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548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docx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与年思路doc

 

北京高技术产业2004年发展情况与2005年思路

一、我市高技术产业2004年发展情况

2004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高速稳步发展,在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主导、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格局持续得到加强。

概括地讲,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总量稳步增长,基础研究逐步完善,“点、线、面”战略渐显成效,“四四一”工程继续加强。

(一)产业增长势头良好

一是高技术产业总量保持平稳增长。

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750.05亿元,比去年(1485.07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880.89亿元)的比重为35.86%;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7.66亿元,比去年(320.78亿元)增长17.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1259.50亿元)的比重为29.98%。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131.52亿元,比去年(991.94亿元)增长14.1%,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64.66%;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44.18亿元,比去年(214.26亿元)增长14.0%,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64.66%。

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光机电产业多点支撑格局开始显现,四大产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692.5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是14.4%、18.1%、40.4%、22.7%。

预计到05年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将保持10-15%的增长。

二是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在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下,以海淀园为核心的创新区、电子城、亦庄、昌平园等为核心的产业区对技术成果及高技术企业的吸纳作用明显,重点发展的几大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逐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远远高于其他开发区。

三是重点单品增幅较大,“四四一”成效显著。

2004年微型计算机产量达到503.6万部,增长15.9%;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达到7.24亿块,增长6.9%;移动电话手机3851.98万部,增长16.5%;程控交换机3211.15万线,增长63.9%;显示器产量达到499.90万部,增长20.6%。

生物医药增量万元产值利率达到37%,在全国同行业位居第一。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点、线、面”战略渐显成效,即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培育产业发展增长点,以三大产业为重点打造产业链发展,以优化产业布局为目标加强产业基地建设。

1、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加快落实重点领域产业化项目,培育产业发展增长点

强化支撑点建设,重点推动发展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性明显、具有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

继续推进中芯国际项目、京东方TFT-LCD项目、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落实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组织国家软件专项等十二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八个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以及十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申报。

继续关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推动IPv6、8英寸以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关联应用、呼叫中心外包、数字电视系统级解码芯片、车载系统、蛋白质组及蛋白质药物、新型疫苗、网络计算机等的产业化进程。

2、以软件、移动通信、生物医药为重点,打造我市高新技术重点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集聚

(一)推进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链发展,8月,北京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获国家批复,我市逐步形成“相对集中、手段先进、体系完善”的软件出口基地格局、逐步建立面向全市服务的软件出口专业化中介服务体系。

(二)推动北京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加强以星网工业园为核心区的建设,积极推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二期。

9月,诺基亚公司重组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

诺基亚公司重组后新合资公司落户北京,更有利北京市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

(三)推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链发展和基地建设。

完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规划,向国家积极申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3、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园区软硬件建设,稳步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一是进一步完善园区软硬件建设,形成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第一,推进各园区的一级土地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级土地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招商工作取得进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建设开始启动,一期中的南部工业区建设全面展开,诺基亚星网工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建设项目进展迅速。

第二,推进园区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推进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专业园区的创业服务体系和专业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贯彻中央“有保有压”精神,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营造更好的产业环境。

去年至今,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及乱占耕地问题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政策效应也在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得到了良好的显现。

对于鼓励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今年我委通过投资补贴的方式带动社会投资,充分发挥了政府资金的辐射和放大作用。

市发改委2004年在高技术领域投资近2.5亿,接近去年投资的3倍,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50亿左右。

其中,基地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25%左右;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接近总投资的一半,生物医药产业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7%。

在电子信息产业中,重点支持软件、汽车电子、网络计算机等的发展。

(三)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四四一”工程,即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四个存量:

移动通信、显示器、计算机、软件;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四个增量:

汽车电子、集成电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电子装备业。

促进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的生物医药产业。

强化政府引导,实现两个转移,重点支持四个存量、四个增量及生物产业发展。

第一,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出了引导全社会投资逐步实现“两个转移”的工作思路,即政府投资重点逐步由城区向郊区转移,另一个转移就是在产业方向上,从房地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等有潜力、有后劲的产业转移,以建立多产业支撑北京经济格局,促进北京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我们将关注重点,连续培育。

做大四个存量:

移动通信、显示器、计算机、软件;培育四个增量:

汽车电子、集成电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电子装备业。

第三,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南北两翼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由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亦庄区”)和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简称“大兴区”)为主体的产业化体系所组成,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产业的发展。

1、扬人才之长,避资源之短,打造软件产业之都

软件产业一直是我市的比较优势行业,在全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北京软件产业收入520亿元,增长35%,软件海关出口2.27亿美元,增长64.6%。

良好的产业和投资环境也吸引了IBM、微软、SUN等一大批著名的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机构。

为支持产业发展,我市一方面要继续扶持和鼓励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以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市在人才方面和对外业务方面的优势,积极贯彻实施软件市场国际化战略,发展软件外包业务;同时,重点研究我市软件外包服务业,加强与印度等软件外包大国的合作。

2、坚持“三三”战略发展汽车电子产业

我市确定了“三三”战略发展汽车电子产业。

坚持三个层面的推进战略,以优先吸引国际著名汽车电子公司进入北京为第一着力点,以吸引国际著名汽车电子公司原有配套企业进入为第二着力点,以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带动属地相关存量资源融合发展为第三着力点。

同时,坚持三个层面的发展战略,以瞄准北京汽车产业资源为起步点,以辐射全国汽车产业资源为拓展点,以进入国际汽车电子供应体系为落脚点。

一段时间内,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推进从事汽车电子的跨国公司落户北京,筹建国家汽车电子工程中心和汽车电子产业园,筹建汽车电子产业基地,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打造北京汽车电子产业链,营造汽车电子的发展环境。

(四)突出产业导向、服务国计民生,200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经济大事盘点。

1、联想国际化迈出两大步——新联想有望进入世界500强

2004年联想集团签约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这是奥运历史上中国企业首次获此资格。

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收购IBM全球台式电脑和PC电脑业务,与IBM组成战略联盟

2、诺基亚中国制造公司重组后总部落户北京——越来越多的重量级跨国公司在京设立总部

2004年9月,诺基亚中国制造公司重组将东莞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诺基亚(苏州)电信有限公司、北京诺基亚航星通讯系统有限公司和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合并重组形成诺基亚首信通信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的第二大供应商。

3、北京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国内第一条国际顶端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投产

2004年10月,由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北京)有限公司投资12.5亿美元兴建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投入试生产。

这是国内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该生产线的建成和投产标志着北京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和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京东方第五代液晶显示器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国内建成速度最快的液晶显示器生产线

2004年12月,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5亿美元建设的第5代TFT-LCD项目建成投产。

这是国内第二条第五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由此京东方显示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5、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

2004年1月-11月,北京电子信息业现价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1014.81亿元,比去年增长14.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3%;完成现价增加值219亿元,比去年增长14.7%,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64.79%,信息产业已经构成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

6、软件产业收入冲过500亿元大关——产业规模及出口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2004年,北京软件产业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35%左右,约占全国软件产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软件出口2.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6%。

北京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通过国家首批认定,落户中关村软件园和北航科技园。

全国软件100强中,有32家在北京。

7、中关村科技企业海内外投融资取得新突破——中关村科技企业海外融资成为新趋势

2004年,中关村园区企业在海外投融资方面取得新突破。

大唐微电子、点击科技、XX等30家中关村科技企业获得海外投资约6亿美元。

2004年中关村科技企业国内外上市9家。

其中3家企业在香港上市,1家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目前,园区上市公司达到67家,居国内高新区首位。

8、下一代互联网(IPv6)试验在京开通——展示网络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2004年3月,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在北京宣布开通。

该网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采用纯IPv6技术建成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络。

9、以大唐电信为主的TD-SCDMA产业链成熟——北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产业化步入成熟

TD-SCDMA产业联盟以知识产权与技术合作为纽带,于2004年完成了TD-SCDMA完整产业链的建设。

目前,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联盟开始向国际化发展。

10、非典灭活疫苗一期临床完成——国内预防非典产业准备步入新阶段

非典灭活疫苗一期临床试验顺利完成。

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显示:

疫苗的安全性得到证实,成为世界上首例通过临床试验的非典疫苗。

三、高技术产业2005年发展思路

我市高技术产业2005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宏观调控为手段,产业化为目的,实施“五横九纵”战略,提高高新技术对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贡献度。

(一)做好“五横”-加强规划研究、完善发展软环境、做好监测管理、推进基地建设、落实产业化项目。

构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发展框架。

1、以“十一五”规划为核心,加强规划研究

第一,继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题研究。

通过对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生物环保与生物农业、新材料产业等专题的研究,理出适合首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新技术重点领域与支持措施。

第二,做好“十一五”高技术、信息化和科技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

结合“十一五”规划,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前瞻性的产业规划、引导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第一,办好软件产业高峰会,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通过办好2月底软件产业高峰会,凸显、打造北京“软件之都”的氛围和北京软件产业国际化的政府导向;凸显中印双方软件产业互赢互动互补的氛围和软件企业家价值和魅力;凸显北京在支持软件产业发展上政策的魅力和北京软件产业出口基地、软件园的辐射作用。

第二,鼓励多元投资,逐步完善投融资体系。

通过加大产权和股权交易平台建设的力度;引进投融资机构、设立投资基金、活跃股权私募市场;发展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托市场;强化信用担保市场建设等举措,引导社会资本向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促进资金的有效投入和良性循环。

第三,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创新组织保障。

进一步加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改造等产业创新能力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监测管理工作

以我市高技术产业的监测分析工作为手段,加强对我市高技术产业的管理,继续加强每季度的高新技术产业监测工作。

掌握我市高技术产业行业、园区、产品等的动态发展情况,同时,做好北京市与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福建、浙江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先进省市的监测比较。

4、以软件出口基地建设为重点,继续完善产业基地建设

在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下,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了中关村软件园(软件)、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几个行业核心区,发挥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用。

第一,优化产业布局,稳步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按照“创造环境,促进产业集聚”的总体思路,对基地布局、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建设内容和配套政策等方面认真研究,加强软件产业出口基地建设,继续完善移动通信产业和生物医药基地等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一)重点推进北京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形成“相对集中、手段先进、体系完善”的软件出口基地格局。

主要进行“两重点(选择中关村软件园和北航科技园作为一期工程的主要建设区域)、四平台(软件的网上交易平台、外包协同开发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和人才培训平台)、一体系(逐步建立面向全市服务的软件出口专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推进北京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以星网工业园为核心区的建设。

通过构建基地研发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引进和发展移动通信系统产品制造、技术研发、软件产品设计等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使基地生产技术达到世界主流水平。

(三)推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国家产业基地。

重点建设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两大创新平台、两大服务体系和六大重点产业,简称为北京生物产业国家产业基地“226工程”。

产业基地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园和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为核心区。

逐步形成官、产、学、研、融合作互动的产业基地管理和运营模式。

(四)推进北京集成电路产业、TFT-LCD产业、数字娱乐产业产业基地建设。

逐步完善产业上下游产业配套、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业聚集。

第二,进一步完善园区软硬件建设,形成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加强一区七园和28个工业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继续推进各园区的一级土地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生物产业基地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推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北工大软件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建设项目。

(二)推进园区服务体系的软环境建设,推进产业基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专业园区的创业服务体系和专业服务体系建设。

5、以重大项目为龙头,落实重点领域产业化项目

第一,重点推动发展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性明显、具有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

继续推进中芯国际项目、京东方TFT-LCD项目、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信息化国家工程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继续关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第二,继续强化支撑点建设,加强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

(二)做强“九纵”-重点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电子装备、信息化装备、信息化建设、汽车电子、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建设”等专项进行重点支持。

打造高新技术九个支柱领域。

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2005年继续做好电子信息的4个存量行业(移动通信、软件以及计算机、显示器件)和4个增量行业(集成电路、电子装备、数字电视和汽车电子);加强发展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的生物医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1、软件

提高我市软件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努力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全行业发展的格局。

一是重点支持建立我市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平台。

二是重点支持关键软件和共性平台软件的发展,促进软件产业的结构调整。

三是在社会信息化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关键软件产业化项目。

2、集成电路

重点支持有产业化前景的数字电视、汽车电子、通信等嵌入式集成电路的设计和产业化。

3、数字电视

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并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我市数字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电子装备

提高电子装备业的投资效益,逐步扩大国产新型电子装备业的产业规模。

5、信息化装备

构建信息化装备体系,重点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提升产品层次,提高服务能力。

与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网络关键设备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推动在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的建设中广泛应用国内产品和技术。

逐步扩大新型信息化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规模。

6、信息化建设

加速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化,促进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大力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信息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推进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汽车电子

促进一定数量的汽车电子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及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兴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扶持我市部分汽车电子重点企业的发展,带动一批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汽车电子产业化项目,促进我市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

8、生物医药

重点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生物产业项目,尽快形成规模生产,引导和推动我市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产品,推动形成具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优势的生物产业链,并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生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9、创新能力建设

通过扶持一批重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在巩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

二○○五年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