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332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复习讲义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小学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

2、能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经理探索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知识梳理

1.SSS

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

这个定理说明,只要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也是三角形具有__________的原理.

2.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如下图,已知:

△ABC与△DEF的三条边对应相等,求证:

△ABC≌△DEF.

证明:

在△ABC与△DEF中,

∴△ABC≌△DEF(SSS).

3.利用SSS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说明

的依据是_________.

4.边角边定理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2:

______和它们的__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

符号语言:

在△ABC与△DEF中,

∴△ABC≌△DEF(SAS).

图示:

5.探索边边角

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________等.

6.ASA

___________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如下图,已知∠D=∠E,AD=AE,∠1=∠2.

求证:

△ABD≌△ACE.

证明:

∵∠1=∠2(已知)

∴∠1+∠CAD=∠2+∠CAD(相等的角加同一个角仍相等)

即∠BAD=∠CAE

在△ABD和△ACE中,

∠D=∠E(已知)

AD=AE(已知)

∠BAD=∠CAE(等量相加)

∴△ABD≌△ACE(ASA).

7.A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如图:

D在AB上,E在AC上,DC=EB,∠C=∠B.

求证:

△ACD≌△ABE.

证明:

在△ACD和△ABE中.

∠C=∠B(已知)

∠A=∠A(公共角)

DC=EB(已知)

∴△ACD≌△ABE(AAS).

参考答案:

1.三边分别相等稳定性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两边夹角

5.不一定全

6.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7.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

例题讲解

1.先证明对应边相等,再证全等(利用中点、等量相加等)

【例1】如图所示,在△ABC和△FED中,AD=FC,AB=FE,BC=ED,求证:

△ABC≌△FED.

【解析】∵AD=FC,

∴AD+DC=FC+DC,即AC=FD.

在△ABC和△FED中,

∴△ABC≌△FED(SSS).

总结:

利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如下几种常见类型:

(1)有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

(2)有公共线段的两个三角形,我们可以用等量相加或相减,推出两边相等.

(3)含有中点的两个三角形,如图:

AB=AC,D是BC的中点,

由中点的定义可得:

BD=CD.继而可证△ABD≌△ACD.

练1.如图,已知AC=BD,0是AB、CD的中点,求证△AOC≌△BOD.

【解析】要证△AOC≌△BOD,只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分别相等.

证明:

∵O是是AB、CD的中点,

∴AO=BO,CO=DO.

在△AOC和△BOD中,

∴△AOC≌△BOD.

2.先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继而证明边(角)相等,或求边(角)

【例2】如图所示,AB=DC,AC=DB,求证:

∠1=∠2.

【解析】在△ABC与△DCB中,

∴△ABC≌△DCB(SSS).

∴∠ABC=∠DCB,∠ACB=∠DBC.

∴∠ABC-∠DBC=∠DCB-∠ACB.

即∠1=∠2.

总结:

1.要求证在两个不同三角形内的角相等,往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当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不易证全等时,可以利用等量的和(差)相等,将问题转化.

3.求证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两边相等,同样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练2.如图是“人”字形屋梁,AB=AC.现在要在水平横梁BC上立一根垂直的支柱支撑屋梁,工人师傅取BC的中点D,然后在A,D之间竖支柱AD.那么这根AD符合“垂直”的要求吗?

为什么?

【解析】AD⊥BC符合要求,理由如下:

∵点D是BC的中点,

∴BD=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ADB=∠ADC.

又∵∠ADB+∠ADC=180°,

∴∠ADB=∠ADC=90°.

∴AD⊥BC.

练3.如图所示,已知:

A,C,F,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B=DE,BC=EF,AF=DC,求证:

AB∥DE.

【解析】先根据SS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

∠A=∠D,即可证明AB∥DE.

证明:

∵AF=DC,

∴AF-CF=DC-CF.

∴AC=DF.

在△ABC与△DEF中,

∴△ABC≌△DEF(SSS).

∴∠A=∠D.

∴AB∥DE.

练4.已知: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求证:

∠C=∠A.

【解析】连接BD,在△ABD和△CBD中,

∴△ABD≌△CBD(SSS).

∴∠C=∠A.

练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求证:

∠A+∠D=180°.

【解析】证明:

连接AC,在△ADC与△CBA中,

∴△ADC≌△CBA(SSS),

∴∠ACD=∠CAB,

∴AB∥CD,

∴∠A+∠D=180°.

3.利用SAS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3】如图所示,△ABC,△DEF均为锐角三角形,AB=DE,AC=DF,∠A=∠D.求证:

△ABC≌△DEF.

【解析】直接根据SAS可证明△ABC≌△DEF.

证明: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总结:

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1)同一三角形的边、角要放在等号的同一边,按照“边角边”的顺序书写;

(2)注意条件里的三个元素必须齐全,且对应相等;

(3)条件里的三个元素必须对应,一个三角形中的元素依次是“边—角—边”,另一个三角形的元素也必须依次是“边—角—边”,如果是其他“边—边—角”或“角—边—边”,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在条件中,相等的角必须是所给两边的夹角,如果把夹角改为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则不一定全等.

练6.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BC=EF,根据(SAS)判定△ABC≌△DEF,还需的条件是()

A.∠A=∠DB.∠B=∠EC.∠C=∠FD.以上三个均可以

【解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的SAS,即两边夹角.做题时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验证,要由位置选择方法.

解:

要使两三角形全等,且SAS已知AB=DE,BC=EF,还差夹角,即∠B=∠E;

A、C都不满足要求,D也就不能选取.

故选B.

练7.如下图所示,已知∠1=∠2,AO=BO,求证:

△AOC≌△BOC.

【解析】两个三角形包含一个公共边,结合已知条件,根据SAS可证明△AOC≌△BOC.

证明:

在△AOC和△BOC中,

∴△AOC≌△BOC(SAS).

4.先证明对应边或对应角相等,再证明三角形全等

【例4】如图,AE=CF,AD∥BC,AD=CB.求证:

△ADF≌△CBE.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结论.

证明:

∵AE=CF,

∴AE﹣EF=CF﹣EF,即AF=CE.

又∵AD∥BC,

∴∠A=∠C.

∵在△ADF与△CBE中,

∴△ADF≌△CBE(SAS).

总结:

没有直接给出能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

(1)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如果已知两边,则要找第三边或夹角;如果已知一角和该角的一边,则需要找夹角的另一条边;

(2)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些题目的条件含而不露,通常要挖掘出隐含条件,比如公共边、对顶角等,从而为解题所用;

(3)有些条件需要用到线段与角的和差关系才能得到.

练8.如图,已知AB=AD,AC=AE,∠1=∠2,求证:

△ABC≌△ADE.

【解析】已知∠1=∠2,∠BAE是公共角,从而可推出∠DAE=∠BAC,已知AB=AD,AC=AE,从而可以利用SAS来判定△ABC≌△ADE.

证明:

∵∠1=∠2,

∴∠1+∠BAE=∠2+∠BAE,

即∠DAE=∠BAC.

在△ABC和△ADE中,

∴△ABC≌△ADE(SAS).

练9.已知:

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E=CD,∠ACD=∠BCE.

求证:

△AEC≌△BDC.

【解析】根据∠ACD=∠BCE,可得出∠ACD+∠DCE=∠BCE+∠DCE,即∠ACE=∠BCD.根据边角边公理可得出△AEC≌△BDC.

证明:

在△AEC和△BDC中,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AC=BC,

∵∠ACD=∠BCE,

∴∠ACD+∠DCE=∠BCE+∠DCE,

即∠ACE=∠BCD,

在△AEC和△BDC中,

∴△AEC≌△BDC(SAS).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5.先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再证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例5】

(1)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AD=AE.求证:

∠B=∠C.

【解析】首先根据条件AB=AC,AD=AE,再加上公共角∠A=∠A可利用“SAS”定理证明△ABE≌△ACD,进而得到∠B=∠C.

证明:

在△ABE和△ACD中,

∴△ABE≌△ACD(SAS).

∴∠B=∠C.

(2)如图,点E,F在AC上,AB∥CD,AB=CD,AE=CF.求证:

BF=DE.

【解析】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内错角相等,再证出AF=CE,根据SAS证明△ABF≌△CDE,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证明:

∵AB∥CD,

∴∠A=∠C,

∵AE=CF,

∴AE+EF=CF+EF,

即AF=CE,

在△ABF和△CDE中,

∴△ABF≌△CDE(SAS),

∴BF=DE.

总结:

综合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步骤如下:

(1)由问题中的条件,依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证得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练10.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则∠D的度数为()

A.50°B.30°C.80°D.100°

【解析】利用SAS可证明△AOD≌△COB,则∠D=∠B=30°.

解:

∵OA=OC,OD=OB,∠AOD=∠COB,

∴△AOD≌△COB(SAS),

∴∠D=∠B=30°.

故选B.

练11.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在△ABC与△DEF中,AB=DE,AC=DF,若∠_____=∠______,则△ABC≌△DEF,所以BC=_____,因此BE=________.

【解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若∠A=∠D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边相等,得出结果.

解:

若∠A=∠D时,△ABC≌△D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BC=EF,

∴BE=CF;

故答案为:

∠A=∠D,EF,CF.

6.先用ASA证全等,再证边角相等

【例6】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求证:

BO=DO.

【解析】先用“ASA”证明△ABC≌△ADC,得出AB=AD,再用“SAS”证明△ABO≌△ADO,可得出结论.

证明:

在△ABC和△ADC中,

∴△ABC≌△ADC(ASA).

∴AB=AD.

在△ABO与△ADO中,

△ACO≌△ADO(SAS).

∴BO=DO.

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所以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练12.如图所示,在△ABC中,点O为AB的中点,AD∥BC,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D,E,求证:

OD=OE.

【解析】∵点O为AB的中点,

∴AO=BO.

∵AD∥BC,

∴∠ADO=∠BEO,∠DAO=∠EBO.

在△AOD与△BOE中,

∴△AOD≌△BOE(AAS).

∴OD=OE.

7.先用AAS证全等,再证边角相等

【例7】如图所示,∠1=∠2,∠C=∠D,求证:

AC=AD.

【解析】先利用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AD.

证明:

在△ACB与△ADB中,

∴△ACB≌△ADB(AAS).

∴AC=AD.

总结:

1.由“ASA”与“AAS”可知,两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及任意一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等.

2.注意不用混淆“ASA”和“AAS”,“ASA”是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AAS”是两角及一对边对应相等.

练13.如图所示,C,F在BE上,∠A=∠D,AC∥DF,BF=EC.求证:

AB=DE.

【解析】先利用平行证明角相等,再用等量相减的思想证明BC=EF,应用AAS可得△ABC≌△DEF,进而得出结论.

证明:

∵AC∥DF,

∴∠ACE=∠DFB.

又∵∠ACE+∠ACB=180°,∠DFB+∠DFE=180°,

∴∠ACB=∠DFE.

又BF=EC,∴BF-CF=EC-CF,即BC=EF.

在△ABC与△DEF中,

∴△ABC≌△DEF(AAS).

∴AB=DE.

8.灵活选用证明方法证(判断)全等

【例8】如图所示,已知∠B=∠DEF,BC=EF,要证△ABC≌△DEF,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___;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___;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___.

【解析】已知一组角和一组边相等,要依据“ASA”证全等就要求夹已知边的另一组角相等,故填∠ACB=∠DFE;要依据“SAS”证全等就要求夹已知角的另一组边相等,故填AB=DE;要依据“AAS”证全等就要求另一组角相等,故填∠A=∠D.

答案:

∠ACB=∠DFE;AB=DE;∠A=∠D.

总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4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分别是“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注意: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不存在“角边边”“角角角”.

2.“边边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这四种判断方法中,都要求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3.在寻求全等条件时,要注意结合图形挖掘图中隐含的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中点、角平分线.

4.以及平行线中包含的角的关系,垂直中包含的角的关系,以便顺利求解.

练14.如图所示,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ACD的是().

A.AD=AEB.∠AEB=∠ADC

C.BE=CDD.AB=AC

【解析】选择A中的AD=AE,加上已知条件,可根据AAS证明△ABE≌△ACD;

选项B中给出∠AEB=∠ADC,加上已知条件,可得三对角相等,但三对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选项C中的BE=CD,加上已知条件,可根据AAS证明△ABE≌△ACD;

选项D中的AB=AC,加上已知条件,可根据ASA证明△ABE≌△ACD;

故选:

B.

练15.如图所示,BF⊥AC,DE⊥AC,垂足分别为点F,E,BF=DE,∠B=∠D,求证:

AE=CF.

【解析】∵BF⊥AC,DE⊥AC,

∴∠DEC=∠BFA=90°.

在△BFA与△DEC中,

∴△BFA≌△DEC(ASA).

∴AF=CE.

∴AF+EF=CE+EF.

∴AE=CF.

练16.如图,将△BOD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AOC,再过点O任意画一条与AC,BD都相交的直线MN,交点分别为M和N.试问:

线段OM=ON成立吗?

若成立,请进行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解析】OM=ON成立.理由是:

∵△BOD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AOC,

∴△BOD≌△AOC.

∴∠A=∠B,AO=BO.

又∵∠AOM=∠BON,

∴△AOM≌△BON(ASA).

∴OM=ON.

练17.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置于直线

上,AC=BC,现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E.

【解析】

(1)△ACD≌△CBE,

证明:

∵∠ACB=90°,

∴∠ACD+∠BCE=90°.

又∵AD⊥

∴∠CAD+∠ACD=90°.

∴∠BCE=∠CAD.

∵BE⊥

∴∠ADC=∠CEB=90°.

在△ACD与△CBE中,

∠CAD=∠BCE,∠ADC=∠CEB,AC=CB,

∴△ACD≌△CBE(AAS).

(2)由

(1)可知△ACD≌△CBE,

∴AD=CE,CD=BE,

∴AD=CE=CD+DE=BE+DE=3+5=8.

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AB∥CD,OB=OD,则由“ASA”可以直接判定△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点D,E,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是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已知点E,C在线段BF上,BE=CF,AB∥DE,∠ACB=∠F.求证:

△ABC≌△DEF.

4.如图所示,已知∠B=∠E,∠BAD=∠EAC,AC=AD,求证:

AB=AE.

5.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EC=DF,EC∥DF.求证:

△ACE≌BDF.

作业

1.已知:

如图,AB=CD,BE=DF,AF=EC。

求证:

BF=DE

2.已知:

如图AB=AC,AD=AE,BE和CD相交于G。

求证:

AG平分∠BAC

3.如图,AB=CD,AD=BC,O是BD上任意一点,边O点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M,N点,求证:

∠1=∠2。

4.如图,已知AC//FD,AF//CD,FB//EC。

求证:

△AFB≌△DCE。

5.如图,已知AD//BC,∠DAB和∠ABC的平分线相交于E,过E的直线交AD于D,交BC于C。

求证:

DE=EC。

6.已知:

如图,在△ABC中,延长AC边中线BE到G,使EG=BE,延长AB边中线CD到F,使DF=CD。

求证:

G,A,F在同一直线上。

7.已知:

如图,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

求证:

AE+CD=AC。

8.如图,EA平分∠CAB,且AB=AC+BD,E为CD中点,求证:

BE平分∠ABD。

9.已知:

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EB=EC,∠ABE=∠ACE。

求证:

∠BAE=∠CAE。

证明 在△AEB和△AEC中,

∴△AEB≌△ACE。

(第一步)

∴∠BAE=∠CAE。

(第二步)

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

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根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正确过程。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1.AOB,COD.

2.【解析】∵∠AHE=∠CHD,利用和等角互余的两个角相等,

∴∠EAH=∠ECB

又∵∠AEH=∠CEB=90°

EH=EB

∴△AEH≌△CEB(AAS)

∴CE=AE=4,,EH=3,

∴CH=4-3=1

答案:

1

3.【解析】利用平行线,可得两同位角相等,再利用等量相加得BC=EF,即可证两三角形全等.

证明:

∵AB∥DE,

∴∠B=∠DEF.

∵BE=CF,

∴BC=EF.

在△ABC与△DEF中,

∠B=∠DEF,BC=EF,∠ACB=∠F,

∴△ABC≌△DEF(ASA).

4.【解析】先证全等,再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

证明∵∠BAD=∠EAC,

∴∠BAD-∠CAD=∠EAC-∠CAD.

∴∠BAC=∠EAD,

在△ABC和△AED中,

∴△ABC≌△AED(AAS).

∴AB=AE.

5.【解析】∵AB=CD,

∴AB+BC=CD+BC,即AC=BD.

又∵EC∥DF,

∴∠ACE=∠BDF.

在△ACE与△BDF中,

∴△ACE≌△BDF(SAS).

家庭作业

1.分析:

图中全等三角形比较多,由已知慢慢创建最终全等所需的条件,往往一次全等证明不出来,可多次使用多组全等

证明:

∵AF=EC

∴AE=FC

∴△ABE≌△CDF(SSS)

∴∠A=∠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FB≌△CED(SAS)

∴BF=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分析:

此题用三次全等慢慢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我们所需的内容,最终通过证明角等得到平分。

证明:

∴△ABE≌△ACD(SAS)

∴∠B=∠C∠ADC=∠AEB

∴∠BDG=∠CEG

∵AB=AC,AD=AE,

∴BD=CE

∴△BDG≌△CEG(ASA)

∴BG=GC

∴△ABG≌△ACG(SAS)

∴∠1=∠2即AG平分∠BAC

3.证△ABD≌△CDB,得∠ADB=∠CBD,则AD//BC,∠1=∠2

4.连结FC

5.在AB上取AF=AD,连结EF,先证△ADE≌△AFE,再证△EFB≌△ECB

6.证∠FAG=∠FAB+∠BAC+∠GAC=180°

7.在AC上截取AF=AE,连结OF,证△AEO≌△AFO得∠AOE=∠AOF,再证△CDO≌△CFO,得CD=FC

8.D在AB上取AF=AC

9.不正确,错在第一步,正确的证明过程为:

在△EBC中,因BE=CE,故∠EBC=∠ECB。

又因∠ABE=∠ACE,故∠ABC=∠ACB,AB=AC,可证出△AEB≌△AEC,∴∠BAE=∠CA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