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

上传人:冰冰 文档编号:1698444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

《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

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坚持正确政绩观,执“绿色发展”之笔,绘“美丽中国”画卷,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执“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绿色发展之笔,绘“命运与共,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画卷。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蕴含的生态智慧,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领会法则,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躬身实践,在“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中感悟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广大党员干部要同心协力,做好表率,积极引导身边的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久久为功。

要始终牢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要扛牢政治责任和担负历史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执“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绿色发展之笔,绘“蓝天净土,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画卷。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超出一定限度就会造成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恶化,人类自身的生存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我们要吸取“全球重大生态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深刻教训,绝不能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牢记领袖嘱托,用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经济迈上新台阶,发展取得新成绩,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

广大党员干部要做“两山论”的实践者,不“竭泽而渔”“焚薮而田”,要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禁发必有时”的度量衡,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美丽中国。

执“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的绿色发展之笔,绘“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美丽中国画卷。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漫漫征途上,无数“绿色卫士”用几辈人的心血换来百姓富、生态好的今天。

有用生命织就太行山“绿衣”的“人民楷模”李保国,有为乡亲们打造“金山银山”的“绿化将军”张连印,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六老汉”,有把荒山秃岭变林海,带领群众致富的老支书文朝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广大党员干部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中国。

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过了15年的生动实践,时至今日生命力愈发蓬勃旺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勇立时代发展“潮头”,瞄准人民群众“盼头”,凝聚党员干部“劲头”,努力实现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续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的辉煌。

  勇立时代发展“潮头”,坚持思想领航,明确生态保护“路线图”。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领航。

新时代十年来,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到强调“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再到要求“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有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

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同心同德、知行合一,让生态文明理念传递在人民心中,以“内生动力”驱动“担当作为”,端好绿水青山“金饭碗”,算清绿色发展“长远账”。

  瞄准人民群众“盼头”,推进生动实践,下好生态保护“绣花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更有力的举措保护和修复生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行者常至,为者常成”的工作理念,“绝知此事要躬行”,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义务,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在生态保护上下足“绣花”功夫,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凝聚党员干部“劲头”,矢志接续奋斗,打造生态保护“强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令人欣喜,但要警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把有关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行百里者半九十。

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既要处理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等;又要遏制住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如控制新污染物污染等;还要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噪声污染等,拿出“钉钉子”精神,努力实现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202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以厚重的人民情怀,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决策部署。

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务实担当、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才能肩负起人民重托、历史重担。

要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涵养廉洁奉公正气打牢思想基础。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整治用课题项目“送人情”、为企业站台“捞油水”等搞权力变现、“干环保、吃环保”等腐败问题,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要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多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倾听群众意见,检查工作成效。

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以厚重的人民情怀,擦亮真抓实干的担当底色。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嘱托,是每次调研考察念兹在兹的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牢记嘱托,走好新征程,要把宏伟蓝图变成具体的施工图,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既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表象问题,又从根本上杜绝问题产生的源头和渠道。

要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实现新突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高起点改善、高水平提升。

要清醒认识到生态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用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赤诚。

以厚重的人民情怀,提升环境保护的美丽成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一方面,人们从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河,真切感受到生态获得感不断提升,真切体会到美丽中国渐行渐近。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污染防治触及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显现,离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使命所在、责任所在。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监管督察力度,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更美好环境中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