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899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docx

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考向解读】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Ⅰ)

高频考点:

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

中频考点:

免疫调节

低频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命题热点突破一】内环境的稳态与意义

(1)如果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则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载体、呼吸氧化酶、糖蛋白等。

(2)如果不仅存在于细胞内,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或只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则属于内环境成分,如水分、无机盐、抗体、激素、氧气、血浆蛋白等。

(3)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消化酶)、汗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1.(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 A

【变式探究】

(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 C

【命题热点突破二】血糖平衡调节

例2.(2016·高考江苏卷)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解析】选C。

据题干信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推知该种病是由自身的胰岛B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导致的,D选项错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后分泌进入血液,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液无法排出,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选项错误;在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能降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A选项错误。

【变式探究】

体内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或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抑制胰岛A细胞及肾上腺细胞的分泌,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及转化为非糖物质等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关于血糖调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效应不同,可能与靶细胞的受体不同有关

B.相同刺激可引起不同的效应器分别产生兴奋或抑制的效应

C.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无关

D.不同激素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可引起相同的效应

【答案】 C

【命题热点突破三】体温调节

1.注意环境温度影响体温调节方式

(1)环境温度低于体温:

神经—体液调节。

(2)环境温度高于体温:

主要是神经调节。

2.发烧时“产热>散热”是错误的:

实际上,发烧时“产热=散热”

例3.(2016·高考上海卷)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

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解析】选C。

由图中曲线可知,ab段体温下降,原因可能为吹电风扇或处在寒冷环境中,非自主颤栗和骨骼肌收缩都会增加产热而造成体温上升;de段体温上升,原因可能为发热或剧烈运动,排尿和汗液分泌都会散失热量而造成体温下降。

【变式探究】(2015·海南高考)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答案】 A

【变式探究】

大鼠的皮肤、粘膜和内脏都分布着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图示不同皮肤温度条件下,大鼠温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频率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抑制机体产热

B.38℃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相等

C.43℃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D.28℃或43℃时,机体在下丘脑产生冷觉或温觉

【解析】 从图可知:

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不同:

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环境温度为43℃时温觉感受器最敏感。

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反应敏感,下丘脑产生的兴奋促进机体产热,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即38℃左右,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环境温度为43℃时温觉感受器最敏感,则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减少产热量,则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错误;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答案】 B

【命题热点突破四】血糖平衡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综合考查

1.难于理解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

①四个功能:

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②三个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2.易于误解的产生渴觉的部位:

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而不是下丘脑。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产生兴奋→下丘脑中的传入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3.容易忽略神经分泌细胞的双重功能:

如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4.易混淆的神经分泌细胞和垂体分泌的激素:

①神经分泌细胞除分泌抗利尿激素外,还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②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腺体,并使该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

例4.(2015·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答案】 B

【变式探究】

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

(1)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引起相关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甲,最终促进乙分泌a激素,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寒冷环境下,人体内血糖消耗量也会增加,血糖浓度下降,下丘脑相关区域产生兴奋并传导至M处,此时M膜内电位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传至胰岛细胞,会促进其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丙____________________(填靶器官名称),使血糖升鸂。

(2)某人一次饮用较多的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下丘脑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2)一次饮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下降,尿量增加,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答案】 

(1)体温调节中枢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由负变正 胰高血糖素 肝脏 

(2)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

【命题热点突破五】从参与免疫的细胞及免疫类型的角度来查

1.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

(1)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

(2)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

(3)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2.效应T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

(1)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

(2)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效应T细胞。

(3)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

(1)据“参战”对象:

由物质(抗体)参战的是体液免疫;由细胞(效应T细胞)参战的是细胞免疫。

(2)据作用对象:

作用于抗原的是体液免疫;作用于靶细胞的是细胞免疫。

4.免疫细胞中的三个“唯一”:

(1)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浆细胞

(2)唯一没有识别作用的细胞:

浆细胞。

(3)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

吞噬细胞。

例3.(2016·高考全国乙卷)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变式探究】(2015·高考全国卷Ⅱ)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析】选D。

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是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寄生在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依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后将结核杆菌释放出来,与抗体结合后被消灭;B项,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杀灭细菌是利用酶将细菌细胞结构破坏而实现杀灭细菌;C项,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能诱发细胞癌变;D项,人感染HIV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因为HIV有一定的潜伏期。

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即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和HIV的浓度以及T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

【变式探究】

(2015·北京高考)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 D

【命题热点突破六】考查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

例6.(2015·浙江高考)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解析】 HIV为RNA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进入人体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细胞染色体DNA上,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所以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A项正确。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一般不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B项错误。

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不可能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C项错误。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由于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的参与,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所以患者全部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丧失,D项错误。

【答案】 A

【变式探究】

(2015·福建高考)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 A项,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被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与胰岛B细胞接触,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这是损伤了自身正常的组织细胞,因此此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项,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死亡,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较正常人低。

C项,效应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而是把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自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其裂解死亡;呈递抗原的细胞为吞噬细胞。

D项,用免疫增强剂促进T细胞增殖后,效应T细胞仍会与胰岛B细胞接触使其死亡,此方法不能治疗该病;治疗该病应抑制T细胞被过度激活。

【答案】 A

【高考真题解读】

1.(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B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的作用

2.(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

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BCD项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压

3.(2016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考点定位】HIV,体液免疫,抗体

4.(2016新课标2卷.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5.(2016江苏卷.15)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史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时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答案】C

【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腺、血糖平衡调节

6.(2016江苏卷.16)右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尿激素减少

【答案】B

【考点定位】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

7.(2016新课标Ⅲ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故A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故B项错误;摄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项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水盐平衡调节

31.(2016江苏卷.26)(8分)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

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

【答案】

(1)NaHCO3和NaH2PO4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3)该标本脑和脊髓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能发挥功能。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不能释放或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均会使突触后

膜不能兴奋,导致肌肉松弛。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1.(2015课标I卷)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2.(2015·江苏卷.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

【答案】B

【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

3.(2015·海南卷.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

案】C

【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

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正确。

4.(2015·上海卷.1)当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散热方式是()

A.蒸发B.传导C.辐射D.对流

【答案】A

5.(2015·上海卷.8)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

才能复制。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

B.HDV的感染会促进HBV的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HDV抗原不一定能测出HBV抗原

D.血清中检测出HBV抗原则一定能测出HDV抗原

【答案】A

【解析】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可看出抑制HBV一定能抑制HDV;A正确。

但依据题中信息,看不出来HDV的感染对HBV感染的影响;B错误。

血清总能否检测出HBV、HDV的抗原,看有没有这两种病毒的感染,且题干中的信息仅仅看到的是对复制的影响;C、D错误。

6.(2015·上海卷.17)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

这两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细胞抗体或T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B

【解析】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无吞噬行为,对其有吞噬行为的是吞噬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均具有特异性,原因在于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不同,即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合后刺激B、T淋巴细胞分化;B正确。

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合;C错误。

抗体能源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但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分子发生结合,不符合题意;D错误。

7.(2015·上海卷.29)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

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

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

原体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D.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细菌自身的基因组DNA躲避自身的限制酶的原因是经预先修饰。

巨噬细胞内溶酶体的酶之所以不能降解自身,是由于膜的包括不能与自身蛋白接触,但病原体被细胞吞噬后形成的吞噬泡可用于溶酶体融合从而接触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进而被消灭。

由此可见两者的行为类似;A正确。

8.(2015·课标I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