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7056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docx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购物情境提出问题,在结合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买东西的照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同学在买物品,马上兴趣昂然。

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

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在上了汇报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的心情很沉重。

这节课

  我感觉很难教,教学设计也花了很长的时间,从试教到修改,我一直都是很用心。

这节课我的思路是由嘉年华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到一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后提出一个10个4相加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书写麻烦,而引出乘法,说明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一种简便算法。

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乘法,我讲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在我讲完后让学生自己改写。

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我出示了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图,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再一起订正。

又出示了49页第七题,让学生自己做。

  课后自己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我的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在讲把加法改写成乘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几和几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在发现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一下,但是没有反复强调。

在做46页做一做时,也没有去发掘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在开始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两个能写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并让他们去观察、发现两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在加以讲授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但是意义不同。

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觉得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下节课在讲。

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习题过于难了点,没有讲清楚乘法的意义就让学生做49页第七题,确实难为了孩子们。

  在下午的数学教研会上,各位大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觉

  得真的很到位。

申老师:

对教材一定要透彻,通读、解读和熟读,根据习题来设计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板书也很重要,教材上板书的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要注意书写格式,重点内容要强调出来,学会预测学生,要关注所有学生,学会组织学生,评价学生。

宋老师:

教低年级的孩子应多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多鼓励孩子,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操作,亲身去体验相同数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讲解荡秋千那个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的不同意义,两个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义不同。

刘老师:

练习设计,内容可以更丰富:

设计读的题,判断题等,更活泼:

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画一画,你会怎样来表示它,更层次分明,由易慢慢到难。

谭老师:

练习时一定要对教材把握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用图形来吸引他们……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真的很深入,很透彻。

正如楼老师说的: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其实,是有各位老师的点评才会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成长,让我进步。

我很幸运和这么多亲切、智慧的伙伴一起作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师的指导、关心与帮助我都深刻地记在了心里,谢谢你们。

我自己也会更坚强的。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一、教材分析“8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掌握了乘法口诀的意义,会运用1—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这部分知识为学生学习8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

教材处理“8的乘法口诀”的口诀引入,不是抽象地直接搬出口诀,而是先通过小狗在数轴上跳,一次跳8,二次跳几,三次、四次……这样形象的例子,进而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

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

  二、学情分析该班有学生40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的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萎缩情绪。

我应逐步引导他们开拓思维的空间,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计算。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要求记忆的口诀随着所学知识逐步增多。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

今天,有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班,谁呢?

蓝猫得知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知识,想考一考我们。

  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3×4,5×6,4×5,3×2,7×4,5×7,7×5,7×6,

  2.师:

蓝猫看到我们那么厉害,可不服气了,它又出了几道题目。

  看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闯过难关,做的又快又准确。

  说说出现口诀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探索新知

  1.由蓝猫跳数轴引出一个8至8个8的连加。

  师:

再来看看蓝猫又干什么?

师:

  “这是蓝猫,它可爱运动了,是我们数学王国的运动健将

  哩,你看,它又在那里跳了。

”师:

请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蓝猫是怎么跳的?

蓝猫第一次从

  0跳到了几?

师:

接下来它要顺着数轴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那么蓝猫第二次会跳到几呢?

师:

谁能来说说为什么?

生:

因为蓝猫这一次跳得与第一次、第二次的长度都相同。

  师:

那么蓝猫第四次、第五次……第八次分别能跳到哪里呢?

  说为什么。

  学生反馈。

  师:

求几个8相加什么方法更简便?

出示课题8的乘法口诀。

2自编8的乘法口诀带蓝猫参观鼓号队。

要求同学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师:

每个小朋友可以根据蓝猫今天跳数轴的表现来求1排到8排各有多少人师:

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同桌互背、开火车背口诀练习

  1.出示8的乘法口诀卡片师:

波波给我们带来了8的乘法口诀的相片。

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几位好朋友?

  8×48×73×88×88×28×51×86×8

  2、智慧星一八得十六八三十二二十四八五十六五八八六十四六八实践运用师: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8的乘法口诀?

①螃蟹:

一只螃蟹一条腿,三只螃蟹呢?

②教室里横着数有7排,每排8人,还多2人可算出全班多少人?

总结师:

今天我们跟着在数学王国里逛了一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这对于一年没教书,只教过半年的小学的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责任促使我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刚开始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迎头赶上,一个月过去了,有必要小结一下。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情景教学,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在教授乘法口诀时,通过自制动画卡片和引入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动已经精心准备好的教学设计。

例如:

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刚一出示该堂课题学生就不约而同地背诵起来了。

怎么办呢?

我立刻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了一番鼓励,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4的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吗?

”这样又重新回到了本课的教学。

  3、信任学生。

二年级的小学生同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

如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根据算式编口诀,并且还能根据口诀出算式。

  4、组织教学取得了进步。

刚开始上课时,由于对学生情况估计不够,不能组织好学生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课堂纪律较差,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较差。

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组织教学。

  二、不足与困惑

  1、我虽然参加过培训,看了一些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

虽然思想开放,也想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教学时担心失败带来的影响,不敢贸然去尝试。

  2、有些课应该准备很多的材料,但平时上课,自己本来就很忙,不可能一一去准备,故不是很充分。

  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

学校的有些设施还跟不上,有多媒体,但使用不方便。

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学科的美感和与实际生活中的练习。

  4、小学二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撑不了”的局面。

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

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三、体会

  1、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多了解学生智力发育的实际。

  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其他人的观念,但家长对教师的做法未必理解。

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怎么质量这么差,计算都不如以前熟练了等,这些都是对课改要求不理解的反应。

  3、应该多向同行学习,多向老教师请教,尽快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水平,使自己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了,经过这段艰苦历程,深受新

  课改的冼礼,在教材钻研、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领域都有着较大的收获。

教师明显表现出关注学生,重视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和其他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民主平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过程,重视引导求异思维,鼓励算法的多样性;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等贯彻新理念的教学行为;一致希望能让学生以一种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不费劲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多数同学已表现出对数学的一定兴趣,并已逐渐适应,形成初步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已逐渐懂得倾听他人发言,与同学合作交流等。

  新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知识结构上都发生重大变化,突出了知识的形式的探究过程,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相互交流的机会,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实现儿童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1.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领略教材图例的含义,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在新教材的例题、”做一做”中,都有一些漂亮的插图,这些插图对我们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把握好这些插图的内容,领略插图的含义,根据插图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如:

上册在”比一比”中的”做一做”里有5幅插图,我在教学中利用这些插图开展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分组活动。

在比长短中,我开展”谁的胳膊长”的趣味比赛活动,先分小组比出谁是小组中胳膊最长的同学,再组与组比较,比出谁是全班胳膊最长的同学。

这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小组里合作学习,使生与生之间有交流、讨论,在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新知,教师真正站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位置。

在练习中也有一些有着指导意义的插图,这些插图也为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们可发现练习里都有这样的题型与插图:

让学生抽取0~10的11张数字卡片。

要么用大数减小数,要么哪两个数想加得几。

受到教材插图启发,我让学生各自准备了自己的数学卡片袋,在巩固练习中开展分组比赛活动。

这样学生自主活动始终贯穿于整个单元,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巩固了新知。

  2.发挥教材信息资源,创造性创设问题情境低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教学活动中能否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新教材在教授的图例中有许多能解决问题的多个素材与信息,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空间。

如果能善于挖掘这些信息资源,创造性的创设问题情境,就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在”比一比”的新授课中,除了书本上列举的兔子与砖头、小猪与木头的比较外,还有萝卜与苹果、小猪与小鱼等多种有用信息,还可利用插图所提供的这些丰富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已获得的信息,让他们想一想:

图中还有什么可以比。

这样通过利用插图资源放开学生,让他们牵动探索,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多”与”少”的理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思维的培养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能力较弱。

本册教材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表内乘法的教学是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在学习2346的口诀,后学习789的口诀,因为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时候已经知道了5个5个地数数,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口诀的含义又容易记住口诀。

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础。

  4.新教材更加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到学校来除了学习知识、获取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

新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知识与德育渗透,如:

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新政策对学生实施学费全免,但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丰富,比原来使用的教材更好。

这使学生在身心方面都能获得美好的情感体念。

  5、新教材赋予我们更多的重任。

  新教材给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用具都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研究的压力。

一方面教参依据不完善,二是教学活动准备量大,三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精神,四是教师精力物力有限,有的教师带双班根本无时间搞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没有电脑共享资源,五是教室电教设备紧缺,许多新构想新资源不能在平常课堂上与学生共享。

  这样看来新课改的路真的是很长很长。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

从家到学校估计有2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1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西红柿,18+23经估算知结果应是4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

  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因为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

  《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

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

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一些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算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的写法,“四舍五入”法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

P32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

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

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想如果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会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创设一个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要用到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不需要了解准确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

在平时计算时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估算来判断,如43+18=51对吗?

  让学生学会估数,因为在估算中,估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定要明确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应选用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来估算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抱着让学生乐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愿望,我设计了本节课,《找规律》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

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图形中的循环排列的规律,不是易事。

从学生表现来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达成度较好。

  本课我的教学目标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

为此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

  “第四队应怎样排?

”,吸引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来揭示出其中循环排列的规律。

在钻研教材和了解了白板的各项功能后,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从课堂教学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做思考,在合理的地方用上合理的技术,让两者有机的统一,利用白板的功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避免出现课堂教学跟着白板走的现象。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其中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教学效果很好。

  二、注重给学生营造氛围,大胆想象本节课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

例如根据下列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在学生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在交流中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加深了理解。

又如当我说:

  “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

  a、b、c三个字母排列吗?

快来试一下吧。

”话还没等说完,很多学生就开始动手设计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极其精彩的。

  有的学生都能自己总结出一行三个物体就三行一组循环一次,甚至能推想出一行5个、6个他们的循环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后,以活动的图片在白板上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

  “第四队应怎样排?

”让学生先猜猜再说出自己这么猜的理由,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让自己说出今天学习的规律。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

如:

  “接下来,应怎样写?

”先故意让学生猜错,再讨论:

这样有没有规律呢?

它的规律是什么?

从而让学生加以掌握。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

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

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

尤其是潘越格同学我一再鼓励她,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增强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我还不太满意的地方:

一、缺少了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拓展得大多,缺少一些最基本的练习。

  三、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于求成。

  改进调整: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再积极些。

  二、自己的语言要简练些,尽量让学生多说。

  三、素材的选择少一些,让学生研究得透彻些。

  四、练习的设计面广些,关注到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师:

猴妈妈有6个桃,想分给几只小猴,可以怎样分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讨论。

  交流:

生1:

3个3个分,分2份。

  生2:

2个2个分,分3份。

  师:

没有其它分法了吗?

  生3:

一边2个,一边4个。

  师:

这样的分法可以吗?

大部分学生摇头。

  师:

这里我们只是要求随意分,所以分成2个和4个也是可以。

  除了这些还可以怎样分?

生:

分成1个和5个。

  师:

看来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都是很友善的人,都认为分东西应该分的公平些,那究竟怎样分才算公平呢?

生:

每份分的一样多。

  师:

对,这样分才算公平,每份分的一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反思:

很多学生都认为分成2个和4个不可以。

说这样分不公平。

看来学生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平均分的意识了。

而且,孩子们的思想也很不错呢,分东西要公平些。

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不过从学生的表现看来他们对平均分的生活感受还是挺深的。

所以在本节课上,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小棒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在教学图形与变换的时候,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了反思: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所以我在教学时,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还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准备了其他的实物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等的概念。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我除了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之外,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例如:

让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