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03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通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一)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基础知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思考之于人类的意义,多少哲人用思考的乐趣来世人。

“我思故我在”,意谓当人用理性思考的时候,才真正获得了存在的意义,才对自己的能力和禀赋有的认知。

A.不言而喻劝谕清晰B.不言而喻讽喻 清楚

C.一目了然 劝谕 清楚D.一目了然 讽喻 清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不言而喻: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一目了然: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前面是“意义”,应用不言而喻;前面有“乐趣”,应用“劝谕”;后面是“认知”,应用“清楚”。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临着传承人日渐青黄不接的严峻考验,云梦皮影积极走进校园、走进社会,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

B.环保部表示要提高对走私洋垃圾、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等行为的处罚,要依法从重从快处理违法企业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C.我们面对具有开拓精神、能指引大家不断排除险阻、为我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辉煌贡献的楷模,应当得到肯定和颂扬。

D.环渤海水域的治理、保护和开发不仅关系着环渤海地区的生命线,也关系着京津冀乃至华北、东北甚至更大区域的发展与稳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B项,提高标准,成分残缺;C项,主谓不一致或主客颠倒;D项,“治理、保护和开发”语序不当。

点睛:

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

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

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

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

此题C项主客倒置。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B.直到小石变成巨岩,岩石上长满藓苔衣。

(日本国歌)

C.守护太平洋上的三颗明星,摒弃争斗与战争。

(新西兰国歌)

D.祖国三千里江山如画,五千年历史悠长。

(朝鲜国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没有修辞的手法。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亭送别》“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借夕阳、古道、秋风、嘶鸣的马等种种凄清的意象,衬托了离别之苦之悲。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以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又抽象,既展示外部形态又明确写出真实内涵。

C.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之“萧萧”化用《楚辞》中“风飒飒兮木萧萧”,写出了绿叶尽脱的悲凉之景,更添无穷悲伤。

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与《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的梅都被人格化了,内涵丰富,含蓄蕴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抽象”错误。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夙遭闵凶(早)  形影相吊(慰问)

不矜名节(顾惜)听臣微志(允许)

B.垣墙周庭(围绕)凡再变矣(两次)

往往而是(常常)其制稍异于前(规制)

C.知与之为取(给予)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将要)

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平伐其功(自夸)

D.离骚者,犹离忧也(遭遇)举类迩而见义远(事物)

三致志焉(表达)同生死,轻去就(到达)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B项,往往:

到处;C项,将:

迁就;D项,就:

任职。

三致志焉(表达)同生死,轻去就(到达)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理性精神有时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

,。

它在空间上的连续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表现了中国的理性精神。

①像万里长城,虽无严格对称可言

②就单个建筑来说,确乎相对低矮平淡认逊色一筹

③而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

④它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胜

⑤但每段体制则完全雷同

⑥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

A.⑥②④③⑤①B.②⑥④①③⑤C.②⑥④③①⑤D.⑥②③④①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此题注意②⑥、④③、①⑤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C。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曾国藩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

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

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之不兴?

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

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

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

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诸弟一概不管可也。

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

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为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

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

如霞仙今日之身份,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

若学问愈进,身份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

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

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

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

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

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

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

树堂、筠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

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

若看注疏,每经亦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

幸甚幸甚。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患令名不显   令:

美好

B.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   示:

指示

C.亦须了本日功课        了:

完成

D.虽走路之日          虽:

即使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光二十四年”用的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是纪年法的一种,除此还有天干地支、公元等纪年法。

B.《归震川文集》的作者归震川,即归有光,明代散文家,作者以远祖的居住地项脊泾为室名,以示纪念。

C.“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中“重庆”,旧时指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作者意在告诉弟弟们,家中、外面都无需费心,只须用心于“学”。

D.“若看注疏”中“疏”,和《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同义,是注释的一种,对古书进行注释,并对前人所作的注释加以引申和说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承蒙祖上阴庇,内外顺遂,没有任何缺憾,但一想到家族的兴旺、自己作为长兄的职责,还是觉得有许多话要说。

B.弟弟们写信都报告家中和朝廷的事,作者很高兴,觉得外面有自己照料好,弟弟们完全应该争取学问身份高于一般人并成为父母的好子女。

C.文中作者流露的情感较复杂,有想对弟弟提出要求又怕弟弟们生厌的矛盾,有对弟弟认真读书的期待,有对自己现在认真读书的自足等。

D.读书最怕借口,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无论公务繁忙还是清闲,无论考试还是居家,只要想读书、作文章都可以抽得出时间。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

⑵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

11.请根据第三段,简要概括作者读书方面的做法。

【答案】7.B8.D9.B

10.⑴要慎重,不要因为科名稍稍迟了,便说自己无法有所成就。

⑵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11.读书以有恒为主,读书有基数,不得预先做事,不得补做事情。

参考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的信,想已接到。

我承蒙祖宗留下的遗泽,祖父的教训,幸运地得了科名。

没有内顾之忧,在外的境遇也都如意,算是一无所缺了,所希望的,是弟弟们个个自强自立,同心协力,又怕什么名声不显赫,家运不兴旺呢?

我想另立课程,多讲条规,使弟弟们遵行,又恐怕弟弟们见而生厌;想默默不说,又怕失了兄长督责的道义。

所以往年常规定弟弟们的功课,近来只强调有恒二字,所希望弟弟们的,是把每月功课,写明白告诉我,那我的心里便有了安慰。

但弟弟们每次写信,从不把自己的学业写明白,只是喜欢说家事和京城中的事。

这个时候,家里长辈均在,外面的事又有我照料,弟弟们可以一概不管。

只要把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篇,看书几卷,详细告诉我,那我就太高兴了。

各位弟弟或者可以得到科举的功名,或者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但都是父母的好儿子,这是我高兴的第一点。

要慎重,不要因为科名迟了,便说自己不行。

如霞仙,今天的身份,比一般的秀才就高一些。

如果学问再进,身份更高,那一般的举人进士,又不必去说了。

学问是没有穷尽的,总以有恒为主。

兄长往年没有恒心,近年略好,但还没有纯熟。

自七月初一起,至今没有一天间断。

每天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至少二十页,多不论。

自七月起,到现在已经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都用朱笔加圈点批注。

虽然很忙,也要完成当天功课,不因昨天耽搁了,今天补做,也不因明天有事,今天预先做。

弟弟们如果能这样有恒,那四弟虽是中等的天分,也应当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是上等天分呢?

明年学习的地方,不知定了没有?

或者在家,或者在外,都无不可。

说在家不好用功,这是弄巧推卸责任。

我现在京城,天天事务纷冗,都可以不间断读书,何况在家呢?

树堂、筠仙从十月起,每十天作文一篇,每天看书十五页,也很有恒。

弟弟们试着把《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坚持有恒,不要几月,就看完了。

如果看注疏,每部经不过几个月就看完,切不要强调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也切不要强调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

就是走路的时候,到旅店的时候,都可以看。

考试的日子,出场也可以看。

兄长日夜悬望,只有“有恒”二字忠告弟弟们,愿弟弟们时刻留心。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解析】

7.试题分析:

示:

给……看。

8.试题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给皇帝的奏议。

点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注意“疏”的不同解释。

9.试题分析:

“弟弟们完全应该争取学问、身份都高于一般秀才”有误,不是应该,也不是“一般人”而是“秀才”。

10.试题分析:

注意“弗”译为“不要”;“自立”译为“有所成就”;“遂”译为“就”;“苟”译为“姑且”;“告诉”译为“报告申诉”。

同时注意第

(2)句被动句的翻译。

11.试题分析:

注意结合文段中的句子“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概括“以有恒为主”“有基数”“不得预先做事”“不得补做”。

参考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的信,想已接到。

我承蒙祖宗留下的遗泽,祖父的教训,幸运地得了科名。

没有内顾之忧,在外的境遇也都如意,算是一无所缺了,所希望的,是弟弟们个个自强自立,同心协力,又怕什么名声不显赫,家运不兴旺呢?

我想另立课程,多讲条规,使弟弟们遵行,又恐怕弟弟们见而生厌;想默默不说,又怕失了兄长督责的道义。

所以往年常规定弟弟们的功课,近来只强调有恒二字,所希望弟弟们的,是把每月功课,写明白告诉我,那我的心里便有了安慰。

但弟弟们每次写信,从不把自己的学业写明白,只是喜欢说家事和京城中的事。

这个时候,家里长辈均在,外面的事又有我照料,弟弟们可以一概不管。

只要把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篇,看书几卷,详细告诉我,那我就太高兴了。

各位弟弟或者可以得到科举的功名,或者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但都是父母的好儿子,这是我高兴的第一点。

要慎重,不要因为科名迟了,便说自己不行。

如霞仙,今天的身份,比一般的秀才就高一些。

如果学问再进,身份更高,那一般的举人进士,又不必去说了。

学问是没有穷尽的,总以有恒为主。

兄长往年没有恒心,近年略好,但还没有纯熟。

自七月初一起,至今没有一天间断。

每天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至少二十页,多不论。

自七月起,到现在已经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都用朱笔加圈点批注。

虽然很忙,也要完成当天功课,不因昨天耽搁了,今天补做,也不因明天有事,今天预先做。

弟弟们如果能这样有恒,那四弟虽是中等的天分,也应当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是上等天分呢?

明年学习的地方,不知定了没有?

或者在家,或者在外,都无不可。

说在家不好用功,这是弄巧推卸责任。

我现在京城,天天事务纷冗,都可以不间断读书,何况在家呢?

树堂、筠仙从十月起,每十天作文一篇,每天看书十五页,也很有恒。

弟弟们试着把《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坚持有恒,不要几月,就看完了。

如果看注疏,每部经不过几个月就看完,切不要强调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也切不要强调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

就是走路的时候,到旅店的时候,都可以看。

考试的日子,出场也可以看。

兄长日夜悬望,只有“有恒”二字忠告弟弟们,愿弟弟们时刻留心。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调笑令·胡马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2.全诗无“怨”,却句句有“怨”情,请概括具体内容。

13.简要赏析“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的表达效果。

【答案】12.第一句怨生活之地远,第二句怨景色单调,第二句怨孤独无伴,第三句怨时间长地域广。

13.用反复,顶真(针)手法,写出了马“迷路”的苦闷孤独;含蓄曲折地表现了马的情绪,即戍边战士的情思,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轻松的笔调表现深刻的主题,平浅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淡笔勾勒的画面浸润着浓郁的感情(言近旨远,含蓄蕴藉),写出了诗人对马(戍卒或戍边将士)遭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解析】

12.试题分析:

注意结合诗句中的“远放”“路迷”“无穷日暮”概括“地远”“景色单调”“孤独无伴”“时间长地域广”的特征。

13.试题分析:

注意答出“反复”“顶真”的手法,表现了马的情绪进而表现戍边战士的情思。

点睛: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反复和顶针的手法以及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2)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 。

(李煜《虞美人》)

(3)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__________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8)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答案】

(1).风急天高猿啸哀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此情可待成追忆(4).赢得仓皇北顾(5).乱石穿空(6).同是天涯沦落人(7).茕茕孑立(8).只有香如故。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注意“赢”“沦落”“茕”的写法。

五、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雨夜

靳以

摇曳着的灯光下,叶子露着温柔的绿色,好象那碧翠将随着雨滴从叶子尖流了下去,平坦的路上,洒满了油一样的雨水。

和友人共用了晚餐,正自想走出来,方才的大雨就起始落着。

嘈杂的雨声,冲满了屋子。

我一面说着:

真没有想到,下了这么大的雨,一面就把窗赶紧关上了。

“还有什么别的事么?

“没有,没有,怕有人在等着我。

“夏天的天气象人生,变幻无常的,这一阵虽是下着这么大的雨,等一下就许完全停了,或是飞起细雨来。

“雨夜总是美丽的。

友人悠然地说,象是这景物又引起他青年时节的诗人梦。

“也许是不幸的。

我似回答似不回答地说。

“×先生,为什么呢?

为什么你要这样说呢?

“把我留在这里,不是一件不幸么?

于是她笑起来了,她的笑声是那么清亮,好象我能看见那两排白亮的牙齿。

可是我后悔了,我问着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来?

过往的情谊不应再凭记了,我该和他们离开。

正巧在这时候,急雨停止了,细细的雨丝在空中飞着,我就说我想回去了,怕的是过一阵又要有大雨下来。

“那么就请有空的时候到这边来坐吧。

“好,好,将来我会来的。

一面应着一面却逃出了他们的家,横飞的细雨抚摸着我的脸颊,我的心才觉得难有的清凉。

“我再也不能到他们那里去,我们中间的距离太远了。

高大的车摇摇晃晃地来了。

我走上去,向着上一层,那里没有一个人,我就独自傍了车窗坐着。

一路上没有一个人上来,尽是自己忍受着车的颠动,心又象是不安起来了。

我所要走的又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过了居住区,便是繁闹的市街了。

窗橱仍是辉煌地明了灯,或是红的,绿的,紫的霓虹光,昂然站立着的模特像是也无力地垂下了头,披在肩上的纱和缎,要从那上面溜下来似的。

“我厌烦了,我要到外面走走去,那怕是落雨的天。

它们好象这样叫着,可是它们只是兀然站在那里,不能移动一步。

路上的车少得使人疑惑了,谁能信这是最繁闹的街路呢?

谁能相信这地价一方尺就值万呢?

是的,这个城市是只相信大言和虚伪的,说真话和给人真心看的是稀有的傻子。

这样的人该走回他所自来的地方。

走着那座桥,一条美丽的河在下面过去了,那美丽是没有法子写得出的,要一个人的我突然象是痴呆了似地说着:

“你看,这河多美。

——”

我立刻就意识到在这上面我没有相识的人,即是不相识的人,也没有一个。

看到夜间美丽的河水,就想到了日间所看到水面上的污秽和成日成夜地小工淌流着的汗水。

是的,河水也许要有一点腥咸的味了。

到了我所要到的停站,我走下来,顺着路走去。

我连头也不抬一下,急匆匆地走着自己的路,不久我就折入了一条较阴暗的巷子。

雨水使这条巷子的石子路中积着泥浆,在暗澹的灯光下,看到蜷曲着身子,偎在路的两边的尽是一些没有家的人。

他们好象还能安然地睡眠,虽然雨水打在他们的身上脸上。

我的心在战抖,好象地上的污泥涂到那上面。

我的心中想着:

“如果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没有能遮风蔽雨憩宿的地方,风雨霜雪的日子,要躺在这里度着每一个夜,我,我该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过了这条巷,我的住处也在望了。

为了不惊动二楼的友人,我轻悄悄地爬上三楼,我那寂寞的屋子正自寂寞地在那里等着我。

15.文章叙事以“雨夜”为背景有什么作用?

16.请简要分析“它们好象这样叫着,可是它们只是兀然站在那里,不能移动一步”句的内涵。

17.文中画线句写出了“我”哪些复杂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18.请探究“我”急匆匆地赶回去的原因。

【答案】15.写出了夜的凄冷萧瑟,阴暗岑寂;为文章奠定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感情基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以使文章生发出较多的表现空间。

16.作者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拟人手法)想象模特的痛苦和挣扎;作者借模特写出了自己不惧风雨渴望冲出牢笼的急切之情,但苦于外部力量的强大而无能为力;与外在的辉煌、绸缎的华美形成对比;赋予无生命的模特以生命和思考,非人间是何等悲凉,更让人回味无穷。

17.对偎在路边无家可归者遭遇的震颤,对安然入睡于雨中的无家可归者的不解,揣测自己如无家可归者命运的不安。

18.夜晚雨大回家不易,与友人生活格格不入,对过往情谊的失望,对人生无常的惆怅,想到人生的孤苦艰辛。

【解析】

15.试题分析:

首先答出“凄冷萧瑟,阴暗岑寂”,然后分析作用:

奠定感情基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以使文章生发出较多的表现空间。

点睛:

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开头,注意点丁情感基调的作用。

16.试题分析:

先答出“拟人”“对比”的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赋予无生命的模特以生命和思考,非人间是何等悲凉,更让人回味无穷”。

17.试题分析:

注意从面对不同的人群“偎在路边无家可归者”“安然入睡于雨中的无家可归者”“自己如无家可归者”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的角度分析。

18.试题分析:

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此题注意概括夜晚雨大、与友人生活格格不入、对过往情谊的失望、对人生无常的惆怅等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酒楼上

鲁迅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吧。

……”

我忽而看见他眼圈微红了,但立即知道是有了酒意。

他总不很吃菜,单是把酒不停的喝,早喝了一斤多,神情和举动都活泼起来,渐近于先前所见的吕纬甫了,我叫堂倌再添二斤酒,然后回转身,也拿着酒杯,正对面默默的听着。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

我去卖棺材虽然有些离奇,但只要价钱极便宜,原铺子就许要,至少总可以捞回几文酒钱来。

但我不这佯,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

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

监工。

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

——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

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

但我现在就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