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71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docx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学生安乡一中龚德国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山水田园诗

一.主要知识点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

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 

③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解题思路

解题方法:

描写了什么景——创设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

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

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

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

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二.教材回顾

篇目

主旨情感

表现手法

归园田居

对官场生活的一种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渔翁(柳宗元)

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表现出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过故人庄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山居秋暝

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表现出一种要隐退的心境。

鸟鸣涧

悠然闲适恬淡的心境

三.专题训练

(一)指导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辋wǎng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yuán。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饷东菑zī。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4.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

(炼字:

解释——描绘——情感)

 

5.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6.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什么情感?

7.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二)自主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bì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9.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0.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1.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三)课堂鉴赏练习

过香积寺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释】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

指世俗欲念。

1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13.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答: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真实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

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15.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答:

例一:

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例二: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例三:

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

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6.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

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17.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

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

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18.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

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

情是怎样的情?

答:

写出怀有欣快欢畅之情的渔民形象,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边塞诗

一.主要知识点

分类

边塞诗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

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

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

内容

景物:

边塞风光(雄奇壮丽,残酷恶劣,荒芜凄凉,单调无味)

人:

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军贪功启衅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

百姓——战争带来的痛苦;对和平的渴望;思妇对征人的思念

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jǐ、斧、钺yuè、刀、铩shā、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

碛qì、西、轮台、龟qiū兹、夜郎;胡、羌、羯jié、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yīng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

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手法

衬托、对比、用典、夸张、虚实结合等

风格

雄壮豪迈苍凉悲慨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慷慨悲壮委婉清丽

主旨

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⑥注意矛盾心情:

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二.课堂指导练习

高考边塞诗的设题特点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要点:

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特征(意象):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yuán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hàn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qiāng笛、胡笳jiā、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3.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衬托、对比、用典、夸张、虚实结合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三.课堂自主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

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

系乐曲《梅花落》。

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

湖名,在今青海省。

雪山:

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

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自主鉴赏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景物特点: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内容特点:

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特点:

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表达: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

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⑴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诗:

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

李诗:

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⑵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

请简要分析。

高诗“借问梅花河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之情。

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自然的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⑴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

前两句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氛围。

为主人公的抒情设置了一个苍凉荒远孤独寂寞的背景。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巧妙的转换角度,借主人公设想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以及家庭的无限思念之情。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⑴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碎”字足见将军征战时间之久,所历战斗之残酷;“独”字写出了将军力压敌人千军万马、勇武过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⑵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选材上写了一次败仗而且是从败仗中写出豪气。

首先 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包将军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

其次 用“城南已合数重围”来衬托将军,于重重包围之中,将军却能射杀敌将杀出重围写出了将军的豪迈气概。

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西京:

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②牙璋:

玉制的兵符;③凤阙:

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④龙城:

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

⑤百夫长:

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⑴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

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

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⑵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咏史怀古诗

一.主要知识点

分类

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意象

历史人物、吴钩、淮水、《后庭花》……

常见地名:

金陵、姑苏(吴宫)、汴biàn京、马嵬wéi、赤壁、乌衣巷、华清宫、幽州台、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朱雀桥、西塞山等。

A.前代的都城:

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lí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lín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内容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思想感情

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语言

含蓄

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教材回顾

篇目

思想情感

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李白)

写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对比中表达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蜀相(杜甫)

对古人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壮志未酬的无奈

咏怀古迹(杜甫)

一生的颠沛流离和怀才不遇的无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既有热血满腔的爱国豪情又有壮志未酬的苦闷

扬州慢(姜夔)

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和悲痛之情

马嵬(李商隐)

批判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奢侈淫逸

石头城(刘禹锡)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国势衰微的慨叹

三.专题训练

(一)课堂指导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三四两句诗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妙处?

 

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huǎng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nán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

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

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二)课堂自主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7江西)

金陵晚望高蟾chán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2.(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liáo,破纸迎风,坏槛jiàn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dài,何处笙shēng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dié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què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

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

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

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

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三)课堂自主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8年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答: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解析】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⑴—⑵题

咏史朱淑贞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

⑴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相同点?

答:

吟咏对象相同,都是写的项羽;作品风格相同,都写得慷慨豪放,都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⑵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

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理由。

答:

更喜欢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李清照赞扬(咏怀)项吕,是对当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却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的强烈嘲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不仅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美,也是李清照热爱祖国,反对异族侵略的感情流露。

更喜欢朱淑贞的《咏史》。

作者既用“盖世英雄力拔山”来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又指出项羽的不能用人,因而导致兵败身亡的可悲结局,表现了她对国事的关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答: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2、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不超过100字)

答:

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fēi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答:

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

《汉武故事》载:

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