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4358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含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历史文献记载:

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考古发掘:

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

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2.汉代儒学取得统治地位,但仍然继承先秦儒学的社会批判精神……他们希望能够对专制帝王实施约束,其实际效果大小,却已经不是他们所能操控的了。

汉儒对专制帝王约束的努力是()

A.把纲常作为道德标准B.把天意置于帝王之上

C.把帝王看做天下的客D.把天理看做万物本源

3.学者阎步克说:

“(中国古代)一些时候官僚会趋于身份化、特权化、阶层化、封闭化、自主化,这种演化的最终结果会导致贵族化”。

符合这一描述制度最有可能是

A.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军机处

4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列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5.中国古代某一农业工具,不仅有技巧的实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

从色彩上来看,木材的颜色是冷色,而铁也是冷色,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均衡;犁铧为V形,犁辕有优美的曲线,是一种对称,可以给人以舒适、庄重、严肃的感觉,对称本身亦是一种很好的均衡。

这一农具出现在()

A.春秋战国B.两汉C.曹魏D.唐

8.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不满

B.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漠不关心

C.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失望

D.对日本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愤怒

9.七七之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多厂矿,如广西有色金属、甘肃玉门油田,正如时任资源调查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先生所说“今日正应利用抗战机会,充分开发西南及西北各省”。

并自行设计和仿造一些机器设备,成立很多研究室和实验工厂。

材料中措施反映了()

A.官僚资本迅速扩张B.工业布局彻底改变

C.民族经济深受打击D.战略资源有所保障

10.以下列举的是古代制瓷业的成果,其先后顺序是()。

①白瓷出现②青瓷出现③瓷器大量出口④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

11.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下列材料

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①《红楼梦》: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西游记》:

“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③《三国演义》: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 B.②③ C.③ D.①②

12.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非共产党人士3人;56名委员中,非共产党人士27人,几乎占一半。

这则材料说明()

A.政协是当时最高行政机关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确立

C.民主党派也取得执政地位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加强

13.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14.学者在表述现代中国某一经济形态时说,它是由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它既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这一经济形态存在于哪一历史阶段()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5.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

“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

”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A.“东方红—l”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入飞船

C.中国自行设计导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16.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我们只要求:

‘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运动()

①使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②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联系,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促进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④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雅典某一时期,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

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

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A.体现了轮流执政的制度设计B.保障了人人参政的均等机会

C.抨击了直接民主的政治弊端D.反映了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

18.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在他看来()

A.人应该无条件服从法律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D.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

19.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

“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20.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

“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1.某学者在研究近代西方某国时,使用下列子标题,1.现代自由观念的由来;2.保守渐进的发展之路;3.贵族精神与绅士风度……,由此可以得出该学者研究最有可能是()

A.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B.美国——从殖民地到世界帝国

C.法国——在革命与复辟之间D.德国——从四分五裂到国家统一

22.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3.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24.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自由竞争和贸易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实施社会保障D.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25.某场革命被其领导者看做是“罕见的不流血和非常顺利的起义(实际上只有6人死亡,50人受伤)”,是“轻而易举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我国几个月内就取得了胜利,而西欧却要花好几十年的功夫。

”这场革命是()

A.光荣革命B.巴黎公社运动

C.二月革命D.彼得格勒起义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共计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

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答耿司寇》

材料三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27.(10分)社会习俗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

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否则“杀无赦”。

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

从此,头发之去留,不再是个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而是上升成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口号是: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XX·百科

材料二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

……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材料三武昌起义胜利后,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

当时有一名为《越风》的杂志载文说:

“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

”一时间,剪辫的浪潮便如风起云涌,浩浩荡荡,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XX·百科

材料四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社会习俗变革的政治意图有何本质差异?

(2分)

(2)材料三中民众认为“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不剪发不算革命”,对此你如何认识?

(2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解放服或列宁装”流行的内外因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类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

(3分)

28.(11分)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观念。

阅读下表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材料序号

名称

颁行时间

基本内容(摘要整理)

材料一

《奏定中学堂章程》

1903年

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

外国史当“示以今日西方东侵危局”“注意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材料二

《中学校课程标准》

1913年

侧重“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重要事迹”。

材料三

《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

1956年

“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灯塔”“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的侵略的中心”。

材料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003年

“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史教学的核心宗旨。

归纳当时外国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什么意识?

结合背景说明当时强调培养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

(3分)

 

(2)材料二特别注重对“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学习,其教育意义何在?

结合民国初年史实对哪些思想政治运动产生了影响。

(4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在世界史教学的目标上有何差异?

结合中国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分)

 

(4)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不同的史观。

哪一则材料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立场(1分)

 

29.(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

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

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

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玳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3分)

(2)据材料二,指如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

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3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识。

(2分)

 

30.(8分)材料一、宋神宗即位时基本财政状况如下:

年财政收入

年财政支出

6300-6800万缗

军费

约4800万缗

官俸

约1200万缗

皇室

约720万缗

祭祀

约325万缗

岁币

75万两绢

——摘编自李亚平:

《帝国政界往事》

材料二、

司马光:

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

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

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

那不是善理财者。

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摘编自叶坦:

《大变法》

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指出神宗即位时北宋的财政状况并分析其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和王安石理财主张有何不同?

王安石在变法中如何实践自己主张的?

(3分)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

理由是什么?

(3分)

高三历史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6、

 

27、

 

28、

 

29、

 

30、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5:

DBBDB

6-10:

ACDDA

11-15:

BBABB

16-20:

ABDAB

21.

(1)表现:

提出了“独尊儒术”的主张。

(1分)

目的:

促进思想“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1分)

影响:

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分)

(2)观点: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唯一标准。

(1分)

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理学借孔子来禁锢人(2分)

(3)评价:

孔子是主张改革的思想家。

(1分)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大。

(3分)

(4)进步之处:

要一分为二看待孔子及儒学思想;评价孔子要结合其时代背景。

(2分)

23.

(1)宗旨:

强调忠君尚贤。

(1分)

意识:

民族危机与自强意识。

(1分)

原因:

外因: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或答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等)(1分);

内因: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者答封建思想影响)。

(1分)

(2)意义:

培养学生民主共和的价值观,促进青年一代思想解放。

(2分)

影响: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2分)

(3)差异:

材料3:

强调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抗,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1分);

材料4:

强调全人类的和谐发展与文明交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世界意识。

(1分)

原因:

1956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对峙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分);

2003年,两极格局已经解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

(1分)

(4)文明史观材料4(1分)

24.

(1)核心:

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

(2分)

(2)变化:

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1分)

相同:

维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

(1分)

不同:

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

(2分)

(3)表现:

欧盟成立;中国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任答2点共2分)

原因:

美国经济快速增长。

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任答2点,共2分)

(4)认识:

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任答2点,共2分)

25.

(1)财政收入入不敷出(1分)冗官冗兵冗费(2分)

(2)司马光:

节流王安石:

开源(2分)

青苗法免役法等(任意2个)(2分)

(3)态度:

基本肯定;(1分)

理由:

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