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320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docx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

18-19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迢迢(  ) 皎皎(  ) 机杼(  )

慷慨(  )子衿(  )呦呦(  )

鼓瑟(  )吹笙(  )三匝(  )

吐哺(  )羁鸟(  )暧暧(  )

樊笼(  )

【答案】 tiáo jiǎo zhù kǎi jīn yōu sè

shēnɡ zā bǔ jī ài fá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

【答案】 〝掇〞通〝辍〞,停止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适

(2)当

(3)得

【答案】 

(1)动词,适合、迎合 动词,出嫁 动词,依照 副词,刚才 

(2)副词,应当 动词,承担 副词,一定、必定 (3)动词,能够 动词,得到 动词,配合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对酒当歌   (    )______________

(2)鼓瑟吹笙(    )______________

(3)乌鹊南飞(    )______________

(4)去日苦多(    )______________

(5)暧暧远人村(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 唱歌 

(2)名词作动词 弹奏 (3)名词作状语 向南 (4)形容词作动词 苦于

(5)形容词作动词 远离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人生几何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研究空间图形的一门学科。

(2)明明如月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定。

【答案】 

(1)多少。

 

(2)光明、明亮。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何枝可依?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以解忧?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荒南野际。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吠深巷中。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宾语前置 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

(2)宾语前置 用什么东西来排解忧愁?

(3)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我)在南面的田野里开荒。

(4)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狗在深巷里叫。

[常识·速览]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

团结在他们周围的一批诗人叫〝建安诗人〞

作品风格

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用乐府旧题写诗,留下了20多首乐府诗,反映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抒发了顽强进取的思想感情,语言质朴,形象鲜明,具有激昂慷慨的悲壮风格

代表作品

主要有«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作品风格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代表作品

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1.«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大战前夕,宴请众文武,饮至半夜,忽见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

2.«归园田居»:

陶渊明29岁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

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

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80余天,辞官归田,这年他41岁。

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

在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

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豪强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

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

而一旦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亲身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欣悦。

«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的过程。

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歌行〞或称〝七言歌行〞,是唐诗的一种重要体式。

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行〞是乐曲的意思。

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歌行体兴起于初唐,兴盛于盛唐。

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以五言、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

亦称古诗、古风。

田园诗

田园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一支,由陶渊明开创,他也是田园诗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热爱躬耕生活的感情。

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的感受。

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追求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实那么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女主人公如织女般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短歌行»表达了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抒发了求贤假设渴的情怀。

«归园田居»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脱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与喜悦。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托物起兴 ②访求贤才的态度 ③宁静、淳朴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迢迢牵牛星»

1.诗中写织女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最会织布的织女为什么会〝终日不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外表:

素手,衬托织女的美丽,语言非常精练。

动作描写:

擢和弄,描写了一个劳动场面,表现了织女的心灵手巧。

(2)因为织女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可见,织女不一定勤劳,而是因为无法忍受思念之苦,因而用劳动来排遣。

2.这首诗在语言上特别突出地运用了叠音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这首诗歌中,共使用了三对六个叠音词。

叠音词

描写内容

迢迢皎皎

互文见义,写出寥廓明净的秋夜星空下,牵牛星、织女星的迢遥悠远和光彩动人

纤纤札札

紧扣织女,〝纤纤〞素手可以想见织女的美丽,〝札札〞的织机声响又增添了静夜中的一份烦乱

盈盈脉脉

〝盈盈〞与〝脉脉〞配合,描绘了牛郎织女隔水相望,泪眼在星光下闪动的凄迷景象

(2)表达效果:

①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韵律更加和谐,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②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征;③在回环往复中突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写景非常有层次,景、物、人、情之间的转换和交融非常自然,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角度

诗句

作用

远景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由景及情,以物写人,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景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特定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虚化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交融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答案】 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失意之情。

«短歌行»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联系下文考虑,这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了比兴的手法。

用鹿看到青草就召唤同伴引出下文作者礼遇嘉宾的内容。

5.〝明明如月……不可断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用明亮的月亮永远不能摘取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慕永远也不会停止。

6.诗中作者写乌鹊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

这是比兴的写法。

7.〝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山不厌其高地容纳土壤和海不厌其深地容纳水流来引出后文自己要广泛地招纳贤才。

8.诗的结尾〝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两句的意思是写周公吐出嘴里咀嚼着的食物,立即接待来访的士人。

②诗人以此典表达了自己求贤假设渴的迫切心情和真诚态度。

9.诗中用了哪几个问句?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问句

作用分析

人生几何?

表现了诗人的苦闷煎熬

何以解忧?

承前〝人生几何〞来发问,显示出诗人对年华易逝的追问和感慨

何时可掇?

表现了诗人对人才难得的惶惑

何枝可依?

表现了独自往来难觅贤才的孤独感

«归园田居»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兴手法。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唾弃,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11.«归园田居»中〝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尘网〞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误〞字说明了作者对官场的蔑视,对曾经历官场的后悔,对终于脱离官场的庆幸。

〝尘网〞用了比喻手法,说明官场像网一样束缚着作者,使作者极其不自由。

12.〝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四句写近景,描写自己的宅院,表达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

后四句写远景,描写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田园画面。

这几句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淡泊、幽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合作探究····················································································

13.«三国演义»是把曹操作为奸雄来描写的。

由于作者罗贯中受〝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的支配,曹操成为一个受人指责的奸贼形象。

请结合历史上的相关资料,谈谈你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曹操能谋善断,精通兵法,善于用人,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统一全国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观点二)曹操是奸雄,因为他狡猾奸诈,凶狠残忍,疑心重重,滥杀无辜;骄傲自大,兵败赤壁。

(观点三)曹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善作诗歌,出口成章。

他写过很多诗,其中以«短歌行»最为有名。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归园田居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用 典

本文中有多处用典,曹操«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和引用化用«诗经»中的部分语句都成功地运用了典故。

定义:

指借助过去的有关故事或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某种观点。

作用:

(1)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文章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

(3)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2.写法指导

(1)以典言事

叙事角度与描写方式要巧妙灵活,让历史故事穿越时空走进现实叙事之中,是为作文增色添彩的一种策略。

(2)用典明〝志〞

有时直陈心曲往往会陷入直白浅陋,让人索然无味。

变换一种方式,那么可以让平淡的事件摇曳生姿、生动活泼、兴味盎然。

3.迁移运用

结合上面所讲的用典方法,请你写一段运用典故的文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傍晚时分在花园散步,猛听〝哇〞的一声,原来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赞叹一朵花的美丽;回家打开电视,迎面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叫着:

〝哇!

好多瘦肉耶!

〞换一个频道:

〝下一个嘉宾——〞女主持人素手一指,〝著名歌星×××!

〞台下观众异口同声——〝哇!

〞……

——«听取〝哇〞声一片»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田园人生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毅然辞官,归隐田园。

闲暇时,他以清泉沏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他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

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

【应用角度】 〝旷达〞、〝质朴人生〞、〝隐逸之乐〞等。

2.精彩应用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

怎样在繁杂的闹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

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且让我们想象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

宽袍大袖,迎着清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

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啊!

[佳作·领悟](教师用书独具)

【导读】 你看那榆柳遮荫下的房舍,你看那袅袅升起的山村炊烟,你听那深巷中悠远的狗吠声,可曾引起了你对那似乎逝去了,遥远的乡村的回忆?

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的田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陶渊明的田园

任崇喜

如他的名字一样,陶渊明一生的很多时光就潜在田园里。

他的田园是当代人的〝桃花源〞。

读着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们仿佛看到他肩荷锄头,踏着月光,沿着露湿草长的小径缓缓走来。

②翻阅他流传在世的田园诗,南山、夕露、月光、青松、村舍、炊烟、荆扉、鸡犬、豆苗、秋菊、清琴、堂前松……这些干净整洁的汉字,这些世人常见的寻常事物,在陶渊明的诗里,就成了诗意的砖瓦草木,构筑成一个意蕴充盈、暗含人生真谛的唯美世界。

南山种豆,园中栽蔬,山间濯足,是何等的惬意?

带月荷锄,荆薪高燃,是何般的快乐?

深辙回车,不惜衣湿,微风伴读,是何样的自由?

③难怪有人这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与田园,就是陶渊明式的。

有多少人想追随着田园的诗意,试图用陶渊明的眼神看云,在心中测量云和田园的距离,在都市寂寞的夜里做着田园的梦?

在人们的心目中,〝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的生活,只生长在一个浸满诗歌的年代。

其实,〝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的生活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也并非〝性本爱丘山〞。

他是晋代大将陶侃之后。

〝总角闻道〞的他,也有〝猛志逸四海〞的雄心壮志和〝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抱负,追求〝大济于苍生〞的从政理想。

但他所生活的那个狂暴纵横的乱世,〝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的黑暗社会、现实和阴森的门阀制度彻底粉碎了他的凌云壮志。

自谓〝性刚才拙,与物多忤〞的他靠读书入仕,28岁时开始做官,先后四次归隐,又四次复出,断断续续地在官场上13年。

虽然每次历时都很短,却总觉得〝意志多所耻〞,最终选择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拂衣归里。

对于文人而言,田园的宁静美丽是创作的良好题材。

然而,田园生活并不是总是充满诗意,往往有它艰辛的一面,诗人不是终日〝啸傲东轩下〞的隐士,也是需要柴米油盐的生活的。

尽管诗人一心躬耕,专心经营他的田园,却仍不能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

陶渊明在他田园生活的后期,也一再陷入窘困,以至于饿得白天盼天黑、夜里盼天亮。

他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糊口度日,竟然不得不上街乞讨半碗米。

田园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是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却被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所陶醉。

诗人用自己的诗,用寻常的山林故渊、方宅草屋建立了一个真实而又弱小的精神家园,使他能够站在远离污秽官场和恶劣环境的地方看人生,即便〝欲辨已忘言〞,在心中牵挂的依然是〝此中有真意〞。

在自己的诗意田园里,他躬耕自资,苦中作乐,一边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一边放飞着自己的才气。

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田园生活的闲适;既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⑤对力耕执着追求的欣喜,又有〝崎岖历榛曲〞、〝独策还〞的怅恨和〝徘徊丘垄间〞所见田园上〝桑竹残朽株〞百姓〝死没无复余〞的悲恸……

陶渊明以他的心灵之光照亮了田园,在他诗意的田园之上,我们看到了诗歌现实的光芒和那颗胸怀天下的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生活的自然随性的陶渊明,是道德的模范。

其实,与其说陶渊明是道德的模范,倒不如说他为我们建立了幸福的信仰与观念。

这种幸福,与世俗欲望的满足无关,而与心灵的境界有关。

他的诗带给我们的是一份宝贵的纯净,使我们的灵魂时时在沉醉的田园中舞蹈。

①学开头

文章开篇点题,妙解陶潜其名,简练概括,一目了然。

〝潜〞字一语双关,既巧妙地应用了他的名字,又表现了他安于田园的志向。

②学想象

根据对陶渊明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的了解,合理想象,形象鲜明。

③学排比

连用三个问句,增添了文章的气势。

写出了田园生活的诗意和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④学过渡

承接上文,引出陶潜的生平事迹对陶潜田园生活的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