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269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第一节.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第一节 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课程标准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一、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可分为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侵蚀有三种形式: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河流堆积常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1.河流侵蚀地貌

(1)侵蚀的类型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表现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凹岸侵蚀

对河谷的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拓宽,谷坡后退,河床弯曲

地貌

横剖面呈“V”型

横剖面河谷拓宽

横剖面呈槽型

河段

河源、上游

上中游

中下游

(2)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

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而成。

(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

类型

位置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

三角洲

河流入海处

泥沙堆积而成

判断

1.河流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

2.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都会形成三角洲。

(×)

二、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

作用

化学过程

溶蚀

CaCO3+CO2+H2O===Ca(HCO3)2

淀积

Ca(HCO3)2===CaCO3↓+CO2↑+H2O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岩石

可溶性

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透水性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

溶蚀力

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

流动性

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过程

4.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1)地面喀斯特地貌:

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思考

 我国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为什么不如南方典型?

答案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少,流水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弱,所以喀斯特作用较微弱。

探究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

1.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分别对应图乙中的哪个河谷?

其形态有何特点?

答案 上游河谷AA′对应Ⅰ,河道较窄,呈“V”型;中游河谷BB′对应Ⅱ,河谷逐渐开阔;下游河谷CC′对应Ⅲ,河谷更开阔,呈槽型。

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河谷AA′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谷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侧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侧蚀和堆积为主。

3.Ⅱ河谷左右两岸不对称,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作用使得河谷左右两岸并不对称。

河流的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

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D.①—c,②—a,③—b

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D.搬运、堆积、侵蚀

答案 1.D 2.A

解析 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探究点二 河流堆积地貌

材料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这三种堆积地貌图。

1.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种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 图A:

洪积—冲积平原;图B:

河漫滩平原;图C:

三角洲。

2.图A所示洪(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

为什么这样变化?

答案 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

从洪(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河流流速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

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1.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位置

2.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分布

示意图

形成过程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

平原

山前

河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洪(冲)积扇。

多个洪(冲)积扇彼此相互联合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地区

河流中下游下蚀作用减弱,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

三角洲

河口处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呈扇形或三角形

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

读图回答3~4题。

3.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洪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

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

第4题,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

探究点三 喀斯特地貌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答案 ①峰林 ②溶蚀洼地 ③孤峰 ④落水洞 ⑤地下河 ⑥石钟乳 ⑦石笋 ⑧石柱

2.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多选)(  )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⑦⑧

答案 AB

3.图示地貌在我国_______高原地区分布广泛,形成该地貌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云贵 流水的溶蚀、淀积

4.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

答案 不能。

 因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降水量大,水分充足。

地表喀斯特与地下喀斯特地貌

类型

形态

作用

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

→孤峰→残丘

溶蚀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溶蚀

落水洞

溶蚀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溶蚀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

 

图解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地貌为(  )

A.峰林B.石柱

C.落水洞D.溶蚀洼地

6.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  )

A.由碳酸钙淀积而成

B.由流水溶蚀而成

C.由流水搬运而成

D.由地面塌陷而成

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①为地上喀斯特地貌——峰林。

第6题,石钟乳、石笋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淀积而成。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型谷B.水流湍急

C.为“V”型谷D.水深壁陡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型谷。

“V”型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

第2题,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主要作用是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型谷。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答案 3.A 4.D 5.B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漓江风光、②象鼻山、③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④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第4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第5题,石钟乳、石笋、石柱主要是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答案 

(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B A

(3)C (4)B

解析 第

(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三角洲,都是河流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

第(3)题,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

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两侧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

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

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导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名称和展示的景观可以判断,图甲是侵蚀地貌,河谷横剖面呈“V”型;图乙是堆积地貌。

不同河段受到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但不是说某一河段只受某一种作用力。

上游河段主要是受侵蚀作用,但堆积作用在局部地势低洼处也存在;下游河段主要受堆积作用,但是也在不同的岸边(如凹岸)或者河床较高地段受侵蚀作用。

第2题,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因此主要的作用力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3~4题。

3.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部位是(  )

A.①B.②C.③D.④

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部位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较平直,故B正确。

第4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故A正确。

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

6.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答案 5.C 6.A

解析 由图可知,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流水溶蚀,多见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2018·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期末)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被淹没的部分,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形成。

下图示意某河段的河漫滩形态。

据此完成7~8题。

7.与河漫滩地貌形成有关的是(  )

A.河流流量大  B.地形平坦

C.位于北半球  D.地壳上升

8.在沙滩边缘处,沙子的粒径最小的部位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地形平坦,下切侵蚀减弱,侧蚀增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岸处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

第8题,沙子粒径越小,被搬运的越远,越远离河中心,根据河流流向可知,粒径最小的部位是④。

扇三角洲是由临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如下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深

B.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C.图中的水体一定是海洋

D.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处

10.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比较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A错。

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B错。

河流入海口,地势落差小,没有推动冲积物由高处向低处的动力,所以扇三角洲一般不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而是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处,C错、D对。

故选D。

第10题,辫状河流出现在扇三角洲上,扇三角洲地势低,河流流速慢,河道分汊且较浅。

故选B。

读图和景观图片,完成11~13题。

11.图中⑥和⑦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2.上图中的数字与下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位是(  )

A.①B.②C.③D.④

13.关于天坑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

A.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B.岩层要平,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C.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D.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这样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高度

答案 11.C 12.B 13.A

解析 第11题,⑥是石钟乳,⑦是石笋,它们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降水较多,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第12题,该景观图片所示为天坑,天坑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多形成于②(落水洞)部位。

第13题,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

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

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

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抬升。

地壳的运动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显然A“岩层要厚”没有“石灰岩”作为前提。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湄公河上游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始称湄公河,并流经老挝、越南等5国。

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三处河段景观图,图乙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1)请将图甲中的景观与图乙中的序号连线。

ⅠⅣ

ⅡⅤ

ⅢⅥ

(2)描述图甲景观图中地貌的主要特点,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所在位置

地势特点

河床特点

答案 

(1)

(2)

所在位置

河流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

河流上游山区

地势特点

地势较平坦

地势较平坦

地势起伏大

河床特点

宽而浅

宽而浅

窄而深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貌称为________地貌,在我国的________高原分布广泛。

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举两例)。

(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

CaCO3+H2O+CO2―→Ca(HCO3)2

B:

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①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溶洞②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

(3)试简要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

(4)图中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喀斯特(或岩溶) 云贵 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淀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

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地下河。

(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解析 

(1)此图所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分布广泛。

喀斯特地貌的旅游胜地有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2)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石钟乳是碳酸氢钙中二氧化碳溢出后形成碳酸钙淀积形成的。

溶洞是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形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形成的,是流水的溶蚀作用。

(3)地下河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

(4)溶洞两边边槽的位置分布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