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396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鸦片战争前,英国运到中国的呢绒、布匹滞销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B.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

C.没有通商口岸,交易不便D.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

3.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

这位钦差大臣是(  )

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宗棠D.关天培

4.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

侵略军的暴行是

A.拆毁大沽炮台

B.割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焚烧圆明园

D.开放通商口岸

5.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

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B.甲午战争C.虎门销烟D.洋务运动

6.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

这个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论持久战》C.《申报》D.《资政新篇》

8.费正清说:

“从1851年到1860年,正当中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西方列强一反谈判做法,转而向清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转而又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

”这里叙述的“被镇压的国内起义”是指

A.义和团运动B.虎门销烟C.威海卫战役D.太平天国运动

9.江苏布政使李星沅获悉《南京条约》后,气愤不已,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李星沅“气愤”“深优”的是

A.我国的主权和领士完整遭到破坏

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外国侵略更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10.沙俄外交大臣曾经得意地说:

“1900年的对华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当时中国主要的影响是(  )

A.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中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能够区分历史事实描述、历史史料、历史观点及历史评价等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最高峰

B.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C.《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D.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

12.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

“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

”这句话揭示了()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C.鸦片战争的影响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13.有史学家指出: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

”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C.八国联军攻入北京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5.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国公约》签订后

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7.“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  )

A.力主禁烟B.缉拿烟贩C.收缴鸦片D.虎门销烟

18.清朝某钦差大臣在《使粤奏稿》中写到:

“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材料中的“臣”主要是指:

A.聂士成B.林则徐C.关天培D.陈化成

19.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述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

你认为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

B.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

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D.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0.《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我国疆域辽阔,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片‘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只‘大公鸡’。

”导致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法国D.俄国

2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22.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

23.“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①中俄《北京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

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4.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

”材料表明林则徐

①支持正常贸易②反对鸦片走私③维护民族利益④反对协定关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5.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迫使清政府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上述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也是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但是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依据,故选D。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的主要经济成分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因此在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呢绒、布匹等,很难在中国的市场上销售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上书道光皇帝,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了110多万千克鸦片,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林则徐曾在被贬的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也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全球禁毒的第一人”。

故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故A符合题意;邓世昌、左宗棠、关天培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示意图上的文字信息“英法联军”“圆明园”“北京”,可知是指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拆毁大沽炮台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割台湾、澎湖列岛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犯下了举世震惊的暴行,故C符合题意。

开放通商口岸与题干中“侵略军的暴行”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是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但不是最早的反侵略斗争,故A不符合题意。

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故B不符合题意。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起点,故C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旨在利用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方法总结】学习历史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

识记条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直接选择法。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这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A正确;《论持久战》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排除B;《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排除C;《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排除D。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在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基础上来解答此题。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失败,D正确;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00年前后,排除A;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B;威海卫战役发生在189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排除C。

故选D。

【点睛】

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

”是解题的关键,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来解答此题。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告终,破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加重的人民的负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引发李星沅“气愤”和“深优”,A正确;B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C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

故选A。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的对华战争”,可知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

1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及历史评价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因此“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最高峰”,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

选项A符合题意;BCD属于历史事实描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工业原料和推销工业产品,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符合题意;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D排除。

故选择A。

1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并抢劫财物烧毁圆明园全园,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故A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辽东半岛,故B不合题意;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与题干无关,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沙俄共割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故A符合题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是帮凶,英国、法国是侵略者,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沙俄共割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內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与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6.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

故“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虎门销烟。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可知材料中的“臣”主要是指林则徐,1839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林则徐在广东主持虎门销烟,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B正确;聂士成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阵亡的清军将领,A排除;关天培、陈化成是鸦片战争中阵亡的清军将领,CD排除。

故选B。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太平天国政权,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但最后北伐军全军覆没,所以B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我国疆域辽阔,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片‘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只‘大公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国家是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D正确;英国在鸦片战争后侵占香港岛,A排除;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侵占台湾,B排除;法国在中国近代史上并没有直接割占领土,C排除。

故选D。

2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故C符合题意;英国、法国、美国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1900年,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故C符合题意;镇压义和团运动是直接目的,故A不合题意;维护清王朝统治、迫使清政府妥协表述错误,故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条约,侵占了中国一把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①③符合题意;②中俄《改订条约》是收复新疆时签订了条约,不符合题意;④中俄《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签订的条约,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此时期俄国占领我国的领土的方式以及危害解答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条约,侵占了中国一把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严重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题干“正常贸易……优待……带烟……刑诛”可知,这表明鼓励正当贸易、反对鸦片,这样也就有御敌之兵、有充饷之银,维护了国家民族利益,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的条款,那时林则徐已经被罢职,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