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4565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评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H-1C-120-16Cl-35.5Fe-56

第一部分选择题3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题2分,共34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B.玻璃杯破碎C.蔗糖溶于水D.水结成冰块

【答案】A

【解析】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玻璃杯破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蔗糖溶于水属于物质的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水结成冰块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白酒C.矿泉水D.粗盐

【答案】A

点睛:

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错误;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C、读取量筒里的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D、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错误。

故选C。

4.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绿色食品标志,加油站无需张贴,错误。

故选B。

点睛:

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5.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A.单质B.分子C.元素D.原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

“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答案】A

【解析】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

氧硅铝铁,

故选A

7.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水蒸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水蒸气,故选D

考点:

空气的成分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浈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通过运动而挥发,散发气味。

考点:

分子的特性

9.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能够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静置B.过滤C.蒸馏D.吸附

【答案】C

【解析】加热可以使碳酸氢钙等物质分解生成沉淀而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选C。

点睛:

能使硬水的硬度变软的操作是蒸馏,它可以除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10.空气中能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填充在食品包装袋内做保护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质。

氧气能和食物中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使食物变质。

选B

11.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A.稳定性B.氧化性C.还原性D.助燃性

【答案】A

【解析】墨汁中含有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古代字画久不褪色;故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B.双面使用纸张C.回收废弃塑料D.植树造林

【答案】A

【解析】A、生活污水是污染水体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排放到江湖中污染水体,不符合主题;B、双面使用纸张,可减少浪费,保护资源,符合主题;C、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符合主题;D、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符合主题;故选A。

13.下列符台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B.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答案】B

【解析】A、易燃易爆危险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错误;B、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提倡必要时使用防护眼镜,正确;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火灾,造成安全事故,错误;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指定的容器中,错误。

故选D。

14.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答案】A

【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它们是由同种的碳原子构成,原子的大小相同,组成元素相同。

故选A。

点睛: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15.如下图所示是一把铁制剪刀。

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B.投能剪出备式各样的服饰

C.我经过磨册会更加锋利D.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变得十分难看

【答案】D

【解析】A、铁制剪刀造型既特殊又美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制剪刀剪出各式各样的服饰的过程中只是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磨砺铁制剪刀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制剪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偏二甲肼(

)与

发生的反应可写作

+

其中X的化学式

A.

B.NOC.N

D.N

【答案】A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0、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17.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

的操作及现象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A.AB.BC.CD.D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但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使所有不可燃不助燃气体的共性,不能用于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常用于验证二氧化碳。

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8.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I)钙元素____

(2)氧气____

(3)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4)铁的氧化物____

【答案】

(1).Ca

(2).O2(3).

(4).FeO或Fe2O3或Fe3O4

.....................

点睛:

原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19.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化学知识,请你填空:

(1)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填化学式)

(2)汽车尾气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燃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的有毒气体是____

(3)煤、____和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和二氧化氮.

(4)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给敬老院送去鲜花,花香满屋。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

(5)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

【答案】

(1).CH4

(2).CO(3).石油(4).天然气(5).SO2(6).分子是不断运动的(7).肥皂水(8).煮沸(加热或加热煮沸)

【解析】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

(2)燃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化学式是CO;(3)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5)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0.从下列气体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空白里,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

(l)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____:

(2)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的气体是____,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能用来灭火的气体是__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气体是____

(5)气体____被吸进肺里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会发生中毒事件。

【答案】

(1).CO

(2).CO2(3).CO2+H2O

H2CO3(4).CO2(5).Ca(OH)2+CO2

CaCO3↓+H2O(6).CO2(7).O2(8).CO

【解析】

(1)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合物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且密度比空气略小;故填:

CO;(3)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4)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能用来灭火;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剧烈燃烧;(5)一氧化碳有毒,被吸进肺里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会发生中毒事件。

21.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操护水资源、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生活沔水直接排放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2)如下图是简易净水装置,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

(3)如下图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能否将河水变成纯水____(填“能”或“不能”)。

(4)装置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

【答案】

(1).C

(2).过滤(3).不能(4).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

【解析】

(1)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的污染,不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不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的污染,不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2)如下图是简易净水装置,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3)该净水装置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物质,不是纯水;(4)活性炭有吸附性,其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有异味的物质。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4分)

22.通过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物质属于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

这个反应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2)从上图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选对一个即可给分)

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②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③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3)现有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中x的数值为____。

【答案】

(1).甲

(2).A(3).①②(4).7

【解析】

(1)从微观分析:

甲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分子,甲属于化合物,乙、丙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微粒的构成及变化: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①②;(3)因在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乙中X=17−2−8=7。

点睛:

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列的,从里到外1,2,3…7。

②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倒数第二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不超过32个电子④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2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为l.74g/c

.熔点为650℃,沸点为1090℃,质地轻、有延展性。

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镁还能和乙醇、水反应生成氢气。

将镁条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强光,反应结求后,可看到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0),和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固体碳(C),说明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镁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找到一点即可给分)

(2)金属镁的用途有____

(3)金属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如果存放在仓库中的少量金属镁发生了火灾,消防官兵可以选用____灭火

A.沙土B.二氧化碳C.水

【答案】

(1).银白色,密度为1.74g/cm3,熔点为650℃,沸点为1090℃,质地轻、有延展性

(2).制烟花和照明弹(3).2Mg+CO2

C+2MgO(4).A

【解析】

(1)金属镁的物理性质有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为1.74g/cm3,熔点为650℃,沸点为1090℃,质地轻、有延展性;

(2)金属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C+2MgO;(3)如果存放在仓库中的少量金属镁发生了火灾,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消防官兵可以选用沙土灭火。

故选C。

24.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请回答。

(1)下图中,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金属铁的____性

A.导热性B.导电性

(2)如图所示是课堂中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____(填“I”或“Ⅱ”)。

I.加热Ⅱ.通一氧化碳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A装置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一氧化碳有毒,并会污染空气,你认为该装置是否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井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

(1).导热

(2).Ⅱ(3).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4).Fe2O3+3CO

2Fe+3CO2(5).需要(6).因为未反应的CO进入B装置中,会逸散到空气中(合理即可)

【解析】

(1)下图中,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金属铁的导热性;

(2)①先通一氧化碳,②加热一段时间后,A装置玻璃管内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黑,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③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未反应的CO进入B装置中,会逸散到空气中。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道小题,共20分)

25.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正确操作)中现察到的现象是____

(2)B实验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____组成的。

(3)写出C实验发生时的一个实验现象____

(4)D实验燃烧匙中所盛药品红磷要过量,其原因是____。

【答案】

(1).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2).2H2O

2H2↑+O2↑(3).氢元素和氧元素(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5).让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解析】

(1)A实验(正确操作)中现察到的现象是: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2)B实验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D实验燃烧匙中所盛药品红磷要过量,其原因是使氧气完全反应。

26.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②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用收集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____色。

【答案】

(1).酒精灯

(2).水槽(3).2KMnO4

K2MnO4+MnO2+O2↑(4).A(5).氧气不易溶于水(6).正(7).B(8).CaCO3+2HCl═CaCl2+H2O+CO2↑(9).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10).红

【解析】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水槽是盛水的仪器,故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发生装置为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为B,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4)G中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原因是:

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7.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实验探宄探究燃烧的条件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l)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

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2)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____(填序号)。

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

(3)在实验室里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____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

【答案】

(1).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2).4P+5O2

2P2O5(3).A(4).湿抹布(5).隔绝空气(或氧气)

【解析】(l)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是跟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点燃2P2O5; 

(2)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升高温度,故选A;(3)在实验室里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空气(或氧气)。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厦,共8分)

28.在很长的一段时问内,水曾经被看作是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宄,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水化学式是

O,计算水中:

(l)水中H、0原子个数比。

(2)一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

(1)2:

1;

(2)18

【解析】(l)从水的化学式是

O可知,水中H、0原子个数比为2:

1;

(2)一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

2+16=18。

29.铁和盐酸(HCl)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FeC

).用5.6g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理论上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答案】0.2g

【解析】

(1)设生成氯化亚铁、氢气的质量分别是

Fe+2HCl═FeCl2+H2↑

562

5.6g

解得

=0.2g。

答:

用5.6g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理论上可制得0.2克氢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