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9561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46~47页。

[教学目标]

1.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圆柱模型、圆柱形纸筒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圆柱和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工厂车间,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制作圆柱形纸筒的。

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师:

看到这个圆柱形纸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纸筒包括哪几部分?

侧面是怎样做成的?

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

师:

求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

求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二、积极思考,引发猜想

(一)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圆柱模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

预设:

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

底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

预设:

底面积=πr²。

(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

圆柱侧面是一个曲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

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探究。

讨论题目:

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提示:

可以剪开观察)

展开图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讨论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课件交互演示)

预设1:

沿圆柱的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预设2:

斜着剪开,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师:

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预设:

通过剪拼。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课件展示。

师:

为了便于计算,我们通常沿着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将新知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我们解决问题时非常实用。

三、操作验证,总结公式

师:

想一想,刚才我们求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时,有什么共同点?

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根据学生讨论得出: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   ↓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小结: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用字母公式表示为:

S侧=Ch。

(一)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师: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圆柱的表面积你会计算了吗?

指名回答。

播放课件:

把圆柱的表面展开如下图,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完成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

S表=S侧+2S圆

(二)解决纸板的问题

师:

请同学们算一算制作一个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3.集体订正: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计算过程。

侧面积:

3.14×2×3=18.84(平方分米)

底面积:

3.14×(2÷2)2=3.14(平方分米)

表面积:

18.84+3.14×2=25.12(平方分米)

答:

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25.12平方分米纸板。

师:

同学们算出的结果是25.12平方分米,如果结果保留整数,我们至少需要准备多少纸板呢?

预设1:

利用四舍五入法应该是25平方分米。

预设2:

25平方分米不足以制作一个纸筒,而且接口处还需要一些纸板,所以应该是26平方分米。

师:

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求近似值的方法。

(三)梳理思路,反思小结

师: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圆柱体的观察、操作、计算,都得出了哪些结论?

预设1:

圆柱体的表面积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

预设2:

底面积=πr²;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总结: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

S表=S侧+2S圆,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

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单位:

dm)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见图1)

 

2.一个鱼缸的侧面是用钢化玻璃制成的。

制作这样一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钢化玻璃?

(见图2)

 

(二)拓展练习:

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见图3)

 

油桶:

制作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

水桶:

制作水桶至少需要多少铝皮(提手的材料忽略不计)是求水桶的()。

压路机:

压路机的前轮滚动一周,压过地面的面积就是求()。

2.把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形木材锯成2段,表面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增强了学生对圆柱表面积公式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反思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

知识:

学会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

学会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感受:

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

五次单元测试优秀率分别是37%、47%、51%、45%、67%,不及格的每次也有十人左右。

作业拖欠、不完成现象严重。

何广鑫等连续多次课堂作业不做也不交,每次老师都有提醒

学习习惯和态度极其散漫和马虎。

如做课堂作业时教室议论纷纷,边做边问边抄边聊,导致作业中经常出现抄错数字或简单计算出错的情况,极少学生是认真的独立的完成作业。

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

一个学期下来,全班只有少数同学向老师请教问题,而家庭作业里的“自主学数学”却有10%的同学空着不做。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3.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效果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同学们知道了圆柱的表面积是有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组成的,并且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推导出了表面积计算公式。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

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小组合作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

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学生学过的。

教材选用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研究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时,通过让学生在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和长方形卷成侧面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之,在探索圆柱侧面积算法的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达标测试

1.你能求出圆柱纸筒的表面积吗?

2.如右图,要做这样一个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的笔筒,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

(得数保留整数。

3.一个鱼缸的侧面是用钢化玻璃制成的。

制作这样一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钢化玻璃?

4.王师傅准备了下面不同规格的材料,怎样选才能做成圆柱形的盒子?

《圆柱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中,关键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

 

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圆柱表面积”这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但在教学中,我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用“近一法”取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

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巧妙的把他们联系成一个整体,做到收中有放,放中有收。

二、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

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

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

然后,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让学生自己展开圆柱体模型,观察到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我又启发学生: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除了长方形,还可能是什么图形?

2、讲练结合。

在练习题的设计中,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

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小组合作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课标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教材上看,教材先安排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然后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图的比较,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就是它的长方形。

还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

通过侧面展开图的操作,学生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相当于长方形面积。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表面积,要先求侧面积,再求圆的面积。

这也就突出了重点。

难点就是理解表面积的计算后,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是通过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