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2790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docx

儿童心理学教案第五章乳儿

第五章感知觉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乳儿的心理发展

P115页问题思考。

第一节新生儿的发展

胎儿期:

准备了自然的物质条件。

新生儿期:

出生后的一个月,为心理活动提供了直接基础。

乳儿期:

出生后一年,儿童期发展最快的时期。

一、应激与适应——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法国产科医生费德里克.拉伯叶,把出生过程描述成“无知的痛苦。

艾登.麦法兰:

新生儿大多数是相当安静的,很快适应环境,适应性的应激。

阿普加量表(五项分类测量):

外表(肤色)、脉搏(心率)、怪相(反射激动性)、活动(肌肉弹性)、呼吸。

二、很弱小,但潜力巨大——乳儿生理发展特征

身长50厘米,3.5千克左右。

男婴比女婴平均身高稍长,略重。

出生时体格可粗略预示以后体格。

婴儿出生体重会随着母亲生育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出生最初几天,婴儿体重下降10%(体液的损耗),后天后回升,10-14天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新生儿柔软,头骨6处未封闭,18个月完全接合。

发育未成熟:

呼吸弱、心跳快、消化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婴儿的发展原则: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等级整合原则和系统独立性原则。

(二)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特征

出生前,神经元每分钟分裂产生250000个,胎儿6-7个月,具备了脑的基本结构。

到1岁,脑重每天增加1.7克,出生神经元1000-2000亿个。

新生儿:

脑重300-390克,相当于成人的25%,皮层面积占成人的42%,大多数沟回出现。

神经细胞体积小,结构简单,神经纤维短而少,忍受性差。

未髓鞘化:

兴奋易泛化,难以做出精确反应;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动作混乱、无秩序。

发育最好的:

脑低级中枢(皮层下),控制觉醒、新生儿反射、生命功能(消化、呼吸、排泄)。

最先发育成熟:

初级运动中枢,控制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的过程。

分工:

仰卧向单侧倾斜,向右翻(右手够物),随年龄增长大脑偏侧化倾向越明显。

三、出生就有的能力——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反射:

对刺激的一种自发和自动的反应。

无条件反射:

未经学习的情况下就能引起某种特定反应的刺激。

2003年心理学家伯尔尼将新生儿反射分类:

生存反射:

比较精细、复杂,有生存价值的。

保护婴儿避免不良刺激伤害,帮助他们满足基本需求,并对照料者也有积极影响。

原始反射:

没有明显适应性意义的,游泳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行走反射。

大多原始反射在几个月内就会消失,但对诊断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无条件食物反射:

觅食、吸吮、吞咽反射。

(2)无条件防御反射:

眨眼、打喷嚏、呕吐。

(3)无条件定向反射:

转向新异刺激,提升注意程度。

名称

反应表现

发展和出现的时间

意义/作用

示例

生存反射

呼吸反射

反复地吸气和呼气

终生

供应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眨眼反射

闭眼或眨眼

终生

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和外界刺激的伤害。

瞳孔反射

遇强光瞳孔收缩,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中瞳孔变大。

终生

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使视觉系统适应低亮度环境。

觅食反射

把头转向刺激的方向

在出生头几周消失,被自主性的头部转动所取代。

帮助婴儿寻找乳房或奶瓶。

吮吸反射

吮吸放入口中的物体。

终生

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

吞咽反射

吞咽

终生

使婴儿摄取营养物质。

原始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当足底被抚摸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

8个月-1年时消失。

出生时存在,后来消失,是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

手掌抓握反射

弯曲手指去抓接触婴儿手心的物体。

3-4个月内消失,被自主抓握取代。

摩罗反射

巨大的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膊,背成弓形,然后两只胳膊合抱,好像去抓什么东西。

胳膊动作和背部弓形变化在4-6个月消失,但是遇到突然的声音和身体失去支撑时继续表现出惊吓反射(不会消失)

游泳反射

浸入水中的婴儿四肢会主动滑动,下意识地屏住呼吸(因此给身体一定的浮力)。

游泳反射将婴儿在水中漂浮一段时间,有利于开展救援。

4-6个月消失。

行走反射(踏步反射)

使婴儿身体直立,脚接触到平面,会像走路一样向前移步。

除非婴儿有很多机会锻炼这种反射,否则在出生8周就消失。

四、学习从现在开始——条件反射的出现

(一)新生儿的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一个中性刺激最初伴随着有意义的非中性刺激出现,反复几次后,这个中性刺激就能够引起那些原本只能被中词能够刺激引起的反应。

例:

中性的声音和奶嘴

新生儿经典条件反射特点:

局限性,只能在关系到生存的生理反射上发生作用,如吮吸。

信息加工速度慢,比年龄较大的婴儿形成经典条件反射时间长。

是新生儿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习得重要知识,如奶瓶、乳房提供乳汁,抚养者能够给予温暖和抚慰。

(二)新生儿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者首先表现出某种反应(操作外界环境),然后将这种行为与其导致的愉快或不愉快的后果相联系。

重复:

令人高兴的结果行为。

抑制:

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

新生儿:

局限于极少数有重要意义的自己能控制的生理行为上(吮吸、转头)。

信息加工速度慢,出生2天的新生儿学习向右转头,奖赏喝乳汁,尝试200次才能成功。

年龄增长,操作性条件反射越来越敏感。

第二节乳儿的发展

一、乳儿生理发展

(一)乳儿的身体发展

体重每天增加28克,身高每月增加2.5厘米。

4-6个月体重增加1倍,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9.5-10千克)。

躯干生长迅速,1岁时头占身长20%。

骨骼:

硬化成骨质材料,分化出更多骨骼。

骨化未完成,易变形,肌肉也更易疲劳。

(二)乳儿的神经系统发展

出生前2-3个月——出生后3-6个月,脑发育的快速增长期。

1、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

1930库涅耳:

乳儿的神经元网络越来越复杂,复杂性在人的一生中会持续增加。

2001年埃尔金德:

大脑的发展不同于身体的其他部位,是通过去掉多余的神经元来增加相应能力。

与成人相比,婴儿具有更多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所拥有的神经元数目远多于需要的。

多余的神经元:

没有用到,逐渐消失,以增加神经元的运作效率。

神经元联结:

依照被使用的结果而被扩展或消除。

——突触修剪

神经元体积增加,髓鞘化(提供保护并加速神经冲动传递速度,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新生儿头围34厘米,1岁46厘米(脑重900克),成人55厘米。

神经元按功能重组:

皮质层、皮质下组织(调节呼吸、心率等)。

皮质层中,负责高级过程(思维、推理)的神经元逐步发展并形成联结。

2、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

皮质机能增强,醒着时间逐渐增加,睡眠减少。

1岁时,每天醒着7-8小时,积极活动时间增多,接受信息刺激量增加,形成更多更复杂的暂时联系,为婴儿心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定向反射的强化作用不断增强,并逐渐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对周围世界和家人等定向探究反应产生,意义重大。

皮质抑制,即中枢抑制或内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就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又可以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从儿童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关系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兴奋过程越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就特别容易扩散。

三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四岁以后,由于神经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

这也是小儿容易激动的生理上的原因。

但同时应当看到,在外界事物的影响下,乳儿的皮质抑制机能也开始发展着。

大约在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月的后半月,分化抑制就已经明显地出现了。

实验研究表明:

出生后第二个月的儿童能够分辨糖水和白水的味道,分辨小铃和电铃的声音。

如果在抱他的时候,左右摇晃,就给以强化(吃奶);上下摇晃,就不给强化,他也能很快学会对上下摇晃不再期待吃奶的动作。

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儿童能分辨红色和黄色,两种不同音高的声音,咸的、甜的和酸的味道等等。

不过,这种分化抑制的形成,最初还是非常缓慢的。

例如,分化两种不同的嗅觉刺激物,出生后40天的儿童,要经过315次,并且在55天之后才能形成;而出生后108天的儿童只要经过33次,并且在8天以后就能形成。

除了分化抑制以外,在儿童出生后的前半年,其他各种内抑制,如消去抑制、条件抑制、延缓抑制,也都能形成起来。

在出生后的第二个月,可以看到明显的消去抑制,条件抑制和延缓抑制则因形成较为困难,一般要在出生后第五个月才能明显出现。

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

延缓抑制是在经典条件反射中观察到的一种现象:

实验者给哺乳动物如狗建立了条件反射之后,有意把条件刺激(CS)和非条件刺激(US)两者先后呈现之间的间隔时间逐步延长;实验动物在经历了这样多次重复的过程后,会逐渐延迟对CS发生条件性反应。

比如说,在建立了听到铃声后流唾液(等待吃肉)的条件反射以后,要是有一段时间,铃声后喂肉的时间推迟,则狗听到铃声后条件反射性地流唾液的时间也会逐渐有相应推迟。

延缓抑制也是条件性抑制的一种。

二、动作的发展

(一)粗大运动技能

(二)精细运动技能

(三)早期动作发展对乳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健康发展的标志。

(2)对身体控制力增强,对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3)为空间知觉、形成初步思维活动做准备。

(4)心理得到极大满足,积极的心理状态推动乳儿探索。

(5)为有目的的活动(游戏、早期学习)准备条件。

(6)发展乳儿独立性。

系统抚触训练:

通过对婴儿特定部位的节律性、持续性按摩,可以取得一定的心理行为治疗和物理治疗效果。

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促进早期神经行为发育(智力发育),成长中较少出现攻击性行为,喜欢助人、合群。

人和哺乳动物的幼崽,都有抚摸即舒适的偏好。

三、言语的发展

什么是语言?

必须有声音?

两个聋人的对话:

他们面对着对方,观察对方手势,表情警觉而生动。

语言:

一套符号的任意系统。

语言的创造和使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

其他物种确实也有各种与同伴交流的方式,并且有时这些方式还非常精细,比如蜜蜂在回巢时的舞蹈,用以通知其他蜜蜂一处花粉充足的花源的精确位置。

但是,这些信息不能算做语言;做出的那些行为可能具有代表性,但并不是基于一套潜在的系统规则来以各种不同方式组合各个要素。

也是就说,动物可能拥有一套词汇(大多数是非常有限的),但缺少一套语法。

大部分研究针对那些在研究者家中饲养的年幼的黑猩猩,有时候会将他们跟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起,以便教它们一些人类的技巧:

用勺子吃饭,开门,辨别图片并且分类,等等。

这些研究都表明黑猩猩获取这些技能的熟练性远比之前预计的可能要高;但是教授语言的试验结果却很不一致。

让黑猩猩发音说话的训练大部分是不成功的。

考虑到黑猩猩发声器官与人的大大不同,这个结果倒不奇怪。

另一方面,利用黑猩猩手的灵活性,教他们聋哑人使用的手语则有一些发现。

其中最著名的是对加德纳(Gardner,1971)收养的名字叫沃什(Washoe)的黑猩猩的研究。

他们教她美国手语(ASL)。

从婴儿起,ASL就是Washoe交流的主要方式:

不允许在她面前发声说话,并且将所有的手势都融合到了她的日常生活中去。

沃什不能像人类儿童那样通过模仿学习手语;但是当加德纳夫妇手把手教她做各种正确的手势时,她很快就积累起了词汇,在3岁的时候获得了85个不同的手势。

然而,她组合手势的能力是有限的:

根据主—谓组合(“沃什吃”)或者“谓—宾”(“喝果汁”)来造句似乎超出了她的能力。

比起人类儿童的语言获得来说要慢得多,难得多。

语言是种族共同的。

所有在正常环境下长大的正常人类都发展了语言。

即使是最原始的社会也拥有同高级社会一样复杂的语言。

很难阻止语言的发展。

只有在特别的环境中才能阻止儿童学习语言,比如说严格的隔离或者剥夺。

即使是聋哑或其他形式残疾也不能阻碍交流的欲望,人们会转而求助其他渠道比如手语进行交流。

语言是按照一定法则有次序的发展。

各种语言发展阶段的次序和时间对于所有正常发展的孩子都是大致相同的,甚至智障儿童的也是一样,虽然时间会长些。

这意味着成熟的影响力,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是人类内在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就像动作发展一样。

语言是基于各种特别解剖结构的进化。

这些包含了满足人类说话目的口腔、咽部和发声器官的进化,这些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

另外还有大脑中的核心部分,其中动物。

另外还有大脑中的核心部分,其中左半球是语言运用的主要部位。

其中有两个特别的区域,即布洛卡区和维尔尼克区(Wernicke'sarea)。

这些区域受到损害的病人将会有语言障碍,但是没有其他症状。

大脑语言中枢的位置语言形成于婴儿期以后出现的预适应能力。

比起其他声音来,婴儿更注意的是人类的声音;也就是说基因上已经准备对他人的言语有特别的反应。

第二,众所周知的是能区分复杂的声音信号,像成人一样拼凑出言语,并远在他们能听懂之前就显示出对言语中声音差别的敏感性(Eimas,Siqueland,

Jusczyk和Vigorito,1971)。

似乎从出生起儿童对声音的敏感性与他们从周围听到的言语之间就有独特的关系。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言潜质是人类遗传的结果。

儿童从一出生就“准备好语言”了,并将在各种条件下发展理解和产出言语的能力。

当然,这并不是要将环境条件的作用降至最低;正如我们所重申的,先天不会排斥后天。

语言发展的原材料需要由环境来提供:

成年人如何提供,提供多少语言刺激形式的原材料也会在语言获得中的过程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前语言阶段:

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之前的一段时期。

(一)乳儿言语的发生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爸爸”,但是对于妻子来说是“约翰”,对于邮差来说是“史密斯先生”,对于工作中的同事来说是“老铁匠”,而对于孩子的奶奶来说是“儿子”(更让人糊涂了)。

名称符号,不仅取决于它的接收人也取决于它的使用人。

一个社会中“正确”的事在另一个社会中则无法理解:

在日本的孩子学习说日本话,在西班牙的则学习西班牙语。

甚至在美国的聋哑孩子学习的手语(美式手语)跟在英国的聋哑孩子学习的(英式手语)也不一样。

语言不仅仅是单词的集合,它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其中有特别的方式将这些单词连接起来。

也就是说,儿童要成为语言的熟练使用者,不仅要掌握一种词汇,还要掌握一种语法。

语言具备很多功能。

它是交流、思考和自我调节的工具。

1.交流

儿童可能不像皮亚杰所想的那样自我为中心;但是他们考虑其他人看法的能力还不成熟。

年幼的儿童容易认为他人理解自己,就像是他们了解自己一样。

通常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如果发现自己所说的对听众来说毫无意义会觉得非常沮丧。

他们也需要学习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语言有一些规则——比如说交替谈话的规则,儿童与同伴轮流扮演说话者和倾听者,避免同时说话。

因而社交技巧与语言技巧是密切相关的,两者对于有效的交流非常重要。

2.思维

就像我们在上一章看到的,语言符号是思维过程的有力工具;跟其他事物一起,它能使我们回想过去,预测未来,联想现实生活中彼此独立的事物,形成概念和抽象化。

一方面有皮亚杰的观点:

思维先于语言,因为思维表现的发展使得单词的使用成为可能。

语言只是思维表达的一种模式,因而皮亚杰在他对认知发展的描述中着墨不多。

维果斯基把语言看做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理工具,能够改变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和改变他所说的“心理功能的整个流程和结构”(维果斯基,1981b)。

因而语言先于思维:

使用单词的能力发展使得表象思维成为可能。

关于早期语言的本质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看法不一样。

双方都同意在生命的最开始几年里言语倾向于自我中心,也就是自我言语,并且即使是大声说出来的,通常针对的也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在皮亚杰看来,这些言语就思维而没有什么特别的功能,一旦表象思维发展起来以后就会慢慢消失。

相反,维果斯基把自我言语看做是思维的外部具体化形式,年幼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它来指导思维和计划行为。

3岁左右,儿童们已经知道交流言语与自我中心言语的不同:

两者都是外部的,但是前者是有意针对他人,而后者是儿童行为伴随的当场连续评述。

接近学前期末期时,自我中心言语逐渐消失——不是皮亚杰所说的退去,而是转为秘密的无声的语言思维。

在早期学龄期,针对自我的话语还能听得到,特别是儿童在面临一项较难的任务时,但是词语变得更简洁,更不容易听见,也更明显是指向自己。

对自我言语的研究大多证实了维果斯基的论点,并且证明语言和思维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自我言语经常伴随着问题的解决,甚至年幼的儿童也是如此。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言语就从大声变成越来越难以听见的小声直至最后的无声言语。

3.自我调节

自我言语发展逐渐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他认为儿童使用语言来指导行为的能力有三个发展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到大约3岁,他人的言语指导能激发一项行为但是不能抑制它。

给一个橡皮球让儿童挤,他们会正确地回应这项“挤压”的指令;当被喊“停”时,他们仍会再次挤压。

在第二个阶段,到大概4~5岁,他们以冲动的方式回应这项指导:

当灯亮起时,被告知要压那个球,他们会反复挤压,回应的不是言语的内容而是它的激活性——因而,指导的声音越大,他们挤压的次数就越多。

最后,在5岁以后他们将回应言语的内容,并能运用它来约束并激活他人的行为。

所以,虽然这一规则在幼儿期还需要大大发展,行动的语言规则,不论是由儿童自己或是他人所制定的,都起到了主导作用。

(二)语言的发展过程

儿童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语言的技能呢?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因为它完全取决于我们对语言获得持什么样的标准。

如果说儿童在生理上具有了某些预先准备注意和加工的言语,那么语言发展的过程从一出生就开始了。

假如理解特定的单词是获得语言的标准,在大多数9个月大的孩子身上就能找到证据。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以最普遍的标准为准,即说出可以理解的单词的能力,大概12个月大的孩子就符合标准了。

语言四个方面

1、语音,有关言语语音产生的方式。

语音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

婴儿早期的发声仅限于哼哼和哭泣,只有当他们5~6个月大,开始咿呀学语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个日益变化,出现更像是话语的模式。

一旦“真正的”单词出现,儿童能发出的声音范围会更大。

但是完全的语音能力一般直到学龄时期才能获得,甚至学前儿童发现某些声音比其他声音更难发。

2、语义指的是单词的意义。

在咿呀学语的阶段,声音只是纯粹为了好玩而发出的,所以婴儿可以长时间地躺在那里快乐地重复“babababa”。

两岁开始,儿童就知道一个听起来像“mama”的特别的声音确实有实在的意义。

在这里发展也被延迟了,因为不仅儿童得掌握大量的单词,而且单词的意义变得更加复杂、抽象并且与其他指示物的意义混杂在一起。

3、句法包含了我们将单词连成句子的知识。

组合不同的单词而表达不同意义的语法规则:

“爸爸亲亲”跟“亲亲爸爸”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但是单词的顺序只是句法的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其他语法规则需要学习,比如说用来提问、否定的表达和被动句子的运用。

4、语用关注的是在社会环境中使用语言。

语言是与他人交流的重要工具,需要根据我们谈话的对象、所处的环境和谈话的原因而调整。

因而如果儿童想要有效地与人进行交流,就需要学习大量的谈话规则。

比如说,他们必须知道传达给另一方的信息要根据对方现有的知识而进行调整;跟距离较远的人说话要比跟附近的人更大声些;以及声音的语调也可以在所说内容里和之外传达出神秘感或敌意。

也就是说,儿童需要学习的不仅是怎么说,还有如何运用谈话。

语言获得包括获取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并且每一个方面都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技能。

这项任务很复杂,让人吃惊的是儿童们很快就具备了这些能力;到5岁的时候,几乎所有重要的语言能力都基本到位,尽管还需要些时日完善。

(三)咿呀学语

大部分儿童在一周岁左右开始说话,他们说的第一个真正的单词与他们之前发了一段时间的咿呀声很相似。

他们选择在发音上最容易的单词,正如西格尔(Siegler,1998)所指出的,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不同的语言中,指代父亲和母亲的单词是如此的相似。

它们是跟一个一岁多孩子相关经验的各个部分:

父母、兄弟姐妹、宠物、玩具、衣服和食物。

会移动的物体比不能移动的物体更容易被提及:

汽车而不是灯;公共汽车而不是街道。

但是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儿童使用单词的方式一定跟成年人的一样,因为最开始儿童倾向使用外延过度和外延不足的单词。

外延过度是将一个单词包含的词义扩展至比习惯用法更广的范围:

已经学会小狗(doggie)这个词,儿童可能会用这个词来称呼猫、兔子、羊和其他的小动物。

外延不足指的是缩小习惯用法的词义,就像儿童认为小狗(doggie)是家里宠物的名字,因而不适合其他狗;或者当一个单词被用于一个特定语境下的物体后,就不能用于其他物体。

外延过度和外延不足都证明儿童需要时间和社会经验学习跟他人使用单词的方式一致。

通常儿童不是在简单的词汇课程中听到单词的,而是作为一种快速连续的语流的一部分而听到的。

当他们自己还处于单个单词的水平,他们是怎样在这种单词间几乎没有什么停顿的语流中切分并学到有意义的词?

一个答案就是成年人,常常是自动化地或不知不觉地根据儿童加工这些语言的能力调整了他们自己的语言,从而为学习者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比如说,他们会在单词间留出停顿、放慢速度、在句子某些部分做特别强调以保证儿童能适当地集中注意力;在他们说的单词内插入手势和其他非语言的提示,为儿童提供额外的信息,使讨论理解和模仿这些单词变得简单许多。

我们将在下面详细分析成年人提供的这种帮助;应注意到的是语言获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任何想通过学习者单独努力而学习语言的尝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父亲:

谁想吃点芒果作为甜点?

儿童:

什么是点芒果?

值得注意的是偶尔儿童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大多数时候他们是正确的。

儿童词汇的增长刚开始的时候十分缓慢。

在2周岁的前半年里,他们每月能学会大概8个新词;但是以后词汇爆炸性的发展突然发生,儿童变成了平克(Pinker,1994)所称的“单词吸尘器”,每天能学会多达9个新词(见图9.2)。

在儿童早期阶段新单词学习的速度十分惊人

正如苏珊·凯里(SusanCarey,1978)所说的:

到6岁时,一般儿童已经掌握14000个单词。

假设词汇的发展大约是在18个月以后才真正开始,那么平均每天学会9个新单词,或者几乎在醒的时候每个小时一个新

如果学习新单词像儿童学习第二语言那样,缓慢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很多尝试以及随后的重复练习,这种速度将是不可能的。

但是,5周岁左右的儿童在学习听到他人用过的词汇的意义并自己能使用之前,大多数情况下都只需要接触很少的几次,有时候只有一次。

这种意义常常是不完全的,需要以后的数月或者数年逐渐加工和修改使用的方式。

但是,这第一步就表明了儿童学习语言的非凡能力。

这种快速获得被称之为快速绘图(fastmapping),早在儿童2岁时就开始,在儿童期最后阶段,速度减慢。

(四)句子的形成

从18个月开始,儿童开始将单词串起来形成“句子”。

一开始,这些“句子”跟成年人使用的非常不同,所以要加上引号。

它们简洁、短小,语法上常常不正确,但是大多数时候意义却非常清楚。

“多牛奶”,“坐椅子”,“牛叫”,“看宝宝”,“汽车再见”——每个句子里,儿童都在尝试传达某些意义,并且尽管说得还只算得上是电报式语言(telegraphicspeech)(R.Brown,1973),通常能够成功达到交流的目的。

确实,对语境的提及通常需要了解儿童脑海里可能的多种意义。

举一个经常被人引用的例子:

路易斯·布卢姆(LoisBloom,1973)观察到一个孩子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妈妈袜子(Mommysoc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