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1779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docx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郑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篇一:

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最新个人年度总结范文】

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工作岗位

=个人原创,有效防止雷同,欢迎下载=

【篇二: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2014—2020年)》】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

(2014—202

0年)

前言

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为主要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高效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物流集散中心、贸易中心的基础平台。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加快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的关键时期。

我省在探索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产业群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发展思路。

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我省现代化之路的基础;是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轴带式向心布局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发展高端服务业,支撑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巩固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推动区域开放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依据《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和《河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相关文件,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阶段性目标年为2015年和2017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状

郑州地处中原,居于九州之中,是国家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交汇节点,长期以来承担着全国客货运输集疏中转的重要任务,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誉,具有辐射全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基础条件。

近年来,郑州市紧紧抓住推进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拓展,确立了“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二十六新市镇”的战略发展格局;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国际性物流节点作用日益凸显。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目前,郑州已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京广、陇海干线铁路与京广、徐兰高速铁路在此交汇,形成国家干线铁路“双十字”交叉;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国道107线、310线在此交汇,形成国家公路“双十字”交叉;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五市之间的快速通道网络逐步建成,中心城区到周边城市组团之间一级公路快速通道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快速通道网络基本形成;郑州至重庆、合肥、济南、太原等快速铁路前期工作以及郑开、郑焦、郑州至机场等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初具形态;干支结合、货运优先、突出中转的民航运输体系和航线网络初步形成。

截至

2013年年底,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165公里,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8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59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万公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已开通航线143条,通航城市达到83个。

2.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

郑州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近年来,省、郑州市不断加大投入,客货运枢纽场站建设成效显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

———铁路枢纽地位不断强化。

郑州拥有亚洲解编作业功能最完善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圃田西站和高铁十字枢纽站郑州东站。

依托郑州铁路一类口岸,在中部地区率先开行了直达欧洲的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并实现常态化运营,郑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地位显著提升。

2013年郑州铁路枢纽旅客发送量3835万人次、货物发送量301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0.57万标准箱。

———公路枢纽地位更加巩固。

郑州是我省及中原地区的公路网络中心、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

截至2013年年底,郑州市共有公路客运站85个,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站11个,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2569万人次,同比增长8%;公路货运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2800万吨,同比增长11.1%。

———航空枢纽地位初步确立。

郑州机场是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

近年来,我省坚持民航优先发展战略,机场设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航线网络更加完善,客货运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郑州航空枢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3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314万人次,同比增长12.6%;货邮吞吐量25.57万吨,同比增长69.1%,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

3.城市交通建设成效显著。

———快速路网格局初步形成。

“畅通郑州”建设不断加快,“环形+井字”快速路系统和次干道、支线路网建设全面展开,京广快速路一期工程、三环快速路主体高架主线建成通车,京广快速路二期工程、陇海快速路工程快速推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快速路网格局初步形成。

截至2013年年底,市区道路总长度为1500公里,其中快速路219公里。

———“公交都市”建设初见成效。

郑州是国家首批“公交都市”和“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建设试点城市。

截至2013年年底,地铁1号线已建成通车,2号线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公交路线总长度为4148公里,其中城市快速公交已开辟线路15条;共有公交车辆5745台,平均每万人16标台;全年日均客运量280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到57.7%。

初步形成了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微型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4.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

依托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和实验区建设,郑州产业承接能力不断增强,物流集聚高地优势显现,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迅速,现代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并成为全国首批综合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

初步形成了以航空港区、郑州国际陆港、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为主要载体和核心区,以新郑华南城综合物流园、中牟汽车物流园、中原家居物流园、荥阳大宗物资及农副产品综合物流园等物流功能区为重点的郑州现

代物流业发展格局。

美国联合包裹公司、俄罗斯空桥公司、顺丰公司、菜鸟公司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先后落户郑州,豫鑫公司、长通公司、金象公司等省内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5.交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郑州市建设道路运输指挥、危险货物运输、公交综合信息管理、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项目,成立了交通数字化综合指挥中心,并成为首批加入河南省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城市之一,实现二级以上客运站网上异地售票,交通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省级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平台建成投入运行,市级工程平台正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积极推广应用,郑州城市智能交通试点、智能高速等信息化工程持续推进,物流信息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多式联运的货运信息网络初步建立,基本实现公路、铁路、航空为支撑的四通八达物流网络,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效显著,但与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客货枢纽场站总体能力不足;场站布局与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不协调;各种交通方式衔接不畅,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物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交通信息资源需进一步整合。

(二)机遇和挑战

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为建设郑州枢纽争取国家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全国经济稳中向好、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善一个载体、构建四个体系、夯实五大基础、强化六个保障”总方略全面推进,为建设郑州枢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以郑州为中心、“米”字形铁路网为重点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

随着综合交通发展理念的不断完善,枢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

同时,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郑州城市首位度较低,产业基础薄弱,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随着全国路网向多中心、网格化布局调整,郑州面临周边中心城市打造交通枢纽的竞争压力逐步加大。

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对交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枢纽建设受到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不断加深。

总体来看,今后一段时期是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战略机遇期,要举全省之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倾力打造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布局要求,努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构建开放新格局,以科技信息化为依托,以“三港三网”为重点,加快综合运

输通道和枢纽场站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强化枢纽内外便捷衔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服务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枢纽带动大物流和大产业发展,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集疏,扩大辐射。

强化陆空衔接,构建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集聚流转;发挥区位优势,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构建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高效便捷交通圈。

———统筹布局,协调发展。

统筹考虑城市空间、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土地开发、资源承载力等需要,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优化枢纽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便捷衔接、协调发展。

———适度超前,突出重点。

满足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和全球贸易中心等战略发展需要,重点加强对外大能力运输通道和枢纽集疏换乘设施建设,强化陆空对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信息引领,高效服务。

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现代交通的引领作用,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一体化运行效率,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便捷化、运营智能化。

———集约节约,生态环保。

坚持绿色、低碳理念,整合交通设施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枢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全国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建成国际物流集散中心。

初步建成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形成以公路运输为纽带、高效连接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多式联运体系,确立全国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集散分拨中心地位。

到2020年,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100万吨以上,铁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万标准箱以上。

———建成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

客运枢纽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建成铁路、公路、航空及城市快速通道便捷换乘的一体化客运枢纽。

到2020年,基本建成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900万人次;铁路旅客发送量力争突破6000万人次。

———建成转口贸易和多边贸易集散分拨中心。

强化口岸功能,依托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国际货运航班等物流载体,提升郑州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地位,推动多边贸易,建立多式联运“一站式”通关机制,形成具有货物转口分拨、分装加工、票据服务、金融信息等高端服务功能的贸易中心。

到2030年,郑州综合枢纽场站和城市交通设施趋于完善。

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体系。

成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相互衔接配套的轨道交通“四网”并存格局;建成郑州南站及配套的动车运用所、检修基地,建设郑州西客运枢纽,持续改造提升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南站功能;建成铁路货运环线和新的铁路编组站,打造“客内货外、客货分线、作业集中、点线协调”的环状放射形特大铁路枢纽格局。

建成以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主城区1公里范围内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现枢纽内外交通便捷转换。

建成“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都市区快速通道和城市快速路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支路网系统,形成路网结构合理、快速通达衔接的交通服务体系。

郑州枢纽对外衔接的航线网络、轨道交通网、公路网发达完善。

国际航线通达全球主要枢纽城市,国际航空货运量进入全球前20位。

依托欧亚大陆桥、“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等发达的集疏网络,推动郑州成为东北亚、东南亚与欧洲联系的货运中转中心,全球贸易中心地位初步确立。

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普遍实行,民航、铁路和公路运输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将郑州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内客运中转中心。

到2030年,将郑州打造成以国际化、立体化、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都,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

第三章总体布局

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优化枢纽布局、强化枢纽功能、加强枢纽衔接、完善运输通道、提升服务水平,构建“三港、四枢、多站、大口岸”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加强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联系贯通和功能衔接,促进“铁、公、机、海”集疏流转和便捷换乘,努力打造陆空海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改造提升洛阳、安阳、商丘、南阳等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一)构建“三港、多站、大口岸”货运枢纽

按照“依托产业、科学布局、合理分工、高效衔接”的思路,拓展货运功能,优化网络衔接,畅通货运通道,形成对接海、陆、空通道及城市交通的“三港、多站、大口岸”货运枢纽布局。

三港:

是指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

依托既有货运场站和物流节点,强化与海港功能对接,促进多港联动发展,打造“三港”一体与海港功能融合的国际化现代综合货运枢纽。

———航空港。

以郑州机场为核心,主要服务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具有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货物集散需求,逐步发展成为集航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

———铁路港。

以郑州圃田铁路集装箱站为中心,以郑州北站、郑州圃田西站、上街散货车站为辅助,主要服务整车、零担、集装箱等大宗物资和特种货物的集散运输。

依托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和陇海铁路等出海通道,紧密衔接沿海港口、沿边口岸,强化功能对接融合,促进

【篇三:

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郑政〔2011〕113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支持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为郑州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科学谋划和有效实施《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利于强力推进郑州市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对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挑战

(一)发展现状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和航空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公路建设方面,郑州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403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64公里,较“十五”末增长57%;新建高速公路59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19公里,较“十五”末增长16%;新建成了一批市域快速通道项目,市域快速通道里程达到—2—110公里,提升了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新改建农村公路5989公里,总里程已达到11060公里,公路通乡镇、通行政村率100%,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

铁路建设方面,配合国家及河南省建成了中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郑州至石家庄、郑州至武汉、郑州至徐州的客运专线,为中西部地区铁路运输的快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航空建设方面,完成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航站楼、客机坪、货机坪总面积达到38.45万平方米,停机位由原来的14个增为31个,极大提高了新郑国际机场航空服务能力。

枢纽建设方面,郑州市三大市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拉开序幕,郑州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新郑州铁路客运站已于2008年开工建设《郑州国际航空枢纽,

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通过省政府审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公路客运南站已建成使用,客运北站和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也已开工建设,枢纽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为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持续增长以公路、铁路、航空三大系统为主,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共同构建的郑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保持了交通运输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2010年,公路、铁路、航空完成客运周转量分别为137.7、113.9和49.8亿人公里,是“十五”末的2.8、1.4和1.9倍;公路、铁路、航空完成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79.8、199.4和—3—0.6亿吨公里,是“十五”末的6、1.1和1.8倍。

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全面普及了“新农巴士”,客运线路公司化改造率达85%以上,实现了全市乡镇通客车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100%的目标;开通了4条城际公交线路,推动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城际公交进入快速发展期。

城市客运服务水平不断升级,投资6亿元建设快速公交,城市公交分担率由2005年的22.5%提高到26%,已初步形成“快速公交线网+骨干公交线网+支线网”的公交线网框架。

3.交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十一五”时期,郑州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相对系统、从单一到不断完善的过程。

加强了交通信息化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规范了信息化工作程序和内容。

建立了郑州交通数字化综合指挥中心,研制开发了车载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推进了行业管理转型升级。

建立完善了道路运输指挥、危险货物运输、路政、物流信息平台、旅游客运、gps车辆安全生产智能监控、长途客车gps控制调度、公交综合信息管理、出租汽车gps定位、机动车辆检测线与修配企业联网控制管理、黄河水域监控救援指挥中心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项目。

4.绿色交通的理念得到大力推广大力倡导发展绿色交通,鼓励推广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实施空调公交车降价措施,大大增加了公交出行的吸引力,提高了城市—4—客运的运输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同时,交通建设中引入绿色交通理念,做好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交通建设生态破坏的修复和治理;进行

长远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勘察设计工作统筹考虑了建设、运营、养护的全过程,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基础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

5.交通体制改革纵深发展认真贯彻国省有关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改革。

完成了燃油税改革,取消了6项交通规费,完成了征稽机构职能转换和600余名规费征稽人员转岗安置,撤销了5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认真落实“大部制”改革,顺利完成了城市公交、出租车管理职能移交接管工作,完成了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管分离体制改革,成立养护公司,提高道路养护质量;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成立了郑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郑州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建立了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代表制度,为交通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技术支持。

6.交通行业管理更加规范以质量管理、效率管理、细节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了郑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管理。

实施交通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督,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开展运输服务业整治活动,规范了我市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规范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创新机关精细化管理机制,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考评管理机制和岗位职责规范。

—5—7.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制度,扎实抓好重点时期、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督,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水上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7—2009年连续3年零事故,道路运输安全事故不断下降,无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实现万车死亡率下降4%的控制目标;组织开展交通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2009年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提高安全监管科技含量,初步实现市区客运场站的远程视频监控、长途客车和危货运输车辆的gps动态监控;组织应急演练,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大幅提高。

8.交通系统党建和行业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树促”、“两转两提”、“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等活动,实施了郑州交通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构建了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了交通文化展示系统,郑州交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连续15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全系统有12个单位被评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90个单位和部门受到市级以上通报表彰,108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9.交通形象明显提升以贯彻“两转两提”为契机,大力加强开放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开通了郑州交通96669服务热线,建立了“市民开放日”制度,升级改版了郑州交通信息网;加强制度建设,先后修改、完善20余项机—6—关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优化办事流程,出台了《郑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和《郑州市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管理规定》等政府规章;深入推行政务公开,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培训教育,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开放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面临的挑战1.基础设施总量依然不足“十一五”期间,郑州市高速铁路、机场改建、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得到大力发展,但是部分干线公路服务水平偏低,难以满足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求;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偏低,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铁路运输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和市民出行的需求;民航发展相对滞后。

2.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路网衔接度不足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周边公路逐步进入城市框架,导致城市道路交通的紧张形势越来越严峻,高峰期交通拥堵的范围不断扩大。

而郑州市主要对外放射道路与高速公路出入口只有10处,其中东西方向与高速公路出入口仅各1处,三环路等城市交通干线不能快速连通高速公路,导致对外交通联系不畅,严重影响了城区内外交通转换的效率。

3.场站枢纽建设相对滞后现有场站总量较少,且布局不尽合理,难以满足日益膨胀的客—7—货运输需求;公路客、货运场站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不协调,客运场站功能划分不明确,客运量分布不均衡;铁路货场位于市中心,不利于城市用地使用和规划;公交场站总体规模小,用地指标低,难以满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需要。

4.交通运输整体效率有待提高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方式发展不协调,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衔接配合。

公共交通发展相对缓慢,城市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急需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