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2547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原文

祖国的边疆站着哨兵。

奶奶说:

“星星不怕累,

你要学星星。

我说:

“不,我要学哨兵。

如果星星不怕累,

为啥连连眨眼睛?

只有哨兵不怕累,

日夜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遇到下雨下雪天,

星星就躲进云层。

不管天气多么不好,

勇敢的哨兵

一直守卫着祖国的边境。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为什么要当哨兵,体会哨兵工作的艰辛。

3、正确认读十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要当哨兵。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关于解放军的故事。

2、关于解放军站岗放哨的录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

一、导入新课。

星星和哨兵相比,你更喜欢谁?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设计说明: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以自主权)

二、认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渎课文,不认识的字划出来,自己想办法解决(看拼音、问同学、问同学等)

(设计说明:

通过自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2、生读课文,师生互评互议,适当肯定学生的长处,并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3、进一步缩小语言单位,让学生认读含有本课生字的句子、词语,直至能脱离语言环境认读单个生字。

“奶、累、遇、直、视、啥”几个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字或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

4、组内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5、在班内自由找对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设计说明: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三、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师范度,引导学生了解“星星”和“哨兵”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自己更喜欢谁?

为什么?

从而理解“我”为什么要学习哨兵。

(设计说明:

培养学生倾听以及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语言。

2、学生讲讲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解放军的故事。

3、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段关于解放军站岗放哨的录像片。

4、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去读课文。

(设计说明: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此方式达到对内容的理解,“浅化”而又“深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

四、拓展延伸。

1、让学生练习制作小贺卡,把自己想对解放军叔叔说的心里话写在上面,有条件的话可以把学生制作的小贺卡寄给解放军叔叔。

(设计说明:

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2、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解放军叔叔的知识?

怎么了解?

(看书、看电视、上网、向别人请教等)

(设计说明: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口,激发学生探索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星星和哨兵》的小作者是喜欢“星星”还是喜欢“哨兵”?

为什么?

课下你了解了哪些有关解放军叔叔的知识?

(设计说明:

课内与课外相融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认读复习本课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1)祖国的边疆站着哨兵。

(2)奶奶说:

“星星不怕累,”

(3)日夜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4)一直守卫着祖国的边境。

2、自己读后指名读,注意带横线的字。

3、出示字,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读/

4、说说自己记住了那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设计说明:

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生字,理解字意,并且交流识字方法,激发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

三、指导生写生字。

1、认读、组词、说话。

2、观察字型,自己数一数笔顺笔画。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怎样写好看,老师重点指导“空”第四笔是撇,第五笔是点。

4、自己练习书写,老师个别指导。

(设计说明:

写字教学也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他们学会观察分析审美,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写好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整体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争体现新课程提出的理念,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学会方法,培养情感,提高素养。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星星和哨兵》教学反思

1、如果星星不怕累,为啥连连眨眼睛?

只有哨兵不怕累,日夜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2、遇到下雨下雪天,星星就躲进云层。

不管天气多么不好,勇敢的哨兵,一直守卫着祖国边疆。

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守卫在祖国边疆的解放军战士们为了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无时无刻不在默默无私的奉献着,他们那坚强、勇敢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课后,我要求每个学生讲一讲他们所知道的关于解放军的令人感动的故事,学生兴致很高,各抒己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培智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在晨会课或班会课上进行教育,而应灌输在每节语文课中,以适应培智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准备。

课下,我还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做一张贺卡,并写上一句心里话,夸夸解放军叔叔。

这样就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高二语文《雨霖铃》的教案及原文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首词被选编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

本单元主要是唐宋诗词鉴赏。

《雨》这首词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之一,此词情真意切,艺术上又颇具特色,后人称之为离别词中的绝唱。

教读此词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婉约词风,感受本词的艺术魅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本词的赏析为学生今后学习古典诗词提供一个范例,从而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把握诗词朗读的节奏、速度、轻重等,提高朗读技巧。

(2)鉴赏意象,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与教学用具的整合,引导学生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

(2)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赏析情景交融的词句,准确理解意象与意境能力有待提高。

2.所教的班级是文科班,他们对诗文阅读与讨论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兴趣。

初始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具备较好的文本解读能力。

信息素养:

1.基本具备收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能利用多媒体声像图文获得音乐美,图画美,在鉴赏中感知意境美。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诵读法。

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

通过诵读,使学生得出对本词的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

2.情境法。

通过赏析情景交融的名句,展开联想,体会婉约派词风常见意象,体察营造的意境和词人情境。

3.讨论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以别离为导入,创设情境,回忆所学的诗句。

悲莫悲兮生别离。

(屈原《九歌?

少司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

在这众多的离别作品中,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堪称离别词中的绝唱。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

他精通音律,又吸取了民间新声的优点,写的词不仅音律和谐,美妙动听,而且创制了大量乐调繁复的慢词,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在词的发展史上,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柳词大都是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这首词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三)美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全词感受离别

第一步:

教师范背全词

第二步:

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

第三步:

师生听多媒体范读

师生共同探讨诵读要注意的问题:

感情基调断句语意的连贯

2、品读全词体味感情

(1)学生分小组讨论重点分析上下阕写景抒情部分,并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板书:

《雨霖铃》

景语情景交合

情语实写:

寒蝉骤雨长亭兰舟虚实相济

思别后(虚)--景语虚写:

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

(2)根据词上下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送别场景或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惜别事件。

(3)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他和我们的情感相同或是相似吗?

(学生再次集体朗读全词,注意读出感情,然后回答问题)

(四)品读课文,深层探究

揣摩重点文句,进一步抓好朗读,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提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要用怎样的语调来读?

这句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师明确:

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以“寒蝉”“长亭”“骤雨”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

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2)提问: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要怎样来读?

句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教师明确:

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教师明确:

“杨柳”和别情有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以寄托眷恋之情。

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五)学生听两个雨霖铃的音频朗读,作比较评析后齐读.

(六)从苏词“大江东去”和柳词“杨柳岸”两词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两种风格的不同

柳永词具有婉约美,它是一种优雅的美,柔性的美,静态的美。

①描绘景物:

景物具有轻、柔、纤、巧的性质,色彩柔和,纵如浩渺烟波、空阔楚天,也不给人宽广雄伟的气势;而是借此反衬自己孤身行人的飘零渺小。

②情感具有阴柔之美:

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

③创设的意境有阴柔之美:

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

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

(七)听两首雨霖铃的演唱并作评论

(八)布置作业

2、反复诵读课文。

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二语文《雨霖铃》的原文阅读”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

课前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对荷花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了解荷花,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三、整合思考: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并能在中段教学较好地体现网络交互,我们特别制作了相关的学习网站(“自然物语”专题性学习网站)。

希望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学习这篇优美的文章,感悟其中的美好。

教学实录

师:

上课!

生:

老师好!

师:

同学们好!

现在,先让我们一道来欣赏几幅有关荷花的图片。

(教师播放幻灯课件)

师:

孩子们看得很认真。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你看到的这些荷花?

熊思雨:

这些荷花真好看!

唐聆博:

我喜欢第二幅画面,真是姿态万千,挨挨挤挤的。

张翰文:

我喜欢有一只小蜻蜓站在上面的那幅,他们好象在说悄悄话。

丁一苇:

荷花很美。

师:

孩子们说得很好!

来,一起读课题。

生:

21荷花.

师:

下面,请孩子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哪些部分?

(学生自渎课文,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师:

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些部分?

赵钦毫:

课文介绍了荷花美丽的花瓣。

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

吴嘉庚:

我觉得课文介绍了碧绿的荷叶,我也喜欢第二自然段。

邓仁敏:

课文讲了多姿多彩的荷花,我喜欢四自然段的小蜻蜓、小蝴蝶。

张玥雨萌:

这篇课文是从荷花的花、叶给我们介绍荷花的美。

师:

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得都不错。

作者正是从荷花的花,叶展示荷花的美。

(板书:

花,叶)

吴月希:

我有摄影作品。

曹艺芝:

我会画画。

管英如:

我可以朗诵。

刘亚楠:

我们还可以上李老师提供的“自然物语”专题性学习网站

师:

孩子们的办法可真多,下面,就请大家结合2、3两个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请上两位愿意画画的孩子上台现场坐画)

十五分钟以后

师:

啊!

能干的孩子们,你们都找到了丰富的图文资料,现在,是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吧:

赵钦豪:

李老师,这是我的摄影作品,这是一朵已经的荷花,他躲在荷叶中,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因为是早上拍的,所以花瓣上有露水,大家喜欢吗?

师:

能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拍下自己喜欢的画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来就是一种享受。

让我们用掌声感谢赵钦豪同学。

(同学们鼓掌)

何明骏:

我在李老师提供的网站中看到了好多好东西。

有几幅图片我想和大家一道来看,(他开始展示各种姿态的荷花图片并解说)

这是一朵名叫“金姑娘”的荷花,她没有开放,却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含苞待放,粉粉的,很好看!

(全班鼓掌)

师:

看来何明骏同学喜欢似乎要开的那种荷花,他的确耐人寻味。

文思:

我们小组在网站上收集了一组照片。

这一张的荷花还是个花骨朵,像个小朋友,(教师引导补充像个可爱、害羞的小朋友)。

第二张的荷花快开了,微微张开花瓣。

第三张的就全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我最喜欢第四幅,荷花不仅开了,还有小蜻蜓来了,它在休息,说悄悄话。

我们小组的想法汇报完了。

(全班热烈鼓掌)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两幅画。

(一幅体现了“挨挨挤挤”、一幅体现的“冒”)。

大家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区别?

你喜欢哪幅作品?

程丽颖:

我喜欢曹艺芝的,一朵荷花骨朵冒出来,很可爱,有动感。

我想读给大家听?

师:

完全可以。

程丽颖:

读课文2自然段表示花骨朵的那种姿态。

陈爽:

我喜欢杨俊黎的。

许多荷花挤在一起,就象好朋友一样手牵手,互相拥抱,很友好!

我也读读。

师:

没问题。

好孩子,用心地读吧!

师:

(用幻灯给出课文地2自然段)。

请学生齐读,体会“冒”和“挨挨挤挤”。

生:

齐读地2自然段。

师:

太棒了!

荷花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看到你们能用这么多方式,把荷花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打心眼里佩服你们!

诸润朗:

李老师,我觉得第3自然段写的不够好,我重新写了一下。

(有些不好意思)

师:

哦,你说说,我们很想听。

诸润朗:

这边看,荷花像一个刚才睡醒的姑娘,蒙蒙胧胧,真美!

那边看,荷花像一个张开大嘴的歌唱家,每片花瓣都舒展开了,也很美!

张翔:

李老师,我也有想法。

第3自然段我是这样改的:

看这边,一朵朵荷花昂着头,充满希望;看那边,风一吹,片片荷叶低下头,似乎在说着什么小秘密。

师:

哦,你们两个是觉得第3自然段写的不够具体,不知荷花美在何处!

我很欣赏你们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创作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首小诗《小池》,(教师用幻灯给出《小池》整首诗)

生:

齐读。

师:

孩子们,你们能否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想想小蜻蜓在跟荷花说些什么?

郑玎玉:

荷花,快开吧!

你真美!

林森:

荷花姐姐,我有点累了,在这歇歇脚。

李淑仪:

荷花,咱们一起照张相吧!

师:

啊!

多可爱的小蜻蜓啊,有了他的存在,我们的荷花就更美了。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篇课文。

生:

全班齐读。

师:

下课。

生:

老师休息。

课后反思

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中段3年级的一次尝试。

借于3年级的孩子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不够熟练,在课堂上,教师给出了相关的学习网站,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并更好地体现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由于合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不仅对荷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在图文赏析中,极富创造性的加入自己的想象,使学习多了自主性、创造性。

我相信,随着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这种网络交互的优势会更加突出。

我也有信息不断探索,使教学在网络环境更具实效性。

让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

哪些同学看过荷花?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

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

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

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斯茅语:

从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切入,极妙!

在读中整体感知。

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

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

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

一是面上的层次。

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

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指名读说)

学生:

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

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

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

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

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

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

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

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

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

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

快冒!

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

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

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

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

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

荷花!

__________例如:

荷花!

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

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

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

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斯茅语:

王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课文,真正达到了以读为经,以练为纬的目的。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

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

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

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

(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

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