙和粘土虽然同是石块变的,

但它们之间在颗粒大小、粘性强

弱、渗水快慢等方面有着不同点。

 

学生思考并交流:

 

3.陶瓷和玻璃

(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陶瓷和玻璃的广泛用途。

2.能区分常见陶瓷和瓷器。

3.初步了解陶瓷和玻璃的简单生产过程。

二、重点难点:

实现上述教学目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课时篇幅较大,内容较多,

所以处理好各个不同环节的教学,使之成为一个严密完整的教学过程是本课

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学的灯片、陶瓷和瓷器实物、陶瓷和瓷器的碎片、酒精喷灯、镊子、粘土、细条或细玻璃管、钳子、玻璃制品实物。

四、教学过程、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二)新授:

1.认识陶

瓷的广泛用途

 

2.陶瓷和瓷

器的区别。

师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

元“陶瓷和玻璃”。

(板书:

3.

陶瓷和玻璃)

放映:

第十二页内容的幻灯片。

师问:

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

生交流:

师说:

同学们讲得很好,这些物品大

家比较熟悉。

那么同学们能给它

们起一个总的名称吗?

师说:

人们把这些物品称作陶瓷制品

(板书:

陶瓷制品)。

你们还能说

出生活中有哪些陶瓷制品吗?

 

师说:

陶瓷制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

分广泛,人们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陶器和瓷器”。

师问: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

幻灯片。

 

学生交流:

 

生答:

水缸、砂锅、瓷砖、洗

脸盆、餐具等等。

 

学生观察:

陶器和瓷器的碎片

生汇报交流: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说:

从外观上看,一般来说,陶器

是红褐色的而瓷器的底色是白的。

果观察它们的碎片断面,陶器粗

糙呈红褐色,而瓷器比较细密

呈白色。

根据这些区别,请同学

们看课本第12页的插图,根据

外观你们能不能区别插图中哪些

是陶器,哪些是瓷器?

师答:

很好,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生产

陶瓷最早的国家。

在唐代,我国

劳动人民就能做出十分精美的唐

三彩。

我国江西景德镇的瓷器闻

名中外。

 

学生交流:

马、茶壶、花盆是陶

器,碗和杯子是瓷器?

(二)、认识陶瓷的简单生产过程:

师问:

你们知道陶瓷是怎样生产

出来的吗?

  在研究这个问题前,先看

老师做个实验。

出示一个用粘土

捏成的小圆环,把这个小圆环放

在火上烧,会产生什么变化?

 

演示实验:

烧粘土小圆环,烧后与一个

没有烧过的小圆环进行比较。

归纳:

没有烧过的粘土很软,烧

过的圆环变得很硬。

如果把粘土

捏成各种形状,经过烧制都会变

得十分坚硬(出示:

预先烧过的

其他形状的粘土小球或细条)。

 

归纳:

先把粘土作原料,做成一定

的形状(制胚),然后阴干,再

涂上白色或彩色釉,最后放在窖

里烧制,烧好后就成了精美的陶

制品。

如果用陶土制作,就是陶

器,用瓷土作原料就是瓷器。

 

学生预想:

 

学生观察:

   课本第13页插图。

学生反馈:

   说出陶瓷的生产过程。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认识玻璃制品的加工方法和玻璃的用途

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知

道了陶瓷的生产过程,那么各种各

样的玻璃制品又是怎样制造出来

的呢?

是不是和陶瓷一样烧出来的

呢?

师问:

 玻璃制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

归纳:

先把原料烧熔,然后用吹制、

拉制、压制的方法制成各种玻璃制品。

想一想:

 (1).玻璃盘是用什么方法

加工出来的?

(用压制的方法)

 (2).灯炮是用什么方法加

工出来的?

(用吹制的方法)

师说:

玻璃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

途。

请你们看课本第16页的插

图,说说玻璃有哪些用途?

生答:

玻璃可做橱窗、门、花瓶、吊灯、酒瓶、镜子等。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陶瓷和玻璃

的广泛用途,学会了区分陶器的方

法,初步知道了陶瓷和玻璃的生

产过程,下一堂课我们将研究陶

瓷和玻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

观察:

课本第15页插图。

 

学生思考:

板书:

  3.陶瓷和玻璃 

(一)

1.陶瓷制品

(1).陶器——断面红褐色、粗糙。

(2).瓷器——断面白色、细腻。

3.陶瓷和玻璃 

(二)

一、教学目标:

用实验的方法认识陶瓷和玻璃的一些特性。

二、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陶瓷和玻璃的一些特性。

三、教学准备:

电池、导线、电珠、玻璃片、瓷砖和金属片、小铁锤、酒精灯等。

制作方法:

1.吹制 2.拉制 3.压制

四、教学过程: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巩固

(二)新授:

1.玻璃和陶瓷的

的相同点。

 

2.玻璃和陶瓷的

的不同点。

1.怎样区分陶和瓷?

2.简单说说陶瓷制作过程?

师问:

玻璃和陶瓷有哪些相同的

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用合作的方

法来完成实验:

 

结论:

玻璃和陶瓷共同的特性

——硬而脆、传热慢、不易导

电。

师问:

玻璃和陶瓷的性质有哪些

不相同?

演示实验:

在玻璃杯和陶瓷杯内分别

放入一把钥匙,请说出两只杯

里各放了什么?

(学生只能说

出玻璃杯内放着钥匙,而对陶

瓷杯内放了什么却无法知道。

结论:

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玻璃透明、陶瓷不透明。

师问:

陶瓷和玻璃还有哪些不

同点?

演示实验:

把形状大小相同的陶瓷碎

片分别放在酒精喷灯上加热,

玻璃会“软化”,这种现象称为

“熔融”,而加热陶瓷不会出现

上述现象。

结论:

玻璃在高温下会“熔融”,

而陶瓷在高温下不会“熔融”。

 

 

学生分组实验:

1.用铁钉分别刻画玻璃

和陶瓷。

2.用小铁锤击玻璃和陶

瓷。

3.用小电珠、电池、导

线做导电实验。

4.用热水做玻璃和陶瓷

的传热实验。

 

学生思考:

生活中有和这相似的的

现象吗?

板书:

         3.陶瓷和玻璃 

(二)

一、陶瓷和玻璃的共同特性:

硬而脆、船热慢、不易导电。

二、陶瓷和玻璃的不同点:

玻璃在高温下会“熔融”,而陶瓷不会“熔融”。

4、动物的生活 

(一)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金鱼的生活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初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认真仔细地做好实验并记录实验情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水族箱一只、气泵一只、水温计一只、食物盒一只等等。

三、教学过程: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授:

 

1.金鱼在水

中是怎样生活

的?

师说:

同学们,金鱼很美,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饲养金

鱼越来越多,但是饲养金鱼也是

一门学问。

那么饲养金鱼要注意

些什么呢?

示出:

水族箱和金鱼。

师问:

老师把水族箱里的金鱼捞出

来,放到盒子里,金鱼能存活吗?

归纳:

水是金鱼生活的必备条件,鱼儿离开水就不能存活。

师问:

水族箱里为什么要放水温

计、食物盒和气泵,在水底要铺

上细沙、卵石和水草?

归纳:

  水温计是测量水温的,所以

观察水温的变化,气泵是给水族箱

里的水注入空气,以提高水中的含

氧量。

沙石和水草既能美化水族

箱的环境,又给金鱼造就了一个氧

气充足、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想一想:

(深化)水族箱里的水脏了

怎么办?

归纳:

  可先换取一部分底层的脏水,

再添加放置一到二天的自来水。

总结:

  饲养金鱼,应按时定量投放

食物,注意换水和保持水温稳定,还要经常清理污物,保持水中环境清

洁,使鱼儿正常生活。

 

学生观察:

水族箱里的金鱼。

生反馈:

(鱼离不开水)

 

学生讨论:

水族箱里为什么要放

这些东西?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板书:

           4.动物的生活 

(一)

一、应怎样正确饲养金鱼

归纳:

应按时定量投放食物,要经常换水和及时清理污物,保持水环境清洁。

 

4.动物的生活 

(二)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青蛙的跳跃和游泳的动作及捕捉昆虫等生活习性,并知道青蛙是怎样生活的。

2.学生能用观察的方法来认识青蛙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生存环境的一些显著特征。

二、教学准备:

  青蛙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

三、教学过程: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巩固:

(二)、新授:

1.青蛙喜欢

生活的地方

 

2.青蛙的身

体特征

 

1.水族箱里要放那些用具?

师问:

 青蛙一般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出示:

 显示青蛙的生活环境的投影片。

结论:

青蛙喜欢生活在稻田、河

边和水沟边。

师问:

 (1).青蛙背部和腹部的颜色

有什么不同?

(2).青蛙的身体呈什么形状?

对它的活动有什么好处?

结论:

青蛙背部黄绿色,腹部白

色,这种体色与周围的环境的颜

色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

青蛙

身体呈三角形,它有利于在水中

减少阻力。

出示:

青蛙头部特征的投影片。

师问:

  青蛙的眼睛有何特点?

它的舌

头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

归纳:

  青蛙的舌头长又宽,舌尖分

叉,舌上有粘液,眼睛对活动的

物体感觉灵敏。

想一想:

青蛙对人类有什么益处?

学生应知:

  每只青蛙每天约吃60只害虫

从春天到秋天的几个月中,一只

青蛙可消灭一万多只害虫。

师问:

  那你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

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

 

学生观察:

 青蛙外部特征的投影片。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

 

学生观察:

 

(人文:

环境意识)

板书:

    一、青蛙是怎样生活的。

1.青蛙喜欢生活在水稻田,河沟旁。

2.青蛙的体色和周围的环境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保护自己。

3.青蛙舌头长而分叉,有粘液,眼睛对活动物体很敏感,有利于捕捉害虫。

4.动物的生活  (三)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蚯蚓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2.学生初步运用比较实验的方法研究认识蚯蚓。

3.学生能认真合作,按要求自己进行实验探索活动。

二、教学重点:

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认识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外界一些刺激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

  每小组2条蚯蚓(放在培养皿内)、两只浅盆、黑长纸一张(大小能遮住一半浅盆即可)、干土与湿土、酒精棉球、镊子、放大镜、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授:

1.引入:

 

2.探究蚯蚓的形态特征。

师问:

你们见过蚯蚓吗?

你们知道

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蚯蚓?

师说:

(归纳学生回答)一般看到地

面上有蚯蚓的粪便在地下土壤中就

可以找到蚯蚓。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

蚯蚓在土壤中是怎样生活的?

板书:

(课题:

4.动物的生活——蚯蚓)

 

 

学生讨论:

教学次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说:

我们先来探究蚯蚓的外形特征和

它们的运动。

分组观察蚯蚓:

每两人观察一条蚯蚓。

观察要点:

我们可以用手指顺向或逆向摸

摸蚯蚓的身体,感觉怎样?

还可以

用放大镜帮助观察。

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蚯蚓样图,

并写上各部分的名称。

对环带、

环节、刚毛、作简释。

 

学生观察:

蚯蚓的身体是什么颜的?

身体的形状是怎样的?

哪一端是头,哪一端是尾?

身上还有什么其他特征?

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

2.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

1)蚯蚓的运动

 

2)探究蚯蚓的环境

 

3)探究蚯蚓的外界刺激反应

 

4)观察蚯蚓强光刺激的反应

 

5)观察蚯蚓

对气味、触碰

等刺激的反应

师问:

大家观察蚯蚓的时候,发现它

是没长脚的,那它是怎样运动的?

(指导学生把玻璃培养皿拿起来,

从下往上观察蚯蚓的运动。

小结:

蚯蚓的运动是靠刚毛贴地,身体体一伸一缩地向前挪动。

师问:

刚才同学们说能在土壤中找到

蚯蚓。

那么,蚯蚓喜欢怎样的土壤

呢?

(学生思考:

猜想)

师说:

我们来给蚯蚓设计两种生活环

境:

一种是干燥的土壤。

另一种

是潮湿疏松的土壤。

 

结论:

蚯蚓的生活环境——潮湿疏

松的土壤。

过渡:

大家在观察中有没有发现蚯

蚓的头部有眼、鼻、耳等器官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