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地勘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4109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道路地勘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地勘报告.docx

《道路地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地勘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地勘报告.docx

道路地勘报告

附表

(1)附表1: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1张)

(2)附表2:

地层统计表(1张)

(3)附表3:

标贯试验统计表(1张)

(4)附表4: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1张)

 

附图

(1)附图1: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

(2)附图2:

工程地质剖面图(1张)

(3)附图3:

钻孔柱状图(8张)

(4)附图4:

综合图例(1张)

 

附件:

(1)附件1: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1张)

(2)附件2:

水质分析报告(2张)

(3)附件3:

土中易溶盐分析报告(1张)

(5)附件4:

岩芯照片(1张)

 

华盛路二期道路及排水箱涵钻探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华盛路二期道路及排水箱涵钻探工程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蚺蛇村口,乐平大道东侧,路线起止里程K0+000~K0+463.50。

其中K0+000~K0+300已处于道路施工阶段。

本次勘察仅针对K0+300~K0+463.50段进行,为新建道路,路线长约0.163km,路基宽度15m,路面设计标高约5.60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K0+380.6~K0+468.60段右幅做排水箱涵,为单孔涵,全长88m,规格为1-4.0m×2.5m。

终点左侧建一小型电塔。

本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复杂地基。

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表3.0.1-4分类判断,该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中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进行勘探,为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

1.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分析评价;

2.详细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岩土分布规律、组成结构及其工程特性,并提供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3.详细查明拟建场地不良地质条件的分布规律及规模,并提出治理建议;

4.根据抗震设计要求,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效应,判定场地类别及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5.详细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埋藏条件、分布特征,并判定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6.详细查明桥梁构筑物地基的地层结构,准确提供工程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提供桥梁基础选择及基础持力层的选择建议。

1.3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及主要标准

1.3.1执行依据

中标通知书、拟建工程的平面布置图、地形图。

1.3.2主要技术标准

Ø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Ø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Ø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Ø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Ø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Ø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Ø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Ø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Ø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Ø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Ø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Ø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Ø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Ø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Ø交通部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Ø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勘察方案布置

1.4.1工作量布置原则

A、勘察孔平面布置

本次详勘在拟建场地内共布置勘探点8个,其中路基孔2个,箱涵钻孔5个。

电塔钻孔1个。

全为控制性钻孔。

B、勘察孔孔深确定

按照设计要求,各钻孔均钻入地面以下20m以内,进入强风化岩1~3m。

如发现地层异常,须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

1.5勘察工作方法

1)钻探与取样

采用XY-100型钻机,钻探方法采用回旋钻进、锤击钻探和干钻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泥浆作循环液,全岩段取芯。

在预定深度进行取样或原位试验,针对不同土层采用相应的取样器取样。

在软土层,采用薄壁取土器用静压方式采取土样;对可塑~坚硬状粘性土层,采用厚壁取土器以重锤少击的方式采取原状土样。

在砂性土层中,取扰动样。

土样质量等级为I~II级。

取样后及时封存、运输、送试验室。

取样的数量满足有关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

2)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由落锤式。

主要目的:

计算地基土的力学指标,判定浅层砂土或粉土地震液化效应,以及判定砂土密实度等。

当用于场地地震液化计算时,在地面下20.0m深度范围内粉土、砂土层中需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3)室内试验

土样、水样室内试验依照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执行,岩石试验执行《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A)土样:

控制性勘探点依工程特性在各土层取土样,粘性土做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液限、塑限、压缩系数、压缩指数、抗剪强度;砂土做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颗粒分析、渗透系数等。

B)水土分析试样:

取环境水进行水质简分析,取地下水以上土进行土的易溶盐分析。

1.6高程系统和坐标系统

本次勘察勘探点孔口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勘探点坐标采用佛山统一坐标系,勘探孔位置及孔口标高以T1基准点(X=2572996.340,Y=501506.380,H=5.25),由测量工程师现场采用全站仪测放。

1.7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外业于2014年05月01日进场,至2014年05月05日完成。

室内试验于2014年05月15日结束。

勘察完成工作量见表1.7。

表1.7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

孔位测量

8

2

钻探

孔数

8

进尺

147.10

3

原位测试

48

标准贯入试验

4

样品采取

及试验

土样

26

岩样

0

水样

2

1组地表水、1组地水

易溶盐样

2

5

简易水文观测

8

6

岩(土)芯彩色照片

8

2沿线自然地理慨况

2.1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

场区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属珠江三角洲北缘,受季风环流所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替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的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夏季不像中国内陆长江流域一些盆地那样酷热。

佛山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四季树木常绿。

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

对场区建设影响最大的灾害天气主要有台风和暴雨。

2.3区域地质

2.3.1区域构造

根据广东地震研究所出版的《广东省地震构造概论》,拟建场地位于西江大断裂、广三断裂及珠江口断裂构建的珠江三角洲断陷区内,场区西邻西江大断裂,北靠广三断裂,离珠江口断裂较远,其稳定性主要受西江大断裂、广三断裂的控制(见下图2:

场区地质构造图)。

西江大断裂:

该断裂为控制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西缘的区域性断裂。

它基本上沿西江河谷延伸,大部分被水系或第四系覆盖,全长约150km,走向北西310~330°,总体倾向北东,倾角大于45°,它是由多条平行断裂组成的断裂束,呈斜列式排列,断裂主要由硅化、片理化、糜棱岩化压碎岩、角砾岩和构造透镜体等组成。

这是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

沿西江断裂,地震成带状分布,最大震级5.0级,于1445年在四会附近发生一次4.75级地震,西江断裂为一条中度的活动断裂。

广三断裂:

该断裂为三水-罗浮山深断裂的西段,在区域上是一条规模规大、活动性强的近东西向断裂带,整体延伸长达200km,由强烈硅化的糜棱岩和角砾岩等构造岩组成,宽度不一。

该带地震活动水平中等,成带状分布,最高震级5.0级,高要-佛山地区4.75~5级地震达7次之多,其中1997年在三水发生了ML3.7、4.2级地震。

从区域构造图上看:

该断裂位于场区北侧,距场区较近,其对场区略有影响。

从历史和现今的地震活动性来看,近场区的地震活动,无论从频度及强度上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大多震级低,破坏性不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

场区地属佛山市三水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3.2区域地层

据据1:

10万《广东三水盆地石油地质图》资料和1:

5万《佛山市幅》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本项目周边地层为下第三系莘庄组、怖心组、宝月组、华涌组及第四系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

上述地层从老到新简述如下:

1)莘庄组(E1x):

紫红色、灰色泥岩、粗砂岩和砾岩,厚度230~400m。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怖心组(E1-2b):

上段为灰色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深灰色钙质泥岩、泥灰岩不等厚互层,厚度200~250m,中段为深灰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夹薄层粉砂岩,含薄层石膏,厚度100~300m;下段为棕红色、紫灰色、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含薄层状石膏,厚度100~350m。

3)宝月组(E2by):

分布于石湾~街边路段。

由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与灰黄色长石砂岩互层,偶夹玄武岩。

厚度740~1015m。

4)华涌组(E3h):

分布于罗村以西以北,上段为褐红色、棕红色砾岩、砂砾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泥岩,厚度145~210m;中段为灰白色、灰紫色砾砂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泥岩、粗面岩、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夹膨润土或膨胀土层,厚度300~500m;下段为棕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粉砂岩、泥岩,厚度200~700m。

5)第四纪第一级冲淤积阶地(Q4mc):

由河口湾三角洲相沉积之砾砂、中粗砂、粉细砂和黏土、淤泥组成,厚度因地而异,5~40m。

局部可达50m。

从龙江岗~石湾一带是北西向河口湾发育地段,也是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地段。

第四系之沉积基底深浅变化比较复杂,与地基的稳定性关系密切。

在本项目场地范围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积层、下第三系地层。

2.4地震背景

在地震活动方面,历史上发生多次中强地震与有感地震。

1976年11月20日乐从小布、腾冲发生3.9级地震,极震区烈度为6度,有地声、掉瓦、缸水外泼及烟囱拉松现象,墙裂宽0.3cm,长1.0m。

佛山、顺德、南海有强烈震感。

另据史料记载,1616年2月15日该地发生过4级地震。

1937年2月24日石湾发生3.0级地震。

1644年4月9日石湾西南8.5KM(吉利龙津)发生4.0级地震。

1748年12月12日顺德龙江(坦东)发生3.0级地震。

1964年6月佛山附近东约、桂城发生4.0级地震。

1997年9月23日三水南边村发生3.7级地震,9月26日又发生4.4级地震,震裂房屋、墙壁,出现100mm裂缝。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佛山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5地基土的分布、构成与特征

根据钻孔揭露,本场地岩土层按成因可划分为:

1、人工填土层(Qml),2、第四系海陆交互冲积层(Q4mc),3、第三系(E)风化基岩3个成因层。

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综合描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Qml)

1层素填土:

场地内ZK1、ZK2、ZK8有分布,层厚1.90~3.10m,地面标高4.10~5.20m。

褐红色、灰黄色,稍湿-很湿,松散,未压实,主要成分为砂性土,夹粘性土及碎石块等表层含植物根系。

经6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6~9击,平均8击,标准差σ=1.15,变异系数δ=0.152,击数标准值为6.6击,详见附表3。

第四系海陆交互冲积层(Q4mc)

2层粉质粘土、粘土:

场地内沿线均有分布,层厚1.00~5.90m,层顶高程-1.05~3.30m,层顶埋深0.60~3.10m。

灰白色、灰黄色,湿、可塑,不均匀含砂,韧性中等~高,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泽,干强度中等~高。

经10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6~12击,平均8.5击,标准差σ=1.832,变异系数δ=0.226,击数标准值为7.0击,详见附表3。

本层取土工测试样10件,定名为粉质粘土、粘土,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4及土工测试结果表。

3层淤泥:

场地内沿线均有分布,层厚3.30~5.20m,层顶高程-6.05~-1.20m,层顶埋深3.00~7.80m。

灰黑色,饱和,流塑,含腐植质,有臭味,韧性低,摇振反应轻微,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低。

经14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1~2击,平均1.5击,标准差σ=0.426,变异系数δ=0.323,击数标准值为1.1击,详见附表3。

本层取土工测试样10件,均定名为淤泥,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4及土工测试结果表。

4层粉质粘土、粘土:

分布于场地内ZK1、ZK2、ZK6~ZK8孔,层厚1.10~6.00m,层顶高程-8.45~-5.35m,层顶埋深6.30~12.00m。

灰白、灰黄夹浅红色,可塑,韧性中等~高,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泽,干强度中等~高。

局部含少量砂粒。

经6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10~15击,平均12.6击,标准差σ=1.759,变异系数δ=0.175,击数标准值为8.6击,详见附表3。

本层取土工测试样6件,定名为粉质粘土、粘土,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4及土工测试结果表。

第三系(E)风化基岩

5层全风化砂岩:

除ZK8外,其他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70~7.50m,层顶高程-10.10~-7.90m,层顶埋深9.30~15.30m。

灰白、灰色,岩质极软,岩石已风化成密实砂土状,仍可见残余结构,局部夹强风化岩,岩芯多呈砂土状。

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经9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30~38击,平均34.6击,标准差σ=2.326,变异系数δ=0.090,击数标准值为24.5击,详见附表3。

6层强风化砂岩:

除ZK3、ZK5外,其他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80~7.80m,层顶高程-12.80~-9.55m,层顶埋深10.50~1800m。

灰色,浅紫色,岩质极软,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碎块状,易击碎。

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经9次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51~57击,平均54.5击,标准差σ=2.794,变异系数δ=0.069,击数标准值为38.8击,详见附表3。

2.6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均进行了分层统计,详见附表“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中提供了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异系数等统计参数,力学指标提供了标准值,设计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安全等级情况,结合地区经验选用。

2.7水文地质条件

2.7.1地表水

本项目地表水主要为河涌水。

河涌水面宽10~15m,水深0.5~2.0m,其流量、水位受大气降水及海潮影响较大。

勘察期间地表水位普遍比路面低3.50~4.50m。

2.7.2地下水

勘察期间,ZK1、ZK2、ZK8钻孔均遇见地下水,素填土为弱~中等透水层,富水性一般,淤泥、粉质粘土、全及强风化砂岩为微透水层,富水性差。

场地地下水主要有两层,第1为赋存于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水量较少,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相互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丰水季节,地下水位上升。

第2层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部全风化及强风化基岩裂隙中,其补给主要来源于上部覆盖层孔隙水向下渗透及地下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以侧向径流为主,在野外钻探施工过程中,未发现钻孔出现漏浆现象,水量较小。

勘察期间,钻孔中均遇见地下水,24小时后观测其稳定(混合)水位埋深为1.20~1.50m,水位标高为2.60~4.00m。

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影响,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上部地下水位变幅为3.00m左右。

2.7.3地表水的腐蚀性

根据勘察期间于涌沟中(ZK5附近)所取河水水质分析结果,地表水的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

地表水环境类型为Ⅱ类,有干湿交替作用情况,地层渗透性分类为A类。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对道路沿线地表水的腐蚀性进行判定,详见表2.7-1,表2.7-2。

表2.7-1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项目

对比

SO42-

Mg2+

总矿化度

pH值

侵蚀性CO2(mg/L)

mg/L

mg/L

mg/L

A

A

<300

<2000

<20000

>6.5

<15

300~1500

2000~3000

20000~50000

6.5~5.0

15~30

1500~3000

3000~4000

50000~60000

5.0~4.0

30~60

>3000

>4000

>60000

<4.0

>60

地表水(ZK5附近)

36.5

4.36

445.72

6.81

35.78

腐蚀性评价

中等

表2.7-2地表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

项目

对比

水中Cl-含量(mg/L)

长期浸水

干湿交替

<10000

<100

10000~20000

100~500

-

500~5000

-

>5000

地表水(ZK5附近)

45.95

腐蚀性评价

综合判定:

场地内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2.7.4地下水的腐蚀性

据勘察期间于ZK1孔内所取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为HCO3-·SO4—Ca2+型。

地下水环境类型为Ⅱ类,有干湿交替作用情况,地层渗透性分类为B类。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对道路沿线地下水的腐蚀性进行判定,详见表2.7-3,表2.7-4。

表2.7-1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项目

对比

SO42-

Mg2+

总矿化度

pH值

侵蚀性CO2(mg/L)

mg/L

mg/L

mg/L

B

B

<300

<2000

<20000

>5.0

<30

300~1500

2000~3000

20000~50000

4.0~5.0

30~60

1500~3000

3000~4000

50000~60000

3.5~4.0

60~100

>3000

>4000

>60000

<3.5

-

ZK1

61.17

6.98

325.99

6.14

61.91

腐蚀性评价

中等

表2.7-2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

项目

对比

水中Cl-含量(mg/L)

长期浸水

干湿交替

<10000

<100

10000~20000

100~500

-

500~5000

-

>5000

ZK1

12.25

腐蚀性评价

综合判定:

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2.7.5土的腐蚀性

据勘察期间于ZK1、ZK8孔内所取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易溶盐分析结果,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对桥位土的腐蚀性进行判定,详见表2.7.4-1,表2.7.4-2。

环境类型为Ⅱ类,有干湿交替作用情况,土的分类为B类。

 

表2.7.4-1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

项目

对比

SO42-

Mg2+

pH值

mg/kg

mg/kg

B

<450

<3000

>5.0

450~2250

3000~4500

5.0~4.0

2250~4500

4500~6000

4.0~3.5

>4500

>6000

<3.5

ZK1(0.8-1.0)

69.29

23.99

5.75

ZK8(0.8-1.0)

223.16

21.81

6.47

腐蚀性评价

表2.7.4-2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表

项目

对比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对钢结构

土中的Cl-的含量(mg/kg)

pH值

<250

>5.5

250~500

5.5~4.5

500~5000

4.5~3.5

>5000

<3.5

ZK1(0.8-1.0)

35.01

5.75

ZK8(0.8-1.0)

78.78

6.47

腐蚀性评价

综合判定:

场地地下水以上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8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

2.8.1场地类别

场地内第四系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及海陆交互相冲积层。

由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及粉质粘土等组成。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第7.10.11条,参考当地剪切波测试经验,钻孔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详见表2.8.1-1。

 

表2.8.1-1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

孔号

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分层厚度di(m)

计算

深度

等效剪切

波速度

分层剪

切波速

(m/s)

1层

2层

3层

4层

5层

6层

d0

(m/s)

(m/s)

120

180

90

260

330

/

ZK1

1.9

5.9

4.2

1.1

4.9

/

18

157

ZK2

2.8

4.5

4.5

3.5

2.5

/

17.8

149

ZK3

0

5.0

3.6

0

7.5

/

16.1

178

ZK4

0

4.8

3.9

0

1.2

/

9.9

134

ZK5

0

4.2

4.3

0

6.3

/

14.8

164

ZK6

0

4.4

4.3

1.2

0.7

/

10.6

134

ZK7

0

1

3.3

4.2

3.2

/

11.7

172

ZK8

3.1

2.2

5.2

6.0

0

/

16.5

139

经估算,场地效剪切波速在134~178m/s之间,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中软土,以软弱土为主,建议按软弱土类型考虑。

场地覆盖层厚度在15~80m之间,判定拟建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