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5382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17《长城》.docx

四年级上册17《长城》

——《长城》教学实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老师: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小学李志玲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展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大多数学生对长城非常熟悉。

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资料袋的运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对我国的世界遗产之类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其中很多地方他们都亲身体验过,他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表达出他们对于祖国文化的赞美。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激发学生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长城的样子像一条长龙,它的设计非常巧妙,建筑它的人非常辛苦劳累,它成为世界遗产上的伟大奇迹。

同学们我们今节课继续学习17课《长城》,齐读课题

生:

自豪与深情地齐读课题

1、揭题:

师:

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

(出示名句)

生:

学生齐读名句

(1)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2)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2、学习课文

师:

作者也游览过长城,他也发出了深深的赞叹,他是怎样赞叹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找出作者赞美长城的句子,用“”(学生自学课文)

生: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位学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

为什么说是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出示句子: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

全班齐读

过渡:

师:

为什么说它伟大呢?

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深入课文了解从哪些方面描写它的气魄雄伟。

二、学习课文

(一)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思考:

从哪里体会出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边读边思考划出相关的词语,仔细品味,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学生自学课文

师:

1、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个别读。

师:

作者站在什么角度去看长城的?

生:

师:

课文描写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生:

师:

把长城比作什么?

生:

一条长龙

师:

长城与长龙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

(形态)

师: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

生: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

个别读

师:

解说在二十前有青年日夜徒行共走了508天。

(出示图)(经过(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北京等16个省市、自治区)(让我们感受长城的长。

师:

这一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

列数字

师:

2、还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

弯、蜿蜒盘旋

师:

齐读这一句(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过渡:

长城立在大地之上像一条腾飞的巨龙。

生:

齐读第一段读出气势雄伟

过渡:

连绵万里的长城就像一条巨龙,它气势雄伟,充满力量,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

3、(出示句子)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自学)

过渡:

师远看长城气势雄伟,近看长城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

⑴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到近看长城的特点。

生:

高大坚固

⑵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高大坚固的?

生:

由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城的。

⑶尽管长城已经历经六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傲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各部分的结构仍然比较完整。

这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生:

坚固

出示资料:

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600米高度之处。

城墙的平均高度约8米,宽度约6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4)高大坚固的长城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生:

成排的垛子,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方形的城台

过渡:

明朝政府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不仅把长城修筑的十分高大坚固,而且还有独特的结构呢。

你想一想,这些独特的结构在当时有什么军事作用吗?

同桌谈论一下。

(作用:

是抵御以前匈奴和外族人的侵略,那时候为了占领土地,我们中华人民必须抵挡这些匈奴所以建起了长城,以防匈奴来攻击。

⑸这样的设计怎么样?

请你来对它做个评价吧!

生:

巧妙设计

过渡:

是啊,长城集中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长城不但高大坚固,而且设计巧妙,所以作者这样赞叹。

齐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站在了气魄雄伟的长城之上。

脚下踏着坚固的城砖,扶着墙上的巨大条石,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什么呢?

生:

想起了劳动人民。

齐读: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是啊,作者不仅想起了古代的劳动人民,而且对劳动人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出示句子: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双手,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请你大声自由地朗读这句话,边读边画出印象最深刻的词语,说一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

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从这些红色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

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师:

两三千斤重,同学们,这相当于一辆大卡车的重量呀。

一个人能抬起来吗?

(不能)

这样千斤重的条石需要多少人呀?

(数不清)

读到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

生:

没有……没有……

师:

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还没有什么?

生:

无数、一步一步

4、那你能读出他们的艰难吗?

(指名读、齐读)

5、抓住关键词语,产生联想

⑴此时此刻,站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谈联想)

(想象练习——可以同学间说说、也可以把它写下来。

⑵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多少劳动人民。

(齐读)

⑶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

那数不清的巨大条石,能够被抬上这崇山峻岭之上,因此我们要说多少劳动人民)(齐读)

(4)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齐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6、同学们想领略万里长城的风采吗?

(出示播放长城录像24)

师解说:

这就是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腾飞在我们中华大地上的巨龙;这就是由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万里长城。

假如此时你就站在万里长城上,作为炎黄子孙后代,你最想说什么?

生:

劳动人民你们辛苦啦。

生:

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长城。

过渡:

无数中国人为长城而骄傲,为长城而自豪。

有多少人深切歌唱长城,赞美长城。

8、让我们也来赞颂(按课件出示25《长城颂》(自由读)(按课件出示26)(合作读:

师、男、女、合;师、男、女、合;师、合。

《长城颂》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

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

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着大海,纵情高呼:

我爱长城!

我爱中华!

9、 师:

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亲临长城自然想起了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他到底想起了劳动人民的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这个问题,老师推荐一个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看过是吗?

你们还可以找大量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能够帮助你们深入地去探究这个问题。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学要有所获呀,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

我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

生:

写作文的时候还可以用上像一条长龙这样的比喻句。

生:

我的感受是,我为我是一个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

师:

同学们收获真不少,手指板书,这些好的方法呀,就像我们习作的堡垒一样,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方法,相信习作中的困难能够不攻自破。

总结:

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语,联想到了当年人们艰辛劳作的场面。

从每一块方砖的摆放到每一个设施的安排,都可以让我们想到当年人们构思的精心、设计的周密。

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难怪作者不禁会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个奇迹不仅是对这座雄伟建筑的赞颂,更是对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赞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或者其它的“世界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课后搜集相关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相信你们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奇迹。

三、作业

1、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

2、搜集我国其它世界遗产资料。

3、当一名小导游,向家人或亲人介绍长城。

板书:

远:

一条长龙

长城近:

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感想:

血汗智慧

1、议读感悟。

面对着这么高大坚固、雄伟壮丽的长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读中感悟。

长城有什么特点。

3、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