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192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5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docx

三年级上册A主题课程整合

三年级上册A主题

课程总目标

1.养成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努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3.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学习和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够自主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面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现状,整合后的主题课程尽量做到: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课程整合目标框架

整合前

整合后

编号

活动

主题

课程来源

教学目标

课时

一级主题

二级

主题

主题目标

实施建议

课时

 

1

 

 

 

三年级上册

科学

1.玩具里的科学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

 

7课时

 

用科学的方法观察

1.我们身边的科学

 

2.怎样科学的观察

 

3.芙蓉树怎么了?

1.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2.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并运用观察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身边的植物以及植物的叶子,经历探索过程、科学方法的了解。

4.通过给校园中的树木做名片,学会总结与交流,掌握整理资料的初步方法,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5.通过对芙蓉树落白粉的原因调查,加强学生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通过玩玩具,思考玩具里的科学,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理资获取信息的的方法.

3.让学生通过观察校园中的树木,观察到芙蓉树的特殊现象,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12课时

3.科学在我们身边

9.有趣的不倒翁

1.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2.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问题。

专题一拆装玩具

通过玩具的拆装,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动手、动脑、善问、多思的好习惯。

专题二科学探索的故事

1.学习自主搜集资料,增进对科学史和科学探索过程、科学方法的了解。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掌握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方法。

整合前

整合后

编号

活动

主题

课程来源

教学目标

课时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主题目标

实施建议

课时

2

三年级上册科学

4.怎样认识物体

1.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2.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科学探究证实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的工具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并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解释

4.意识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5.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等,并加以描述。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

简单分类与排序。

6.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会使用温度计、量筒测量物体的温度和液体的体积。

5课时

用科学的方法探究

 

1.科学使用量具探究

 

2.比赛---我能让热水快速变凉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认识温度计、量筒,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通过测量,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

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2.通过观察、记录、描述、组内交流等途径,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记录测量数据,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3.通过让热水变凉的比赛,让学生整理和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体验影响水温下降的因素。

1.活动准备:

准备温度计、量筒玻璃棒等实验器材,图片、视频资料,准备好实验用表格。

2.活动组织:

动手实验之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让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方法。

3.展示、评价方式:

小组汇报,展示实验、总结学习的收获等等,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评选。

6课时

5.给文具分类

6.那杯水热

7.水温的变化

8.哪杯水多

 

 

整合前

整合后

编号

活动

主题

课程来源

教学目标

课时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主题目标

实施建议

课时

 

3

三年级上册

科学

10.认识水

1.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认识水的浮力、压力、水面的秘密、毛细现象等,对学生着重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意识到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3.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4.通过对水的探究活动,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自然水体的美,并通过各种方式赞美水体美;通过探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5.能观察到区域小的水面的弧度,发现水面有些像球面。

会做一些破坏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

知道改变浮沉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课时

用科学的方法了解水

 

1.认识水

 

2.有趣的水

1.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看视频、图片、图画等方式探究水的基本性质、认识水的浮力、压力、水面的秘密、毛细现象等,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物体的沉浮现象和发现物体沉浮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2.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体浮沉现象、

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毛细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作出合理的解释,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通过对水的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水是神奇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环境;意识到自然水体的美,并通过各种方式赞美水体美;通过探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1.:

课前准备好水槽、滴管、木块、大头针等实验器材,各种图片、视频资料,准备好实验用表格。

2.活动组织:

通过提问、猜想、观察、实验、总结等探究方法,让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究。

3.展示、评价方式:

小组汇报,展示实验、总结学习的收获等等,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评选。

10课时

11.有趣的沉浮现象

12.改变浮和沉

13.水面的秘密

14.水往高处走

整合前

整合后

编号

活动

主题

课程来源

主题目标

课时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主题目标

实施建议

课时

 

1

 

4

 

三年级上册

科学

15.天气与生活

1.感知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激起学生研究本单元的兴趣。

2.学会认识天气的方法,为后几课的研究做铺垫。

3.自制观测气象的简单仪器,让学生以后能利用方便、简单的工具进行观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信息

5.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学生在利用自制的风向仪测风向时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8课时

1.怎样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2.多变的天气

 

3.防雷电伤害知识竞赛

1.通过对天气主题的交流,掌握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一般方法。

2.通过动手制作,实地实验、观测记录,了解雨量器、风向仪的结构原理,会用温度计、简单的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证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3.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以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会运用天气术语描述天气情况,认识表示天气的符号。

4.通过雨量器和风向仪的自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积极情感。

1.组织学生对天气主题进行科学、有序的探究活动。

2.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探究计划,并按照计划分组进行探究和记录。

3组织学生进行雷电知识竞赛,了解恶劣天气下的防护措施。

 

9课时

16.今天的天气

17.我的雨量器

18.我的风向仪

19.一周的天气

三年级环境

5.滴答滴答下雨了

1.道雨水对农作物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2.解人工降雨的原理,收集雨水的模式与作用。

第9课大自然发脾气

1.知道台风、龙卷风、雷雨等现象的起源和危害,从天气预报图上能认出并绘制台风、大雾、雷阵雨的符号。

2.学会直观、分析等学习方法。

3.学会珍爱生命

三年级安全

天气与节气

1.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整合前

整合后

编号

活动

主题

课程来源

主题目标

课时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主题目标

实施建议

课时

5

 

三年级上册

科学

20.气在哪里

1.研究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空气与生命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对空气的基本性质有初步认识。

3.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了解空气的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净化空气的方法,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净化空气、保护空气的建议。

4.能自主观察、自主设计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4课时

初步认识空气

1.怎样认识空气

2.空气的秘密

 

3.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1.过调查、交流、动手实验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了解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2.过搜集资料、看视频、图片、动手实验、观察了解空气污染的现象、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净化空气的方法,知道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3.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合作交流及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过调查、实验、交流认识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组织:

1.学生自行设计空气存在的方法。

2.织学生采访社区不同年龄的居民,了解本地区近几十年的空气变化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3.设计手抄报或宣传报,呼吁人们爱护我们的空气环境。

展示与评价:

小组汇报,展示成果、总结学习的收获等等,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评选。

10课时

21.空气的成分

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三年级环境

第16课

是谁阻挡了飞机的起飞

 

1.让学生读图并思考交流影响飞机起飞的天气条件,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秸秆燃烧的危害和秸秆的广泛用途,让学生在调查了解家乡秸秆是如何外围的过程中,锻炼与人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加深对秸秆的认识,并宣传露天焚烧秸秆的危害,及时劝阻和报告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树立学生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

 

主题课程开发纲要

专题名称

主题一用科学的方法观察

专题内容简析(200字内)

本主题包括《我们身边的科学》《怎样科学观察》、调查活动《芙蓉树怎么了?

》三个方面的内容。

植物是大自然当中的一个大群体,也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与学生接触最亲密的,最可能成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内容。

但是很少学生能深入地对它们进行观察研究,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植物的奥秘,通过活动,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兴趣。

专题目标

1.观察身边的植物,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并尝试解决问题。

2.能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感觉器官,用图片、画图、动手操作等方式,感知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

3.运用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学习直接观察的一般方法,并运用观察法对校园中的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4.培养与保持探究自然、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亲近大自然,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

活动过程安排(包括:

活动内容、活动环节、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课时安排、预期效果)

活动内容:

《我们身边的科学》《怎样科学观察》、调查活动《芙蓉树怎么了?

活动环节: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科学》第一阶段:

玩具里的科学,第二阶段:

身边的科学。

活动二《怎样科学观察》第一阶段观察植物的叶子,第二阶段小组合作,完成《植物的叶子观察记录表》,第三阶段交流展示《植物的叶子观察记录表》。

活动三:

给校园中的树木做名片,第一阶段小组确定活动方案并调查相关资料,第二阶段设计制作树木名片,第三阶段给树木悬挂名片。

活动四:

调查“为什么芙蓉树上会落白色粉末”,第一阶段观察并猜测交流,可能是什么原因,第二阶段查阅资料,查找原因,第三阶段给校长写封信。

活动方式:

通过观察、访问、记录、设计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植物,感受它们带来的作用,更加爱护我们周围的植物。

活动空间:

图书馆微机室植物园校园

课时安排:

10课时

预期效果:

1.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校园中的植物,制作植物名片。

2.对芙蓉树落白色粉末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科学的过程进行验证。

3.能对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收集、分析、整理。

4.初步形成合作的精神,掌握一些实验的方法。

5.形成动手操作和想象、创新的能力。

评价活动

1.学生间的互评与自评、师评,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2.针对各组从方案设计、实际调查、整理记录到成果展示,突出过程性评价。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情况,让学生可以进行自评、互评,发现好的方法、认真的态度,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备注

专题名称

主题二用科学的方法探究

专题内容简析(200字内)

学生在认识事物上皆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敢于提问题,以至有些问题是异想天开、希奇古怪的,也想试着采用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但小学生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途径很多还是不规范的,甚至是冒险的。

这就需要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理性地探究科学、认识科学。

因此我们确定了《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并在其过程中掌握探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每个二级主题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由感官认识到利用工具测量到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究再到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探究,较好体现了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专题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认识温度计、量筒,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通过测量,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

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2.通过观察、记录、描述、组内交流等途径,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记录测量数据,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3.通过让热水变凉的比赛,让学生整理和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体验影响水温下降的因素。

活动过程安排(包括:

活动内容、活动环节、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课时安排、预期效果)

1.《科学使用量具探究》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认识到使用工具测量比利用感官判断更准确。

在前几课中已经学会用感官比较观察物体,在这节课中将更好的使用量筒,学会观察和测量。

2.通过让热水变凉的比赛,让学生整理和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体验影响水温下降的因素。

评价活动

小组汇报,展示实验、总结学习的收获等。

专题名称

主题三用科学的方法了解水

专题内容简析(200字内)

本主题包括《认识水》《有趣的水》两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各种活动认识自然界水的分布、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探究水的形状和形态的变化、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比较水的多少、认识水面的秘密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认识与水有关的基本知识。

专题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看视频、图片、图画等方式探究水的基本性质、认识水的浮力、压力、水面的秘密、毛细现象等,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物体的沉浮现象和发现物体沉浮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2.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体浮沉现象、

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毛细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作出合理的解释,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通过对水的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水是神奇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环境;意识到自然水体的美,并通过各种方式赞美水体美;通过探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安排(包括:

活动内容、活动环节、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课时安排、预期效果)

活动内容:

《认识水》《有趣的水》

活动环节:

1、确定研究主题2、制定研究方案3、整理、汇报、展示4、反思、感悟、评价

活动方式:

通过提问、猜想、观察、实验、总结等探究方法,让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空间:

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

课时安排:

8课时

预期效果:

1.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

2.能对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收集、分析、整理。

3.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掌握一些实验的方法。

4.形成动手操作和想象、创新的能力。

评价活动

1.学生间的互评与自评、师评,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2.针对各组从方案设计、实际调查、整理记录到成果展示,突出过程性评价。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情况,让学生可以进行自评、互评,发现好的方法、认真的态度,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备注

专题名称

主题四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专题内容简析(200字内)

学生对怎样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次接触,学生对天气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

很多学生虽有收听气象预报的习惯,但对天气变化这种司空见惯、每时每刻都在身边发生的现象往往忽视。

为提高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常见的、身边的科学,我们依据《课程标准》,选择了《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一单元作为学生的研究主题。

目的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及知识经验,利用学生丰富的对天气的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认识到“天气对人、动物、植物的影响”,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走进自然,亲历科学,探究科学,揭开科学之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专题目标

1.学习制定适合自己和小组的探究计划表,并能够按照计划对天气的主题进行探究。

2..通过动手制作,实地实验、观测记录,了解雨量器、风向仪的结构原理,会用温度计、简单的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证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2.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分析研究生活中人与天气关系的具体事例,了解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危害,了解特殊天气状态下的自我保护方法。

3..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以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会运用天气术语描述天气情况,认识表示天气的符号。

4.通过雨量器和风向仪的自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积极情感。

活动过程安排(包括:

活动内容、活动环节、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课时安排、预期效果)

1.学习怎样制定探究计划,怎样完成《探究计划表》,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认识到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更愿意研究和观测更实际的天气情况。

2.动手做个风向仪,在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来记录天气情况。

目在制作及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体验成功的乐趣。

3.怎样知道雨的大小,本活动是继制作风向仪之后再一次让学生制作观测工具的课程。

因为已有一定的制作基础,而制作雨量器也不难,因此对制作方法及过程介绍的都比较简单,没有呈现出创新制作或制作中的合作交流,但这些应该是制作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通过研究“天气与生活”,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感悟到研究天气的重要性。

通过对当天天气情况的研究,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

天气可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比如:

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评价活动

交流成果展,制作风向仪、雨量器等。

专题名称

主题五初步认识空气

专题内容简析(200字内)

学生尝试自己制定探究计划,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在内容上说:

空气与动物、植物及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了解和认识空气是非常应该和必要的,本主题就是以空气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和认识到空气的有关性质及对我们人类生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等内容来设计。

专题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学习制定小组的探究计划,对空气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1.通过调查、交流、动手实验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成分,了解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合作交流及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通过调查、实验、交流认识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过程安排(包括:

活动内容、活动环节、活动方式、活动空间、课时安排、预期效果)

1.小组合作,制定小组探究计划,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空气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2.空气在哪里,通过自己找空气,自己称空气的重量观察物体现象,感受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初步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经过半年的科学课的操作实践,对科学课有了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上课时不能完全注意力集中,他们愿意玩,愿意动手,在整堂课中以有趣的游戏贯穿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观察实践等能力。

3.空气的成分,继“空气在哪里”之后,再次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探究空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试验、思考的方法分析空气成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

4.保护我们的空气环境,运用学会的方法,调查学校所在地的空气质量情况,提出改善和保护空气的建议,并用宣传海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宣传,从而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分析、设计和表达的科学学习能力。

评价活动

小组汇报,展示成果、调查报告、宣传海报、总结学习的收获等

活动方案

主题一用科学的方法观察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无边的大地,广阔的蓝天,奇妙的动植物,神奇的风雨雷电。

为什么会有斗转星移?

为什么日月穿梭不断?

……大自然蕴藏了多少秘密?

我的想法有好多,我的问题有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