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50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docx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栟茶中学学年高一上

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Fe56Ba137

选择题(共65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e2O3可用于制红色油漆B.碳酸钠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C.碳化硅硬度大,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D.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2O3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A正确;

B.碳酸钠碱性较强,不用于中和胃酸过多,一般用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铝作胃酸的中和剂,故B错误;

C.碳化硅为原子晶体,硬度大,耐磨,可以用来制造砂纸、砂轮的磨料,故C正确;

D.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香扑鼻B.干冰升华

C.蜡烛照明D.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酒香扑鼻体现酒精的挥发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选;

B.干冰升华是物质由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选;

C.蜡烛主要成分为烃,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选;

D.用金刚石切割玻璃,为物体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选;答案为C。

3.常温下,下列物质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浓硫酸C.浓盐酸D.稀硝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和铝反应,不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故A错误;

B.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铝制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故B正确;

C.浓盐酸是弱氧化性的酸,能和铝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故C错误;

D.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铝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不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故D错误。

故选B。

4.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形成均匀的紫色溶液B.有紫色沉淀析出

C.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D.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答案】D

【解析】

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和KCl,KCl溶解于水呈无色,碘被CCl4从水中萃取出来,碘溶解在CCl4中,而碘的CCl4溶液是紫红色,CCl4的密度又大于水,所以会分层且下层是紫红色。

答案选D。

点睛:

掌握物质的性质、萃取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萃取的一般流程和实验操作是:

检漏,装萃取剂和被萃取的物质,振荡,静置分层,内外空气相通,分液。

5.下列物质主要成份或名称与化学式对应的是

A.苏打——NaHCO3B.明矾——KAl(SO4)2

C.烧碱——NaOHD.生石灰——Ca(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苏打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故A错误;

B.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故B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故C正确;

D.生石灰为氧化钙,化学式为CaO,而不是Ca(OH)2,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活性铁粉易氧化,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食品增白

C.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D.Al2O3能溶于强酸强碱,可用作耐火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活性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被氧化,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故A正确;

B.SO2有毒,对人体有伤害,不能用于食品加工,故B错误;

C.NH4HCO3做氮肥是利用碳酸氢铵溶解后的铵根离子被植物吸收做氮肥,不是利用其分解的性质,故C错误;

D.Al2O3熔点高,不易熔融,可用作耐火材料,不是利用氧化铝能溶于强酸、强碱,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少量的钠保存在水中B.氢氟酸(HF)保存在玻璃瓶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

B.因为氢氟酸易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故B错误;

C.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封口,是为了防止玻璃塞中的SiO2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而使瓶口和瓶塞粘结在一起,即SiO2+2NaOH

Na2SiO3+H2O,故C错误;

D.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故新制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D正确。

故选D。

8.粗略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并检验钾元素的存在,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焰色反应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蒸发

D.焰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钾吸湿性强,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故A错误;

B.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故B正确;

C.蒸发时需用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故C错误;

D.做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用蓝色钴玻璃滤去钠的黄色,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是运用化学方法且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B.用KSCN溶液鉴别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

D.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

B.FeCl3溶液遇KSCN时为血红色,则可用KSCN溶液鉴别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鉴别方法利用了FeCl3的化学性质,属于化学方法,故B正确;

C.SO2和CO2两种无色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无法鉴别,故C错误;

D.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是可以的,据此可以判别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为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该题需要明确的是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10.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是()

A.碘水B.氯化铁溶液C.溴化钠溶液D.二氧化氮气体

【答案】C

【解析】

A.碘水中含碘单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A不符合;B.氯化铁溶液可氧化KI生成碘,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B不符合;C.溴化钠溶液不与碘化钾反应,不存在碘单质,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符合;D.二氧化氮气体可氧化KI生成碘,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不符合;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11.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Fe3++2H2O

C.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

D.AlCl3与过量的氨水反应:

Al3++4NH3·H2O=AlO2-+4NH4++2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故A正确;

B.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2Fe3++2H2O,故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Ba2++SO42-═BaSO4↓+Cu(OH)2↓,故C错误;

D.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

“一看”电荷是否守恒:

在离子方程式中,两边的电荷数及原子数必须守恒;“二看”拆分是否恰当:

在离子方程式中,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拆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不能拆分,要写成化学式;“三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离子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必须是客观事实相吻合。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三氯化铁溶液中:

K+、H+、SO42-、SCN-

B.次氯酸钠溶液中:

Fe2+、K+、I-、OH-

C.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NH4+、Na+、Cl-、NO3-

D.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

Na+、K+、CO32-、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三氯化铁溶液中,Fe3+会与SCN-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和I-,且Fe2+和OH-还能反应生成Fe(OH)2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NH4+能与OH-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这四种离子在酸溶液中不能共存,但在碱溶液中可以共存,故属于可能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

13.关于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Cl2↑+8H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Cl2是氧化产物B.KMnO4在反应中被还原

C.每生成22.4LCl2转移2mole-D.HCl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答案】B

【解析】

根据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 Cl2↑+8H2O 可知,KMnO4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到+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MnCl2为还原产物;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Cl2为氧化产物;A.MnCl2为还原产物,选项A错误;B.KMnO4在反应中被还原,选项B正确;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LCl2转移2mole-,但题目中没给定标准状况,选项C错误;D.HCl既表现还原性又表现了酸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4.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CO2通入石灰水B.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C.NaH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D.硝酸中加入铁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A.CO2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和水,如果二氧化碳过量,则只生成碳酸氢钙,故A不选;

B.AlCl3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氯化钠和水,如果氢氧化钠不足,则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故B不选;

C.NaH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生成物只能是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C选;

D.足量稀硝酸中加入铁粉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生成硝酸亚铁、NO和水,常温下铁粉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故D不选。

故选C。

15.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①可知:

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

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Br2+SO2+2H2O=SO42-+2Br-+4H+

C.可通过电解MgCl2溶液制得金属镁

D.粗盐中含有的Mg2+、SO42-等杂质离子,可通过依次加入Ba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等试剂加以去除

【答案】B

【解析】

【详解】A.往NaCl溶液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的沉淀是NaHCO3,说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此过程不能判断NaHC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3,事实上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故A错误;

B.反应②中二氧化硫溶液与单质溴反应生成硫酸和HB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r2+SO2+2H2O=SO42-+2Br-+4H+,故B正确;

C.镁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MgCl2制得金属镁,故C错误;

D.粗盐中含有的Mg2+、SO42-等杂质离子,先转化为沉淀,可通过依次加入Ba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但是过量的BaCl2溶液无法除去,应该加入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再加入盐酸,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操作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会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选项D中应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还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以用下面反应制得:

Fe2O3+KOH+KClO—K2FeO4+KCl+H2O(未配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2O3发生氧化反应,被还原B.KClO失去电子,作氧化剂

C.该条件下的氧化性:

KClO<K2FeO4D.参加反应的n(Fe2O3)∶n(KClO)=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应中Fe元素失电子,Cl元素得电子,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分析。

【详解】A.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A错误;

B.K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故B错误;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该条件下的氧化性:

KClO>K2FeO4,故C错误;

D.1molFe2O3失去6mol电子,1molKClO得电子2mol电子,由电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n(Fe2O3):

n(KClO)=2:

6=1:

3,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基本概念的应用。

17.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

选项

A

SO2

SO3

H2SO4

B

NH4Cl

NH3

NO

C

Na2O

NaCl

NaOH

D

Al(OH)3

Al2O3

AlCl3

 

A.AB.BC.CD.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与氧气发生催化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该组中各物质之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故A正确;

B.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气,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但一氧化氮不能一步转化为氯化铵,所以该组中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故B错误;

C.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氯化钠溶液可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NaOH不能一步转化为Na2O,所以该组中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故C错误;

D.氢氧化铝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所以该组中各物质之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故D正确。

故选AD。

1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X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溶液Y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加新制氯

水,溶液出现红色

溶液Y中含Fe2+

C

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用激光笔照射,

出现一条光亮通路

有Fe(OH)3胶体生成

D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A.AB.BC.CD.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向溶液X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不一定含有SO42-,还可能是SO32-,故A错误;

B.向溶液Y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原溶液中不含Fe3+,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出现红色,说明加入氯水后的溶液中含有Fe3+,说明原溶液Y中含Fe2+,故B正确;

C.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用激光笔照射,出现一条光亮通路,说明有Fe(OH)3胶体生成,故C正确;

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说明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也可能为氯气等,故D错误。

故选BC。

19.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将NO2和NO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水中,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2

C.用蒸馏操作分离四氯化碳和水

D.为除去FeCl2溶液的FeCl3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萃取剂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故A错误;

B.将NO2和NO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水中,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2,故B正确;

C.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应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

D.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亚铜,引入新杂质氯化铜,应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0.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aO粉末,充分反应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B.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观察到有晶体析出,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C.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

D.称取4.75g固体,加热至恒重,质量减少了0.930g。

用足量稀盐酸溶解残留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1.10g气体,说明原固体中含有Na2CO3、NaHCO3和NaCl三种,且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答案】BD

【解析】

【分析】

A.加入CaO,与Na2CO3、NaHCO3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观察到有晶体析出,一定发生Na2CO3+CO2+H2O=2NaHCO3↓;

C.Na2CO3、NaCl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固体加热至恒重,质量减轻,说明含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以及二氧化碳,根据碳元素守恒可以计算固体的组成情况。

【详解】A.加入CaO,与Na2CO3、NaHCO3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故A错误;

B.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观察到有晶体析出,一定发生Na2CO3+CO2+H2O=2NaHCO3↓,则有晶体析出,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故B正确;

C.Na2CO3、NaCl均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故C错误;

D.称取4.75g固体,加热至恒重,质量减少了0.930g,则

2NaHCO3

Na2CO3+CO2↑+H2O△m

2mol1mol62g

n(NaHCO3)n(Na2CO3)10.930g

结合固体差量可知2mol:

n(NaHCO3)=1mol:

n(Na2CO3)1=62g:

0.930g,则原混合物中n(NaHCO3)为0.03mol,且生成的n(Na2CO3)1为0.015mol,用足量稀盐酸溶解残留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1.10g气体,n(CO2)=1.10g÷44g/mol=0.025mol,则原混合物中含碳酸钠为0.025mol-0.015mol=0.01mol,二者质量为106g/mol×0.01mol+84g/mol×0.03mol=3.58g<4.75g,则原固体中含有的NaCl的质量为4.75g-3.58g=1.17g,NaCl的物质的量为1.17g÷58.5g/mol=0.02mol,Na2CO3、NaHCO3、NaCl物质的量之比=0.01mol:

0.03mol:

0.02mol=1∶3∶2,故D正确。

故选BD。

非选择题(共35分)

21.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常温下,B、E为气态,分别呈黄绿色、无色,且E常用作制冷剂。

D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碱,G是厨房中的常见调味品,H为硝酸盐,其摩尔质量为80g·mol-1。

(1)F、H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

(2)请设计检验A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案:

___。

(3)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___。

【答案】

(1).Mg(OH)2

(2).NH4NO3(3).取少量A溶液,用洁净的铂丝蘸取A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呈黄色,证明A溶液中含有Na+(4).Cl2+2OH-=Cl-+ClO-+H2O(5).

【解析】

【分析】

常温下,B呈黄绿色,则B为Cl2,D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则D为H2O,G是厨房中的常见调味品,则G为NaCl,A与B(Cl2)反应生成G(NaCl)、D(H2O)和C,联系氯气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可以知道,A为NaOH,C为NaClO,Mg3N2与D(H2O)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碱F和E,且E为无色气体,常用作制冷剂,则E为NH3,F为Mg(OH)2,C(NaClO)与E(NH3)反应生成G(NaCl)、D(H2O)和H,H为硝酸盐,其摩尔质量为80g·mol-1,则H为NH4NO3,据此答题。

【详解】

(1)根据分析可以知道,F为Mg(OH)2,H为NH4NO3,故答案为:

Mg(OH)2,NH4NO3。

(2)A为NaOH,阳离子为Na+,检验Na+的方法为:

取少量A溶液,用洁净的铂丝蘸取A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呈黄色,证明A溶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