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968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广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广州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与化学有关的是()

A.木已成舟

B.煽风点火

C.磨杵成针

D.积沙成丘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一氧化碳分子──2Co

B.结构示意图为

的粒子:

Mg2+

C.FeCl2中Fe元素的化合价:

D.2个氢原子:

H2

3.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

生石灰、水、“干冰”

B.常见的黑色固体:

CuO、MnO2、Fe3O4

C.单质:

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D.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

C、CO、O2

4.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5.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的运动

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用铜制作导线    

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

A.A                           B.B                            C.C                            D.D

6.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下列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中,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木炭

氢气

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二氧化硫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8.将mg镁在n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

A.一定等于(m+n)g

B.一定小于(m–n)g

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

D.以上答案都正确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用镊子小心的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C.用100mL量筒量取9.5mL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克

10.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一氧化碳可以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3.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

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

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因为该反应产生的气体挥发了,所以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4.探究物质的奥秘给同学们带来了很浓厚的学习兴趣。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分解能产生氧气,说明过氧化氢中含氧分子

B.带电荷的粒子就是离子

C.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两种物质,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

D.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15.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的催化体系,使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仅有1种金属元素的原子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C.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H2O=H2+CO2

16.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4

C.+6

D.+7

17.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A.

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

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分解

C.

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硫酸反应

D.

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中

18.如图所示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测物体的质量

B.

测物体的长度

C.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测溶液酸碱度

19.下列表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叙述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2HgO

2Hg+O2

 分解反应

 B

 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CuO

Cu+CO2

 置换反应

 C

 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O2+H2O═H2CO3

 化和反应

 D

用稀硫酸除铁锈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20.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对下列各选项中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二、填空题

21.2019年3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西南印度洋圆满完成下潜到4500米深度进行科考的预定任务。

请回答下问题:

(1)潜水器的外壳材料主要是钛合金和特种钢,已知钛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中x=_____;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深海勇士”带回来的资料和照片表明海底有甲烷渗漏现象,此现象与可燃冰有关。

甲烷是三大化石燃料中_____的主要成分。

(3)海底有大量的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结核的加工方法之一为硫酸浸出法:

在一定条件下用硫酸溶解,使铜转化为硫酸铜,再通入硫化氢(H2S)使硫酸铜转化为硫化铜(CuS)沉淀,硫化铜经焙烧转化为氧化铜。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将硫酸铜转化为硫化铜:

_____,硫化铜焙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22.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___(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4)5个氧分子_________

23.水是生命之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时,为了加快水中悬浮颗粒沉降,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填物质名称)。

(2)甲同学制作了一个过滤器,想把水中的悬浮颗粒除去。

在组装过滤装置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_____,其中玻璃棒作用是_____。

(3)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

①在实验过程中,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_____(写化学式)。

②未来氢能源汽车可实现零污染,在催化剂和光的作用下,水分解获得氢能源,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4.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间题

(1)写出位于周期表中所标①处的化学符号_____

(2)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Na、Cl    B O、Si    C F、C1      D He、Mg

(3)笫17号元素与笫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2017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新发现的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

其中113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h,中文名称为“鉨”。

如图为鉨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该元素位于第_____ 周期,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_____。

三、实验题

25.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

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上A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_。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A装置,符号表达式为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4)将CO2和CO(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5)为了证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有CO2气体产生,某校兴趣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室只用嘴吸气和呼气)。

回答:

①图中瓶Ⅱ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

猛吸时会使装置Ⅰ中的溶液进入口腔,猛呼时会使装置Ⅱ中________。

四、推断题

26.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物质的名称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4)写出A和E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7.(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

C+2CuO

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

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______.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_,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_____,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为变为___色

猜想___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猜想___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_____.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

六、计算题

28.载人宇宙飞船内常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吸收宇航员呼出的CO2,以净化空气。

若载人宇宙飞船内每名宇航员平均每天呼出的CO2为550L,则吸收一位宇航员每天呼出的CO2需氢氧化锂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2.0g∙L-1;化学方程式:

2LiOH+CO2=Li2CO3+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