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465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docx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模拟

西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红灯不能闯鲜为人知,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闯。

B.责任与担当面前,一切困难都是微不足道的。

C.人是无时无刻不在成长的,我们也许会告别年少青葱,但不等于告别了成长。

D.除了连续十几年亮相春晚外,董卿还先后主持过多档综艺节目,是当之无愧的“央视综艺一姐”。

2.下列诗句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琐二乔。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在意志力和斗争性方面的长处或短处,往往是导致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成功”后加“或失败”。

B.随着“端午节”的临近,使各类美食文化节和促销活动高潮迭起。

删除“使”。

C.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也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将“珍视”改为“爱惜”。

D.教育是旨在能让青年毕业生进行自我教育为目的。

删掉“旨在”。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ài) 悄然(qiǎo)  喝采(hè)   深恶痛疾(wù)

B.畸形(jī)  锃亮(zhèng) 婆娑(suō)  坦荡如砥(dǐ)

C.洨河(jiāo)夯实(hāng)  濒临(bīn)  意趣盎然(àng)

D.秀颀(qí)  遒劲(jìng)  依傍(bàng) 惟妙惟肖(xiāo)

二、现代文阅读

期待父亲的笑

林清玄

①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担心他的病情。

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

②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一碗肉羹,觉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马上想到我们,先到市场去买了一个新锅,买了一大锅肉羹回家。

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车子颠踬得厉害,回到家时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许多,我们吃的时候已经没有父亲形容的那种美味。

可是我吃肉羹时心血沸腾,特别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难得,因为那里面有父亲的爱。

③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我们做子女的知道他心里极为细腻的一面。

提肉羹回家只是一端,他不管到什么地方,有好的东西一定带回给我们,所以我童年时代,父亲每次出差回来,总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④父亲是影响我最深的人,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和哥哥到田里工作,透过这些工作,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例如我们家种竹笋,在我没有上学之前,父亲就曾仔细地教我怎么去挖竹笋,怎么看土地的裂痕,才能挖到没有出青的竹笋。

二十年后,我到竹山去采访笋农,曾在竹笋田里表演了一手,使得竹农大为佩服。

其实我已二十年没有挖过笋,却还记得父亲教给我的方法,可见父亲的教育对我影响多么大。

⑤父亲从小教我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都应从农夫的观点出发。

像我后来从事写作,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就常说:

“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

”他常叫我不要写政治文章,他说:

“不是政治性格的人去写政治文章,就像种稻子的人去种槟榔一样,不但种不好,而且常会从槟榔树上摔下来。

”他常教我多写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

“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

”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他说:

“创作者是农夫,理论家是农会的人,农夫只管耕耘,农会的人则为了理论常会牺牲农夫的利益。

⑥父亲的话中含有至理,但他生平并没有写过一篇文章。

他是用农夫的观点来看文章,每次都是一语中的,意味深长。

⑦有一回我面临了创作上的瓶颈,回乡去休息,并且把我的苦恼说给父亲听。

他笑着说:

“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你看,我是种好呢?

还是不种好?

”我说:

“你种了四十多年的香蕉,当然还要继续种呀!

”他说:

“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

年景不会永远坏的。

”“假如每个人写文章写不出来就不写了,那么,天下还有大作家吗?

⑧我自以为比别的作家用功一些,主要是因为我生长在世代务农的家庭。

我常想:

世上没有不辛劳的农人,我是在农家长大的,为什么不能像农人那么辛劳?

最好当然是像父亲一样,能终日辛劳,还能利他无我,这是我写了十几年文章时常反躬自省的。

⑨我每天每夜向菩萨祈求,保佑父亲的病早日康健,母亲能恢复以往的笑颜。

⑩但愿,但愿,但愿父亲的病早日康复。

以前我在田里工作的时候,看我不会农事,他会跑过来拍我的肩说:

“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想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要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然后父子两人相顾大笑,笑出了眼泪。

⑪我多么怀念父亲那时的笑。

⑫也期待再看父亲的笑。

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父亲对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我吃肉羹时心血沸腾,特别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难得。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

(从修辞的角度)

7.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

8.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单车岁月

毛本栋

那辆失去主人擦拭照拂的永久牌单车,也日渐失去了往昔的锃亮光泽,被搁停在锈迹斑斑的岁月一隅。

我的单车情结,大概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改革开放不久,父亲就成了我们村第一个拥有单车的人,当年他凭着外汇券(身在台湾的爷爷所寄)从武汉购买并亲自骑回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单车,霎时点亮了灰暗①的乡村。

村人用惊羡的目光看着那辆每天被父亲擦得通明锃亮的单车,父亲荣耀得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

那时人们出村大多徒步,蜿蜒小路洒满汗水磨破鞋底,少有人能像父亲那样双轮滚滚,铃铛悠悠,来去如风。

那辆单车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父亲对它宝爱如命,偶有村民来借,父亲掏出车钥匙后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车被借走后,父亲就跟丢了魂似的。

那辆单车也是我们全家的福星,过年过节走亲戚它就成了绝对的功臣,父亲骑着它把母亲、妹妹、弟弟和我,往返辗转地载到大山里的姥姥家。

山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父亲的单车如同摇篮,坐在单车后座上的我昏昏欲睡,沿路看到的河流与村庄如同一场梦。

我第一次学骑单车就骑的是父亲的永久牌单车。

那时感觉车座比我的头还要高,现在我都不能想象当时是怎么样驾驭它的,那种双手紧抓龙头、右脚斜穿过黑色大三角架吃力蹬车的姿势,跟舞台上的滑稽小丑无二。

学骑之初,父亲为了避免我摔毁单车,天才般地在后座上横绑了一根粗木棍,摔倒后单车才免于噩运。

刚刚学会骑单车的那阵子,车瘾大得出奇,村头的水泥禾场就成了我们放学后的练车场。

多少个风霜雨雪的日子,水泥禾场上,我和小伙伴们斜扭腰肢、猛蹬踏板,踩着单车兜圈追逐的欢乐身影,成了村里一道鲜活特异的风景。

疯踩踏板,车轮飞转,耳畔风声呼呼,大树房屋极速飞旋,蓝天白云美得像首诗……渐渐地,我们的心不愿再囿于禾场了。

我头一回右脚跨过三角架坐上车座的时候都已经11岁了,那辆已经衰老得不成形状的“永久”,在我上下起伏的蹬踏中歪歪斜斜地朝向那个季节的黄昏行进。

那一天,我一鼓作气骑了很远,第一次尝到了一个人在路上的兴奋感觉,也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了远方这样一个让人激动的概念。

我骑了很远很远,渠道边的田埂骑完了,池塘边的碎石子路骑完了,沿途栅栏的泥路骑完了……我在一个长年枯竭的小河边停了下来,悠然地回望夜色下的村庄,天黑如锅底,连父亲也看不到,但是一点恐惧都没有,一点孤独都没有。

我倔强地推着单车原路返回,那晚的星星特别明亮,几乎是我这一生看到过的最明亮的一回。

开始到镇上读书,七八公里,一周一来回,单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展示本领的道具。

在女孩子面前双手脱把;把双脚搁到龙头上;或者把屁股坐到后座上去,像只大蛤蟆;或者在脱把的时候,撮着嘴巴悠闲地吹口哨,吹《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花心》……来回的路上,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骑着单车。

岁月轮转,回望旧时月色,那时我们的心清澈如水,没有混浊不堪的世俗。

我们经常骑车滞留在路过的仙鹤桥上,各自把单车往桥栏上一靠,就凭栏观看河岸戴着斗笠专心垂钓的人们,那种悠然,那种心安理得,令人心生无限神往。

也许半天并没有鱼儿咬钩,也许一个下午钓不到几条小鱼,但他们依然握着鱼竿,不急不躁,静心垂钓。

我常常会被垂钓人的那种坦然感染,我感觉到他们钓的其实就是一种心平气和。

到县城上高中后我开始住读,少有机会骑单车;父亲罹患心脏病以后,不敢骑也骑不动单车了。

那辆失去主人擦拭照拂的永久牌单车,也日渐失去了往昔的锃亮光泽,被搁停在锈迹斑斑④的岁月一隅。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11期)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灰暗”本义是暗淡,不鲜明。

是用来形容色彩的,这里用来形容“乡村”,那么应该是表现乡村的萧条、破败的。

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单车”比作“摇篮”,生动地体现了坐在父亲单车上的舒适感受,充分表现了那辆单车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C.③句运用反复与拟人,写出了“我”的成长:

独自骑行,渴望远方,不恐惧,一点孤独都没有。

D.④“锈迹斑斑”,本义指铜铁等金属生锈形成了很多斑点。

这里用来形容自行车历经岁月的“沧桑”。

10.下列对文中“单车岁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的“单车岁月”:

单车是父亲的自豪和骄傲,父亲骑着它载着我们过年过节走亲戚,那段岁月是美好的。

B.“我”的“单车岁月”:

“我”用父亲的单车学骑车,后来“我”骑着仍然崭新的单车第一次走了很远的路,那段岁月刻骨铭心。

C.“我”的“单车岁月”:

“我”长大后,单车是“我”每周一次来回唯一的交通工具和展示本领的道具,那段岁月难以忘怀。

D.单车的岁月:

时光匆匆,在失去“我”和父亲的日子里,也失去光泽,独自停在岁月的一隅,不再风光。

11.下列对选文主旨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单车岁月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对父亲深深的回忆与思念之情。

B.文章通过对单车岁月的回忆,感慨于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C.一部单车曾是全家的光荣与自豪,从父亲到“我”,骑行的岁月难以忘怀,所以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那部老旧单车的怀念。

D.文章通过对单车岁月的回忆,告诉读者“长大”是残酷的事,要忍受孤独,独自远行,所以文中还表现了一个少年的辛酸成长岁月。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

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

“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

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

风过后,草儿绿了。

再下点雪,然后开花。

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

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

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

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

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

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

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

没见过。

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

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

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

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

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

春天在做什么?

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

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

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

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

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

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

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

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

“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

”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

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

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

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

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

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

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

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

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

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

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

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

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13.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

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

1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15.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①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②,偶语③者弃巿④。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⑤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⑥皆案堵⑦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

①怀王:

即楚怀王。

②族:

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③偶语:

相对私语。

④弃市:

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⑤关:

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⑥吏人:

指当时的大、小官员。

⑦案堵:

同“安堵”,即安定。

16.与“委而去之”中“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

相去甚远       

A.去国怀乡

B.馀悉除去秦法

C.去岁流年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________

(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翻译:

________

18.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甲文中的什么内容?

(用原文回答)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沛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四、句子默写

19.古诗文名句积累。

(1)蝉噪林逾静,________。

(王籍《入若耶溪》)

(2)江东子弟多才俊,________。

(杜牧《题乌江亭》)

(3)青山遮不住,________。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无题》李商隐)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写出人事变迁之怅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6)诗人常以“风雨”入诗,或营造萧条苍凉之境,如许浑的“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7)语文课上,大家以“秋”字开始了飞花令,有诗,有词,不亦乐乎。

A同学:

秋风萧瑟

B同学:

________

C同学:

洛阳城里见秋风

D同学:

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20.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整本书阅读应如何选定精读内容”进行了总结,要点如下:

①最脍炙人口的精彩情节应该精读;

②最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内容应该精读;

③最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的内容应该精读。

请从《西游记》《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镜花缘》《猎人笔记》中选择一部作品,向大家推荐该作品中你所选定的一个精读内容,并简述理由。

六、作文

21.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

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

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

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是你沉入音乐海洋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

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半命题作文

总有一个心愿没有实现,总有一个想法没有说出,那么现在,请你发出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请以“我真想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对比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综合性学习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