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4601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制度经济学.docx

中国制度经济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制度经济学

  篇一:

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成绩:

  题目:

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课程名称:

经济学说史

  授课教师:

贾晓薇

  论文作者:

杨继臣

  经济与管理学院20xx级8班

  学号:

120xx0821

  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一.新制度学派产生背景

  新制度学派这个学派之所以被称为新制度学派,是因为它一方面继承了制度学派的传统,以制度分析、结构分析为标榜,并主张在资本主义现存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又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新的政治经济条件,比过去的制度学派更加注意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批判资本主义的缺陷,并提出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新制度学派的起源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早期制度学派(旧制度学派)。

早期的制度学派以凡勃伦、康蒙斯和米切尔为主要代表,是近代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历史学派的一些观点演变而成的。

制度学派主要是根源于凡勃伦的著作和其他按凡勃伦传统进行研究的美国知识界的产物。

这就是说,新制度学派是在旧制度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美国经济学的重要流派,它与旧制度学派共同构成了制度学派或制度主义。

从制度主义产生以来,它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视为“异端”。

当凯恩斯主义的正统地位受到威胁后,它才受到学者们的青睐。

  旧制度学派的几个重要特点:

其一,是从心理、习惯方面批判资本主义。

例如,凡勃伦对资产阶级经济理论进行过许多批判。

尽管他的批判没有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更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但他对现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大公司和金融寡头统治的批判,不乏敏锐与中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其二,具有一定的历史主义。

在凡勃伦的著作中,研究了制度的演变,包含着经济周期和危机史的实际材料。

当时,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之前称“新古典综合理论”)虽处于正统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无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不考虑技术进步对制度演进的作用,对西方世界所存在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提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在解决“滞胀”问题上更是一筹莫展。

  在新剑桥学派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夫人所谓的“第二次经济理论危机”影响下,各种反主流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以加尔布雷思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尤为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扩大与生产过剩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并存的发展。

这使改革制度的呼声甚嚣尘上。

但是,以往的美国理论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缺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研究,忽略技术进步对制度演进的作用。

很明显,这已经不能适应由于科学技术革命而产生的新情况,不能满足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学派又活跃起来,继承早期制度学派的传统,以所谓新制度学派出现,并且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界和我国经济学派热衷于研究的一个学派。

  二、新制度学派的基本理论

  新制度学派主张必须有一个“信念的解放”即从正统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者)制造的“增长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增长”的错误思想下解放出来,建立新的价值准则,即以个人的“独立性”和以“公共目标”为衡量尺度的经济学的新观念。

在经济政策上,新制度学派有着诸多符合当时社会大众要求的主张。

它认为当务之急是公正分配,即限制大公司的权力,提高小企业和个体生产者在经济中的地位,使得大公司不能再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剥削小企业和个体生产者。

在这方面,加尔布雷思的分析是很有代表性的。

他提出,收入不平等是权力不平等的结果,所以要实现收入均等化,必须从权力均等化开始。

所谓权力均等化是指使小企业在出售或买进产品时对价格有同等的控制权,使它们的贸易条件相同。

  从具体的政策措施来说,应当针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不同情况而实行不同的政策。

比如说,政府应当对大企业实行价格管制,限制它们利用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来损害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对于小企业,则不应当采取价格管制的做法,而应当鼓励小企业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产品价格的稳定性。

一旦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在权力方面的差异缩小了,经济中的收入不均等的状况也就会减少。

另外还有,它主张国家为了社会利益进行财政拨款,保证各部门协调发展;调节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工作进行投资,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工人不忧虑失业危机和贫困,实行全民福利国家,国家控制价格和工资,反对通货膨胀。

  在社会改革上,新制度学派在批判资本主义现行经济制度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的同时,把实行改革的政治责任放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科学教育界和立法机构的肩上。

制度学派认为科学教育界可以在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方面发挥作用,而立法机构可以通过一系列有助于限制大公司和保护小企业的法律,使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改革付诸实施。

  它还主张实现工业化,重视农业的发展;实行土地改革和教育改革,改造社会风气等。

新制度学派的很多观点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例如,它注意了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正统派所不注意或有意回避的妇女问题、家务劳动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小企业和个体生产者的困境问题等,它较多地揭露了垄断组织与国家机构相勾结的一些情况,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在政治上有利于大资产阶级的实质。

新制度学派还强调道德规范应是衡量经济价值的一个标准,这与历史学派提出遗德和精神在分析经济关系时的作用有相同之处,他们批评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都只注意经济价值而忽略经济以外的其他价值。

也就是说新制度学派更注重对经济中质的分析。

  新制度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并非如传统经济学所假定的那样,即制度和社会结构是静止的和机械的,而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和演进的。

同时,新制度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微观经济理论只注重成本与价格之间的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理论只注重经济问题的变化,而忽视了包括社会制度和结构等在内的整体经济概念。

所以,新制度学派倡导演进和整体的分析方法。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转折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变革,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不可否认制度的变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科学性。

以下是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一)产权方面。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是在我国引起极大的反响西方经济学理论之一,对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一国的制度结构是开启财富潜力的钥匙。

经济学家张五常作为科斯理论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创新者,特意把最近出版的《中国经济制度》一书献给科斯,称“他那权利要有清楚界定的理念,唤醒了一个庞大的国家”。

周其仁教授认为,中国改革就是“一部未完成的产权改革史”。

科斯本人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产权没有得到界定,交易费用居高不下,市场经济就难以运转。

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一直在通过改革来界定产权、降低交易费用,显然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0xx年,我国明确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的提出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其中受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我国的农地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明确

  产权的产权激励问题,就农民的信息空间或农民承包土地和出卖农产品的信息成本过高提出了通过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建立一个完整的农地产权激励机制,使产权机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农地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国农地制度变迁。

  

(二)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方法和政府行为中提供了分析政府机构中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视角。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它实际上是公职人员和那些参与腐败交易的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动机驱动下经过成本—收益计算后得出的合乎理性的选择,而制度通过影响个人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最终影响着个人选择;提供了加强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政府结构效率的依据;提供了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途径——制度创新。

科斯在谈到中国当前面临的腐败问题时,曾表示“我不认为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腐败,也不认为中国目前的腐败是市场化改革的副产品。

在市场化改革之前就有腐败了。

腐败的根源是一种不良的社会体系,使一些人尤其是政府官员,得到了以腐败牟利的机会。

  (三)企业理论。

  制度分析方法与企业行为中,新制度经济学指导完善公司法人内部治理结构。

认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是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激励约束机制,是对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的制度安排,是一套对公司剩余索取权进行配臵的法规构架;同时,新制度经济学引导人们重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企业与团队精神。

目前我国所进行的企业产权改革就是一种国家机制主导的制度变迁。

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中国经济学要想有所突破,新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是必然选择。

中国的经济改革实践提出了许多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无法解答的理论难题。

最后引用科斯20xx年在芝加哥大学“中国经济改革”论坛上所说的“我一直对中国的潜力充满信心。

  篇二: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下,正处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如何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济理论,设计适应一国经济文化政治的经济运行体制,从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和良性循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内涵及特点、核心理论的粗浅探讨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内涵及特征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内涵

  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与老制度经济学相区别,威廉姆森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

关于制度的概念,西方学者有数种不同的解释。

舒尔茨将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凡勃伦则将制度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诺斯认为“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他将制度分为三种类型即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这些规则的执行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派则更多的将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综上所述,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新制度经济学的内涵应为:

经济学家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制度,利用正统的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特点

  一般来说,新制度经济学具有以下特点:

  1.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与继承。

与老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否定不同,新制度经济学批判的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制度的产生、作用及其演变,如新制度经济学吸取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如经济人假设、收益最大化和边际替代等,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空间,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发展和补充了新古典经济学。

  2.对“经济人”的态度持批判态度。

威廉姆森认为,“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常常会导致机会主义,即经济中的人不但自利,而且为了利己不惜去损人。

他借用西蒙在《管理行为》中提出的人的“有限理性”观点,说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力求理性原则,但是人的理性有限,人们的理性会受到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他接受信息的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种限制使得人们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或接受信息的能力不强而造成市场交易费用的增加。

  3.分析方法上的特色。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

比如以个人主义作为它的哲学基础,以理性的经济人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以最大化“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成本收益法分析经济制度产生、演进和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并提出制度改进的途径。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核心理论(中国制度经济学)

  作为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之一的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贡献都非同一般。

新制度学派大概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60年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生产扩大过剩、社会矛盾尖锐等特点而兴起。

发展至今,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四大核心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一)交易费用理论

  作为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费用理论从契约的角度来看待和研究经济组织,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能被表述为契约问题的经济或组织问题,都能在节约交易成本的意义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1937年科斯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最早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成本,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市场配臵资源的效率降低了”。

通常情况下,交易费用包括搜寻费用、谈判费用和实施费用。

  “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对于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可以说,离开交易费用范畴,就不会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源的稀缺资性,交易费用理论表明交易活动也具有稀缺性,因而经济学可以将交易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进行研究,从而使经济学进一步透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从交易费用为零到交易费用为正的过程,使得人们可以重新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

另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也是冒风险的,因而交易活动需要付出成本,从而也就有如何配臵的问题。

资源配臵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

所以,必须改善制度,减少交易费用这部分“内耗”,提高

  经济效率、提升资源配臵效率。

  

(二)产权理论

  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认为: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

”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德姆塞茨在《关于产权的理论》一文中对产权的定义是“所谓产权,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有助于人们形成那些他们可以合理持有的预期”,其强调了产权的行为性和社会关系性质。

诺斯认为“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强调了产权的排他性。

因而,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

  关于产权的最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制度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将是有效的”,表明无论开始将产权赋予谁,市场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臵的帕累托最优。

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

影响和激励行为,是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臵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

  (三)企业理论

  关于企业的起源问题,科斯运用其首创的交易费用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性质以及企业与市场并存于现实经济世界这一事实做出了先驱性的解释,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单一生产制度体系——市场机制,拓

  展为彼此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的、包括企业与市场的二重生产制度体系。

科斯认为市场上的交易使用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企业不同于市场的特征就是用行政命令取代了价格机制成为资源配臵的方式。

企业的存在把原来许多属于市场交易的行为“内部化”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被行政手段所替代,即许多原来要由市场交易的经济行为现在却在企业内部进行协调了。

  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不过是两种不同而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体制。

在科斯看来,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产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惟一动力。

在企业规模的确定问题上,科斯认为,由于企业管理过程本身也会产生有费用,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管理费用也在增加,因而企业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其规模达到它所支付的管理费用和企业扩大所节约的费用相等时,企业就达到了其最大规模。

  (四)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代表人物诺斯在《西方世界成长的经济理论》和《庄园制度的兴衰:

一个理论模式》两篇论文中提出一个中心论点:

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制度的产生是有代价的,除非其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否则这种新制度不会出现。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

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

  篇三:

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的区别

  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的区别

  制度经济学概述

  制度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

制度经济学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它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始于科斯(Ronaldcoase)《企业之性质》,科斯的贡献在于的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引入了经济学的分析中并指出企业和市场在经济交往中的不同作用。

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德姆塞茨(harolddemsetz)等人对于这个新兴学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近30年,新制度经济学是蓬勃发展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提纲:

  一、为什么要考察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二、制度经济学派的划分

  三、各时期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内容

  四、小结

  五、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注:

本文暂不讨论制度经济学各阶段的方法论问题

  一、为什么要考察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主线有两条:

一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而延伸至致前苏联社会主义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德国历史学派→美国老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主义最初是处于异端的地位,但随着制度主义不断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90年代初科斯与诺斯相继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制度学派的影响达到了顶峰。

同样是以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新、老制度学派,为什么在经济思想史中会取得不同的地位,为什么老制度主义会昙花一现,而新制度经济学会成为“非主流中的主流”?

因此,本文要考察的是第二条主线的发展过程。

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演变的考察原因有二:

1.近年来,学界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论述颇多,但对其之前的制度主义已渐渐忘却,其实对整个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进行考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制度学派发展的规律;2.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叫法比较混杂,在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下梳理。

综合两方面因素,以历史的观点分析事物,也是符合制度经济学的初衷的。

事实上只有了解制度学派的全貌,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鉴别,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这门学科,才有可能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与判断。

  二、制度学派的划分

  制度学派从时间段上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密契尔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制度主义、老制度主义、旧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m)或早期制度学派、旧制度学派(theinstitutionalschool));第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从凡勃伦和康芒斯加加尔布雷斯之间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今,包括两种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现代制度主义(neo-institutionalism)或现代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neo-institutionaleconomics)、后制度经济学和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

广义上,有人把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加尔布雷斯等代表的制度经济学称为“老制度主义”(oie),把以科斯、诺斯等代表新制度经济学称为“新制度主义”(nie);也有人把前者称为“制度主义经济学”,后者称为“新制度经济学”,中国的学者也有把加尔布雷斯阶段的制度经济学称为后制度经济学,以区分和同时期的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

以上可以看出,特别容易混淆的是第三、四阶段的英文名字(neo-institutionaleconomics和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的中译问题。

根据《美国传统词典》,neo源于希腊语,是一个前缀,不能独立使用,必须用于合成词,如:

neolithic(新石器时代的)、neoimpressionism(新印象主义);而new源于中古英语,用作形容词时可以独立使用,用作副词时,常用于合成词。

所以从形式上会出现neo-institutional和newinstitutional的区别。

意义上,neo和new,都有“新、新近”的涵义,但new的含义更广泛,包含“全新的、新时期发展的、不同于以前的”等14个以上的意思。

new的这些含义恰好能表达威廉姆森命名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时的初衷,即科斯、德姆塞茨和威廉姆森等所进行的是一个新形式的、新时期的、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的institutionaleconomics。

所以卢瑟福的划分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里,综合地把前三阶段称为“老制度经济学”,第四阶段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事实上,从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看,结合时间段的划分,从方法论入手,细分为四个阶段为宜。

同时建议用各阶段的代表人物或各自的方法论来区分。

  三、制度学派的演变与发展

  1.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密契尔等为代表的老制度学派。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已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大的垄断组织完全统治着最主要的经济命脉。

受垄断资本的压迫,中小资产阶级有着改变当前状况的强烈愿望,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马歇尔正统经济学说彻底无法自圆其说,出现了注重制度分析和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主义。

  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1899)、《企业论》(1904)等为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建立以研究制度演进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理论,反对把制度因素作为分析经济活动的前提,主张从制度或结构上来改革资本主义。

凡勃伦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制度。

一是财产所有权或金钱关系的制度(产权),二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的工具供给(技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两种制度的具体形式是“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

机器利用引导出工厂制度、大规模生产、信用制度等一系列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制度变革,其目的是无限制的商品生产。

“企业经营”则通过资本的投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其目的与“机器利用”不同,不是产量最大化,而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由于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服务的不同目的,凡勃伦认为,二者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弊端的根源。

凡勃伦以其独特的视角,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一些矛盾的弊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正是由于这一点他长期受到资产阶级正统经济学家的轻视,被看作“异端”。

凡勃仑所开创的制度分析学派,在康芒斯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

康芒斯把交易分为“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并把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解释为一种交易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众多的利益集团,因而存在着众多的利益冲突,就需要制度为各方建立一个行动规则,使交易各方处于协调之中。

他强调经济的、法律的和伦理的作用,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归功于法律制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法律制度,因为它完全以所有权为基础。

  密契尔把凡勃伦的制度研究同经济周期分析结合起来,说明资本主义经济。

他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看做货币经济,并以此为基础来解释他所谓的商业循环。

  凡勃伦的“社会习惯”、康芒斯的“法律制度”和密契尔的“商业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都有其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辩解。

  2.贝利、米恩斯为代表的过渡期

  指20世纪30至40年代,是从凡勃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