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1437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docx

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

2015-2016新余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段考(理)(化学)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分)

1.关于烷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B.烷烃均能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

C.正戊烷的熔沸点比异戊烷的高

D.烷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

【答案】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烷烃的性质,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

【解答】A.烷烃指饱和烃,碳原子间都是碳碳单键的烃,包括链状烷烃和环烷烃,链状烷烃通式为CnH2n+2,环烷烃通式为CnH2n(n>2), 故A正确;B.烷烃能与纯净的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C.碳原子数相等的烷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故C正确;D.烷烃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答案】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变化的关系的知识,难度不大,基础试题。

【解答】A.元素周期律是就是由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原因造成的,故A正确;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错误;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错误;D.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存在静电吸引力和静电排斥力,故D错误。

故选A。

3.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金属及乙醇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乙醇的氧化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生成氧化铜,质量增加;第二步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质量减少,最终质量不变,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答】A.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硝酸中,发生反应:

CuO+2HNO3═Cu(NO3)2+H2O,Cu2+进入溶液,铜片的质量会减小,故A错误;

B.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无水乙醇中,发生反应:

CH3CH2OH+CuO→CH3CHO+H2O+Cu,又恢复为铜,铜片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石灰水中,氧化铜不与石灰水反应,铜片质量增加,故C正确;

D.与A同理,铜片的质量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4.A和B是短周期元素,A2-和B+的核外电子总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和B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B.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C.A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3   D.A、B原子核外电子数总和可能为11

【答案】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原子结构特点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解答】 由简单离子A2-可知,A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位于周期表第ⅥA族,且属于短周期元素,可能为O、S,原子序数分别为8、16,由离子B+可知,N最外层有1个电子,M为ⅠA族元素,可能为H、Li、Na、K等元素,A2-与B+的电子数之差为8,符合条件的组合有:

O和K,S和Na,O和Li,则 A.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6-1=5,故A错误;

B.如是O和K,原子序数之差为19-8=11,如是S和Na,原子序数之差为16-11=5,如是O和Li,原子序数之差为8-3=5,故B错误;

C.A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M最外层有1个电子,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7,故C错误;

D.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8+19=27、16+11=27、8+3=11,故D正确。

  故选D。

5.根据下列事实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事实

结论

A

不存在两种邻二甲苯

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相同,而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B

最简式相同的烃

要么是同系物要么是同分异构体

C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时产生质量相同的水

甲、乙两种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定相同

D

甲、乙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结构

甲和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最简式、同系物等概念和官能团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和概念的理解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解答】A.若苯为单双键交替结构,存在两种邻二甲苯,不存在两种邻二甲苯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相同,而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A正确;B.苯(C6H6)和乙炔(C2H2)是最简式相同的烃,但是它们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质量相同的水,说明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百分数相同,无法确定其他元素的质量百分数,所以有机物最简式也就无法确定,故C错误;D.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甲、乙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CH3COOH和CH3CH2CH2OH相对分子质量都为60,但分子式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丙烯所有原子可能在一个平面上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答案】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乙烯,甲烷等代表物的空间结构。

【解答】A.乙烯的结构简式必须能体现出其不饱和键,结构简式应为CH2=CH2,故A错误;

B.苯的溴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而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B正确;

C.丙烯结构简式为CH2=CH-CH3, 甲基中的3个氢原子不能与其他原子在一个平面上, 故C错误;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含硫化合物杂质,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对可逆反应而言的,非可逆反应不谈化学反应速率

B.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值,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负值

C.同一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表示,也可用生成物浓度的改变表示,其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可以是g/(L·s),也可以是kg/(L·s)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及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题目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A.化学反应速率是对于所有的化学反应而言的,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一律用正值表示,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值,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也是正值,故B错误;

C.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其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浓度的改变来表示,也可以用生成物浓度的改变来表示,化学计量数相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化学计量数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故C正确;

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是mol/(L•s)或mol/(L•min),不能是g/L•s、kg/L•s、t/L•s,故D错误。

故选C。

8.如下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的变化)(  )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和和绝对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答案】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及化学反应,明确杠杆是否导电及发生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容易忽略杠杆为绝缘体时的情况,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杠杆为绝缘体时,只发生Fe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Fe的表面附着Cu,质量变大,则A端高,B端低;

杠杆为导体时,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构成Fe、Cu原电池,Fe为负极,发生Fe-2e-═Fe2+,Cu为正极,发生Cu2++2e-═Cu,则A端低,B端高。

故选D。

9.已知2I-+2Fe3+⇌2Fe2++I2(水溶液)。

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Fe3+、I-的浓度关系为v=kcm(I-)·cn(Fe3+)(k为常数)。

c(I-)/mol·L-1

c(Fe3+)/mol·L-1

v/mol·L-1·s-1

0.20

0.80

0.032k

0.60

0.40

0.144k

0.80

0.20

0.128k

通过所给的数据计算得知:

在v=kcm(I-)·cn(Fe3+)中,m、n的值为(  )

A.m=1、n=1 B.m=1、n=2 C.m=2、n=1 D.m=2、n=2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测定,难度中等,注意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反应速率的测定与解答。

【解答】将表中的三组数据代入公式v=k[c(I-)]m•[c(Fe3+)]n,可得:

0.20m×0.80n=0.032K,

0.60m×0.40n=0.144K,

0.80m×0.20n=0.128K,

解之得:

m=2,n=1。

故选C。

10.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乙酸和水 B.溴苯和水,甲苯和苯,汽油和水

C.己烷和水,乙酸和水,乙酸和乙醇 D.乙酸乙酯和水,甲苯和水,苯和水

【答案】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离方法中的分液法,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

【解答】A.酒精和水互溶,乙酸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错误;B.甲苯和苯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错误;C.乙酸和水互溶,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D.乙酸乙酯和水,甲苯和水,苯和水,都不互溶,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11. 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下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不能用水浴加热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答案】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乙酸的酯化反应,题目难度中等,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取是类推其他酯的制取的基础,可以根据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及酯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A.提纯乙酸丁酯需使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乙酸,溶解丁醇,降低乙酸丁酯的溶解度,如果用氢氧化钠,会使乙酸丁酯水解,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原料乙酸和丁醇易挥发,当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实验室可通过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流管等实现,故B正确;

C.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故C正确;

D.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加乙酸的量,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故D正确。

故选A。

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的分子式为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

B.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不相同

C.交警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查司机是否饮酒过量时乙醇发生取代反应

D.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因此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分子式、结构简式的区别。

【解答】A.CH3COOH是乙酸的结构简式,不是分子式,故A错误;B.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不相同,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是加成反应,故B正确;C.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苯分子中虽然没有碳碳双键,但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3.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形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

苹果酸(2-羟基丁二酸)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B.1mol苹果酸分别和足量Na或NaOH反应消耗两者物质的量相等

C.1mol苹果酸与足量Na反应生成33.6LH2(标准状况下)

D.1mol苹果酸与足量Na2CO3溶液反应消耗1molNa2CO3

【答案】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羧酸、醇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催化氧化的结构特点,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COOH、-OH,结合羧酸和醇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A.与-OH相连的C上有H,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故A正确; B.1mol苹果酸分别和足量Na或NaOH反应,消耗3molNa,消耗2molNaOH,两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故B错误; C.mol苹果酸可以与Na反应生成1.5mol的氢气,标准状况下,所以氢气的体积33.6L,故C正确; 

D.含2个-COOH,则1 mol苹果酸与足量Na2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 mol Na2CO3,故D正确。

故选B。

 

14.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等效氢原子判断一氯代物的种类。

【解答】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为甲苯,在一定条件下与H2完全加成反应生成甲基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分子中有5种氢原子,一氯代物有5种。

故选C。

15.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L该混合烃与9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L。

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A.C2H2与C3H6 B.CH4与C3H4  C.CH4与C2H4  D.C2H4与C3H4

【答案】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有机物燃烧的方程式、用平均值法计算,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解答】在105℃时水的状态为气态,有机物燃烧前后体积不变,设有机物的平均式为CxHy,则有:

CxHy+(x+

)O2→xCO2+

H2O,有机物燃烧前后体积不变,则1+x+

=x+

,y=4,即:

混合气中平均含有H原子数为4;

A.C2H2、C3H6中H原子数分别为2、6,只有1:

1混合才能使平均值为4,不符合以任意比例混合的要求,故A正确;

B.CH4、C3H4中H原子数都为4,平均值为4,符合题意,故B错误;

C.CH4、C2H4中H原子数都为4,平均值为4,符合题意,故C错误;

D.C2H4、C3H4中H原子数都为4,平均值为4,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16.六苯乙烷为白色固体,其结构表示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芳香烃,易溶于乙醚中  B.它的分子式为C38H30

C.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23个  D.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答案】

C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六苯乙烷的性质和结构,题目难度比较大,主要问题在D选项空间构型的想象。

【解答】A.含苯环的烃就是芳香烃,乙醚是常见的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故A正确;

B.它的分子中含有38个碳原子和30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38H30,故B正确;

C.两个苯环上碳原子12个加上乙烷结构上的1个共13个,苯环上氢原子10个,一共23个,即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23个,故C正确; D.六个苯环的位置是等效的,但每个苯环上的氢不全等效,出现邻、间、对三种不同位置的取代产物,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7.(每空两分共12分)

(1)有以下各组微粒或物质:

A、正丁烷和异丁烷 B、金刚石、石墨和C60 C、冰和干冰 D、35Cl和37Cl E、NO和NO2;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填编号,以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

(2)现有①干冰②金刚石③NH4Cl④Na2S四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填序号):

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3)向一个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7molSO2和4molO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经4s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SO2的物质的量是3mol,则以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L·s)-1;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答案】

(1)A      B      

(2)③      ①      (3)0.125      1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键的类型以及变化时的化学键的变化,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平衡的有关计算等多个知识点,难度不大。

【解答】

(1)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都是C4H10,但结构不同,则互为同分异构体;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属于不同的单质,则互为同素异形体;C.冰是固态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两种不同的物质;D.35Cl和37Cl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为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E.NO和NO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故答案为为:

AB;

(2)①干冰为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融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②金刚石为原子晶体,存在共价键,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③NH4Cl为离子化合物,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熔化时需要破坏离子键;Na2S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熔化时需要破坏离子键;故答案为:

③; ①;(3)以SO2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v(SO2)=

0.25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有:

v(O2)=1/2v(SO2)=1/2×0.25mol/L;参加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为7-3=4mol,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三氧化硫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平衡时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SO3)=4mol/4L=1mol/L;故答案为:

0.125mo/L•s;1mol/L。

18.“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和甲。

A是气态烃,甲是液态烃。

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

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A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C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在反应①~④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     ___(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可用于鉴别B、D和甲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H4O    

(2)①(3)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  2CH3CH2OH+O2

 2CH3CHO+2H2O(4)饱和Na2CO3溶液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涉及烯烃、醇、醛、羧酸的性质与转化,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解答】A,甲是来自石油的基本化工原料,A是气态烃,乙烯;甲是液态烃,苯;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A与水反应生成B,B连续氧化生成D,B为醇,D为羧酸,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CH3CH2OH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CH3CHO进一步氧化生成D为CH3COOH,CH3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为CH3COOCH2CH3;

(1)A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是 

,C是乙醛,分子式是C2H4O,故答案为:

;C2H4O;

(2)反应①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③属于氧化反应,反应④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

①;(3) ④是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②是乙醇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

2CH3CH2OH+O2 

2CH3CHO+2H2O;故答案为:

2CH3CH2OH+O2

 2CH3CHO+2H2O;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 (4)B乙醇,D乙酸,甲是苯,鉴别选择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苯与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溶液分层,故答案为:

饱和碳酸钠溶液。

19.恒温恒容下,将2mol气体A和2mol气体B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xC(g)+2D(s),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x=________。

(3)A的转化率与B的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

(4)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压强不再变化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

1

【答案】

(1)0.6mol/(L·min)-1

(2)3(3)2:

1(4)B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平衡的判定等,注意利用反应速率的关系确定x为解答的关键,注重高考常考考点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2min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mol/L,由v=

=

=0.6mol/(L.min),故答案为:

0.6mol/(L.min);

(2)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 B,则B的反应速率为

=0.2mol/(L.min),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3,故答案为:

3;

(3)2A(g)+B(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